【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共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在此,感谢网友“今年一定多读书”投稿本文!
篇1: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论文
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大发展时期,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日趋加重,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就会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学生的正常发展及步入社会后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全面落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重要。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理念是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更为关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却始终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及校教育机构的足够重视,没把这项工作摆到适当重要位置。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无法得到应有保证,导致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报道频频发生。
(二)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对策
1.1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中心等,引进先进的设备,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专业图书和资料,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心理咨询室的成员均持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带头人。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通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栏目和,及时开导和疏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当与时俱进,运用QQ、微信等社交聊天软件,将心理知识直接分享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为学生提供隐秘、方便的心理咨询服务。
1.2运用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兼顾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团体心理辅导要面向一群有类似问题的学生群体,对这群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或治疗,帮助这群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个别心理辅导面向某类特殊问题的个别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了解和分析个别学生的问题,得到个别学生的信任,使个别学生自愿接受心理辅导。其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知识讲座、活动竞赛、网页专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障碍的调节能力。自我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寻求帮助的途径,如开通心理、设置心理专栏留言板等,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寻求帮助时获取及时的心理指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再次,运用课程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保证一学期36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为学生讲授心理知识和自我认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乐观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挑战,同时,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科专任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长时间有效开展。
1.3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三级预防机制,从多个层面出发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以此降低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心理健康三级预防机制的构成与实施如下:第一级由学校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询室掌控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心理教研室负责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安排,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级由辅导员细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建设,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发生;第三级由学生会下设的心理协会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每个班级要选取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接受心理协会的统一管理和培训,使心理委员掌握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和疏导本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辅导员或心理咨询教师,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2.结论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还会对校园安全和社会安定带来巨大隐患。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真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有效避免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篇4: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的'尴尬现状之后,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作 者:宋晓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34;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篇5:浅谈高职院校边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边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个学生由于天赋条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必然造成学生发展上的不平衡;在班集体中必然会有一些各方面的发展上处于劣势的学生.他们往往处在教育的边缘地带,是常常被教育忽视的群体,是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最头痛的`群体.但他们也恰恰是更需要学校.教师重点帮助的那部分学生.虽然这部分学生在班集体中是少数,但如果引导、教育得不正确,只会更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发展.
作 者:陆龙福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关键词:边缘学生 心里健康 教育
篇6: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摘 要:目的 探讨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特征。方法 采用SCL-90、大五人格量表结合访谈等对来自6所高校的526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 并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高职大学生心理测量阳性筛出率为7. 79%;其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常模低, 并受到性别、年级、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人格各因子也存在差异。结论 围绕高职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以及新生适应焦虑、人际关系等具体问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心理异常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获得了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大五人格测量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妨碍一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保持心身健康的重要障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等教育同样要做到知识传授和身心健康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在促进知识掌握的过程中, 做到密切关注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 保证高职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考虑到学生性别、年级、学校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取6所河南高职院校中的526名男女及不同年级和来自不同区域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大五人格量表进行不记名心理问卷测量, 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所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并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 本研究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访谈, 用三级编码的方式通过访谈对问卷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1.2.1、 一般信息调查
本研究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等作为研究变量。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之上, 并征求多位心理学专家与长期从事高职教育研究者的意见综合整理而成。
1.2.2、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该表采用5级评分法, 针对10个因子设定90个项目, 在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时, 阳性标准是各项分数≥2分, 或者是因子总分超过160分。
1.2.3、 大五人格量表
大五人格量表包含如神经质、责任心、外倾型等100个项目, 采用5级积分法,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非常同意。
1.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相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测试阳性发生率
用SCL-90自评量表检测, 得分与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倾向相关, 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有明显的不健康倾向。为了统计心理不健康的发生率, 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标准, 把得分≥160分作为可筛选阳性的相对标准。本研究中得分≥160分的有41名, 占被试对象的7.79%。
2.2、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与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的关系
在性别上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女生群体中心理测试阳性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男生群体, 说明在男女生群体中, 女生更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的问题[1];心理阳性检出率在年级上也存在显着差异, 在原生家庭来源情况上, 城市、乡镇、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显着。见表1。
2.3、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在性别上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比较
女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男生 (3.27±1.85 vs 2.62±1.67, t=2.037, P=0.028) 。研究中发现当代高职女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无法正确面对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认为自己有过来自情感方面的压力女学生为20.1%, 认为自己有过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的女生为28.5%。因此, 高职女生有其面临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加之由外界压力极易产生恐怖、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
2.4、 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各年级间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采用Games.Howell进行差异性比较, 大一和大三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5、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全国常模在SCL-90各因子上比较
对比国家常模数据, 本研究中心理测试阳性组数据有明显高于常模标准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恐怖这几个因子上。阳性个体在心理健康的绝大多数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低水平。见表3。
2.6、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大五人格上各因子间的比较
高职生的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严谨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三个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经验开放和外向性两个因子无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心理测试阳性高职学生群体在人格的严谨性、宜人性维度上得分显着低于非阳性高职学生群体。处于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中的高职学生在严谨性维度上表现为缺乏坚持、努力工作的能力, 往往对工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 做事不够谨慎;在宜人性维度上, 表现为对待他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敏感和多疑。在大五人格神经质维度上, 心理没测试阳性的高职学生群体得分显着高于非阳性高职学生群体, 常常表现出恐惧、悲伤、尴尬、愤怒、内疚和厌恶等负面情绪体验, 不能控制自已内心的冲动和不能很好的应对压力。见表4。
2.7、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制访谈提纲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 高职大学生表现出某些共性和一致性, 如高职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43.8%的高职大学生是出于自愿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 其中有20.1%的高职大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是出于父母的要求, 另外还有大约一半的高职大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学习是出于升学考试未发挥好且不愿复读不得不选择职业院校。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的高达26.5%, 仅占29.8%的学生表示热爱所学专业。由此可以看出, 本研究中很大一部分的高职大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并不是出于自愿的因素, 多含有被动的因素, 使得高职大学生角色专业认同度低, 厌学情绪大, 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不强, 挫败心理较为严重, 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较差, 对未来和学业成就的期望值较低。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 有近一半的高职大学生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上存在问题。同时, 逆商低, 心理耐挫力低, 为数不少的高职大学生在心理个性发展上存在一定障碍。
表1 高职生心理测试阳性检出率与性别、年级、家庭来源的关系 (例, %)
表2 不同年级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表3 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全国常模在SCL-90各因子上差异比较 (±s)
表4 心理测试阳性群体与非阳性群体在大五人格上各因子间的'差异比较 (±s)
3、 讨论
3.1、 高职生心理问题现状总体分析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很大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显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近8%的比例, 主要集中体现刚入学的焦虑症、学业成绩不理想、无法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恋爱关系紧张等方面。
3.2、 新生适应焦虑
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的高职大学生在入学初期都会面临严重的入学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与高职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有着比较大的关系。大部分的高职大学生在入学前都是在本地就读, 生活起居基本上是与父母在一起的, 较少接触社会[3]。但是, 高职大学生入学之后要开启完全自理的生活模式, 环境是全新而陌生的。最终, 高职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新生从适应不良“身心紊乱”到学会成长“走向阳光”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调整力强者需要1~2个月时间, 多数学生则需要半年时间, 甚至少数学生需要专业咨询人士的帮助, 需花费更多的时间[4]。
3.3、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矛盾的两面性, 一方面渴望友情, 期望人际交往获得亲密的友谊和认同;另一方面自闭排斥, 熟悉交往起来尤其困难。原因是高职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 所接触到的都是生活、习惯以及家庭背景差异明显的同学, 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背景, 也使得高职大学生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往问题或障碍[5]。
3.4、 学习问题
高职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充实人文素养, 另外还需参加学生社团, 社会实践等多样多元的第二实践拓展课堂[6]。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目的、方法和途径。在巨大变化和挑战面前, 很多的高职大学生都会感到无助和迷茫, 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无法建立, 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 在考试前易出现考前焦虑, 成绩不理想, 效率低下, 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
3.5、 求职择业问题
在选择就业领域时对自我的能力以及兴趣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没有建立稳定且清晰的自我认知, 容易出现盲目性;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自信心不够, 缺乏主动性[6];在择业中无法完成角色转换, 错失就业机会, 产生逃避的心理;缺乏独立性, 寄希望于父母或者他人的帮助, 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求职过程中对待求职的态度不够端正, 抱有随意的心理;存在高估自我的能力, 定位不准确, 存在自负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成为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妨碍他们顺利就业, 同时也将对其未来发展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和阻碍[6]。
3.6、 情感障碍
青春期的学生处于有强烈情感缺失和需要的时期, 而高职大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发展时期。高职大学生又缺乏处理感情和学业之间冲突的能力, 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甚至会出现过激念头或行为。研究表明, 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有近35%的学生为情所困, 由此引发的高职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7]。
综上所述, 高职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这一方面与高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高职大学生的发展共性。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社会各界及学校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障设施[7]。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应从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体等方面入手, 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 提高高职院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海.丁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青年学报, , 26 (1) :27-28.
[2]王雪.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维护和谐校园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 , 2:26-27.
[3]邹增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路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0 (4) :256-257.
[4]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27) :65-69.
[5]李英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 (7) :21-22.
[6]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20.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 :35-40
篇7: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高中、中职、中技工升格而已,传统的老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是以前的老教师或者行政兼职的,比较少是在企事业单位一线调入的,缺乏实战经验,与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专业和学历结构,聘请企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挂职及实践调研等。
(二)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要求。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尝试跟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式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等,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师生考核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估,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考核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由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既要由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又要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必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的考核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开办该专业院校,对社会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培养出学生的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影响非常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内容单一,脱离社会,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提出通过提升教师道德和知识水平、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加大文化交融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工作单位提供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篇8: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1.1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1.2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2.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2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摆正它们与学业、成才的关系。对陷入误区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压,使受困的学生迅速走出误区。
3培养好骨干学生干部
就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往往都带好几个班,一二百学生,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干部成了决定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辅导员需认真进行考察,让那些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骨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更换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这在学生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辅导员要多与学生干部沟通,悉心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实际使用中,要做到信任但不放纵,适时进行指导和引领,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谈心制度,避免形式主义
谈心制度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制度的重点是辅导员要经常找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等进行交谈。通过谈心,及时纠正他们工作、学习中的错误倾向,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客服自身无法客服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认识贫困与成才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完成学业。
5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行科学定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那些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正确学业上的更大进步;对那些文化功底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在补缺短板的同时,注意朝着技术能手方面发展;而对那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辅导员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逐渐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篇9: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德育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叶净.关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分层次德育管理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2).
篇10: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面对职业倦怠,我们不能一味的置之不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消除消极心理,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去充实自己,去创造价值。
篇11: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职业技能,然而若只培养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则学生只能是一项技术的容器而不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因此显现出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为高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方法
一、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经进入以质量及特色取胜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1]素质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一般指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知识传授等途径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气质品德,使学习者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及优秀思想,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优良品德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及政治立场,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深厚的感情,使其树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高贵的个人品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贯彻中国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视野,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者有一定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搞好素质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人文素养就提高了,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智慧的提高,素质教育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创造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化的思想观念,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从认识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文精神,大力落实素质教育,在校园中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家庭积极配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理,一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校领导要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聘请优秀的人文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思想,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努力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质的素质教育道路。对于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说,既可以是显性课程,如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等,又可以是隐形课程,如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图书供学生学习浏览,二者有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体系,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考评体系不仅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要从高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出发,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和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特点,坚持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评价与管理相统一原则。
五、结束语
只有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在行动上支持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国教育报,2007.
[2]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