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做管理 后做领导(共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叮叮咚叮咚”投稿本文!
篇1:先做管理 后做领导
“没有机制,我绝对不会做领导,”
成功的企业是把内部最优秀的员工管理好。我相信,20%的员工支撑公司80%的业务,这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到120%或者150%,但这种文化是以公司规范化作基础的。
在微软中国,我是靠文化来管理的。因为微软的业务模式和管理规范都已比较成熟,这些方面已经非常完善。我可以再多做一些就是,在微软文化的核心即“激情” 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中国化的方式来诠释。与这相适应,在我的领导风格上,如果用两个字总结,那就是激情。不光是我自己有激情,我还要激发我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有激情。
“领导力就是榜样”
我任微软中国总裁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激情能够为他们带来什么?他们觉得,激情更多的是一种冲动,他做这个业务,不需要冲动,要的是一种理性和规范。他们就不是很容易接收我的激情,结果我要的激情他们没有。
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我知道,领导才能不是表现在告诉别人如何完成工作,而是使得别人有能力完成它。“领导力就是榜样”。对我来说,我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场合来感染他们。
事实上,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领导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我所倡导的领导是建立在规范之上,就是要以建立管理体系为前提。建立管理体系,就像建一个房子一样,可能不好看,但毕竟是个房子,如果你不试图建立这个房子,你这个大房子就永远建立不起来,
也就是说,你过多的用领导,而不用管理的话,你的领导基础就不存在了。这两者是有矛盾的,但必须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所以,一个企业刚刚开始的阶段,就要实施激情管理是不成的,首先应是规范,要把企业的策略、管理、规章制度、运作变成一种规范的、理性层面之上的知识后,才能注入激情。
我到一个企业去,我绝对不会先讲激情,没有机制,我绝对不会做领导。我先得要观察,进行了解,企业有没有规范很关键,没有规范,我们先把规范建好,大家都认同后,第二步我才做领导。也就是说,我先做管理,然后做领导。
产生新鲜的主意
未来企业的模式,将会是一种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模式。创新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元素。我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创新。
产生新鲜的主意,需要轻松的环境。我在公司里面让我们的员工经常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如果员工告诉我他觉得做错了事,我不会骂他,但他得要告诉我,下一步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希望创造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里面,大家做得很多很多。
基于此,我在不停地塑造着环境,以关怀员工为出发点,了解每个员工有形的和无形的需求,为每位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关怀。 但这要有个重点,即首先应专注某些主要方面。其中一项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其次,创立导致有结果的条件,还要有创造性,能够利用手头的信息和资源,给予下属竞争优势;最后,自己持续不断地吸取知识和磨练自身技能,以维护自己作为领导者的地位。
表现在安排工作时,我反复地向员工们讲清楚做某项工作的目的和全局,而不是只告诉他“你现在该做什么”。有些领导者认为“下属干好当前的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了解事情的全局,因为我才是整体调度者”,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如果你的下属不了解事情的全局,他只能完全按照你的表面意图工作,在一些细节上就不会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他都要向你汇报,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是正确的。长此以往,这个企业就没有了激情和创新,也就没有了竞争力,这对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篇2:先和孩子做朋友
先和孩子做朋友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
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定律有四个:(1)定好规矩,但是首先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地服从;(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已知的惩罚;(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应试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对课业成绩不在乎。但是,孩子在这环境里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尽量体谅他们。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和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不要把成绩看太重,打好基础和真的理解远远比成绩重要。
尽量让你的期望合理化。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可能会根本放弃了。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成对孩子的建议。尽量不要把孩子和别人比。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而不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了,要鼓励他马上用到学过的知识,让他知道学这些知识对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考高分才学。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进入了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全面发展孩子,但是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法和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他们如果尽了力,他们可以决定要不要再学。结果,他们对音乐都没有兴趣,但是一个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他们朝他们的兴趣发展。
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
做孩子的朋友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家庭应是素质教育的乐园。
篇3:做企业,先做人
在我咨询和内训的企业中,我有些许感悟,我发现,我经历接触的200来家企业里,有一个共性:凡是企业有生机的,老板都是脑袋转得快,有自己思维,观念超前类型,人做得好;凡是要死不活的企业,老板都是头脑固化,按经验做事情,疑心重,接受能力差那种类型,就是做人有问题,
对企业,对老板,我发现他们分三种:
1、领导型企业
这样的企业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的感受,自己制度市场游戏规则,按自己的方法出牌;老板观念活跃,创新力强,敢说敢做,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马上想方法,想战术,马上执行,热爱学习。
2、跟随型企业
他们典型的表现就是,市场什么好卖,我就做什么,你卖贵,我就便宜点,反正“一个便宜三个爱”。这样企业的老板,觉得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没有发现市场的新变化和企业的危机。
3、半死不活型企业
这样的企业,产品老化,质量问题多,组织机构酋杂,工作流程复杂,缺乏效益,人力死气沉沉;要死,有点不甘心,毕竟是老板半辈子打来的江山;要活下去,却又没有招数。这样的老板,观念陈旧,自己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还有另外一个致命的弱点:谁也不相信。企业他说了算,典型的多头马车,企业下水道堵了,也是他来处理。自己既是财务,又是会计,钱放在谁那里都不放心,疑心重,所有人必须按他二十年来的一点经验办事,新的东西用不到企业,还用几十年前资本家的那套来管企业,从来不学习。
朋友介绍,让我给这家公司进行诊断:
经调查,与员工谈天了解,与主管,总监深刻交流,我总结一下他的“脑袋”:
1、从不按时发工资,认为拖几天有什么?
2、谁都不相信;
3、他是老板,谁都要听他的;
4、对市场营销一点不懂;
5、对员工刻薄,扣押金,扣培训金;
6、自己从来不学习;
7、按自己菜市场卖菜的经验来做企业;
8、不懂装懂;
9、下水道堵了也要经过他;
10、一天到头电话不断,罗罗嗦嗦,不知道时间管理,
……
我对老板说:抱歉,你这个企业我没法解决。
一个企业的老板,关键人物,思维达到这样的程度,你能让他的企业活起来吗?
这样的企业,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做活,第一刀,老板什么也别管,请个人来做老总,或许有救。
我劝有类似于这样的老板,多学习,先把人做好了。
怎么做人?
篇4: 先做人后做事
做事,还是做人
很多刚进职场的年轻人,仗著聪明才智,总觉得「实力决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对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当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后抱怨。
甫接任美商联邦快递公司台湾区总经理一职的朱兴荣,回想前,自己就以前犯了这个「每个聪明人都会犯的错」。
当时从美国念书回来,担任小工程师的他,每一天只管窝在自己位置上,按时间完成专案即可,根本无须搭理其他同事,更遑论跨部门的合作。
因为专业表现亮眼,受到当时的总经理陈嘉良(现为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器重,朱兴荣被点名担任一个囊括国内外中高端主管的跨部门专案主持人。
一向是「拼命三郎」的朱兴荣,过去任务有瓶颈,顶多熬夜加班就能过关,没想到这次却栽在一个他眼中,紧要关头只会「推脱」的主管身上。
他记得,当时专案流程出了问题,整个团队务必24小时进驻,体力、压力都不堪负荷,还要召开应变会议。
就在会议进行到一半,心力交瘁到临界点的朱兴荣,又听到那位让他「感冒」已久的主管,没有办法又抱怨不休,他一时难掩怒气拍桌大喊:「这件事沟通很多遍,不明白到此刻为什么还不做,如果有人不想做,这个专案也不用继续了!」
随即,这位仅两年资历的毛头小子,竟然当著众多高端主管的面,天塌下来也不怕似地甩门而出。
这堂课,课本没教,老板、同事不会直接讲。这堂课,没有文凭,无法毕业,许多人学一辈子都学不会。这却是职场上最重要的一堂课:「做人」。
做事要紧,还是做人优先做「好人」还是做「自己」「人缘好」,会不会转成「滥好人」为什么有人总能广结善缘,有人却老是处处树敌这些带给你无穷烦恼、却找不到答案的难题,《Cheers》杂志透过各种过来人的亲身经验,为你淬炼出透过考验的人生智慧。只要厘清困惑,掌握策略,做人其实没有那么难。
做人难!
上海皇帝杜月笙曾说,人生有三碗「面」难吃,一是场面,二是钱面,三是人情面,其中,最难吃的正是人情面。
偏偏这碗难吃又难捧的「面」,在校园往往没人会教,出了社会又没人敢教,於是,我们得凭本能,不断在人情困境中,学会做人的潜力。
尽管不容易,但并非没有脉络可寻。只要你能先厘清关於做人的几项大哉问:比方说,到底是做事重要,还是做人重要
拿针戳人,还是拿针缝衣
直到深夜12点半,呆坐座位已久的他,感受肩上一双手的重量搭来,转身只见堆满笑容的陈嘉良缓缓说:「你阿,就像一根针,戳人会痛阿!若把这个针拿来缝衣服,就会很有功效,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去戳人」
「不是我要戳人,是他逼著我去戳人,我受不了!」朱兴荣气愤地说。
陈嘉良接著响应:「喔,因为你受不了,所以你就不去缝衣服,而去戳人我明白你心里很多委屈,在这个时刻,你若能把所有精力拿来缝衣服,大家会更感激你!」
朱兴荣笑著说,当时自己一心想把事情做好,产生盲点,陈嘉良这番「戳人与缝衣」的道理,让拘泥在「你错我对」节骨眼的他,顿时心门大开:「与其当场让他难看,不如直接向他伸出援手,把事情解决了更有效率。况且,若我坐了他的位置,不见得能做得比他好!」
从小一路顺遂,自我要求极高的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暨中国区总经理江威娜,同样也历经不会做人的青涩岁月。
初入职场:80%做事,20%做人
回想刚入社会前几年,她曾为了打入同事的午间闲聊,无意间「贡献」了话题主角的一些私人秘密。
当时专注做事的她,忽略写字楼常有的主角竞争,此番被有心人炒作的「爆料」,不仅仅伤害了当事人,毁了友谊,更让她重新思索做人的道理。
一般而言,年轻人容易陷入「做事」比「做人」重要的思考,因为做事的目标明确,短期即可见真章,投入与反馈十分直接。
反之,做人得应对「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同主角的适应与考验,讲究的是长程的累积,无法立竿见影,且随著职位升迁,扮演的主角趋於复杂,难度还愈来愈高。
「在投资报酬率的权衡下,做人的重要性常常被视而不见,」江威娜分析。
她语重心长的提醒,要想出类拔萃,职场上的确存有做事与做人的「比例策略」。
初入职场前5年,至少要花80%的力气在学做事,另外的20%花在学做人上。随著任务技巧日渐熟练,做事所需的时间减少,就要调高比例,将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做人的学习上。「当同侪还在斤斤计较做事的方法,你却能开始展露做人的本领,带领团队解决问题,就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变得耀眼,」江威娜强调。
第二个令许多人困扰不已的难题,是做人,还是做自己
做人,还是做自己
虽然明白做人重要,但一想到为了和谐,得委曲求全,隐藏自己的本性,就让人痛苦不已。
「外圆内方」这句被中国人奉为做人最高境界的成语,在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郭江龙看来,即是最好的答案。
他解释,所谓「外圆」,指的是显露在外的态度行为,讲求的是「圆融」、「和气」;「内方」,则是指隐於内心的策略信念,譬如「正直」、「诚信」,扮演最后一道防线,不会因压力或环境改变而弃守。
一般人常误解「外方内方」或「外圆内圆」的「表里如一」,才是真正做自己。即便如此,所谓「表里如一」,也不是随兴所至的任意妄为。
表里如一新解
《记得你是谁—哈佛的最后一堂课》中「表里如一」一文指出,所谓「表里如一」,指的是不必为了做人而彻底放弃自己,而是该懂得如何区分私底下与任务时的自我,以维持一种「身分」的平衡。
他认为,你能够在公、私生活中拉上一道纱帘,而非一堵无法穿越的砖墙,以方便随时互通,又能区隔彼此的差异。
一旦懂得主角转换,熟练地穿越这道纱帘,就不必放弃自我,转成双重人格。搞笑的是,愈能善用这个方法,愈能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在职场上,因为不背离本性,往往能展现某种个人风采,博得最多信赖。
当你回到私人领域时,你能做你想要的自己,家人与朋友对你真实的回报,更能平衡你在职场的情绪起伏,成为你的后盾。
不管是从「方」到「圆」的琢磨,抑或是「内」「外」自我的转换,为避免过犹不及,究竟分寸该如何拿捏,往往是做人最难的地方。
做人,并不等於要做「滥好人」。
做好人,还是做滥好人
廿一世纪公关顾问公司总经理俞竹平认为,以情绪管理的角度来看,若把自己磨得太圆,常会让人觉得城府很深,有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
就像瓷器与陶器同样是容器,但瓷器讲究上釉,光可监人,却只能供在高处欣赏。反之,陶器刻意留下手纹,少了完美的光泽,却多了一种性格上的天真。
但最为人诟病的是怕得罪人,只知一味讨好,成为不知策略为何物的「滥好人」。
滥好人落得两面不讨好
引进「卡内基训练」,娴熟沟通的黑幼龙,分析人际关系的模式,有以下4种状况:
第1种状况,叫作「操纵」,这类人想的是自己的益处,占别人便宜,当别人明白吃亏时,就会离你而去。
第2种状况,叫作「退让」,这类人误会好的人际关系是靠让步,所以愿意自己牺牲,让别人占便宜。亏吃多了,久而久之,也会渐渐脱离人群。
第3、第4种分别为双方都倒楣的「两败俱伤」,以及互相拉抬的「双赢」。
别以为当个滥好人,什么都说好,什么都慷慨答应,就能获得好人缘。
黑幼龙指出:「滥好人的下场,就是第2种人际状况,没有策略的结果,不是为兑现承诺而过劳死,就是被追债的人逼得逃之夭夭!」
台达电子人力资源资深处长倪汇锺回想,过去在飞利浦半导体显示器事业部间,叁与不少次决定高端接班人的会议,一字排开的候选名单中,每个都是过关斩将的佼佼者。
激烈的评选过程,彷佛《谁是接班人》的生死大会现场,全球大老板与人资高端主管比邻而坐,逐一讨论历年来绩效考核的报告,「常常被判出局的,不是做事潜力较差的人,而是大家口中的『滥好人』!」
nice guy≠right guy
在老板口中,简单一句“He is a nice guy,but notthe right guy for this position.”(他是个好人,但坐这个位置他不是对的人),乍听起来客气,言下之意是「公司不是迪士尼乐园,你仅好人缘,不代表你成了领导者,就会懂得该硬则硬,遑论激发员工潜质,展现组织的战力!」倪汇锺强调。
到底做人就应朝哪些方向学习,才能突破此刻的格局抱著「不计较」的态度是第一步。
不计较,就像别在襟上的鲜花,能让近悦远来,无形中增加做人的广度。
不计较,增加做人的广度
江威娜以前碰到一位既聪明、学习潜力又强的人才,他在同侪中十分突出,本来是江威娜亟欲培养的干部。没想到几次叁与团队合作,他最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享有的资源与利益,而非对团队的贡献。
江威娜不免感到失望:「一个不谈付出,只会计较的人,难保到高位,他不会为了个人私利,牺牲整个团队的利益。」
其次,少了包容的心,若他当上领导者,肯定做不好coaching(教练)的工夫,无法带领团队中的落后者。
「若他一向没有察觉,也不愿意改,即使让他独立作业,因为个性,也会很快遇到任务瓶颈而退出,沦落职场流浪一途,」江威娜断言。
位居高端,若能有不计较的胸襟,除了增加自身的高度,也会感染员工,成为效尤的对象。
当前任教於高雄餐旅校园的前亚都丽致总经理苏国,对总裁严长寿就有如此的观感。
一次两人共同出差到夏威夷,投宿的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顶级旅馆哈蕾柯兰妮(Halekulani),一路上严长寿如数家珍地对这家旅馆赞不绝口。
Check-in后进房,苏国被眼前拥有大客厅、大浴室,还有夏威夷绝佳海景的房间所震撼。他念头一转,总裁的房间必须会更惊人。
没想到,敲门后推开一看,竟然面积著实小了三分之二,更无景观可言,他不禁大惊失声:「他们竟然把房间弄错了!」
只见严长寿笑著说:「我已经住过了,你出差很累,这算是慰劳,就好好在里面体验一下。」并坚持让苏国连续住了两夜。
即使已退出亚都丽致多年,这段为苏国津津乐道的小插曲,在旁人忙著计较的当下,总会出现脑海,让他若有所悟地会心一笑。
谦卑的力量
「稻穗愈饱满,腰弯得愈低」、「竹子愈高,竹尾弯得愈低」这些大自然的道理,讲的正是「谦卑」的重要。
因为谦卑,你会居安思危,你会留意翼翼,你会拼命学习,你也会努力改变。最后,你担心的事会消弭不见,你的弱点也能补全,你意料不到的收获也会在谦卑中获得。
只是愈在高峰,人愈不容易察觉谦卑的力量。霸菱证券投顾公司总经理陈诗舜就指出,金融圈充满大起大落,以前睥睨一切,如今落魄失意的例子,可说俯拾皆是。
他举一位知名的金融新贵,靠著「向上管理」,头衔一路窜升。对下属极为傲慢的他,享受平步青云的快感之余,却忘记自己已「掏空」多年奥援他的专业团队。当他随跳槽水涨船高,只身就任遭遇困难,才发现自己潜力有限,但身边已无人愿意伸手协助,屡次被新老板「请走」。后续任务转换,更因reference check(背景调查),不断栽在他过去得罪的人的负面评价里,而一蹶不振。
厚道,做人更高境界
在谦卑之外,若能做到厚道,先一步替人著想、留余地,才真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
曾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从公司因跳票濒临倒闭,到如今谷底翻身,称霸台湾精密机械业的台中精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经营超过50年,第二代接棒经营的台中精机总经理黄明和指出,早年客户多是师徒相传的黑手业,在工厂里待了3年,就能出师自己创业。
黄明和的父亲看这些年轻人在创业初期,难免资金短缺,总会大方地要他们先将设备拿去用,日后慢慢分期付款即可。甚至,有的下游经销商没钱进货,他还会劝他们先把机器拿去卖,先赚了第一笔钱,才能打好基础。
黄明和指出,由於父亲总会替人著想,培养的许多客户都是从第一代祖父辈开始,第二、第三代接手买新的机器,演转成关系深厚的三代交情。其中,还包含夫妻档、兄弟档、父子档。
没想到父亲以厚道待人,之后竟救了黄明和与自己公司一命。
黄明和回想8年前,受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国产汽车、东隆五金陆续爆发地雷股危机,中部地区许多上市公司都垮了,台中精机也因财务杠杆过度操作,20亿元融资遭银行冻结,顿时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当遭逢相同命运的同业如杨铁,早已被协力厂商拉白布条、围厂闹上电视新闻,台中精机却显得异常平静。
不仅仅客户没有抛弃,协力厂照常带给零件,应对同业挖角,台中精机的高层主管没有一个异动,一齐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黄明和心有所感地说,从此他深刻体会到「天助自助者」的道理。
他强调,「自助」两字,就是过去你所积的阴德,对他而言,也就是父亲打下人情的基础,让大家愿意信任,才能赢得东山再起的机会。
人生的做人课,不仅仅没有文凭,也不可能毕业,连当过英国首相的邱吉尔都承认,自己到了65岁,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但不管是管理、领导、乃至於人生真正的成功与圆满,没有一项不是围绕著「如何做人」。这堂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课,你学好了吗
感悟精选(3):
篇5: 先做人后做事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窍门。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商业社会里打拼,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法则、规律、技巧和窍门,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这不是大话,而是实话。对于现代人而言,“会做人”讲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业精神,有协作精神,有情义,有担当。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久都是边缘人!”的确,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透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都是不把自己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的人。做人做事不锋芒毕露,不狂妄,不骄不躁,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实本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够问心无愧。所谓成就感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过后,回头再看来路时那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愉悦之情。一步步走来,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做人的失败!
无论如今你的人生事业处在什么阶段,本书对你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用心研读和遵循本书给你的忠告,你将受益终身;无视这些忠告,你将自蹈危机,永久成不了赢家。
感悟精选(4):
先做人后做事,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一、做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秀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人生不必须人人都很成功,不必须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必须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完美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完美。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回家,为他指点方向。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忙别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做人不必须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必须要善良真诚。所以,做人得要问问你想不想善良。
二、做个有志向的人
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拿破仑也以前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做人就应有信仰,就应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到达人生顶峰的动力。完美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成功时,不要醉倒,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应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树个目标,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那里,路就在那里。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气魄和胆略。所以,做人需要问问你的志向在那里,要问问你是否有信心。
三、做个乐观的人
人到世间,不是为苦恼而来,所以不能天天板着面孔,整日忧愁、悲伤、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没有乐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这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心平气和,它就还你一个心平气和;你气势汹汹,它也还你一个横眉冷对。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种心态只会像锁链一样囚住自己。只有超越它们,才可体验自在与快乐。拥有一颗快乐之心,见到的就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见到的则只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与其对不能得到的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快乐不在心外寻求,只能在心内寻得,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能够悠然自在。存好心,做好人,欢喜充心,愉悦映脸,乐观向上,这样就能站成一座丰碑,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生苦短,与其事事张弓拔弩,不如学着“幽它一默”。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乐观了没有。
四、做个有教养的人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潜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就应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就应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所以,做人得要问问自己是否有教养。
感悟精选(5):
人生实际就四个字做人与做事!先学会把人做好了,做事也就简单了!
做人十要
一做一个孝顺的人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和别人的关系会怎样样了
二做一个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
三做一个守信的人
古人云: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
四做一个宽容的人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五做一个诚实的人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六做一个谦虚的人
谦虚是好人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做一个正直的人
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
八做一个执著的人
人贵有恒干任何事情要有决心恒心和耐心,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否则,将一事无成所谓滴水穿石,铁棒磨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九做一个乐观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顺日子总是在前进,好也一天,烦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完美的一面,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
十做一个厚道的人
古人云: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才能承载更多的事物,相反,人无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
十不要
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必须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不要盲目承诺,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惯;种下**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惯造就一个人
不要轻易求人,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不要取笑别人,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靠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不要信口开河,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不要乱发脾气,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要小看仪表,撒播秀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情绪,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不要欺老实人,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不要封闭自己,帮忙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篇6:转变职业生涯 先做后想
转变职业生涯 先做后想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精明能干的商界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失去了热情,或者某人丢下已经干了20年的工作转而去做某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我做的工作对我来说合适吗?我是否应该换个方向?”这已经成了如今处于职业生涯中期阶段的经理人们最感迫切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职业生涯发生过重大转变的人显著增加,而且这个势头现在有增无减。
但是,转换职业方向这种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轻巧。很多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士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承受巨大的职业和个人风险。但尽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却还是困在错误的职业生涯中,潜力得不到发挥,有的甚至连自己的专业还丢掉了。
许多学者和职业咨询师都观察到这种情况,他们由此推断出问题出在人的基本动机上。按照他们的说法,人都是害怕改变的,因为他们不愿为破坏自己的现状而做出牺牲。然而,人们之所以失败,绝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做事不得法。实际上,在有关如何转变职业生涯这个问题上,传统智慧教给我们的不是如何迈出去,而是如何固守在原来的位置上。因此说,问题出在方法上,而不是动机上。
大多数人都以为,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关键是先知道我们下一步想干什么,然后据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殊不知职业生涯的转变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的:行在前,知在后。变换职业生涯意味着重新界定我们的职业身份(workingidentity)--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我们想传达给他人的有关我们自己的信息,以及我们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职业身份与我们所做的事情紧密联系,而这正是我们多年行动的结果。若想要改变这种联系,我们就必须付诸行动。可是传统智慧却告诫我们不能这么做。传统智慧的做法是遵循一个“三步走”计划,首先,搞清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接下来,根据思考结果来确定哪些工作或领域是自己既热爱又能够充分施展技能和运用经验的,同时还要从那些最了解我们的人和熟悉市场脉动的专业人士那里获取建议;然后,只要按部就班地实施由此产生的行动计划即可。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成功转换职业生涯的人都采用了“检验和认识”的方法,其逻辑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这种职业生涯转变模式认为:使转变发生的唯一途径,就是把我们各种可能选择的职业身份变成更鲜明、更具体和更可行的'现实,根据尝试的结果,再做出最终决定。
为此,那些希望转变职业生涯的人,首先要为自己创造各种试验机会,对自己幻想要做的事进行检验,在有限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职业角色,比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项目等。其次,要改变自己的关系网,将触角伸到我们日常圈子之外,去寻找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和培养新自我的人。最后,要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变做出解释,即找出寻求变化的诱因,将其编排成一个连贯的故事,只有通过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来解释我们为什么必须做出转变,听取我们重塑计划的人才会相信我们,而我们自己也才会感到踏实。
塑造职业身份这一理念,与我们一向接受的有关选择职业生涯的各种教诲完全背道而驰。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行动,而不是反躬自省;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而不是去规划。这一理念要求我们不再去寻找什么“十步计划”,而是直面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边往前走一边认识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