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大海的歌》教学设计(共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在此,感谢网友“有一个姑娘”投稿本文!
篇1: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什么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整体感知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此处设计考虑到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仿写,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4、手抄报的展示、评议。
(1)评议内容是否丰富。
(2)评议版面设计是否合理。
(3)评议色彩是否丰富、美观。
(4)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篇2:大海的歌的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了解祖国建设的新成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读懂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4课《大海的歌》。
(二)初步感知
出示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出海参观都到了哪几个地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描写的?
3.把你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交流预习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纠正字音(注意“佛”是多音字,
不要读成:“fó”)
2.作者出海参观了哪几个地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描写的?
码头(第1自然段)
海港(第2自然段)
大海(第3~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了解祖国建设的新成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大海的歌》。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思考:作者在码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作者在码头上看到了蓝天、白云、大海和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作者的心情很高兴。
2.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看到眼前的美景,急不可待地登上了一只海轮,那么他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
1.自由该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
明确:作者在码头上看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心里十分高兴,在海港里又看到了许多装卸吊车和海轮繁忙地工作着,心里感到很欢乐,所以感到大海唱着欢乐的歌。
2.读一读,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2)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明确:第一句简单,第二句具体。第二句写出了吊车的高大,数量也很多;海轮数量多,排列得很整齐。也写出了吊车和海轮工作的繁忙。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
明确:从“有如密林”、“数不尽”看出吊车多;从“飘着各色旗帜”“密密层层”看出海轮多。
从哪儿看出用车高大呢?工作很繁忙呢?
明确:“钢铁巨人一般”;“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此时作者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闪着金光的.无边的大海,海港上一片繁忙的景象,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呢?
明确:欢乐
3.指导朗读。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船在大海中航行,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成墨蓝,表明了什么?
明确:船已驶进深海处。
这时作者向远处望去,又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1)作者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为什么作者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明确:因为作者极目t望透过雾气朦朦胧胧地看到,像是有座城堡耸立海天之间,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过去我们在陆地上探测开采石油,而且使用的都是进口设备,现在作者却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在海底开采石油,想到我国开采石油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所以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2、从课文中找出带有“t望”、“极目t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互相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调换,因为第二自然段中的“t望”指在驾驶室里往远处看,看到的是海港的景色,“极目t望”是指极尽自力向远处看。看的是深海处的景色,再加上有雾气,必须极尽目力才能看见,所以不能调换。
指名读描写我“极目t望”看到的景象。
理解:“朦朦胧胧”“耸立”的意思。
“像一座城堡”“耸立”说明了什么?
明确: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又高又大。
3、从文中找出带有“欢乐的歌”、“一曲新歌”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因为作者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心里感到欢乐,才觉得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当作者看到我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时,想到了祖国有了新的发展,感到自豪。才觉得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它们的含义不一样,所以不能调换。
4.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的心情
(六).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歌颂。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出示预习提纲,使学生通过自学自读课文,查字典质疑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理清课文脉络。课上通过投影,电脑演示海港繁忙景象,理解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及一曲新歌的含义――借助大海唱歌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歌颂。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充满民族自豪感。
篇3: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A、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下列问题:
(1)本自然段中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2)我们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B、表情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4)作者是怎样描写吊车和海轮的?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相关的词语。
3、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本段。
(2)检查自学情况。
a、作者看到海港后的心情怎样?
b、找出描写作者高兴心情的词语。
(3)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描写石油钻探船的?
(3)作者两次描写石油钻探船时,有什么不同?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四、五自然段。
5、学生读全文,师生共同总结。
四、体会作者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
篇4: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关键词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们一起来看大海。
2、学生初读课文。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听了老师的朗读,请你谈谈大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5、今天咱们学习《大海的歌》。(老师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
2、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三、细读悟情。
1、下面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2、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3、学生汇报
⑴谈一谈为什么写得好。
⑵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⑶让学生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⑷师范读第一段课文,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
⑸指名学生读,注意感情。
⑹让学生比较这三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告诉我们,每段中的几个句子,按什么顺序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乱写。以后阅读一段话的时候,请同学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4、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归纳一下,作者在海港看到了哪些景物?
⑵反馈读文。
⑶总结学法。
咱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首先,我们读了第三句。接着,通过句子归纳出吊车高、大、多、忙的特点。再找能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最后,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下边,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关于海轮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读第三句,看哪部分是写海轮的。2、归纳
出海轮的特点。3、找出能表现海轮特点的词语。4、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⑷小组反馈学习情况。
刚才同学们说得好。现在,我国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很多。过去,咱们只能出口茶叶、丝绸等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电子产品,像彩电、冰箱、计算机等,还有许多机械产品如汽车、轮船、拖拉机等都大批出口,社会主义的外贸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四、总结。
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大海风景优美,海港繁荣兴旺,希望没有参观过海港的同学寻找机会,亲身去体验、去感受。
课堂练习
在括号中写出一个和加括号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我给了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 )
老师(期待)着同学们在下一次月考中取得好成绩。( )
作业安排
收集有关海港的图片资料。
篇5:《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一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五、作者笔下的大海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六、在新时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内容,你能说说吗?
七、你长大后,想为大海谱什么新歌?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6: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
歌曲为四三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二、管弦乐《海上凤暴》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描写了海上的惊涛骇浪,呼啸的狂风和充满恐怖感的电闪雷鸣,气氛十分紧张。
教学内容:
(一)、聆昕《海》、《海上风暴》
(二)、演唱、表演《海》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的:
(一)、通过表演《海》,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与同学共同合作表现大海。
教学过程:
1、律动(导入新课)
模仿海鸥飞翔的动作飞进教室。(音乐)海鸥>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了海鸥飞翔的动作,你们知道海鸥的家在哪里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生:(在海上)
师:你见过海吗?海是什么样的?
生:(电影里、电视里见过,蓝色的、很大很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海浪的声音吗?能用动作模仿一下海浪的样子吗?
生:(模仿)
师:(鼓励那些能用不同动作、声音表现的孩子)。
师:同学们模仿得真象,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海鸥的家一一美丽的海。
师:(多媒体播放海的录像片、放歌曲)
(学生边昕边画线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复听《海》
师:歌曲中的海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这么美丽平静吗?我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
3.初听《海上风暴》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了海上的暴风雨,狂风掀起了巨浪,海上电闪雷鸣,气氛十分的紧张。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展示出《海上风暴》的图画,与第一幅
画形成对比)。
4.复听《海上风暴》
师:请边听边用划线条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情。
(请划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条并说一说)。
师:你觉得这时的海是愉快的还是生气的?
生:(是生气的)
师:大海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是有脾气的,有时会高兴,有时会生气。
(老师边说边把小人头贴在两幅画的旁边,使情绪对比更直观)。
师:不过大海发脾气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那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海?
生:(喜欢高兴时的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大海平静,愉快时的歌曲《海》。
三、学演唱、表演《海》
1.老师有表情地范唱一遍。
2.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一遍歌词。
3.简单的二声部练习(学生分成二组,一组有感情地读歌词,一组用“哗、哗”的海浪声伴奏)。
4.跟着手风琴轻声唱一遍。
5.听着录音轻声跟唱,边唱边用手臂动作表现歌曲的起伏。
6、男、女生分组比赛唱一唱(一组唱、一组自编动作)。
7.请小朋友到前面给大家表演。
(师:看谁的歌声最动听,哪朵浪花最美丽?)
(对涌跃上台的小朋友给予表扬、鼓励)。
四、编创与活动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可是一朵浪花再美丽也是成不了大海的,只有一朵朵小浪花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团结起来,联成一片,才能成为一望无际的大海。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一朵朵的小浪花变成大海?看哪个组最团结、最爱动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在《海》音乐的伴奏下,一组一组上来表演)
五、评价
师:刚才每一组同学都动脑筋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方法来表演大诲,非常好!浪花和浪花手拉手能形成大海,小朋友和小朋友手拉手,就能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好集体!请小朋友互相评一评,今天上课谁表现得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团结,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六、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家后画一画你心中美丽的海,看谁画得最漂亮!
七、下课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比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利用音乐的弥漫性,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海》,同时了解海多变的性格,为后面学习歌曲《海》作好了情感垫)。创编动作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评价教育学生团结友爱,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体现学科人文性。
篇7:《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出海参观,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寄寓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全文五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来到码头,看到了海上的晨景,用“蓝天、白云、碧绿的海、刚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构成了一幅海上日出图,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那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朝气。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使人心地豁然开朗,产生愉悦。“一……就”“马上”表示了作者想看大海的急切心情。
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写作者来到海港,看到了“装卸吊车犹如密林”“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装卸吊车数量多,海轮不仅数量多,而且排列有序。那“巨臂上下挥动”正在繁忙的工作,那海轮正在海港等待着装装卸卸。这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海港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种景象既使人振奋,又令人鼓舞。
第三大段(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作者到了大海,看见了近处在阳光照耀下,海面金光闪烁,船头浪花飞溅,发出了有节奏的声音,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向远处望去,看到了像城堡一样的庞然大物耸立在海天之间。“像城堡”说明面积大;耸立,高高直立,说明很高。隔着朦朦胧胧的雾气,看到这又高又大的东西是什么呢?当作者得知“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后,一种自豪、激动的感情油然而升。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高兴,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而自豪。因此作者感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仿佛”是好像,说明大海并没唱歌,而是作者借大海的歌来抒发心中的赞歌。
全文充满了激情,在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力。
本文写作特点为:
(1)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段落结构,层次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并学会按地点分段的方法。
(2)课文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亲切感人。
作者所见——在码头上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在海港中看到装卸吊车和海轮;在大海中看到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闻——身边的人告诉“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感——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大海仿佛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为:
(一)理解和体会比喻句的意思。
课文第二大段写作者在海港里看见了“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是双重比喻句。在主语“装卸吊车”前后各用一个比喻。“钢铁巨人一般的”突出了装卸吊车又高又大坚固的特点;“犹如密林”是说装卸吊车数量很多。“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里的巨臂是指装卸吊车的吊杆,因为前文已经把吊车比作巨人,因此吊车上的吊杆就是巨人伸出的巨臂。这句中的“数不尽”与“犹如密林”相呼应,使前后句子衔接得自然紧密。这些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装装卸卸,紧张忙碌地工作着,这就构成海港繁忙的工作景象。
“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这个句子中把海轮比作卫队,说明海轮多,而且排列整齐有序。“飘着各色旗帜”点明了这些海轮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它们停泊在海港中是等待着装卸吊车在装卸货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与许多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这句话中的“在海平线上”说明在极远的地方,“弥漫”“朦朦胧胧”说明看得不清楚。在那么远的距离,又隔着雾气,却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像城堡一样的东西耸立在海天之间,足以说明了这一物的庞大、壮观。而这一庞然大物竟是我们自已的石油钻探船,可见我国已能用自己的设备在深海上探测石油了。
(二)体会“大海的歌”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作者出海参观,在海港中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此时,作者心情是十分激动,十分高兴的,再加上浪花飞溅,拍打着船头,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所以作者感到大海唱一曲欢乐的歌。
作者来到大海中,看到了耸立在海天之间的石油钻探船,而且知道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设备,他为祖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自豪,所以感到大海唱一曲新歌。
这两次都是借大海来抒发心中的赞美之情。
部分词语注释
码头:在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船时装卸货物和乘客上下的地方。
展现:清楚地出现,明显地表现出来。
荡漾:水波或随着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极目瞭望:极目,用尽眼力。瞭望,登上高处向远望。本课指站在高处,用尽目力向远处望。
海平线:天和海交界的线。远远看去,海和天连在一起的地方。
弥漫:充满,布满。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的样子。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本课指石油钻探船像城堡又高又大。
耸立:高高地直立。
石油钻探船:专门在海上用钻井钻到海底勘测石油的船。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海美丽的景色;海港繁忙的景象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学习按不同地点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难点和重点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课文部分段落。
三、课前准备
1.幻灯片三张。
2.自制幻灯卡片三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置疑问难。
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指导背诵,完成作业。
篇8:课文《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祖国大海的美丽,海港的繁荣和祖国建设新成就,激发他们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默读课文,能给承接关系的小节归纳节意。
3、学会比较基本句与加修饰成份句子的不同,懂得加了修饰成分(形容词、比喻等)后,能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4、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通知、码头、驾驶室等词语。能写出表示看的词语,并积累词语12个。
5、背诵课文第二节。
教学重点:
1.在读懂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文是按码头海港大海三个地点的转移兴写景抒情的。
2.初步认识比喻手法的作用,懂得运用比喻句能使表达更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多读,体味语言文字,理解作者欢乐、自豪的心情。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看过大海吗?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大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课文《大海的歌》,老师带大家也一起去出海。
板书:14.大海的歌
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课文情况
1.指名分句读课文
2.出示卡片
①登要读准后鼻音
②装卸指名书空卸的左半部
卸的反义词是什么么?装卸这是一个由一对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③瞭望瞭望是什么意思?再说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④飞溅飞溅是指液体向四处弹射出去。课文指什么飞溅?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我们分别来到了哪些地方?
板书:码头海港大海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我们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色?在海港里?在大海上?(1-2、3-5)
3.师:这篇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地点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总结全文。
一、复习
1.抽读卡片(课后4(1)中的词语)
2.齐读全文
二、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第1节,回答:我在码头看到了什么?
2.句子比较: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天,云,海和朝阳。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和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第2句抓住了不同景色的颜色特点)
3.你看到这些美丽、壮观的.海天景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朗读第1节,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回答:我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
2.齐读书上有关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把装卸吊车比作密林?
板书:装卸吊车多
巨臂是什么?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说明什么?
板书:吊杆灵活
为什么把海轮比作卫队?
板书:海轮很多
4.比较句子:
①海港两岸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②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子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5.齐读第2节
师:海港里真是一片繁荣的景色。
四、学习第3~5节
1.师:我们的船出了海港,驶进大海,景色更美了。默读第3~5节,我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
2.找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大海的美丽?
板书:闪烁金光无边无际绿蓝墨蓝
师:大海太美了,浪花也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的心情也很欢乐。
3.还看见了什么?板书:石油钻探船耸立在海天之间。为什么把石油钻探船比作一座城堡?
4.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有激情地读第5节。
五、总结全文
1.文中几次写到大海在唱歌?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唱着一曲新歌中的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激动、自豪的心情)
3.齐读全文
板书:
14.大海的歌
码头 天、云、海和朝阳
海港 装卸吊车多,吊杆灵活,海轮也很多
大海 闪烁金光无边无际绿蓝墨蓝
石油钻探船 耸立在海天之间欢乐、激动、自豪
篇9:大海的歌优秀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
(二)学生练习用部首查字法认识生字、词,并按要求用填表法练习。例:
(三)检查自学。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词语。
2.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可采用让学生举反馈牌的方法判断读音的正误。例:
(四)记住字形。
“港”左右结构,右边“共”字下面是三笔,笔顺是“ ”
“航”字的右下方是“几”,不要丢掉第二笔的钩。
“探”字的右上方是:“ ”,不要丢掉左右的撇和点。
“佛”的右边是5笔。
(五)理解词义:
闪烁——亮光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耸立——高高地直立。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
无边无际——望不到边的意思。
极目瞭望——用眼睛极力向远处看。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可将词语代入原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比如:“闪烁”一词原指光亮忽明忽暗,动摇不定。原句是“太阳升高了,阳光在海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从中体会“点点金光”是指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海面上,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忽明忽暗,动摇不定。所以这里用“闪烁”一词恰到好处。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讨论:课文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述内容。
(七)作业:熟读课文,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理解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大海唱什么歌?
大海怎样唱歌?
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3.谈话引导:
作者登船出海,他到了哪几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大海在唱“欢乐的歌”、“一曲新歌”呢?
4.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到了哪几个地方的有关句子。
5.指名让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
(1)“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
(2)“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3)“船在大海中航行。”
6.这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作者参观时到了哪几个地方?
7.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作者在这里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练习说完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我”在码头上看到了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和正在升起的朝阳。
3.指名读原句,然后依照内容出示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体会:一是作者当时所在的位置,即观察点是站在码头上,对大海;二是蓝天、白云、碧海、朝阳,色彩绚丽夺目,气势宏大;三是从句义上看“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朝阳”一词预示着勃勃生机。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把美的意境读出来。
5.教师谈话引导: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词句,你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说感受时前面加一个“啊”字,借以抒情。
例:①啊!大海真美啊!②啊!这里的景色真壮丽啊!
6.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海港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默读课文,将描写作者看到的景物的词语标画出来。
(板书:装卸吊车 海轮)
3.指名回答,讨论:作者怎样描写吊车的?
4.出示重点句:
(1)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2)只见海岸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5.讨论哪一句好?为什么?
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是借助课后练习第2题,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恰当地运用词语,生动细致的描写可以抒发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从中掌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的方法。
作者在海港看到的景物一定很多,但他只写了两种:装卸吊车和海轮,这说明作者精心选取素材,抓住了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避免了面面俱到。描写过程中,作者注意抓住特点,突出重点。从“钢铁巨人一般”看出它的高大;从“有如密林”看出它的数量多;从“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看出它的忙碌。将第2句与第1句进行比较后发现,第2句写得具体,鲜明地表现了吊车和海轮的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出海港兴旺、繁忙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6.指名读第2句,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时作者是怎样看装卸吊车的?并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动作来演示,从而加深理解。
7.让学生小结吊车的特点。
如:①装卸吊车像钢铁巨人。②装卸吊车挥动巨臂,十分繁忙。
8.然后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
9.出示海港繁忙的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这番景象后有什么感受?(繁忙)
10.指名读课文,把描写繁忙的景象的意境读出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轮船驶向大海,作者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并板书:金光闪烁
(1)什么叫闪烁?
(2)海面上浪花飞溅,会发出什么声音?
让学生模仿海浪的`“哗哗”声回答从中体会意境。
(3)这样的声音会使你想到海面上一闪一闪的金光像什么?教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中体会海面上的金光闪烁就像是跳跃着的小音符。进而体会作者此时欢乐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这句话中“欢乐的歌”是指高兴的歌,兴奋的歌。实际是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站在船头,在阳光照耀下,迎着狂烈的海风,望着蓝色的大海,浪花飞溅,浪花哗哗地响,作者认为是在唱欢乐的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自然景色美,而且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心里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读练习或指名朗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欢乐的心情。
(五)学习4、5自然段。
1.谈话导入:船继续在海上航行,作者极目瞭望,透过海平线上那一层浅褐色的雾气,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2.指名回答:板书:像城堡耸立,石油钻探船。
3.指名读课文后讨论:
(1)什么叫耸立?
(2)作者是怎么知道这是石油钻探船的?
(3)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
(4)出示重点句:
他告诉我,那是咱们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5)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应怎样朗读?为什么?课文内连续两次出现“石油钻探船”第一次是别人告诉他的。用句号结尾,表示一般的陈述。读时语气平和,如叙事。第二次是作者得知后发出的惊叹。因为我国原来没有能力自己制造,即使有也不是“自己的”,现在我国自己造出了这种船,表明了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新水平。作者的惊叹,正是一种兴奋、自豪的心情的流露。更让学生反复体会这个感叹句的读法。注意读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正是由于作者看到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所以他才在结尾深情地写到:“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6)出示对比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7)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句话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相互调换。为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欢乐的歌”是高兴的歌、兴奋的歌,是作者看到海港两岸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十分愉悦,借船头飞溅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一曲新歌”重在一个“新”字,是指我国有了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成就,因此“一曲新歌”内在的含意比前一句更加深刻,所以两者不能调换。
①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②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8)让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说说句中“瞭望”和“极目瞭望”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9)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瞭望”是指在驾驶室里往远处看。而“极目瞭望”是极尽目力向远处看。前者是在驾驶室里看,没指出是要具体看到什么,后者是看钻探船,当时船行至深海,无比宽阔,而石油钻探船在海平线上,加之雾气大,只能极尽目力才可以看到,因此“瞭望”与“极目瞭望”不能调换。
4.齐读最后一句,想一想,作者是真的听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5.让学生读句后弄清“仿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曲新歌”、“欢乐的歌”都是作者借景抒情,运用了一种想象的描述方式。
6.再次让学生用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六)小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句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按不同观察点的变换顺序,把看到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二)练习照样子、仿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并照样子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在码头上,“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在海港两岸“我”看到了吊车、海轮。
3.在海上,“我”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出示上述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复习的情况。二是通过句子练习,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
1.分析句子,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上述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其中“在码头上”、“海港两岸”、“大海上”分别是三个词语表示不同观察点。“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和“吊车、海轮”及“钻探船”又分别写出了作者在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景物,作者这种以地点词语作为标志,以观察点的不同为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不同观察点的顺序。
2.扩大思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表示不同观察点的词语。
例:在教室里、在书桌上、在家里、在路上、在电车上、在马路两旁、在黑板报上、在楼道里、在山上、在公园里、在十字路口。
3.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让学生练习用“在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例:
(1)小明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2)我在厨房里帮妈妈刷碗。
(三)照样子、写句子。
1.指名读课后练习第4题,弄清要求。
2.看懂例句:
谁让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
3.仿照例句说话。
例:
(1)我找小刚一起到图书馆看书。
(2)妈妈吩咐我到街上去买盐。
4.让学生填空,将句子补充完整。
5.指名读所填写的句子,集体评议,订正。
资料提供者:
篇10:大海的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查字典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
(二)学生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按要求用填表法练习。例:
(三)检查自学。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词语。
2.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可采用让学生举反馈牌的方法判断读音的正误。例:
(四)记住字形。
“港”左右结构,右边“共”字下面是三笔,笔顺是“ ”
“航”字的右下方是“几”,不要丢掉第二笔的钩。
“探”字的右上方是:“ ”,不要丢掉左右的撇和点。
“佛”的右边是5笔。
(五)理解词义:
闪烁--亮光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耸立--高高地直立。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
无边无际--望不到边的意思。
极目瞭望--用眼睛极力向远处看。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可将词语代入原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比如:“闪烁”一词原指光亮忽明忽暗,动摇不定。原句是“太阳升高了,阳光在海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从中体会“点点金光”是指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海面上,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忽明忽暗,动摇不定。所以这里用“闪烁”一词恰到好处。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讨论:课文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述内容。
(七)作业:熟读课文,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理解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大海唱什么歌?
大海怎样唱歌?
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3.谈话引导:
作者登船出海,他到了哪几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大海在唱“欢乐的歌”、“一曲新歌”呢?
4.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到了哪几个地方的有关句子。
5.指名让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
(1)“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
(2)“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3)“船在大海中航行。”
6.这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作者参观时到了哪几个地方?
7.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作者在这里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练习说完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我”在码头上看到了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和正在升起的朝阳。
3.指名读原句,然后依照内容出示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体会:一是作者当时所在的位置,即观察点是站在码头上,对大海;二是蓝天、白云、碧海、朝阳,色彩绚丽夺目,气势宏大;三是从句义上看“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朝阳”一词预示着勃勃生机。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把美的意境读出来。
5.教师谈话引导: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词句,你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说感受时前面加一个“啊”字,借以抒情。
例:①啊!大海真美啊!②啊!这里的景色真壮丽啊!
6.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海港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默读课文,将描写作者看到的景物的词语标画出来。
(板书:装卸吊车 海轮)
3.指名回答,讨论:作者怎样描写吊车的?
4.出示重点句:
(1)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2)只见海岸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5.讨论哪一句好?为什么?
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是借助课后练习第2题,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恰当地运用词语,生动细致的描写可以抒发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从中掌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的方法。
作者在海港看到的景物一定很多,但他只写了两种:装卸吊车和海轮,这说明作者精心选取素材,抓住了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避免了面面俱到。描写过程中,作者注意抓住特点,突出重点。从“钢铁巨人一般”看出它的高大;从“有如密林”看出它的数量多;从“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看出它的忙碌。将第2句与第1句进行比较后发现,第2句写得具体,鲜明地表现了吊车和海轮的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出海港兴旺、繁忙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6.指名读第2句,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时作者是怎样看装卸吊车的?并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动作来演示,从而加深理解。
7.让学生小结吊车的特点。
如:①装卸吊车像钢铁巨人。②装卸吊车挥动巨臂,十分繁忙。
8.然后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
9.出示海港繁忙的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这番景象后有什么感受?(繁忙)
10.指名读课文,把描写繁忙的景象的意境读出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轮船驶向大海,作者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并板书:金光闪烁
(1)什么叫闪烁?
(2)海面上浪花飞溅,会发出什么声音?
让学生模仿海浪的“哗哗”声回答从中体会意境。
(3)这样的声音会使你想到海面上一闪一闪的金光像什么?教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中体会海面上的金光闪烁就像是跳跃着的小音符。进而体会作者此时欢乐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这句话中“欢乐的歌”是指高兴的歌,兴奋的歌。实际是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站在船头,在阳光照耀下,迎着狂烈的海风,望着蓝色的大海,浪花飞溅,浪花哗哗地响,作者认为是在唱欢乐的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自然景色美,而且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心里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读练习或指名朗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欢乐的心情。
(五)学习4、5自然段。
1.谈话导入:船继续在海上航行,作者极目瞭望,透过海平线上那一层浅褐色的雾气,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2.指名回答:板书:像城堡耸立,石油钻探船。
3.指名读课文后讨论:
(1)什么叫耸立?
(2)作者是怎么知道这是石油钻探船的?
(3)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
(4)出示重点句:
他告诉我,那是咱们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5)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应怎样朗读?为什么?课文内连续两次出现“石油钻探船”第一次是别人告诉他的。用句号结尾,表示一般的陈述。读时语气平和,如叙事。第二次是作者得知后发出的惊叹。因为我国原来没有能力自己制造,即使有也不是“自己的”,现在我国自己造出了这种船,表明了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新水平。作者的惊叹,正是一种兴奋、自豪的心情的流露。更让学生反复体会这个感叹句的读法。注意读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正是由于作者看到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所以他才在结尾深情地写到:“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6)出示对比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7)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句话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相互调换。为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欢乐的歌”是高兴的歌、兴奋的歌,是作者看到海港两岸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十分愉悦,借船头飞溅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一曲新歌”重在一个“新”字,是指我国有了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成就,因此“一曲新歌”内在的含意比前一句更加深刻,所以两者不能调换。
①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②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8)让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说说句中“瞭望”和“极目瞭望”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9)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瞭望”是指在驾驶室里往远处看。而“极目瞭望”是极尽目力向远处看。前者是在驾驶室里看,没指出是要具体看到什么,后者是看钻探船,当时船行至深海,无比宽阔,而石油钻探船在海平线上,加之雾气大,只能极尽目力才可以看到,因此“瞭望”与“极目瞭望”不能调换。
4.齐读最后一句,想一想,作者是真的听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5.让学生读句后弄清“仿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曲新歌”、“欢乐的歌”都是作者借景抒情,运用了一种想象的描述方式。
6.再次让学生用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六)小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句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按不同观察点的变换顺序,把看到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二)练习照样子、仿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并照样子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在码头上,“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在海港两岸“我”看到了吊车、海轮。
3.在海上,“我”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出示上述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复习的情况。二是通过句子练习,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
1.分析句子,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上述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其中“在码头上”、“海港两岸”、“大海上”分别是三个词语表示不同观察点。“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和“吊车、海轮”及“钻探船”又分别写出了作者在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景物,作者这种以地点词语作为标志,以观察点的不同为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不同观察点的顺序。
2.扩大思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表示不同观察点的词语。
例:在教室里、在书桌上、在家里、在路上、在电车上、在马路两旁、在黑板报上、在楼道里、在山上、在公园里、在十字路口。
3.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让学生练习用“在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例:
(1)小明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2)我在厨房里帮妈妈刷碗。
(三)照样子、写句子。
1.指名读课后练习第4题,弄清要求。
2.看懂例句:
谁让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
3.仿照例句说话。
例:
(1)我找小刚一起到图书馆看书。
(2)妈妈吩咐我到街上去买盐。
4.让学生填空,将句子补充完整。
5.指名读所填写的句子,集体评议,订正。
[大海的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是第一单元的一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手法来描写大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欣赏录像使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奇妙。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你见过的大海什么样?你能仿照《海上的风》描述自己见过的海吗?通过这样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什么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整体感知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此处设计考虑到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品味、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在读书的基础上仿写,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4.手抄报的展示、评议。
(1)评议内容是否丰富。
(2)评议版面设计是否合理。
(3)评议色彩是否丰富、美观。
(4)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大海的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课文先讲作者在码头上看见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气势宏伟、绚丽无比,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接着写在海港看到的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令人鼓舞。最后讲在大海中看到我国的石油钻探船时自豪激动的心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大段,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重点要理解文中讲到的两次大海“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全文教学体现训练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句子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用。由扶到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电教媒体把文字转变为图像、把静态变为动态,产生直观效果,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帮助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录音、创设氛围(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1、 问: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唱歌呢?大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会高兴、唱歌吗?看到题目《大海的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导入课文)
(配音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2、学生思考:课文中几次写到大海唱歌?两次有什么不同?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板书:海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内容?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板书:大海)作者出海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码头)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利用电教、讲读结合
3、 问:你能按照作者所到地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吗?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板书:地点变化)
4、 小结:按地点变化分段,这是一种新的分段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作者在码头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其余用直线画出。(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再问:“朝”是什么意思?“朝阳”呢?它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的样子。(出示电脑动画:海上日出、学生观察,并叙画面内容)看到这么美的海上日出,作者心情怎样?(板书:高兴)请你们用高兴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 作者又在海港看到什么呢?自己读第二段,(板书:吊车、海轮)用曲线划出突出海港繁忙景象的词语。(电脑出示第二段,学生回答时击活相应的重点词,使其依次闪烁并下至红点,以加强学生对这些比喻句的理解,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对反映作者思想的意义。)(犹如密林、数不清、各色旗帜、密密层层)
2、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词语为什么能反映海港繁忙的景象?“钢铁巨人、巨臂、犹如卫队“怎样理解?它们分别写出了吊车、海轮的哪些特点?(吊车:数量多、高大、坚固、忙碌。海轮:多、整齐、来自世界各地)
(看录像)思考:装卸吊车上下挥动着巨臂在干什么?海轮停泊在码头两边要干什么?
3、 小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看着海港这一派生机勃勃、兴旺繁忙的建设景象,作者的心情怎样呢?(板书:兴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三、自学第三段
默读思考并回答:(电脑出示问题,并设置相应活区,学生回答后击活出示参考答案、帮助学生)
1、作者先从码头到海港、又从海港乘船到了海上,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呢?(板书:近-远)从哪可以看出?
2、作者在近处看到了哪些景色?听见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
4、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石油钻探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极目了望”换成“了望”可以吗?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
5、在大海深处看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并且知道是自己国家的石油钻探船时,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板书:自豪)读一读这些句子,(看投影)比较这两个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咱们自己的石油 钻探船。)这时作者听到了大海真的在唱歌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看录像:我国石油钻探船事业的今昔对比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大海是在唱一首新歌呢?
(我们的设备、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课文几次写到了大海唱歌?两次有何不同?(再引导学生看投影加深理解)
6、小结:“大海的歌”并不是大海真的在唱歌,而是作者内心激动,借助大海唱自己心中的赞歌。在海港他歌颂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兴旺,在大海中他歌颂的是祖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所以作者借大海由唱“欢乐的歌”到唱意义深远的“一曲新歌”。
7、 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作者喜悦、自豪的心情。(齐读)
8、 利用投影、总结全文,结合板书,说说作者出海都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投影展示填空题)
9、 这篇课文我们按(不同地点)分成三段,作者每到一处看到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借助(大海唱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的歌颂。(配音乐齐读全文、感受文质之美、体会作者感情)
四、 作业:巩固新知、说话训练
五、练习用比喻的手法把一个事物写具体。
板书设计:
大 海 的 歌(欢乐--新)
地 码头: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高兴
点
变 海港:吊车、海轮 兴奋
化
大海:钻探船、自己的 自豪
近--远
[《大海的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大海的歌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祖国大海景色的美丽,海港的繁荣景色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句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大海),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
2、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4、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课堂检测,提出问题。
1、读词语。
(出示:邀 装卸 荡漾 朦胧
犹如 弥漫 城堡 旗帜
朝阳 码头 展现 驾驶室)
2、读课文给同桌听,边听边用“~~~~”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3、汇报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
4、朗读这两句话,针对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大海在唱怎样的歌?大海的歌好听吗? 大海真的会唱歌吗?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大海是怎么唱歌的?大海为什么要唱歌?“我”是怎样听见大海唱歌的?为什么前面是“欢乐”的歌,后面是“新歌”?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
5、在这么多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一起来研究?
三、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为什么觉得大海在唱歌呢?请你回到课文中,自己读一读,找出能说明问题的重点词句。
四、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学生汇报,师点拨,分为三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
部分一:(出示: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他告诉我,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1)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巨大?)(板书:石油钻探船 巨大)
(2)欣赏石油钻探船的样子。
(3)小结:过去开采石油主要在陆地,现在能在水上钻探、开采,技术新了,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
(4)作者看到海上有我国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心里有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二:(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国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1)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你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那一句读给同桌听。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高大的装卸吊车很多,吊杆很灵活,海轮也很多。)
为什么你选择这句?用上了那么多的词语,你感受到什么?(随机观察“吊车”、“海轮”的图片)(板书:
吊车:多、大、工作繁忙
海轮:多、整齐)
(2)小结:望着那繁忙工作的装卸吊车,望着那来自五湖四海的海轮,“我”似乎看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此刻,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快乐呢?
(3)有感情地朗读。
部分三:(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1)这句话美吗?美在哪里?(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图片。
(3)小结: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很高兴,似乎感到大海也在唱欢乐的歌。
(4)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为什么“我”会觉得大海在唱歌?
完成句式:( )
大海的歌是一首( )的歌。
( )
(完成板书)
五、拓展延伸,开放问题。
1、同学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作者亲眼目睹了祖国欣欣向荣的建设成就,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望着美丽的大海,听着迷人的涛声,仿佛听到大海在尽情歌唱,听,你们还听到谁在唱歌?(课件出示农村的新貌)
2、学生介绍农村的新貌。
板书:
22 大海的歌
码头--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欢乐的歌 海港--吊车:多、大、繁忙 欣欣向荣
新歌 海轮:多、整齐 赞美
大海--石油钻探船:巨大
[大海的歌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四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了解作者先后看到了什么,心情有哪些变化,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懂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景物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大海的录像、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一)读预习,从预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二)初读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完成预习要求。
(1)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参与)。
(2)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航行、邀、驾驶、t望、极目t望、闪烁、猛烈、耸立、仿佛、飞溅、弥漫、朦朦胧胧、石油钻探船。
二、读生字新词(教师出示卡片)
交通、随着、卫队、咱们、钻探船、航行、驾驶、旗帜、猛烈、耸立、仿佛、点点金光、极目t望。
三、读课文,标自然段
(一)本课一共有五个自然段。
(二)请五个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四、请全班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一)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谁见过大海,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会唱歌吗?课题为什么是大海的歌呢?大海唱的是什么歌?一共唱了几次歌?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到海上去看一看,听一听。
(一)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作者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这一顺接连词来回答问题。
(二)师生同看录像:码头、海港、大海的样子。
二、讲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
(一)分清段落。
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码头,哪几个自然段写海港,哪几个自然段写大海?
作者所到的地点不同,他所看到的景一样吗?
(二)理解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然后按顺序说一说作者在码头上都看见了什么?
(2)蓝天、白云、碧海、朝阳这些景色都清楚地出现在眼前,书上用了一个词语叫什么?
(展现。)
(3)不同色彩的景象展现在眼前给你什么感觉?(美)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怎样?(高兴。)
(4)指导朗读(用高兴地语气来读。)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我们乘着海轮来到海港看到了什么?(吊车、海轮。)
(2)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t望,什么是t望?
(3)向远处看,看见了吊车、海轮。读一读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吊车、海轮的?
(4)把吊车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出示小黑板。)
把海轮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理解“密密层层,飘着各色旗帜”。
教师引读描写吊车、海轮的句子,同时比较句子。
(5)吊车有如密林,海轮有如卫队,装物卸物和外国友好往来,海港里到处是忙碌的景象,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此时作者在干什么?(赞美。)
3.学习3~5自然段
(1)默读3~5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大海唱了几次歌?都是什么歌?
(欢乐的.歌、一曲新歌。)
(2)浪花,大海会唱歌吗?作者看见了什么,为什么说浪花在唱欢乐的歌呢?
(看到海港里一片繁忙景象,心里感到欢乐,借浪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3)作者又看见了什么,说大海在唱一曲新歌?
①读第4自然段。
石油钻探船在哪儿?作者怎样看到的?什么是极目t望?
---------------------------
②读一读石油钻探船是什么样的?
③石油钻探船是谁造的。
④在旧中国有石油钻探船吗?
⑤“一曲新歌”新在哪儿?
⑥“新歌”歌颂了谁呢?
⑦那么看到我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作者感到怎样?(自豪)
因此作者觉得大海在高唱一曲新歌,这也是借着大海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⑧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交流
(一)我们的课题是大海的歌,作者借大海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在歌颂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这叫做借景抒情。
(二)看板书小结。
作者在码头、海港、大海不同的地点,观察到了不同的事物,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高兴―→赞美―→自豪)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第5题。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一)划:边读文边画生字新词及易错字。
(二)查:查字典有重点地理解有关的字义。
(三)讲:学生以小组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字的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驾:和“骂”区别字形。
t:和“嘹”区别字形、字义。
佛:读f*而不读f$。
旗:注意字形,右上为“”右下为“其”。
三、指导有关的课后作业
(一)照样子写句子。(课后作业第4题)。指导学生掌握“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这种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