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

【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共4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南方小麦”投稿本文!

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

篇1: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

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

低碳文化渗透到校园是时代的需要

做一个低碳人已将成为我们现在校园生活的流行词语。今天,全球气候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北京及周边城市连续几天的雾霾、扬沙天气不断波及、黄色预警不断发出;由于全球变暖靠近北极圈岛国-冰岛、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也许在某一天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CO2过量排放不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它将加剧环境的污染,人们不能畅快的呼吸、饮水和吃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地球已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不得不将面临气候等环境问题的挑战,低碳社会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低碳社会就是人们由以前的生活模式向低碳的全面转型,是对生活中资源合理利用、适度消费的坚定信仰崇尚。实际上,低碳是一种和谐,是自然与人,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低碳文化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并注重资源的自然生长规律,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或盲目的开发利用自然。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非常注重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所以低碳生活正是在顺应自然规律,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美好的资源的同时,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是新时期的低碳文化和精神文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高校是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节能、减排的先导和创造者,是宣传低碳文化的倡导者。高职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高校传播低碳文化,进行节能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而且学生由于熏陶于绿色节能的文化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低碳理念,并由此产生掌握绿色节能技术的愿望;进而培养出大批绿色节能环保人才,对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提倡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是高职院校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自身办学效率的必然之举,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实行低碳节能文化教育对策

2.1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实例

为推进绿色节能教育,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许多高校还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开设了与能源相关的选修课;台北大学建立了《能源教育》通识课程,并建有相关课程的网站;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哈佛大学设立“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高校在研究低碳技术和改善低碳环境方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后,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并承诺到能源消耗下降为的30%,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成立了环保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由校长带队,注重绿化、注重节能,安装节能装置,开发节能课题,节能教育进课堂。

2.2专业教学渗透低碳文化

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融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同时还要深化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既传授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保证节能环保教育能够有计划的执行。高职院校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在进行低碳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普及、新能源利用的知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和推广、建筑节能知识的应用和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将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绿色理念,低碳环保教育,绿色建筑技术、低碳教育、低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增进低碳文化的内涵;将“低碳环保”、“能源与节能”、“建筑节能”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或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程和教学中,普及和培养建筑类高职生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技能和知识;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节能技术的创新,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绿色节能理念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体会低碳理念,开展低碳图书节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传》《寂静的春天》《淮河的警告》《另一种危机》《后天》等小说,了解河流、山川、海洋、空气破坏的现状及给后人带来的危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用大数据和实例讲解全球变暖对全球、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进行关于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不受健康侵犯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开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展示活动,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建筑节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低碳环保素养,推行建筑低碳节能校园的建设,为建设节能校园献计献策;推广各种低碳创意和技巧制作,通过活动开展“低碳教室“”低碳班级“”光盘行动”提升学生自身的低碳素养,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选择低碳生活,适应这种低碳节奏,而不是被动接受;开发并设置“CO2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在校园形成谁低碳谁时尚的风气,并亲身参与到各类低碳的宣传活动,成为具有低碳素质并肩负低碳文化传播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3结语

低碳文化需要低碳思想观念。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将是今后社会的中坚力量,低碳文化的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随时随处让学生到感受节约氛围,低碳的气息,并形成一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理念,当走出校园后就会将这种文化和理念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工作中在社会上产生裂变效应。低碳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习惯,建设低碳校园,传播低碳文化对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2:浅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人文化教育论文

浅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人文化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体育 人文环境 内涵 制约 优化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与人文环境之间有着本质和逻辑上的联系:一方面,人文环境是现代体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它以内化、同化和默化等多种形式制约人们对体育本体价值的认识水平,这种水平制约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现代体育的发展是人文环境优化和净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丰富人文环境内涵最生动、最直观的媒介之一。

体育教学人文化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大力提倡体育教学人文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是,其中更多的是形式方面的调整,内在的、实质的改革却不多。现代体育教学改革要侧重于体育教学的人文化,体育教学的人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要在物质设施与内容上进行改革,也要进行理论上的更新和制度的改革,最终确立人文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惟有如此,体育教学才能真正走上人文化之路。

1.体育课教学人文化符合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教育内涵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改革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培养面向21世纪的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所在,所说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及身体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点已经写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其中集体主义精神及顽强意志的培养,现代体育理念的形成,良好身体素质的奠定,现代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无不与体育教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化

2.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观的人文化

现代体育教学观的人文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含义,“人”永远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应以人为本,坚持人文化的取向。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和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学人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高职院校几十年的体育教学,所走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无人”现象,意味着体育教学人文化的迷失。

2.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人文化

人文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趣味性、情景性相结合,变“厌学”为“乐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求“授之有趣”。综合运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人文因素的缺失,具体表现在:

第一,教学目标单一化;运动异化为动作技能的不断重复和强化,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演化为枯燥呆板的身体练习。

第二,教学组织方式、方法简单化;长期以来,强调严密组织、严格纪律,重视教师主导者的地位与作用。教学中缺乏真正的互动、交往,教学过程极少涉及探究性的活动。

第三,教学内容教条化;突出地表现在教学中唯大纲、唯教材至上。体育教学大纲中部分项目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差异较大,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四,教学评价机械化。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中心进行考核,以运动技术技评与达标为主,以运动素质代替身心素质,基本上脱离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人文化

3.1积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为了尊重学生的生存权、生命权、发展权,“健康第一”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理应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彻底地贯彻。为使“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学校和体育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对健康各方面的需要,尊重学生有关健康方面的合理要求。 3.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课堂结构的安排都必须尊重学生内在的需要。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虽然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常常是矛盾的,但人文教育思想通过满足个人需要来满足社会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思路。在体育教学中,从“让我学”、“让我练”转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正是人文教育思想贯彻的具体表现。

3.3加强探究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发挥人的潜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体育教师应制定探究的步骤、创设探究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方便,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的发现,从而使学生在简单层次上成为“科学家”。

3.4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加强各种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会大大加强自我的理解,使个体更真实、更独立,以及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5加强体育课程内容结构中人文性的渗透

人文性不仅只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内容结构上也渗透着人文性。这就要求课程结构的安排除了考虑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外,还要更多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结构要求。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的人、有创造力的人,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就会缩小,体育课程内容结构的人文性就会体现出来。

4.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人文目标的弱化

4.1唯科学主义思想在教育中长期占主导地位

教育把科学放在最重要地位上的同时,严重忽视、淡化了教育中的人文价值。由于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的主流,致使教育教学中重物不重人,把学生变成掌握科学知识的“工具人”,认为科学素质、知识水平是衡量学生主要的唯一的标准。为此,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理论被教育领域广泛接纳,课程内容关心知识的代表性和逻辑性,课程结构强调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很少注重课程内容的娱乐性、创新性、实用性、普及性。教育过程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的价值,其结果是书越来越厚,分越来越高,而学生却成了书呆子,其人文精神越来越匮乏。

4.2认知论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论据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确定体育教学内容,还是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都主要以认知理论为依据就可见一斑。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认知理论已经成为体育教育过程的决定理论。学生似乎生来就是认知的工具或机器,别无选择。如: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体育教学科学化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为提高教学传授知识、掌握技能的效率和提高学生认知、运动能力而进行的,而对现代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倡的追求自我实现、完善人性、培养创造性等的理论研究还不多。

4.3我国传统体育教育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成了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于是以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论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的强弱成为评价学生身体状态的主要标准。如果为了掌握“三基”,学生选择权被剥夺,自主积极性被压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挥,那么,学生厌倦、逃避体育课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且此现象将会愈演愈烈。

参考文献:

[1]王秋娥.论现代体育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山东体育科技,第26卷总第105期

[2]胡启定,余强.学校体育人文化及规模参与的探索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第19卷第03期

篇3: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本科院校比较重视科技文化教育,但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教育非常欠缺。虽然高职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主要以应用技术、操作技术为主,但科技文化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科技文化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另外,讲座在本科院校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形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未得到普及。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可以采用举办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科技文化教育是我国进入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科技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科技素养不仅仅是指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生态、科技与道德等广泛的内容。广大高职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利于整个社会体系、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是与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其次,科技文化教育是高职生全面提升素养的必然要求。目前的高职教育,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对高职生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能使高职生学会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认识科学技术。在科技时代,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科技文化教育目前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标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我国的技术人才也将走向世界。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中国的技术人才具备符合国际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的重要性

讲座这种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有一定的差别,也具有一些特殊功能。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等限制,一直没有系统开展讲座教育活动。从帮助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科素养方面来说,在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非常重要。首先,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具有重要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通过讲座能掌握一些科研动态、热点问题、前沿思想等。由于高职院校授课时间比较紧张,学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将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某些素质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其次,讲座的听课学生数量较多,覆盖的专业较广,需要足够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要想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课程,就必须充分、高效地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长处。最后,讲座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等特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兴趣。讲座在反应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同时,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这种探索性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

三、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系列讲座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技与历史、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道德、科技与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每个具体方面都需把相关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科技文化教育的这些具体内容可以分别设立为系列讲座的一项主题,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讲座教育,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其次,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应突出技术文化特色。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重点,所以,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可以多涉及一些技术哲学、技术史、技术社会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最后,高职院校的讲座教育应制定较系统的规章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听讲座并从中吸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在学生的教育规划、考核体系、成绩单中专门设立讲座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学分或成绩。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开展一定的科技文化教育,这些内容已成为当今高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比较适合采用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

作者:图力古日 吴海霞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5]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篇4: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融入论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重视和投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而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的不断接轨,各种产业对外交流和贸易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形成一定认识,能够帮助其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一、高职院校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文明出现起,这两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都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阻碍因素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能力中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从当前的高职院校院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依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第二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本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具体的学科知识点,对于英语国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能足够体现。第三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教育。这些都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课本、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教育的融入,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要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上要教学的内容,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或者是根据课本上已有的涉及到文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模块。其次是在文化内容的导入中,要注重文化内容要和日常交际的需要有关。第三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等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其接受和消化的文化教学方式。第四是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创造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首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收集一些和英语国家相关的电影、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在课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和体验到异国文化,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晚会、圣诞之夜等,来为学生模拟一种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太容易获得和英语国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国外电影、欣赏国外音乐等途径获得,而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语言、行为、风俗、价值观等内容。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本中文化相关内容缺失的情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报刊杂志、文献等资源中主动接触和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掌握。虽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并不能走入引导学生崇尚西方文化的误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识,着重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了解西方文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祖国。

参考文献:

[1]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大学学报,2002,(6).

[2]薛红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12).

[3]罗海燕,杨红英.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09,(31).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高职院校低碳文化教育论文参考》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141579.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