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共1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Wiwid”投稿本文!

人教版三年级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操作开始的,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中,找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选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方法。在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y1] 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y2] ?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y3] ?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我们同安进修学校附小有一块草坪(如下图)。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y4] 有多大吗?

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y5] ?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y6] ,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y7]

1.计算下图的面积,选择正确的方法。

2.下面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绿色”实践基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3.学校要把这块“绿色”实践基地分配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请你帮忙设计方案,并计算出每个年级的实践基地面积。

4.下面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面积是64平方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思路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教学的,本课教学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践、思考问题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儿童的原有认知水平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亲身经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在探索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设计,力求有效渗透转化、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终身受用。

执教教师简介

苏茸花,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曾参加厦门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多次承担区级公开课、研讨课。

篇2:人教版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图形,并能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提高运用几何知识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各是什么?并出示其对应的字母公式。

2、引课:

多媒体展示几组组合图形,并提问这些还是简单的图形吗?它们都是由什么组合而成的?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讲授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题: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的侧墙的形状,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方法一:墙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8×5 +8×3÷2

=40 +12

=52(平方米)

方法二:墙面积=梯形面积×2

=【5 +(3+5)】×(8÷2)÷2 ×2

=26 ×2

=52(平方米)

3、练一练

多媒体出示中队旗,想求中队旗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分析方法:小组合作。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4、小结: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应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要可以采用“分割” 与“添补”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课堂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2、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门的形状如右图,单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5元,

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3、考考你:求下面图形中阴影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计算这些题,说一说求组合图像的方法都有哪些方法?

“分割法”、“添补”和“等积转换法”

篇3:《荷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有关要素一览表

知识点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事实 概念 原理 观察 推理 识记 理解 应用 投影 电脑

花 1、学会14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 √ √ √ √ √ √

1、掌握生字词。

2、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 √ √ √ √ √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 √ √ √ √ √ √ √

二、教学结构流程图

三、教学过程说明

㈠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去公园赏荷花吧(出示课件:赏荷花)

㈡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问:小女孩为什么要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2、你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美)它美在哪?想知道吗?

㈢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荷花美在哪?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读。

2、指名学生说,并出示相应的句子理解(出示多媒体课件)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A、指名读,理解句子 B、小结(荷叶美)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课件)理解“冒”,师小结(颜色美)

③荷花开放的姿态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说、齐读、师小结(姿态美)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想?齐读这句话后理解,“画家”指谁?

5、师和生共同表演读第二、三自然段

㈣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看着看着,作者又是怎么样了呢?自由读。

2、(出示课件)拓展想象: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发挥想象说,齐读。

㈤总结全文

㈥画荷花,把你心中的荷花画下来?(出示课件)

㈦板书设计

闻清香

荷叶美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颜色美白冒

荷花刚开的

姿态美 全开的

将开的

[《荷花》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4:《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15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可贵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霞图片、生字新词、句子、《女娲补天》动画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师:你们喜欢欣赏天边美丽的彩霞吗?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课件出示彩霞图片,生欣赏。

3、谈话。师:太阳、月亮、星星、白云是我们在天空中能够常常见到的事物,可我们却偶尔才能看到彩霞,面对彩霞,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彩霞是如何形成的?)。

师:对呀,彩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看到彩霞,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并试图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于是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和彩霞有关的美丽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 读不流利的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3)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1) 轮流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2) 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 在组内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途径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留在班上解决。

3、全班交流。

(1) 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表中的词语,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检查认读情况。

(2) 提出在组内理解不了的词语,先由其他组同学说说,再由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2)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师随机指导朗读。

(3)试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5、写字指导。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写每个字时应注意的地方。

(2)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范写。

(3)生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4)评议。

三、小结铺垫。

师:女娲用她的善良、勇敢以及神奇的力量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课文学到这,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也一定存在不少困惑吧,回去后,请认真总结、复习自己的收获,把困惑或者想向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整理一下,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上,准备在下一节课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范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2、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时候),天空(怎么样),女娲。(做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释疑解惑。

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在课后写出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选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班上汇报。

2、各组汇报选出的问题,师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准备全班讨论。

3、研读,解惑。

(1) 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补天?

a、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中能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b、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远远的天空……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塌、黑黑的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挣扎”,来体会人们面临的灾难之可怕。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如何补天的?

a、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b、引导生想象人们处境之可怕,对比普通人和女娲看到此种情景后产生的不同心理与态度(害怕、退缩和善良、勇敢)抓住“难过、冒着生命危险”等词体会女娲的可贵品质。师相机板书:善良勇敢。

c、交流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师相机指导朗读。

d、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找出补天过程中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并板书。

e、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生边看边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天边美丽的彩霞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但我们应该感谢古人,因为有了这个神话,我们看到彩霞时才能产生这么一种美丽的联想,学完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生谈。

2、师:这么美丽神奇的故事,请你们回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吧。(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下次我们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寻石(几天几夜、又找啊找啊、终于)善良勇敢

31女娲补天炼石(挖、放、冶炼、五天五夜、)不怕困难

补天(装、端、泼)甘于奉献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

篇5: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读《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大问题入手:他是怎样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吗?

1、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

2、找学生回答,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随机板书: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气息

声音

双眼

四肢

肌肤

血液

汗毛

汗水

3、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贴呢?(学生说说理由)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

5、学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6、指导朗读

7、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情形,古人正因为想象地合理,才有了这么美丽的神话故事,让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吧!(牙齿、头发、骨头等)

8、提问:盘古在没有倒下之前,他又做了哪些努力呢?读一读课文的1-3段。

9、指名学生回答。学习课文的2段、3段。

10、学习第二段:找出本段中有几对反义词--读课文--用你的读书声让老师能听出反义词--指导朗读

11、学习第三段:结合图理解课文

三、复述故事

我们读了这个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请同学再读课文,边读边记,争取能合上书之后,把整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1、学生读课文

2、复述故事。

[盘古开天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6: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篇7:简单的组合 教学设计

简单的组合 学习设计

共4课时 总第6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

2、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冬季运动会,实验小学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三班得了第一。那三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4、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师: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4、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5、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土、中、哥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土、中、哥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6、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三、实践应用

1、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那么:四个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回答问题。

2、独立完成课本114页“做一做”,然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篇8:组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刻性,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组合数的性质。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掌握和应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贯穿在解决组合应用题当中。

组合与组合数,也有上面类似的关系。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的个数叫做组合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一个集合(无序集),相当于一个组合,而这种集合的个数,就是相应的组合数。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主要应抓住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其次要搞清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切记:排组分清(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加乘明确(分类为加、分步为乘).

三、教法设计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行对比的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搞请这两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学生与老师可以合编一些排列组合问题,如“45人中选出5人当班干部有多少种选法?”与“45人中选出5人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体委、学委、生委有多少种选法?”这是两个相近问题,同学们会根据自己身边的实际可以编出各种各样的具有特色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认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编题辨题中澄清了概念.

为了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建议大家学会画排列与组合的树图.如,从a,b,c,d 4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树图与组合树图分别为:

排列树图

由排列树图得到,从a,b,c,d 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有24个,它们分别是:

组合树图

由组合树图可得,从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有4个,它们是(abc),(abd),(acd),(bcd).

从以上两组树图清楚的告诉我们,排列树图是对称的,组合图式不是对称的,之所以排列树图具有对称性,是因为对于a,b,c,d四个字母哪一个都有在第一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二位的机会,哪一个都有在第三位的机会,而组合只考虑字母不考虑顺序,为实现无顺序的要求,我们可以限定a,b,c,d的顺序是从前至后,固定了死顺序等于无顺序,这样组合就有了自己的树图.

学会画组合树图,不仅有利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还有助于推导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教师应从简单问题问题入手,逐步到有一个附加条件的单纯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最后在设及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问题.

对于每一道题目,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讨论,对于学生的每一种解法,教师要先让学生判断正误,在给予点播.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问题的解决我们提倡一题多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多种解法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总结解题规律.对于学生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教师一定要讲明道理,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在是非的判断得以提高.

4.两个性质定理教学时,对定理1,可以用下例来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及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分别是

这就说明从4个不同的元素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与从4个元素里每次取出1个元素的组合是—一对应的.

对定理2,可启发学生从下面问题的讨论得出.从n个不同元素 , ,…, 里每次取出m个不同的元素( ),问:(1)可以组成多少个组合;(2)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不含有 的;(3)在这些组合里,有多少个是含有 的;(4)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出定理2.

对于 ,和 一样,是一种规定.而学生常常误以为是推算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讲清楚.

篇9:《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P112—P113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衣服、抽拉的数字卡片、写有数字的小球、盒子、答题纸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穿新衣服吗?(生答)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几件新衣服,请看:一件白色的T恤和3件下装,你们认为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课件出示衣服,生自由搭配)

师:象这样不同的上衣和下装搭配的方法数学上叫“组合”。(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一种搭配方法就是一种组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2件上衣和3件下装

①学生摆学具衣服,验证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②请生上来摆,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搭配的。

③再请生上来摆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④师总结:无论是上衣搭配下装还是下装搭配上衣,只要做到了有序的搭配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⑤让学生再通过连线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搭配时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点心的搭配

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连一连。

②请生说出自己的搭配方法。

3、数字卡片的排列:

①学生两人一组,抽动卡片,然后把组成的两位数记录在答题纸上。

②学生上来展示不同的摆法。

4、通过摸球游戏出示例2

①师生通过摸球活动,让生感受到7、3、9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②让学生用7、3、9这三个数字,怎样可以知道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写在答题纸上。

③学生汇报所组成的三位数。

④总结规律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小华家经过学校到公园的路线图

师: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2、通过三人握手及照相活动,再次巩固新知

①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有三个同学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请出三们学生)老师想给他们三位同学合影,做个留恋。先相互握握手吧。(生相互握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一共要握几次手?(3次)

②照相:给三人合影,交换位置再照一张

师:象这样交换位置排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呢?(6种)

师:老师不明白了,为什么三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一共只握了3次,而三人合影,交换位置排列共有6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呢?(生思考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师:明年将要在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真是是感到骄傲和自豪!请看(课件出示:习题)你们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下课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篇10:《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2.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的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摆一摆

课件出示:用5、7、9三个数字,任意选取其中两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仔细读题,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选择不同想法的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请大家思考:今天学的的知识和排列问题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中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1)理解题意。

①课件出示第98页的例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小组内说说题意,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2)自主探究。

①猜一猜:得数有几种可能?

②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得出得数有几种可能。同时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交流方法。

①学生汇报,选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预设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a.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b.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种,他们的和都是12,适当渗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最终得出下表:

方法二:画图法。

……

②引导学生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小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数只有三种可能。

(4)回顾思路。

课件演示回顾解题的过程。

(5)优化方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解决呢?与同桌交流。

2.对比理解

(1)今天学习的问题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简单的组合。

(2)回顾用5、7、9这3个数字选其中的2个数,组成两位数和求两个数的和的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指定学生汇报,梳理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题思路。

3.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第1题,先组内交流解决的方法。

(2)选3个学生代表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解法。

(4)学生解法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

(5)小结:在握手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不能乱,这样才能不漏、不重复。

【设计意图】借助排列数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的过程,亲身经历在组数、握手活动 ,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同时在方法的交流中体会到排列数和组合数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付钱

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全班交流取法,强调:付钱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2.组钱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1)课件播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方法,提示:可以按取1枚、2枚、3枚的顺序进行组合。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方法。

3.取书

(1)课件出示4种不同的书各1本,如下:

《少年博览》《小主人报》《中国少年文摘》《快乐阅读与作文》

小明从中取出两种书,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取法。

(3)指定不同取法的学生汇报交流,强调:取书时要有序,不能重复。

4.选路

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可以走,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可以走,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1)小组内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法来分析。

(2)学生作业展示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问题的价值,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什么?有什么收获?在解决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篇11:《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②使学生在探索规律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排列与组合的规划,并能解答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区分排列与组合的异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有趣的地方去玩,想去吗?

板书:数学广角

想去的话,要通过老师的考核才能去的。

猜一猜:我的年龄是由数字3和5组成的两位数。

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二、探究学习

1、3个数字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课件出示:猜一猜,我家座机号码是0713-62147()

先让学生猜一猜。

师:你们这样猜要猜到什么时候啊?这样吧,老师再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剩下两个数字是由1、3、8三个数字中的两个。

(1)摆一摆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张数字卡片,请你们动手摆一摆,同桌合作,一个人摆数,一个人记录。同学们尝试拼摆,并且将探究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留意学生的几种答案:有序的(先确定十位的,先确定个位的)、无序的、有遗漏的、有重复的。

(2)说一说

请几名学生(有代表性的)汇报。呈现在黑板

师:哪些是对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如果学生还是说不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有序的一种,1在什么位,1在十位的两位数能摆几个,师可用卡片同时演示;除了1还有哪些数可以在十位,他们分别又有几个两位数?像这位同学就是想到先确定十位。那么这位同学又是先确定什么的呢?或问除了先确定十位,还有其他方法吗?)

这样先确定十位或个位的方法好在哪里?(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3)猜数

师:范围越来越小了,再给你些信息

课件再给出信息:这两个数的和为9,个位不是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2、组合

(1)恭喜你们,猜对了,你们考核过关!来,同桌互相握手祝贺一下。

师:同桌2人互相握手几次?演示两人握手,可以说我和你握手,也可以说你和我握手,但算握手的次数的话,算几次?

这里也有三位小朋友在握手,她们是怎么握的?出示:每两人握手一次,三人共要握几次?

要说清楚握了几次,怎么握的,他们没名字怎么说得清楚?你觉得刚才说的方法麻烦不麻烦?怎样表示才能又清楚又简洁?

对啊,我们数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符号、图形来表示,更快更清晰。(师标上1、2、3)

(2)想一想,写一写

(3)为什么三个数排成6个两位数,握手只有三次?(课件出示)

师小结: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有序地思考,有些与顺序有关,有些与顺序无关,比如搭配衣服。

三、巩固提升

1、搭配衣服

该出发了,老师想打扮得漂亮些。这里有二件上衣和二条裤子,你能帮老师选一套衣服吗?

该怎么搭配呢?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师:你们摆出了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是怎么想的?

请生上台展示。

师:现在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要你们把刚才的想法用连线的办法表示出来,你们会吗?

生在练习本上连线。

2、照相排队

小丽、小芳、小美三人想站成一排拍照留念,她们有几种站法?

生上台演示。得出一共有6种不同的站法。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展示她们三人的站法?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吧。(可以是文字,符号,数字等)

4、路线

课件出示:从数学广角回到家中有几条路可走?

你会选择那条路呢?

学生讨论,汇报。

5、电话号码

师:在数学广角玩的开心吗?记得有什么开心的事要打电话让老师也听听。

课件出示:老师的手机号码:18942167()()()

最后三个数字是由1、6、8组成的,猜一猜,老师的手机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玩,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课后留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好之后告诉我。

课件:09里面是不是任意三个不同的一位数字,都能排成6个两位数呢?

篇12: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组合图形的构成,特别是圆环形。知道组合图形的两种构图模式,由此获得解题思路。

能熟练地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求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式;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设计

思路

一、教学环形

1、出示环形物体,了解起构成情况。

2、教学例

3、做例题的变式训练

二、教学其他组合图形

1、学生举例:所见的组合图形。

2、选择典型的组合图形教学。

篇13: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会应用基本图形面积公式求其面积之和或差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图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小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

师:先请大家想想,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表、梯形、平行四边表)

师:学过了这么多的平面图形那么你们能列出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式子?( 教师课件出示图形和数据, 学生利用公式求出各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只列式)

目的:通过对这几个练习,帮助学生回忆这几种基本图形的计算公式,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认识组合图形

1、感受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图形的面积掌握的真好,这些图形都是一些基本图形,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就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课件出示几个简单的组合图形如:小船、小松树等,让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谁能说拼成的是什么图形?都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让学生认真观察,自由的回答)

生1:像小船,是由梯形我三角形组成的。

生2:像小松树,是由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组成的。

2、教学组合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子叫:组合图形( 学生回答也可)

师:那位同学过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呢?(生:自由回答)

教师加以引导和归纳。并课件显示:由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板书:组合图形:)

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组合图形,你们找一找,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组合图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室里的窗户、地面、讲台等生活中的:房子、玩具、家俱等)

篇14: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发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性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一拼。找一找的过程,体会各种图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组合规律。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验生活中美丽图案的组合规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观念和热爱学习数学的思想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并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基础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

2、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出示所学过的图形)

师:这些单个的图形称之为简单的基本图形。

师:在我门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组合图形。同学们,仔细观擦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观察了教室内的组合图形,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副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同学们阅读课本。

2、同桌交流图案的组成。

3、小组和作,拼一拼,讲一讲所拼图形的组成。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组和图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4的图。

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怎样求它的面积?先独立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提示。

(1)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

(3)要求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给出条件,试求出它的面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结果。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想加。

(2)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

(3)仔细阅读课本,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 教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求这个组和图形的面积的? 你认为那种方法简单呢?

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成易学过的简单徒刑,然后分别求出他们的面积在相加。

四、练习巩固

1、练习二十二第一、二题。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形,请同学说说她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并讲解)

2、发放练习卡片给学生做一做。

说方法: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可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减的方法。

3、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组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广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

(根据已知条件相加或相减)

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

篇15:《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的求基本图形面积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先把基本图形拼成组合图形,再独立找出计算时所需要的条件,进一步体会、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学生落座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想看吗?这是谁的作品,你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你的这幅作品,用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

学生介绍:这个图案是由xxxxx拼成的。

师: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kj出现拼出的图形)

生1:都有三角形

师:这是你的发现,还有呢?

生2:都是拼成的

师:还有吗?

生3:都是以前学过的图形拼成的

生:都是用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师:说的真好,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像这样,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就叫它组合图形。(显示只有线条的图形)

出示课题:组合图形

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为什么?(它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拼成的)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能说说,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显示虚线)

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多大?你会求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就是把那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加起来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新授

出示房屋的图片,再出示侧面墙。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组合图形,咱们来看一看。这是老师家的房子,你们看看哪有组合图形?

生:房子的侧面

师:老师要粉刷这面墙,要买多少涂料?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需要知道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的。求墙壁的面积就是把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加。

师:要求它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回答

有的说测量所有的边,有的说不用全测量。

(预设)师:哪些数据我们必须测量,哪些是没有必要的?

师:三角形的底为什么不测量呢

师:他说的你同意吗,谁再来说说

师:看来在解决问题时,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找到更简洁的办法。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老师已经把数据测量出来了,请你计算出这面墙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来汇报汇报

(让学生利用投影)说出计算过程,并给予评价,强调注意单位名称和答题

师:看来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能粉刷这面墙了,老师家还想给客厅铺地砖,该怎么办?

生:计算一下客厅的面积就可以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算一算吧。

学生汇报

师问: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1、生:我们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长方形。

生:因为这个图形不能直接求它的面积,只有把它转变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才能计算它的面积。

师:真会动脑筋!(指课件)是的,当不能直接求一个组合图形面积时,可以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来计算。(板书:转化。)

师:还有谁想到这种方法了。你们真是跟老师心有灵犀,老师也想到了这种方法。(贴)

还有其他方法你想说说吗

2、生:我是在这个组合图形的右上角补上一个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生:我也是认为不能直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所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减去补上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剪掉的是正方形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周全!他想到了这种方法,

还有其他想法吗?

3、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4、生:我的方法是将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梯形。

师:这个主意非常好?哪个小组还想还有补充?

5、生:我们小组同学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6、生:我们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了2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师:(如果学生说到这种方法,把它和之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对比),在这几种方法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在能分出两个基本图形就能够求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情况下,还有必要分第三个吗?

大家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还哪个小组想汇报?

7、生:我们的方法是把这个组合图形剪开,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把上面的小长方形剪下来,移到右边就正好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呢?

师: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边说边剪,贴到黑板上)

学生说理由

师(指着板书):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老师把几个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吧

生:哪几个哪几个是一类,(把同一类的放到一起,)

师:同学们把这些归为了一类,那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分割法。

篇16:《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75~76页: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

②、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③、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②、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动手拼图体会组合图形的美,并能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②、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能运用“分割法、添补法或割补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拼图游戏

1、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个图形拼出你喜欢的物体。

2、请你说说你用哪些图形拼成什么?(2~3人)

3、请几位同学说说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喜欢的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增强求知欲。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

二、观察图形,明确定义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1)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

(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窗户、飞机模型……

2、师总结,揭示课题。

这些精美的图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欣赏组合图形的图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

师:王老师家新买了一处房子,正在装修。但是准备铺客厅地板时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客厅平面图)

师:这是王老师家的客厅平面图,王老师要在上面铺木地板,她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呢?这就需要求出什么?谁能来估计一下。

师:谁估计得更准确呢?就必须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①独立操作寻找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材料动手做一做。

②小组合作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想好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③全班交流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样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

学生介绍自己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电脑演示形象直观。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诱发学生积极体验。】

3、归纳方法

①我们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分割”“添补”。

②讨论:怎样对组合图形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割?

4、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生介绍,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演示不同的方法。

师: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生:第一种,第二种———

师:为什么?(引导学生选择分得最少的,计算又简洁的方法)

5、师小结:

不管是分割还是添补,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基本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方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注重方法的总结,鼓励学生对操作进行总结。】

三、反馈练习,及时巩固。

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实在是快,刚才大家解决难题的事很快就在外面传开了,这不老师又接到了几封求助信(大屏幕出示)愿意帮助他们吗?

1、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信:

同学们,下图是我家的花圃,请你帮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出示课件)

2、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信:

我厂现在要生产一批零件,下图是这种零件的横截面图,你能帮我算出这种零件的横截面面积吗?(出示课件)

3、来自小红的求助信:

你能帮我算出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吗?(出示课件)

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唤起亲切感和情感需要。】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篇17:《组合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2至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有色卡纸、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建筑物,好吗?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除了这些外,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图形:

(课件展示)

我们学过这些图形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左边由几个图形组成?右边呢?大家想想看一个图形还可能是由几个图形组成的呢?

像这些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组合图形)这节课你们想探究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组合图形的分解:

师: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⑴电脑出示书第92页的四幅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

⑵四人小组讨论。

⑶小组到实物投影机上展示各种分法。

⑷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

2、自主解决例题。

师:同学们真棒呀!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丽的组合图形,那如果老师想知道这些组合图形有多大,实际上是求什么?(板书:的面积)你们会求吗?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会?

⑴出示例题4

⑵生独立解答。还有其他解法吗?如果有困难,小组内互相帮助。(两学生板演)

⑶生汇报。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小结: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由于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请同学们想想,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板书:分解)

⑷生看书质疑。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明白。

3、出示做一做。问:这块地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

⑴生独立计算。

⑵生展示思路。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合作做得好,独立解题也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新知的拓展:组拼组合图形

谢谢你们,老师终于知道了需要买多少布了。早上老师又接到一个任务,学校的艺术节快到了,要展览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想利用这节课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大家愿意吗?请各小组用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看哪一小组拼得图案最美丽,就把他们组的作品拿到艺术节上去展览。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1、学生合作组拼。

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3、选择其中一幅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说该怎样做才能求出它的面积。

六、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好?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这个基本理念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中,我针对这一理念,作了尝试,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篇18:灰雀(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与真诚。

四、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总结

这只可爱的灰雀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明天再学。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五、拓展延伸

1、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感知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一文,了解了高尔基不喜欢大记者的采访,却喜欢少先队员的采访,这是为什么?如果是你,希望相片出现在报刊上,还是喜欢出现在学校的墙板上?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体现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热爱。现在我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与热爱再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四、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奇怪的石头

震惊世界

小时侯 发现问题

长大后 勇于探索

8*、我不能失信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四、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一、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三、教学难点:

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四、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五、教学课时: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1、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每组的两个字字形相近,容易混肴,要辨别清楚。)

2、进行形近字组词,提示:要看清楚,填正确。

3、填完后同桌互相交流。

4、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指导,学生自行订正。

四、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故事,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来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习作,你想表达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五、小结

同学们都应该像短文中的祖逖和刘琨一样,不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应该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灰雀(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19: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图片导入:

1、Ppt出示图片(孙悟空、女娲、哪吒):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这些神话故事因为丰富的想象吸引了我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神话人物就是--盘古。关于他最神奇的故事就是--开天地!

2、揭题读题:一起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疏通生词

字形:肌肤滋润混沌清浊

(1)自由读

(2)师:谁来领读?

(3)师:这个词读的很准确,谁能再来读读。(混沌)这个呢?(清浊)

(4)找相同点: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偏旁相同。】

是的,很多时候词语中的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或者同一个意思,他们的偏旁相同。比如说“花草”,都是植物,所以他们都是草字头。

(5)你能再说几个形式相同的词语吗?

【伙伴树林游泳蚂蚁灿烂话语打扫江河讲话】

(6)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语记在脑子里,一起读

字音:血液辽阔黑暗创造缓缓逐渐祖宗下降

(1)师:第二组开列火车

(2)师:火车开得又好又快!一起读。

词组: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师:这篇课文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词组,你能把它读正确吗?自己先来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4、找到中心句:词语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小结、齐读: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

5、初步感知创造:同学们在这里有一个词语--创造,别人从来没有做过,你第一个做这件事,我们就把他叫做--创造!在这里,盘古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呢!在盘古开天辟地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混沌一片”的宇宙:

(1)读第一自然段,从书上找一找。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A、理解“混沌”:混沌一片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非常乱。乱七八糟。看不清】

B、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没有(),没有(),宇宙混沌一片。(5个)

【1、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水;2、植物、动物;3、山河湖泊;4、太阳、月亮;5、自然现象:风雷云雨闪电】

(2)多么可怕!多么糟糕的世界!谁来读读。

(3)一起读

(二)、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世界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自己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划一划,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神奇。

(相机出示)

第二自然段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你觉得这句话中哪里特别神奇?

【抡起斧头--竟然只用一把斧头就可以把天和地分开】

让我们一起抡起斧头。再拿起斧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2、是的,那么大的斧头要花很大的力气呢】

B、谁能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C、一个人的力气不够大,我们一起来劈一劈。

(3)接读:只听一声巨响,瞧!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A、自己读读这句话,请你把他读正确

B、理解“轻、清”: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预设: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清水、清澈】

C、这句话中还有不少奥秘,再来读读,找一找。

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上升和下降天和地

近义词:缓缓和慢慢

d、指名读: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读出反义词不同的感觉。第一句要读得“轻”,第二句要读得“重”。

(配合ppt:读得太好了,天和地分开了一点--天和地分得更开了--天和地终于分开了)

分组读:男女读。

过渡:神奇的斧头,奇妙地一劈,天和地就这样神奇地分开了。我们就把他叫做--开天辟地(板书)

学习第三自然段

Ppt出示图片:瞧!天地还有什么神奇的吗?

天地的变化--神奇的盘古也会随着天地的分开每天上升、下降--就这样,头顶着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这就是--顶天立地

过渡:最神奇的地方是哪里啊?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盘古的身体倒下后,天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把变化后的样子圈出来。选一样最神奇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这些变化中,哪一处最最神奇?

【预设】A、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声。

(盘古有天地那么高大,声音自然很大,一说话就是隆隆的雷声)

练读1-2人

B、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血液一刻不停的流动,江河也是奔流不息)

练读1-2人

C、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动作:呼一口气,他变成了什么?)

(3)多么神奇的变化呀!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吧!

(4)太神奇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我读盘古部分,你读他的变化。准备。

(5)同学们,盘古的身体仅仅变成了这些吗?盘古的什么还会变成什么呢?

他的(),变成了()的()。

(6)多么美丽的世界。可是我们知道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江河,只有--混沌一片。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人教版三年级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200811.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