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简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草木青青”投稿本文!

《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篇1:《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宋)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这首词写在“靖康”之变后,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一带。

(1)结合上阕分析,首句两个“尽”字塑造怎样的词人形象,表现词人怎样的'心理。(3分)

(2)赏析下片中“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这句诗词。(2分)

(3)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3分)

塑造了长时间远眺征鸿和燕子,等待家乡消息的词人形象,(2分)将词人一次次希望得到家乡消息又一次次失望的情景形象写出。(1分)

(2)(2分)

从听觉、视觉上写在船内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看断桥绿柳如烟,来烘托凄凉心境。(1分)寓情于景。借雨打船篷、烟柳朦胧的景色表达不舍的离情。(1分)

(3)(3分)

上阕侧重写思乡之愁,漂泊之感。(2分)

下阕侧重写词人在有了归乡的可能后,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情感。(1分)

篇2:《暮春》阅读答案

2.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3.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意思相近,表述清楚即可)

篇3:《暮春》阅读答案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1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2.从题目入手,分析诗人流露的情感。

3.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篇4:临江仙暮春古诗赵长卿阅读答案

临江仙暮春古诗赵长卿阅读答案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临江仙·暮春字词解释:

⑴征鸿:即征雁。 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陈亮《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⑵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⑶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庄子·盗跖》:“目芒然无见。”

⑷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 介愤而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⑸中(zhòng)酒:醉酒。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

⑹见说: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也有听说的意思。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 蚕丛 路,崎岖不易行。”

⑺殷勤:热情。

⑻萦牵:牵挂。南朝宋鲍照《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萦牵。” 唐黄滔《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⑼短篷:指小船。元萨都剌《次韵与德明小友》之一:“烟雨短篷 水口 ,人家乱石山前。”

⑽南浦: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⑾断桥: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自唐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宝佑桥 ,又名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藓涩,空院落华深。”

临江仙·暮春翻译:

作者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萦的。最后,他设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试题:

(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4分)

答案:

(1)“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2分

(2)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2分)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2分)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 关键词 训练语言 阅读理解 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

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篇5:临江仙阅读答案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江城:指建康。

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2.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1分)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1分)

2.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3分)金人人侵、国事不宁、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年华已逝的感叹之情;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思念友人之情。(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

(2)答案一: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1分),遥想故人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1分)。

答案二:此句借景抒情(1分),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分),抒发了作者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的孤独凄苦之情(1分)。

①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人。在职期间,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②齑(jī)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我缘应吴兴:诗人打算隐居吴兴。

1.上片写“岁华销尽客心惊”,诗人因何而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5分)

2.本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外族入侵,战争连连。②年华逝去,白发如雪。感情:①表达了壮志难酬之悲及无奈之情。②对入侵者的痛恨及对统治者不思复国的不满之情。

评分细则:5分,原因2分,每点1分;感情3分,答出1点2分,答出2点3分。大意对即可。

2.①内容上:写(别后故人)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下,独自一人,描写了一幅别后的孤寂图。②手法上: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③结构上:以景来总束全诗,韵味深长,耐人寻味。

评分细则:6分,内容、手法、结构各2分。大意对即可。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 “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E【解析】B项3分,E项2分。 B项“拟人”错误, 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

2.①亡国之悲愤。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②年华已逝之悲恨。“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

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

④离别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篇6:《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

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在辛弃疾看来怎样才能做到闲处过平生?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表达了什么情感?主要是通过哪一种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先,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在朝在野都是幻梦,不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只需平静闲淡地度过余生。其次,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2.下片表达了与弟弟祐之的离别深情。主要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首先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接着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眉黛的山、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若答其余手法酌情给分

【原作翻译】

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

还是啸吟山林的隐居生涯

想开了,看淡了,其实不过虚无的梦幻

人世间的这些得失荣辱,

浮云般飘忽,不需心惊,不要在意

只要清静闲适,自由在在度过一生:

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

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

你该不会忘记,当年

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

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

如今,你要远去浮梁

这慢慢长途有谁伴你而行

好在还有一路的好风景:

傍晚,山峦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双眉

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的明镜。

【赏析要点】

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萼荣与辱,不过如同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就算是遇到了坎儿,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本是送别,却来了这么一番议论,似乎有些离题。其实,这正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词人的送别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有寄托。

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记写送别的场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音者畅谈,无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的惬意自在。其二,用一设问,想象朋友离别之后的情景: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着词人的美好祝愿:前程美好,就像这陪伴着的秀美山水。

篇7:《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①

陈与义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里主要是对表达方式中景物描写的赏析。一般要求指出运用的什么手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答 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态度。应联系全诗,并关注注释中所交代的有关背景。

篇8:《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4、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参考译文

友人啊,你姿态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在成双成群鸳鸯和鹭鸶之间,我大步疾走。那些嬉闹野鸭啊,乘着初秋的清凉,高兴地缓行,多令我心痛。无忧的野鸭啊,麻烦你们替我捎句话问问西湖,不知在那绿杨掩映、梅花飘香的湖畔,可否许我结庐相伴友人?

篇9:《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金)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2. 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3. 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22. 冬季(或晚冬) 秋天(或初秋)

23. 李词中的“瘦”字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主人公以花自喻,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离人而心生 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的“瘦”字表现出了荷花的纤细柔美,以此衬托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表达了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抓住相关的意象,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诗词内容要点,回答问题。本题要求分别指出这两首词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第一首,根据题目“梅”,词中“云窗雾阁春迟”(意思是“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玉瘦檀轻”(梅花风姿清瘦)推断出该词描绘的是冬季,或说是晚冬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根据题目“赏荷”上片描绘的荷花情形,以及下片中“暮云秋影”“西风”“夜凉”判定该词描绘的应该是秋天,确切说应该是初秋季节的景物。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词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词,找到要进行比较阅读部分,结合具体内容仔细分析,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词中“瘦”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具体作答时,分别结合两首词具体内容,分析各自的“瘦”的表达效果即可。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意思是说晚冬的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这里的“瘦”表面是说梅花清瘦,其实是以梅花来比喻自己,说照付赵明诚离家时间长,一致自己印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犹如眼前晚冬清瘦的梅花,所以这个“廋”字既写出了晚冬时候梅花花朵凋零、花枝清瘦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心生埋怨,以至憔悴瘦损的哀婉形象。蔡词中“胭脂雪瘦薰沉水”是写水中荷花,“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胭脂雪瘦”是说红白相杂之色的荷花纤细柔美,就是纤细柔美的荷花暗香袭人。用“瘦”字衬托出下一句“翡翠盘高走夜光”中荷叶的丰腴饱满,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词人月下赏荷花,看到荷花纤细柔美,荷叶丰腴饱满,纤细柔美的荷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个“瘦”字充分表达出词人月下赏荷时的愉悦、闲适之情。

【点睛】诗歌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代“作比较”这一程度。作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找出题干要求的比较阅读点;然后依照比较阅读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进行比较鉴赏。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临江仙·暮春》阅读答案》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158955.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