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棉?流年读后感(共13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在此,感谢网友“yefamao88”投稿本文!
篇1: 木棉流年读后感
读《木棉流年》,品火木棉、血流年。
日本人当时在中国非常嚣张,有日本籍就可以无法无天,只许自己欺负别人。不许中国人捡浮柴,不许中国人吃饱……他们的行径太可恶了!
阿贵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人,即使自己身负重伤,也要先关心牛回来了吗?阿宁平安吗?才会安心的去了。当他看到妹妹(阿宁)受欺负,就什么都不顾冲上去报仇,结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欧阳卓的爱国精神很令我感动,他一心救国、冒死起义,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死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我很敬佩他。
梅雪能够活下来的唯一办法就是丢下丈夫赶紧离开,许多人也都这么劝她,但他宁愿死也要对丈夫不离不弃,这种精神何尝不令我们感动?
明泽是一个很守信的人。为了信守誓言,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他切腹谢罪时,面对死亡的坦然令我们惊叹。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他认为用他的死来换《永乐大典》不落入日本人手中是值得的。我很敬佩他的舍生取义。
月华的舅母简直太无情了!月华没有布袜、没有好鞋,导致她脚上长满了冻疮。她舅母却坐视不管还很嫌恶。阿宁给她了一双新布鞋,却又被她舅母拿走了。这样对待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简直太无情了!
读《木棉流年》,你品到了什么?
篇2: 木棉流年读后感
“英雄胜迹,仅此荒台,狂澜难挽,慷慨于怀。英华勉哉,信不厌不倦有心哉……
这几天,我久久沉浸在李秋沅的《木棉流年》中,不能自拔。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博文、三舍……他们一个个从时光的岁月中来到了阿宁身边,又从时光的流逝中一个个离他而去。火木棉流血年,痛彻心髓,荡气回肠。木棉岛被日本人占领了,许许多多的宏伟楼院倒塌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消逝了,一年一年过去了,一簇一簇的木棉开过了,六十年后的木棉岛,布满岁月的痕迹……
《离乡》的凄凉悲楚,《梅雪》的隐忍坚贞,《雅歌》的优雅婉约,《菊隐》的失落伤感,《月华》的深厚友谊,《茗香》的高洁清雅,汇成了一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好书,合上书本,仍是一扇木门,那木门背后,是一簇如火一般的木棉……
六十年前的木棉早已开过,六十年前的人也已逝去,然而六十年前的故事完不了!
篇3: 木棉流年读后感
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木棉流年》,我一向看书较慢,这么厚度的书一般要四至五天看完。之所以这么快看完了它,实在是有一种忍不住的感觉。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天看完了《离乡》、《梅雪》、《菊隐》三个章节因为时间不早了,也就没读下去。可是我却久久无法入睡,我在想象梅雪和理查医生在努力地救治病人;母亲在送走阿宁时难过的表情;明泽用刀从左胸膛划向右胸膛那触目惊心的场面等等,在我脑海中一幕一幕如同过电影一样。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便开始继续看《木棉流年》,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在页时,我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的眼前仿佛站立着一位位的英雄:梅雪、欧阳卓、明泽、番婆等等,还有一群让我憎恶的恶人:阿保、冯兴荣、藤田海浩一等等。
英雄们的高尚品格和优秀操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的'目标,他们将着我做象他们一样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4: 木棉流年读后感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便认为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实在是太多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前夕所发生在中国一个小岛上的故事,通过主人公阿宁从小到大经历的人情世故,以此来揭开当时封建社会的丑恶事实。
在小阿宁刚开始离开家人的篇章上,便已经开始了残酷的战争,而小阿宁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离别,让他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这本书中,小阿宁遇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都在阿宁的心里留下了痕迹。也通过发生在自身上的事情教会了阿宁不少道理。也让我深有感触,也不得不佩服阿宁一个小孩子的履历丰富。
从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阿宁与日本先生唐明泽的交情,也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封建社会人民思想的落后与封闭。
读罢此书,也是让我深有感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篇5: 木棉流年读后感
最近,我在图书馆借阅了《木棉・流年》,它好似一杯香茗,入口清新甘甜,回味却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令人思绪万千。
《木棉・流年》讲述的是日寇侵华时期,木棉岛上发生的故事:因为瘟疫而远走他乡的小姑娘阿宁被送到了木棉岛,寄养在番婆家里。在这里,她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的历史咏叹,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昔故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却有男人所不能及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的酷刑面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前行,对死亡毫不畏惧。在木棉岛的血色流年中,她们宛若那血红的木棉,虽柔弱却十分坚韧,鲜红似血,傲立枝头,坠落时毫不留恋,义无反顾。
在战争中,危急时刻,总有许多英雄置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而这些英雄,是正义和尊严,他们是黑夜中的一束微光,指引我们向前,告诉我们:人要有尊严,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有一种不屈的气节,在众多磨难前坚韧不屈,顽强向上。
在万千思绪中,我仿佛看到若血的木棉傲立枝头,仿佛在沉吟。远处,几个女子身着红衣,伫立晴空下,义无反顾,决绝地远去……
篇6: 木棉流年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木棉流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阿宁的童年生活。刚开始阿宁和父母快乐的生活在李庄,可是李庄闹了鼠疫,而阿宁的父亲又是医生,不能留下病人,自己带着家眷离开,于是便让家人呆在家中,而自己去到处救死扶伤。又有人闹了鼠疫,他便去看,请别的医生别人都不来,只好自己一人去看,却因此得了鼠疫。
父亲又传给了母亲,阿宁一家人除了阿宁都得了鼠疫,他们只好让福嫂带着阿宁逃离了李庄。于是,阿宁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认识的陌生人中度过了。
阿宁身为一个小女孩,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才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时活了下来,靠的就是不放弃的精神。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一种精神,做什么事情也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篇7:木棉・流年读后感
合上书,心里仿佛放下了许多,重读《木棉・流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闭上眼睛,一个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我面前,书中的人物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上。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撰写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
《木棉・流年》这本书,是一部小说,也是一本历史书,书写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的历史,也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3500万中华儿女为国捐躯:为儿子报仇的箍桶匠阿福,除掉了无恶不作的假鬼子冯兴荣;为保护《永乐大典》的日本人藤田明泽切腹献身;为挽留民族尊严的三舍含冤死去……其中,女豪杰更是层出不穷:隐忍坚贞的梅雪;优雅婉约的茉莉;一心为国的茗香……这些平民英雄如同岛上的木棉花,花开时,鲜红若血,朵朵傲立枝头;花落时,啪的一声决绝自高空落下,满地落红,触目惊心。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势,岛上的人称其为“英雄花”,我始终钦佩那些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英雄,没有他们,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与书中,随着主人公阿宁一起体会书中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每当我想阻止悲剧发生时,却无能为力。这段历史吸引了我,不仅在于她的真实,还在于她所给予我的启示。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让我们铭记这火与血的岁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强大起来,我们的祖国才不会饱受欺凌。
看完了这本书,我呆坐许久,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风,吹乱了书页,哗哗作响,我的目光落到了卷首上的一段话: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
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
必有什么隐藏其后
痛彻心髓荡气回肠……
走近木棉岛
走进血色流年
篇8:木棉・流年读后感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髓,荡气回肠……走进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
这是个炎热的夏天,然而李秋阮的《木棉・流年》却让我感到无比的凉彻心扉。李秋阮用细腻的文笔,透过一个名叫阿宁的女孩的双眼,推开那一扇扇紧闭的大门,细细地品味那一段血色流年……
以前,我总是天真地认为,战争,不过是两国之间打打架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却从未想过,在亮闪闪的屠刀下,在黑洞洞的枪口下,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一颗忠贞的赤子之心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唐明泽,他本是日本军官的独子,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一个舒服的官职,娶妻生子,安度一生。可,中国那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深深地牵住了他的心。他大量购进中国古书,并擅长吹箫,甚至躲进木棉岛一心钻研中国文化。他毕竟还是日本人,木棉岛也终究不是世外桃源。战火终于烧了起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切腹自尽,连眉心也不曾皱过一下。又有谁,能够读懂他那充满愧疚与悲愤的心。
还有许多人:李校长、番婆……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受尽欺凌。面对举起的长枪,他们是那样的毫无惧色。他们走了,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
跟随作者的文字,亲自走过那一段段流年时光,我思绪万千。番婆、李校长、周先生、唐明泽、梅雪、茉莉、博文、三舍……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又一个个离去。木棉火一般地红着,正如那段血色流年,时刻让我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篇9:《木棉·流年》读后感700字
认识这样的木棉花缘于一本书——《木棉·流年》。
书的封面上,立着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一个纤弱的小女孩阿宁躲在树干后望着,望着。她仿佛望见两岁的自己从李庄到了番仔园,望见坚贞的梅雪为爱情献出生命,望见爱国隐忍的唐明泽为国捐躯,望见多情的茉莉为博文挡下日本人的五枪,望见一位位爱国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开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又涌现在眼前。唐明泽,大家都认为他变了心,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顶着背叛国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贵的藏书送还祖国,以剖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番婆,一个年轻美丽而又精明能干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换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绝不让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为此,她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日本人,多么残暴,用鞭打志士来逼出情报,用挖出志士的指甲来寻求快乐,用肆意杀害来宣扬自己的强悍,丝毫没有感情!他们就是这样侵略了我们! 《红岩》中,日本人把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成岗的胸膛上; 《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动不动就端起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一通扫射……志士们呼喊着:你们在监狱中得不到的,在刑场上同样得不到!学生们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呼吁……阅读记忆中的悲愤被一一点燃,激情充斥在心间,汹涌澎湃!
这些革命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强”,怎样才算“爱国”!做一个中国人,不是喊着昂扬的口号就够的,而是要拥有坚定的意志,拥有爱国的气节,要有“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的坚强毅力。我们中国不会永远这么软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时刻准备着,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已成历史,拥有巡航导弹、突击炮、无人机的中国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阅读的短短一小时中,它带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宁目睹了残忍又悲壮的迫害;六十年后,阿宁回到木棉岛,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树花开花谢,婆娑作响。木棉岛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么多英雄的故事,风干了那么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怀念,站在木棉树下,云淡风轻。
轻轻掩卷,站在那棵木棉树下,仿佛看到茉莉那绝望的、有着淡淡忧伤的眼神,看到唐明泽那坚定的、略带伤感的表情,看到了林婶在阿宁掌心藏了六十年的一滴泪水……站在木棉树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热泪盈眶,一种被唤醒的民族情怀在心间涌动……
篇10:《木棉·流年》读后感700字
故事发生在七十多年前日寇侵华时期,由于鼠疫,主人公阿宁的父母把阿宁交给了家里的福嫂,从李庄搬到了福嫂的家——海门井巷唐山脚下。可惜福嫂的儿子阿贵得罪了当时“假日本”冯兴荣的儿子,阿贵也被残忍的杀害了。阿贵死后,福嫂傻了,阿宁每天也会被福叔的梦话“冯兴荣,杀!杀!杀!”惊醒,终于有一天,福叔把五岁的阿宁送到了番婆那儿去,在木棉岛的番仔园一呆就是好长时间,阿宁知道了冯兴荣被杀的事情,还认识了好多人:为保护《永乐大典》最终剖腹自杀的日本人唐明泽、为了丈夫欧阳卓离大家而去的隐忍坚贞的梅雪阿姨、为博文叔叔挡了日本人五枪的茉莉、可怜的小女孩月华……几个月后,日本大搜捕开始了,总有一些人从身边莫名其妙的消失:蔡先生被日本巡逻艇打死、阿海被拉上街示众、李校长被人从学校带走、周先生人间蒸发、三舍被日本人残忍折磨致死、番婆被陆老板杀害……临走那天,林婶滴在阿宁手上的泪,一藏便是六十年。六十年后,阿宁重返木棉岛,一切的一切,她都懂了……
这本书,是一部小说,也是一本历史书,书写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也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为儿子报仇的箍桶匠阿福,除掉了无恶不作的假鬼子冯兴荣;为保护《永乐大典》的日本人藤田明泽切腹献身……李秋沅用她唯美的文字以一个小女孩的目光来写,使那段历史更加感人肺腑。番婆、周先生、茉莉、博文、唐明泽、李校长、三舍、梅雪……他们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却一个个离我们而去。那些和木棉花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时不时让我泪光闪烁。战争瘟疫、生离死别……让我想起了这本书一直让我疑惑不解的卷首语:“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扉、荡气回肠……走进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血色流年,果真是血色流年……
枝繁叶茂,阳光透隙而过,碎成了一地斑斑影影,番婆、福嫂、梅雪等人的`面孔一一在我眼前浮现,有时格外清晰,有时隐隐约约,良久,你还会久久发呆。从小到大,我看过太多书,很多都是一扫而过,也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完美的花朵》《梧桐街上的梅子》等书才会反复看个两三遍,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有些段落我甚至都背下来了,是什么吸引了我?是历史的魅力吗?
离乡、梅雪、菊隐、雅歌、月华、茗香,这本书一共六章,全都闪耀着光芒,为什么?因为它充溢的全都是爱,是正义和尊严,正是他们,抒写了这部南城旧事,抒写了这部流年史诗,也正是它们,给了我们勇气……
你想体验李秋沅字字如花的文字吗?你想走进木棉岛看看那木棉吗?你想更深刻的了解爱吗?我发自内心的向你推荐这本书,带你经历折射历史的风云,领你进入南国的南城旧事。
走进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
《木棉·流年》读后感700字
篇11: 《木棉・流年》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叫《木棉・流年》的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李秋沅的作品,本名李靖,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厦门鼓浪屿长大,作品散文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巨人》、《中国儿童文学》等刊。著有短篇小说集《走过落雨时分》,作品曾获上海《少年文艺》年度好作品奖,第十二届冰心儿童文学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广电总局专项基金优秀少儿节目奖等奖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各种选本。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阿宁的童年生活,刚开始阿宁和父母生活在李庄,可李庄闹了瘟疫,而阿宁的父亲身为一名医生不能对病人不管不顾,自己带着家眷离开,于是就让家人留在家中,而自己去到处救死扶伤。可没想到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得了瘟疫。父亲又传染给了母亲,阿宁一家都得了瘟疫,除了阿宁他们只好让福嫂带着阿宁离开了李庄,于是阿宁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认识的陌生人中度过……
这几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_文、三舍……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来到阿宁身边,又从时光的流逝中一个个离她而去。木棉岛被日本人占领了,许许多多的楼院倒塌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消逝了,一年一年过去了,木棉花绽放过了,六十年过去的木棉岛,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时间的流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可一样有着男人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酷刑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前行,面对死亡却毫不畏惧。在木棉岛中,她们宛如那血色般的木棉,娇小却十分坚韧,鲜红似血傲立枝头,坠落凋零时毫不留念,这何尝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呢?这样的灵魂这样的品格,我们应该拥有,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回顾旧时光,让我懂得了许多,在战争中、在危机时刻,总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而这些英雄,正是正义和尊严的化身,他们是黑暗中一束微弱的光芒,指引我们向前,告诉着我们:人要有尊严,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有一种不屈服的气节,要有一种在众多磨难前坚韧不屈、顽强向上的秉性。
篇12: 《木棉・流年》读后感
《木棉・流年》成书于,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书。这几年,青春小说越来越多,还能有这样一本深深触动心灵的书被我读到,实在不能不说是幸运。
本书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木棉岛上的一件件事,每一个人物依次登场,由一个个离去。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本书赞颂的无疑是一种爱国精神,忍辱负重,顽强不屈,在这个挽救民族危亡的火与血的战场上,许多热前仆后继,演绎着雄壮凄美的木棉离歌。
木棉花鲜红如血,傲立枝头,最后“啪”的一声落向大地。正像那些英雄们,他们有鲜红的热血和火一般炽烈的爱国情怀。福叔为儿子报仇杀掉假鬼子冯兴龙;欧阳卓率领十九路军坚决抗日,但遭当局猜忌;日籍华人藤田明泽暗中保护《永乐大典》,为此献身;还有“血魂团”的`成员们……
书中也不乏巾帼英雄,梅雪救死扶伤,誓死追随欧阳卓,信守当年的誓言;茉莉与博文情投意合,为救他献出生命;茗香救济难民,出巨资给血魂团,不屈服于日本人和汉奸,保护文物古籍。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所做的一切更加令人敬佩。
这本书翻开了一段沉睡的历史,意在告诫人们不应忘记历史,更要居安思危。鼓浪屿上木棉繁盛不衰,那一团团火焰背后正是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木棉花的血性与刚烈正是英雄们的象征。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英雄隐去,魂归故里。人们会永远记住――火红木棉,血色流年。
篇13:木棉流年的读后感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扉、荡气回肠……”合上书,这句话仍然回响在耳畔。
长篇《木棉•流年》抒写的是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炎黄子孙遭受史无前例劫难的历史,那是要一生铭记的。文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潘婆、茉莉、博文、唐明泽、梅雪……他们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份独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泪。
往事如烟,早已被时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五岁的阿宁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岛上的番仔园里与番婆和林婶生活在一起。在没有父母的特定环境里,以她孩童的视角去承受和感应那真实的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际遇,而那残酷的历史的踪影也围绕在她身边。
战争、瘟疫、分离、诡计、杀戮、仇恨、生离死别……这一切残忍的词语就这样如坚硬的石块一起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过,作者不想让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拥有童年阴影,所以她给了阿宁一个爱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经关爱她的又在短暂时间从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岛上的火红的木棉,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开,循环往复,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宁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瞬间。当花瓣纷飞的时候,走进木棉岛,将地下那红艳的快要滴下来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凑,阿宁儿时的画卷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面前。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来到了那个时期的木棉岛。在岛上漫步,驻足在那火红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轻轻推开那虚掩着的门,探寻那些早已发黄的故事。想发现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却发现它们宁愿多在时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来向世人讲述它的结局。
闭上眼,任自己的思维瞬间绚烂,光芒消散,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恍惚中我看见阿宁在朝着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