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

【简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共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唱跳大花杨超越”投稿本文!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

篇1: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就业导向 示范建设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能够“零距离”直接上岗的学生等成为本文探讨的首要问题。

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二八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我院荣登其中。其后教育部专家多次与学院联系,希望在今后的示范建设过程中能够挖掘高职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并重点提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为此学院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院工学结合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接受就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体现。在我院创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中,顶岗实习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人重点专业建设,在指标管理体系中,明确了我院毕业生参加半年顶岗实习的百分比要逐年增加,并且计划到9月示范建设条目验收时毕业生参加半年顶岗实习的人数要达到毕业生总数的98%。尽管以前我们也做过一些顶岗实习,但是毕竟没有纳人到正规的教学管理过程,而且程序控制方面也不太规范,有关规章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在近一年的示范建设中,学院在这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全套顶岗实习操作流程,顶岗实习教学安排,顶岗实习学分评定办法,教师现场管理制度,学生现场安全生产制度,教师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日志等。同时专门针对顶岗实习,方便教学管理,在教学安排上学院打破传统的一年2个教学周期的惯例,将一年2个教学周期调整为一年4个教学周期,确保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顶岗实习岗位保障上,由招生就业力、牵头在中国南车集团所属各大型企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带联系一大量可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各系积极配合并派出驻厂教师,各系学办积极参与学生现场管理,一年下来完成07届毕业生半年顶岗实习86%的任务,还在暑假期间组织了六百多名08届毕业生到珠海、深圳、东莞等外企的生产一线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全面解了现场生产管理过程,熟悉了现场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带薪顶岗加强了责任心,知道了安全生产常识,同时他们也尝到了劳动所得的甜头,领到自己的薪水。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顶岗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经过半年以卜顶岗实习的学生,他们认为这会产生“零距离”上岗的效果。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人,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改进,才能跟上形式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能够“零距离”直接上岗的学生等将成为我们今后要探讨的首要问题。下面我想在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方面谈谈个人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1.高度重视,制度健全

顶岗实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须得到学院全方位的高度重视。它既是学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功就业的铺垫。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受到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怎样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毕业生成功实现与社会“零距离”接轨?我认为这就是顶岗实习要发挥的作用。 顶岗实习作为学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要求它能够贯穿教学过程并直接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同时它也要有自己的切实可操作的大纲包括全套顶岗实习操作流程,顶岗实习教学安排,顶岗实习学分评定办法,教师现场管理制度,学生现场安全生产制度,教师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日志等等。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健全才能便于操作。

2操作方案合理可行

顶岗实习最好能够专业对日,这就要求我们多跑市场。当然很多单位是不愿意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但也有些单位对生产操作技能要求不高,愿意长期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例如我们联系的苏州工业园的一些外企,他们可以按学期或按季度换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现场直接生产实习,这类企业对技术要求不是太高,主要是了解和掌握一些现场生产经验,可以安排大众化一点的专业或是安排在大二年级进行。还有一些企业生产季节性很强,在生产旺季时它们急需用人可以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在生产淡季时刚好可以安排学生回校进行理论学习,比较典型的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与对口的空调企业的合作等。那么我们在具体操作上就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分开安排制定教学计划。

其实我们在跑就业市场的同时也在跑顶岗实习的市场。我们学院有25个专业30多个专业方向,既有铁道运输类的也有机械加工类的,既有电气工程类的也有人文旅游类的,还有信息产业类的,可以说专业是五花八门,我们的顶岗实习操作方案也应该是各有特色。我们建议从学生大二年级就开始安排顶岗实习,而不是笼统放在大三的最后阶段。学院现在的教学改革已经将每年2个学期改为每年4个学期,这样以来可以用小学期为单位分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3顶岗实习岗位保障

前面我已经谈到了我们在跑就业市场的同时也在跑顶岗实习的市场。在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合作企业档案,与合作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合同,明确规定双方履行的义务,明确双方职责,同时派出驻厂老师进行现场跟踪管理,达到企业与学校“双赢”即企业获取劳动生产力,学校完成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年我们对合作的企业进行一个评价,将他们分为“理想合作单位”、“合格合作单位”、“不合格合作单位”。在来年顶岗实习运作时直接从“理想合作单位”中确定顶岗实习单位。

4顶岗实习现场的管理

在顶岗实习的现场既有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也有我们派驻的老师跟踪管理,同时每个学生都配有师傅带徒,应该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当然驻厂老师是很辛苦的,既要负责安全生产,又要负责工余时间的管理,要与同学们同吃同住同进产,每天还要填写顶岗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时还要给出每个学生顶岗实习评语。

5顶岗实习学分的评定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学分评定不同于其它任何教学环节。我认为学生只要在现场顶岗实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生产劳动纪律、无较大生产质量差错且在岗位上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均可修满该门学分。若出现较大质量差错或中途没有经过批准擅自离岗者须重修该学分。此外修满该学分的同学均可获得实习单位颁发的现场操作结业证书,证明该学生在此类岗位具有“零距离”直接上岗能力,无须任何培训。这样以来也为学生今后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就业的导向作用,就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培养质量及动手能力。顶岗实习这样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在高职教育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篇2: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是与社会企业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让学生与社会接轨,实现“预就业”。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企业、学校、学生多维度进行协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

当前,如何实习、能否就业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家长在选报高职院校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合作模式能使高职学生置身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具有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笔者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实践途径,先后与南京丁家庄物流有限公司、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对口物流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同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校外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基地。笔者在指导多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中,发现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加上职业技能不熟练和职业素养的缺失,使部分学生怀有负面消极情绪。因此接下来笔者就学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并就如何进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对策。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标设定不明确,思想容易出现波动

从学校到企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是一次学习环境的转变,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从年龄上来看,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经历的人生挫折较少。学生在前期入职培训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学习热情,互动热烈,对未来工作抱有较高期望,但上岗后了解到实际工作内容不如预期轻松、有趣,甚至单调、繁重时,就会突然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消极放弃心理。特别是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物流行业、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某些岗位的工作内容必然比较繁重和辛苦,在轮岗期间,某些物流业务以体力劳动为主(例如分拨中心的分拣、包装、发货、派送等工作),对很多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心理上和体力上的巨大考验。在作业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经常加班等不断挑战下,有部分学生承受力较弱,选择了半途放弃。产生这些思想上的波动,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毕业前夕尚未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随波逐流中开始工作也易受到群体不良影响。

2.专业性理解不足,职业道德有待强化

“职业道德”是检验学生人品的重要标准。对当前的高职学生而言,在与本科院校学生进行竞争时,它的价值和意义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基本能够达到公司规章制度要求,按时到岗,在工作过程中不玩手机,有事请假,按照公司轮岗要求进行加班等,但也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物流公司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例如双十一、双十二期间临时需要通宵加班等),偶有抵触情绪,表现为寻找借口偷懒休息、在货物分拣过程中乱扔、乱砸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高职学生对“专业性”的理解缺乏。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本科院校毕业生,还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场中要学习的第一节课就是“专业性”,这是职场人对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评价学生是否已转化心态、做好迎接工作挑战准备的标准之一。而高职学生由于前期在校期间的学习氛围较为宽松,纪律要求不严,便会导致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意识不足。

3.技能运用生疏,业务知识尚需学习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不仅要熟悉、掌握各岗位的业务知识和物流术语,也要能够熟练运用基本职场技能,包括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等)和商务英语。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将专业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地与具体业务进行对接和转化,在职场前辈的带动下迅速达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因前期在校期间疏于对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导致工作上生疏、缓慢、效率低下,工作情绪也会受此影响。4.所学非所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在岗位实践操作时,之前所学专业知识往往用不上,引发“学习无用”的质疑。产生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主体与人才使用主体是不同的组织,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主要还是从学院教学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缺乏来自社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无法了解岗位真实需求,因此,间接造成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的茫然、无助、质疑等多种焦虑心态。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更好供给于市场和企业,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这两大主体是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前后相连、相辅相成的环节,只有合理衔接、协同管理,才能避免学生所学与所用不相符,减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学生技能转化效率。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是指通过必要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体系,对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岗位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监督和管理,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的利益获得切实保障。

1.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初入职场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的有无及高低决定了其在企业未来的职业生涯。具体来说,职业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内在根基部分,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外在表象部分。通过顶岗实习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首先从外在职业技能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进而从内在职业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养成,最后内化为职业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职业思想的.自我调试,学会将工作压力和挫折转化为动力,自我激励,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最终提升其个人就业竞争力。

2.提高校企双方管理效率,保障学生利益

对高职院校来说,大批学生外出进行毕业顶岗实习,脱离了学校和班级辅导员的日常有序管理,能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不必要意外冲突和工作伤害,能否在学校风险管理可控范围之内等,这些问题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挑战。而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组织来说,同样也是一项复杂、重要的管理工作,包括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安排食宿、工作岗位、入职培训、情绪辅导等,都必须建立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提高校企双方的管理效率,切实保障学生利益。

3.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信息更新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事先安排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跟踪辅导,可以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预期管理,解决“所学非所用”等职场困惑。另外高职院校可通过专业指导教师这一渠道,及时获取岗位需求信息,重置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优化人才供应链管理,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人才供应链管理思路,小学、中学、大学到社会企业等不同组织均是人才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单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而言,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作为不同的人才供应链管理主体应相互衔接、协同管理,建成技能人才培养、输出、输入的一体化供应链。这既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走出困境的方向,也是企业人才培训的创新。因此,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校企双方在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实施协同配合的一次重要突破,既从理论上支撑了人才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也从实践上验证了校企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实行自我管理

职业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社会工作的积极主动参与、个人独立自主性格的养成等,更需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对各项培训计划的高度参与、对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对各种临时状况发生的随机应变,特别是职业技能的转化过程中能够管理个人情绪,逐渐在工作中养成和完善职业习惯。具体来说,学生在校期间可提前进行职业素养的课程学习和训练,依托就业指导部门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由就业指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教育,提供丰富的职业拓展训练,同时还可邀请企业、社会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协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安排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训课程,督促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内化为职业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职业思想的自我调整,进行自我管理。职业素养的持续养成,需要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2.建立指导教师监督制度,加强过程评价

高职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一般为半年以上,时间长、状况多、责任大,因此不能仅仅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安全监督、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细节。另外,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指导教师联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学生部门领导等主体,做好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企业培训内容、专业技能运用、岗位职责履行等因素,分项目进行评分。专业能力运用以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为依据;岗位职责履行既要有工作完成的数据说明,也要有分管部门的评价报告。对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学校应予以表彰奖励;对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应给予相应处理。

3.制定顶岗实习规范制度,保障各方利益

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制度的保障,因此,为了维护和保障校、企、生三方利益,要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规范制度。例如在学生的安全保障方面,学校需要先对实习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等进行考核认定,对安全隐患可能存在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加大对学生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引导,与企业就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事项进行磋商,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又如在针对顶岗实习的效果考核办法方面,要制定顶岗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考核评价体系等规范的教学文件,还包括顶岗实习违纪处理办法、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顶岗实习流程等管理制度。

4.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构建稳定人才供应链

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稳固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基地保障,所以学校首先应积极筛选,重点与规模较大、诚实守信、企业文化深厚、管理模式先进的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次要明确高职院校、社会企业是人才供应链管理中彼此相连的重要环节,以“互利”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例如将企业的人才培训规划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人才培养的协同化管理,创设虚拟订单班等多种形式,最终打造一条技能人才的培养、输出、输入通道。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需要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协同配合,才能获得预期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金素英.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青年时代,(12).

[2]高江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7).

[3]杨晓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24).

[4]赵辰燕.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J].消费导刊,2015(11).

篇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法律风险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切入点即是“工学结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法律风险防范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探求实习生劳动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篇4: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法律风险现状及对策论文

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成熟的重要路径。然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全力推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对隐藏其中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机制噬待加强。

一、学生、职业院校、实习单位分别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法律地位

1.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实习学生的法律身份定性上存在较大争议,法律法规对实习生的身份性质确定存在空白。在实习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本质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扩展,因此实习生在顶岗的岗位上所完成的生产和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生产追求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效应用,而不是劳动法中所界定的劳动内涵。实习单位只是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提供了现实的场所,而不是劳动关系上用人单位或雇佣关系上的'雇佣者,高职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法意义上的身份隶属关系。学生与劳动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在法律保护上的是存在明显区别的,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实习学生与所在实习单位之间存在何种劳动关系关系及法律保障。可以看到,顶岗实习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习工作面临面多方面风险,主要包括合同风险、意外伤害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需要警惕并防范。

2.职业院校、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法律地位。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是“工学结合”,突出技能的培养,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组织单位,肩负着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组织等重大责任。实习单位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实录用者,对于实习生的安全管理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总地来说,对于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保护需要院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承担,多方重视。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所形成实际劳动关系既没有受到现有法律的规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又不太健全,顶岗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人身伤害等危害,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在承担责任方面经常出现互相推诿,不利于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缺乏规范学生顶岗实习中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机制。职业院校实习学生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首次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开展具体工作劳动,面临着顶岗实习中多种劳动风险,职业院校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有必要对学生的实习安全指导承担责任。然而现实中,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甚少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实习前后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实习期间发生了安全问题权责不明确,所有的类似问题,都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制度防范机制。

2.缺乏规范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实习单位应如何面对仍处于学习教育阶段的顶岗实习生?对实习单位而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风险防范,既缺乏法律制度的约束,也很少有协议合同约束。从法律制度上看,对于其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意外风险防范,实习生是否等同于一般员工,目前我国法律尚属空白,并无十分明确的规定,从实践中讲,由于学生尚未毕业,实习协议很难要求实习单位承担更多的义务责任。总地来讲,一旦学生顶岗实习中发生劳动风险事故,因为其不是实习单位的劳动者,没有正式劳动合同,实习单位往往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顶岗实习期间对于实习生劳动法律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1.构建顶岗实习伤害事故控制与防范机制。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顶岗实习伤害事故控制与防范机制需要政府、职业院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四个方面一起努力构建、完成。从环节上讲,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过程中以及顶岗实习结束后三个阶段都应当贯穿实习生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从内容来说,包括法律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安全教育、实习责任保险、伤害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

2.建立顶岗实习生劳动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组织、管理工作应由职业院校与实习单位共同承担,比如设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组织,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育内容等等。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安全措施是防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两个重要领域,应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建立了相应的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才能真正把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不当的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3.强化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机制。实习生顶岗实习开始之前,职业院校应当开展必要的岗前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开展包括法制教育、纪律规章教育、安全防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公关礼仪等多种培训,强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法制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从而使得学生进入实际岗位中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实习单位应开展实习学生的入职培训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重视程度。总之,“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保障高职顶岗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高职顶岗实习生的法律风险防范及权益保护研究,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篇5: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探索论文

摘要: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结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到实际的工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熟悉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为其毕业之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教学宗旨的高职学校,开始积极引进这一教学方式,希望能够通过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实训锻炼;技术能力;管理部门;专项资金

高职院校极为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始终坚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而顶岗实习正是对高职教学的拓展和升华,会让学生通过切身经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本校的顶岗学习活动,如何将其管理变得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已经成为了广大高职教育者极为重视的课题。

1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

想要将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各院校要抽调专门的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在人员的组成中不仅是吸收本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拥有实践教学经验的领导人员,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加入到其中,保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确保监督管理小组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们在实习当中的情况。[3]该部门的成立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对学生实习工作的所有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与管控,明确了解本校整体的实习状况,并及时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校有效提升整体的实习质量。在对实习质量进行监管时,该部门要对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与企业的配合对学生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管,同时对学生进行督导工作,并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成绩考核以及评定等,建立完善的实习档案。[3]

2要对其拨付专项资金

为了保障本校顶岗实习工作的高效开展,学校要对其拨付专项的资金。顶岗实习属于高职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在拨付资金时学校可以按照学生上学时期的课时酬金来进行计算。要将此笔资金作为实习工作的转款资金,要在实习联络和实习管理以及检查差旅费和电话费等方面进行使用,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管,保证能够做到专款专用。[1]

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对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管,要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工作的主线,将管理更加规模化和系统化。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对学生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管理时,相关部门要针对这一点设定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并要在设计时积极的进行思考,确保该体系在使用时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可操作性。除此之外,要将学校和系以及指导老师与辅导员几方面互相联合在一起,实施责任明确制,保证管理信息在之间传递的高效性。要重视提高管理的实用性,同时要对本校原有的测评机制进行改革,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考核部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2]

4做好安全教育的工作

对于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脱离学校和家庭的保护环境步入社会,他们并没有过多的'社会生存经验,因此为了保障学生们在实习期间的安全,学校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学校要收集所有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联系方式,要让学生明确一旦手机换号时要及时告知学校相关老师,保证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保持畅通。同时,也要掌握学生实习单位的联系方式,要确保能够随时了解学生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其次,要邀请往届的毕业生告知学生在工作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问题。要帮助学生建立实习互助小组,帮助在同一单位或者同一地区实习的学生建立相应的关系群,让他们在实习期间能够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并将岗位相关的安全教学内容装订成书,将其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让他们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就是要制定协议,使学生的实习具有法律保护。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学生和实习企业之间要签订实习协议和相关的管理协议,将企业对学生安全所要担负的责任明确在协议之中;一方面,学校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都签订安全责任协议,让家长加入到对学生的安全保护中;另一方面,要建议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此部分的费用要有学校拨付转款承担一部分的费用,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1]

5结束语

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帮助其在日后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其进行顶岗实习是十分具有必要的。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监管力度,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让其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易兰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7):64-69.

[2]段小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15):159-160.[3]姜东洋.高职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14):100-101.

篇6: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职业技能,然而若只培养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则学生只能是一项技术的容器而不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因此显现出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为高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方法

一、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经进入以质量及特色取胜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1]素质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一般指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知识传授等途径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气质品德,使学习者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及优秀思想,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优良品德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及政治立场,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深厚的感情,使其树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高贵的个人品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贯彻中国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视野,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者有一定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搞好素质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人文素养就提高了,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智慧的提高,素质教育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创造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化的思想观念,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从认识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文精神,大力落实素质教育,在校园中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家庭积极配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理,一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校领导要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聘请优秀的人文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思想,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努力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质的素质教育道路。对于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说,既可以是显性课程,如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等,又可以是隐形课程,如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图书供学生学习浏览,二者有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体系,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考评体系不仅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要从高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出发,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和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特点,坚持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评价与管理相统一原则。

五、结束语

只有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在行动上支持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国教育报,.

[2]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4).

篇7: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一、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生产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培训、管理体系。实力越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理念的探寻、企业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对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越重视,对招收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宁波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产品等三品合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立孔子讲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员工培训;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他们采用“安全三级培训”、生活专管员等方式,实现了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盖。

2.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根据对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统计分析,发现学院没有系统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为《就业指导》,共36课时,职业素质内容5课时。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素质任选课和专业课中。在“学校是否聘用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12%的学生反映“有”。通过对学院“就业指导”任课教师进行统计,90%以上为思政课教师,不足10%的由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存在缺失问题,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证。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活动”这个问题上,8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开展过几次”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在“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如何”这一问题中上,同样有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上重视,但行动匮乏对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重要”这一问题,95%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一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否经常关注与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不了解、不关心的占大多数;对于“你平时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寥寥无几,通过网络获得的为0。对于“你认为职业道德的学习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这一问题,选择安排在第三年就业前或今后到工作岗位上再学的占到半数以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围绕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通过对已就业学生、企业领导员工、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访谈,发现现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65%)、诚信品质(53%)、责任意识(46%)、团队意识(44%)、敬业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针对“你认为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62%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其次是学生对所从事行业、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一问题上,认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学生占83%。再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缺乏。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课、就业指导、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中,未设立自成体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老师是否会讲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的问题选择上,有91%的学生认为“会,但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认为“不会”。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与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中,86%的以理论考试、考查为主,此种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加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漠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84%的学生选择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16%的学生选择来自专家讲座、实践活动。这表明学生获得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五)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在“对我院老师的总体职业道德印象如何”这个问题上,41%的学生选择满意,42%的学生选择勉强可以,17%的学生选择不认真。以上数据反映学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企业专家、其他。在“专业课教师是否能经常讲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的`问题上,65%的学生认为“有,但很少”,17%的学生认为“有,经常”,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专业教师能够更多、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二、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规划体系

学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组织专人进行研究。依据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制定体现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挖掘、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学科中。

(二)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和教育

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应以实践性教学结合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专业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相关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业人、引企业文化和引企业理念及精神进入学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报告会、座谈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地与所学专业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思政工作,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途径、新方法

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建议采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拓展活动、集体讨论、职场模拟、分析总结等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学生体验、感受达到道德规范的内化。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演讲交流、职业规划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篇8: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高中、中职、中技工升格而已,传统的老牌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多数是以前的老教师或者行政兼职的,比较少是在企事业单位一线调入的,缺乏实战经验,与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专业和学历结构,聘请企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挂职及实践调研等。

(二)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案

据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定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要求。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尝试跟用人单位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式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等,从而更具有竞争力。

(三)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师生考核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估,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实践考核代替传统的应试考试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由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等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既要由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又要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必须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师生的考核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开办该专业院校,对社会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培养出学生的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影响非常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内容单一,脱离社会,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提出通过提升教师道德和知识水平、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培养、加大文化交融等,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工作单位提供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篇9: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1.1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1.2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2.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2.2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感情和人际关系问题,摆正它们与学业、成才的关系。对陷入误区的学生,辅导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和解压,使受困的学生迅速走出误区。

3培养好骨干学生干部

就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情况来看,辅导员往往都带好几个班,一二百学生,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干部成了决定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辅导员需认真进行考察,让那些责任心强、乐于奉献、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成为班级的骨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更换班级的主要学生干部,这在学生管理方面会带来较大的波动。因此,辅导员要多与学生干部沟通,悉心的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学生干部的实际使用中,要做到信任但不放纵,适时进行指导和引领,逐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谈心制度,避免形式主义

谈心制度是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形式,也是辅导员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此项制度的重点是辅导员要经常找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学生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思想波动较大的学生等进行交谈。通过谈心,及时纠正他们工作、学习中的错误倾向,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感。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客服自身无法客服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家庭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认识贫困与成才的关系,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他们有充足的信心完成学业。

5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力,进行科学定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那些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正确学业上的更大进步;对那些文化功底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引导他们在补缺短板的同时,注意朝着技术能手方面发展;而对那些小毛病较多的学生,辅导员则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多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带领他们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逐渐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篇10: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德育管理内涵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其内容是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依照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计划、组织以及指导与管控的手段,对于德育中不同要素加以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一项综合管理行为。德育管理的主要内涵是:1.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其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2.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属于较为特别的教育活动,其将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3.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不仅仅包含有德育管理的相关承受者,例如,学生、财务事件以及信息等,同时也包含有德育管理活动相关对象,例如,对人的组织以及管理人员所存在的关系等。

二、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通过开展德育管理活动,可以让德育工作人员拥有更为良好的状态,可以进一步的协调好德育管理工作中组织和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工作人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能够一直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之下,以进一步的改善德育管理的效果。

1.要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的能动性

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依靠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同时德育工作人员也是改善德育效果的根本保障,所设定的德育目标也要由德育工作人员来达成。所以,在进行德育管理工作时,最为重要的是怎样充分的发挥德育工作人员能动性,让德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使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应当让德育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让德育工作人员可以认识到自身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方法,要确保德育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工作的欲望得以激发。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的去关心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对德育工作人员定期的审查,增强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2.要充分的利用德育组织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德育组织指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而通过特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人员集体。例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的组织形式。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德育组织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时,正因为借助了不同的德育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才可以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德育计划的执行阶段,德育组织是最为基础的保障。如果想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要求要做好相关的德育组织工作,以充分的发挥出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处于各个层次的德育组织间存在的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相互的制约。若要想更好的利用德育组织所具有的作用,第一,应当对高职院校中的不同德育组织所存在的关联性加以梳理,让不同的德育组织可以更加的一致,确保组织可以维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例如,要对校级德育组织和下级的德育组织所存在的一些差距进行改进,确保不同层次的德育组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推行不同组织间的横向合作,以对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管理。另外,也应当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加以调适,让社会以及家庭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让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外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德育合力。第二,应当构建科学、适宜的德育组织,让不同的组织可以更加的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更有利于德育组织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使德育组织成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3.要建立优良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是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在思想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体现出的一种个人态度以及个人行为的总和,其涉及到领导的作风问题、教师教学的作风问题以及学生学习的风气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的风气其实是无形的校规,学校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可以带给学生更大的感召力以及约束力,使学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上的一些违背学校风气情况加以改进。所以,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是达到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风气不仅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同时又是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种结果,是学校难得的一种精神力量。

4.要发挥出德育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益

高职院校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属于系统性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应当确定德育管理的具体目标、相关对象以及涉及的内容,并形成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德育管理方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人员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学校的内部人员,也包括学校的外部人员,不同的人员之间通过紧密的合作与配合,才组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德育管理工作中,不同的人员具有的特定工作内容与职责,不过,不同的人员也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若使管理工作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则可以使不同人员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才更易使系统所拥有的整体功能得以高效发挥。

我们不仅要对德育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当掌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要求,通过采用高效的德育管理手段,对德育管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提升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志达.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大学生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

[2]叶净.关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分层次德育管理的研究[J].河北农机,2016(12).

篇1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高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缺乏热情。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做着单调的、程序化的工作,被动地接受工作,不主动思考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对他人缺乏关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是助人行业,对于他们所需要服务的对象的关心较少,服务理念较薄,且用傲慢的、淡漠的行为去对待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缺乏信心。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大多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对自身产生一种否定心理,渐渐缺乏自信,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

二、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1、职业态度差。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循章办事,缺乏技术含量,不用主动思考,只用被动接受,以此,造成了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消极的工作心态,不认真对待工作。而这种公众认识倾向和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定位模糊,工作积极性消磨。在学校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较轻松,较之于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但工作较重复琐碎,导致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与他人易发生误会冲突,或有部分教师不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易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2、职业荣誉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都在从事单调琐碎、程序化的、循章办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使专职行政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背离他们所学的专业,逐渐的会使专职行政管理人员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会感到迷茫不安。上传下达、循章办事的工作使他们觉得无所作为,缺乏相应的成就感,难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因素。1、工资待遇低。高职院校重视教学科研,在分配制度上,天平就会慢慢向教师方面倾斜,而反之,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会降低,较低于教师职业,工资待遇逐年拉大,即使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做得再出色,也难以使工资待遇提高。久而久之,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与他们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不相符,会让他们心里感觉不平衡,心生厌倦,工作不认真做,产生职业倦怠。2、发展空间小。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晋升较困难,学校行政机构人员的限制,年龄学历的高要求,都为他们的晋升之路建起高高的门槛。行政管理人员长期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难以晋升,机会渺小,前途渺茫;学历深造难,评职评教难,都使他们感觉希望渺茫,难以向更高的地方发展,长此以往,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3、层次差异大。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但迫于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行政管理工作,心理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且繁琐的工作使他们毫无成就感,而且他们的工作协调力与能力经验的不足,易受到领导的批评与不认可。因种种原因的限制,不能使他们拥有较多的晋升机会,为了自己的发展,会将工作放在一边,埋头做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降低对工作的积极性,且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倍增,也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减轻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通过社会、学校和自身三个角度,帮助专制行政管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压力,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实现价值。

(一)科学管理。1、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是人们认识了解高职院校专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2、提高工资待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与晋升机会,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评优评先,运用积极的激励制度,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学校多多献策。3、加强并改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学习培训,学校都应引起重视。公平的对待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开展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进行奖励措施和津贴,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在工作领域的成就感。通过锻炼,使他们有更高的水平来适应工作。

(二)自我调适。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与消极心态,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1、正确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应该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对学校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产生职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心态,积极的参加工作,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2、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出努力,勇敢的面对挫折,不用空想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3、提高素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扩招等新形势的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为。在工作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文化水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心理素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勇敢去面对并解决。

四、结语

面对职业倦怠,我们不能一味的置之不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消除消极心理,用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去充实自己,去创造价值。

篇1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的问题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篇13: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成人教育研究论文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成人教育研究论文

一、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精神成人教育,其实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和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成人的基础和实施路径,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现代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大学生实现适应社会,必须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这个特殊的阶段,精神成人教育主要是实现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与社会接轨、与以后的生存环境接轨,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并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精神成人教育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的意义认可,并追求自身存在的意义,所以精神成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是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

精神成人教育的必要基础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和精髓,体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法和方针,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具有时代特性的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处于顶岗实习期间的高职学生,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需要我们从学校走上社会、从学生懵懂到精神成人需要具备的品质和信念,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更好的认知自我、认知社会,把自身融入到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来,才能达到精神成人,做社会主义事业合同的接班人。

2、职业精神教育是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精神成人的`内涵包括了个人对社会责任感理解和履行,职业精神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初步磨练个人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履行,包括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态度等内容,精神成人教育从施教者来讲,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都要成为教育者,在此期间有针对性的开展高职学生的精神成人教育,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道德规范模糊化的社会思潮中,引导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理解并履行职业精神,促使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尽快精神成人。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习并付诸实践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

间精神成人教育的成败关键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精神成人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平台上,正经历刚刚参与社会工作、接触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期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习和运用是高职学生精神成人的成败关键。

篇14: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目的

(一)认真学习企业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俗话说得好“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在任何一家用人单位,爱岗敬业是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工厂,在公司,在机关,都有严格要求。每项工作都有特定的作用,犹如一台运转的机器,即使是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爱岗敬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

(二)要认真学习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俗话说得好,“一个优秀的人才,必定是劳其筋骨,磨其心志,最终才能脱颖而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都是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意志,扬鞭催人走向成熟,具备这种品质的员工,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辛勤耕耘的员工,才能成为企业骨干,才能得到企业重用,企业对他的认同又激发他对事业的不断追求,迎难而上,奋发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这种优良的品质,是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必须在艰苦的第一线,卧薪尝胆,刻苦学习,使之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财富”。要想今后一少吃苦,就必须发奋努力积累知识,积累才干,最终才能“人上人”

(三)要认真学习员工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一个管理严谨的企业,他的员工对工作是严肃认真的,这是管理效应,是企业生产经营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企业的每项工作都要靠员工去运作,在运作的过程中,不能敷衍了事,粗枝大叶,特别是在工业性企业,生产制造每个机器零件的“公差配合”都科学严密,不能出现丝毫的纰漏,否则,你生产的工件就是一件废品。而由于你的“粗枝大叶”,所造成的废品工件,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成本是令人痛心的。同时,所有的工艺流程环节,都毁在你的“粗枝大叶”中。因此,在顶岗实习中,我们首先就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件事,这是职业品质、职业素质。只有具备了这种职业素质的员工,才能得到企业认同,得到企业尊重,你才有发展机会。

(四)要认真学习员工的诚实、守时品质。

做人诚实,是公司老总用人的第一尺度,公司的工作要靠人去做,人是第一要素,“要想做事,必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做人不实,做事就不会实,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首先强调的是做人的品质。在守时方面,守时,就是自觉遵守企业或公司的规章制度。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尺度,员工必须按照这个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当然,企业内部的制度可分为生产制度、生活制度和工艺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顺应市场要求而演变催生出来的,应该说,都是科学合理的,能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如果一个企业有制度,而无人遵循,那么这个企业必将走向衰亡。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而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守时和诚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的学生为了在毕业后,走入社会,进入生产一线,就要懂得诚信、守时是多么的重要,否则,你将被企业淘汰。这是我们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必须以虚心的态度,认真努力学习的,也是要努力做到的。

(五)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企业文化、制造技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科学的管理,能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选择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科学管理好的明星企业,对实习学生来讲,无形中就会增长他们的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意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员工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从优秀企业走出去的员工,可以胜任其他企业的主管”,因为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促发展。因此,我们的实习生,就是要在优秀企业去磨练,去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管理才干,增长做人的才干。 顶岗实习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起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着桥梁作用。真实的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增强现场工作能力,了解最新动态 ,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优势。顶岗实习证明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着力解决好实践环节暴露出的 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实用技能差等问题,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是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篇15: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的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保障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顶岗实习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并且从三方面提出了解决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质量保障,高职院校

一.引言

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为此,高职教育必将着力内涵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注重提高质量。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保证实习质量意义重大,但是顶岗实习受指导老师、工地工程师、实践化境和管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影响顶岗实习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学生自身方面,学校方面及企业方面等。因而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影响顶岗实习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1.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由此激发了他们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专业技能的欲望,但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实施及其可行性缺乏认识,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分配的岗位。

(2)学生的适应性差

学生从学校到顶岗实习单位,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有的学生在学校纪律散慢,不能适应厂方严格的生产纪律;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太溺爱,念家思想严重,不能坚守岗位,擅自离岗回家,家长还为学生说情;有的学生体力较差,适应不了某些工作岗位在生产旺季的加班。此外有些企业缺少文体设施,不能满足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下班以后的娱乐活动。

2.学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工学结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容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

(2)缺乏相对稳定和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首先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由于其职业教育有完备的法制保障,产学合作教育开展的比较顺利,企业乐于承担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实习任务。在我们国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顶岗实习还不够完善,关键原因是国家还缺乏对企业愿意承担产学合作的教育责任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制保障。

3.企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企业,有自己特有的经济活动规律,因此专业教学计划在安排岗位实习方面,必须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对江苏100多家企业的调查中,多数企业表示欢迎学生顶岗实习,但是必须克服以下障碍:

(1)企业岗位生产任务是连续的,因此不能上半年有学生顶岗,下半年没有学生顶岗,如果在一个岗位上能持续保证有胜任岗位工作的学生,顶岗实习才具有可操作性。

(2)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岗位,一般均需要一定的上岗预习期(至少一个月),以后才能“顶岗”,因此顶岗实习时间不能太短,否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将受到损失。此外某些专业要求学生专业实习能力经历多个生产环节,即进行“多岗位轮换”。

(3)顶岗实习需要合适的岗位与管理,由于企业生产有自己特殊的运行周期,只有在生产任务的相对“间歇期”,某些岗位才适宜提供给学生实习,企业才有精力参与产学结合教育的管理。

三.解决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解决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是提高顶岗实习的关键。下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解决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1.加强顶岗实习的教育

学生从学校到学校,往往是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辛苦,不知道生产的.艰辛,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的现象是情理之中的事。实践证明,加强岗前的教育,让学生在下厂前做好准备,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1)在生理上的准备。在校期间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练就一副好身体,保证有足够的体力,能吃得苦,耐得劳。

(2)心里上的准备。在校期间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顶岗实习前要请企业的人员或者有实践经验的老师给同学们开一些讲座,让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各岗位的重要作用,明白自己将要担负的重要责任,了解企业发展的历程,面对的竞争压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学生理解企业,并树立到该企业去发展的信心;顶岗实习的前提是要做好学生的选岗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等个性条件,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专业方向和实习单位,使学生能正确第对待岗位分配、正确处理生产和实习的关系。

(3)技术上的准备。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生产工具、量具和办公设备。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奋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好能带着一些问题下去寻找答案。

2.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要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事前做好实践安排,事中做好监控,事后做好评价工作,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积极性。

(1)事前控制,制定合理的顶岗实习大纲,实习大纲是统一和规范性顶岗实习的基本纲领文件,完善和规范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效果。顶岗实习大纲必须与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使双方对实习的技术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减少实习的盲目性。

(2)事中控制,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周汇报等,把每天的工作和心得记录下来是积累专业实践知识的一中有效方法。组织教师定期走访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工作,掌握学生实践情况,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积极和顶岗实习工厂多沟通协调。

(3)事后控制,顶岗实习结束时,组织召开座谈会。一是与顶岗实习单位座谈,参加者为实习基地人事部门,项目经理代表,实习指导老师,系领导及顶岗实习学生。二是与学生座谈,参加者是全体学生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通过反馈探讨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3.充分发挥企业、政府与学校三方资源合作力

充分挖掘社会潜力,建立运行稳定、数量充足的顶岗实习基地需要企业、政府、学校更深层次的合作。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双赢机制。企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企业的领导要有更远的眼光和社会责任感。

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后并不都在本单位就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到其他单位就业,也就是说顶岗实习不仅为本单位培养人才,也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政府对愿意承担产学合作教育的企业要给与财政上的激励与政策上的保障。高职院校要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政府是后盾,学校是基础,行业企业是主体,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靠学校培养,而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还得依托行业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学校要主动地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己任,把顶岗实习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6

2 王瑞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问题研究[J].商情,2010,2

3 胡家秀,管平.优化顶岗实习机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 唐继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M].西南大学,2009,3

5 Sybille Rockstroh;Karl Schweizer,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retest practi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and ability in attention[J].Psychology Science Quarterly,2009,5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试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初探论文》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141565.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