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际营销环境论文(共1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在此,感谢网友“chong1107”投稿本文!

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篇1: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浅析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环境》

摘 要: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营销的范围在不断国际化,一方面扩大了我国的营销空间,但同时也为营销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分析了解到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还存在观念陈旧、市场分析不准确等问题,所以需要采取加快观念更新,加强市场调研等有效措施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我国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格局,增强企业的营销实力。

关键词:国际营销;环境;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的概况

1.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现状

随着贸易自由化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的成立,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与密切,更多的参与到了国际贸易实务中来。

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营销模式的落后,使得走出去的企业在庞大的国际市场中显得竞争力不足。

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增加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造就了一批属于我国的国际品牌。

然而,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和资金不足等缺陷,让它们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因此,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2.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环境的变化

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营销环境,同时也对企业的营销方式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和这个新的经济特征相结合。

这一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了解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准确把握新的营销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企业在复杂市场中的动态适应能力。

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营销的方向将会不断向信息化的网络营销发展。

二、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营销观念较陈旧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营销观念,使得对国际影响的认识依然不足。

一部分走出去的企业,由于经验缺乏,营销观念落后,而不能承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例如各企业一味追求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无规则降价,严重束缚了企业的营销模式的改善和产品生产的创新。

同时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企业的营销方法认识不足,缺乏对新的营销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不能快速摆脱传统营销观念的桎梏。

2.对国际市场的分析和把握不全面

国际市场在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有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例如不同的营销策略,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经济政策等,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我国企业在一直摆脱不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依赖性,从企业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大部分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因此导致企业不注重市场的调查分析,对市场环境认识不全面;此外,企业在市场调查环节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市场评估系统,重视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然而,在国际营销中,市场调查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

3.企业产品创新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产品的需求也会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对产品的全面创新,包括产品的式样,产品的质量,等各个方面。

我国企业在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方面的努力尚显不足,在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分析能力,对多样化需求的满足能力,还有对自我产品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可靠的保障。

三、改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方式的对策

1.积极学习和更新营销理念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名词和范围上的差异,国际市场营销也是全球化的典型表现,因此需要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参与到国际市场营销中。

我国企业应注重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定位,立足多样化的需求,争取更大范围的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逐步的提高的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我国企业还应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保持开拓精神,追求不断创新,树立现代化的营销观念,以正确和全新的营销理念作为前进的指导。

2.加大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准确把握市场

从市场调查出发,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企业需要进入市场开展深入的调查并且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以确保产品的适用性,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对市场进行定位分析后,要不断地进行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产品的高品质高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证产品的多样性,追求最大化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努力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产品形象。

3.完善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企业需要更新自身传统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更多的营销渠道,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国企业要加大对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推动传统企业的开发研究。

企业的管理层应采取更多类型的企业策略来提高企业的与他国的合作,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搭建更好的合作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带动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这样会提高我国企业的层次,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为我国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四、对我国企业营销的相关思考

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给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我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的营销时,需要转换自身的营销理念,注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等问题,需要立足世界,以国际化的眼光思考自身的营销策略。

面对更加激励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需要从内部环境的完善和外部环境的分析与利用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从而成为国际营销中的大国和强国。

参考文献:

[1]赵冉冉.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分析[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

[2]张建伟.新形势下我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财经大学,.

[3]周婷.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现状与发展策略[J].对外贸易,2011(5).

[4]韩莫日格,额尔登图.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视窗,(2).

[5]杨晨.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17).

篇2: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 要】国际贸易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由贸易时期、垄断时期,还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每一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之不断的进步。

这体现了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范围与历史实现作用。

展现出了国际贸易在历史方面的积极化要求。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现实,并为未来做好现实基础。

为我国更好的发展经济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影响

本文主要总结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剖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策略,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准备。

一、国际贸易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交换的一种联系形式,是各国之间不同分工的一种体现方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相互联系。

相比较来说各国国际贸易的联系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层面,是在一种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是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的程度,以为发展经济做出更好的完善。

篇3:营销环境分析研究论文

《航空公司营销环境风险研究》

[摘要]本文从航空公司营销环境角度,对航空公司营销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航空公司营销环境风险,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航空公司营销环境风险分为四级,提出航空公司营销环境风险对策。

[关键词]营销环境;环境风险;风险分级;航空公司

国际航空运输业自从遭受9.11打击之后,又遭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伊拉克战争,国际油价飙升冲击,给国际航空运输业带来巨大风险,使航空运输业陷入困境之中。

面对剧烈变动的环境带来的风险,大多数航空公司目前都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

对关系到航空公司生死的营销环境风险进行整体的分析、评估和对策研究少之又少,在管理实践中更没有航空公司对营销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营销环境风险发生,航空公司风险管理弱点就暴露无遗,损失惨重。

一、营销风险界定

营销风险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中,对企业带来正面或负面性影响的不确定性。

营销风险由营销风险因素、营销风险事故、营销损益三部分构成,它们决定了风险存在与否的基本条件。

营销风险因素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是营销风险损益增加,扩大的条件;营销风险事故又称营销风险事件,指引起损失或带来机会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使营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营销损益指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增加。

营销风险因素、营销风险事件、营销风险损益关系如下图。

营销风险因素、事件、损益关系图

二、营销环境风险分析

飞利浦·科特勒将营销环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微观营销环境,本文从这两方面分析航空公司营销环境风险。

1.宏观环境风险分析

宏观营销环境风险因素由:人口环境、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策法律、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构成,由于国内社会文化,政治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不确定性较小,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

(1)人口环境。

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有支付能力的人构成的,其影响着市场的规模和特征。

由人口环境因素引起的营销风险事件主要体现为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变动三方面。

人口环境变化趋势比较清楚,明显,一般不会造成对航空公司营销战略的影响。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因素引起的营销风险事件可从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考虑,其走势一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测。

航空运输是一种派生需求,是由社会经济活动这一本源需求引起的,其对经济发展状况十分敏感。

故一般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对航空公司营销战略有重大影响。

(3)政策法律。

政策法律与航空运输业联系非常密切,影响最大的政策法律风险事件莫过于:放松管制与自由化及修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般政策法律变化有多种可能,各可能性结果可以通常可以预测,但其可能程度较难预测,有可能对营销战略造成较大影响。

(4)技术进步。

技术因素引起的营销风险事件一般体现在:航空公司是否应用新技术,技术进步增强消费者竞价能力两方面。

其变化有多种可能,各可能性结果一般可以预测,但各可能性程度往往无法预测,对营销战略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5)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与航空公司经营联系密切,其中自然资源短缺,航空气象条件对航空运输有重大影响,航空气象风险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影响范围一般不大,对航空公司营销战略造成较大影响的可能性较低,但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较大。

其变化有多种可能,可能结果一般可以预测,但各可能性程度无法准确预测。

从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各因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航空公司,其对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影响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是全面的,综合交错的,其带给航空公司带来的风险是一个宏观环境系统风险。

系统的不确定性,一般无法合理估计各种可能结果,也无法预测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很有可能带来战略性影响,造成航空公司的致命威胁。

2.微观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波特五力理论,微观营销环境中包括: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买方五种影响因素,直接作用于航空公司营销整个过程。

(1)现有内竞争者。

现有竞争程度主要受行业增长率,竞争者集中度,差异度,超额能力,进出壁垒等因素影响。

我国航空运输业需求由于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和民航体制改革的影响,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行业进出壁垒相应降低,但由于运力增速过快,运输产品差异度低,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行业竞争风险显著提高。

行业竞争者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不确定性较高,而且较难合理估计各种可能性,又无法预测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有可能带来战略性影响,造成致命威胁。

(2)潜在进入者。

新加入企业的竞争程度取决于该行业进入的容易程度,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进入分销渠道和关系网的难易度,法律障碍等方面。

航空运输业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行业,新进入航空公司仍然面临规模不经济,但随着航空代理,直销渠道的快速发展,以及民航体制改革行业进入门槛降低,使航空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进入者风险。

潜在进入者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多种可能,一般各可能性结果可以预测,但各可能性程度无法预测,可能对营销战略造成较大影响。

(3)替代品。

替代品的风险是由于存在替代品及消费者转购替代品的成本等因素导致顾客转向其他竞争者,严格地说是生产同类或同种产品的企业都构成了对企业产品的威胁。

航空运输的替代品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我国各铁路,公路,水陆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发展一般受国家计划控制,总体上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一般能够预测其发展可能发生的范围,该范围是连续的,对航空公司营销战略影响较大。

(4)供应商。

航空公司供应商主要包括:机场,空管,航材企业,航油企业,航空电信企业,航空维修企业等航空运输保障组织。

我国民航市场化改革目前较多涉及到航空公司,而对航空公司个保障组织市场化改革涉及较少,仍处于政府管制的垄断状态,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小,不确定性较低,一般不会营销航空公司的营销展略。

(5)买方(消费者与代理人)。

买方主要通过压低价格和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产品偏好的选择来影响市场上现有企业的盈利,因此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风险比较大。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是通过航空代理人来消费航空运输产品,为了分析方便本文将航空代理人也归入买方这一类。

消费者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消费者需求变异带来的风险;代理人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是代理人信用风险。

在一定范围内的未来,只能确定消费需求变异或代理人信用风险未来可能发生的范围,该范围往往是连续的,其对营销战略影响较大。

微观环境因素构成微观营销环境系统,系统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航空公司,其对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影响是全面的,综合的,其带给航空公司带来的风险是微观环境系统风险。

由于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系统带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既无法完全预测各种可能性,也无法合理预测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极有可能给航空公司带来战略性影响,造成致命威胁。

3.营销风险分级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根据航空公司营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对营销战略影响程度将营销环境风险分为四级,得出航空公司各级营销环境风险,如表。

营销风险等级表

三、营销环境风险对策

营销环境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所有航空公司都要面对的。

但并不因风险因素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航空公司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航空公司是可以对这些营销环境风险进行管理,以发现营销机会,规避或降低风险损失。

篇4: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国内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动荡之影响,国内贸易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对内忧外患的紧张局面,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未来更是需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予了相关发展对策的建议,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国际营销的发展途径,旨在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策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开展,国际竞争也异常激烈。我国企业,虽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经营者就必须要想尽办法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营企业都在其各自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后WTO时期,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企业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产业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李敏华,)。我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怎样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是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宏观上的扶持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内市场也逐渐国际化,我国民营企业就面临着非常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从宏观的层面对于民营企业的国际性应给与以下的支持。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谋实事,形成一套关于财税、经营、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自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关工作,国务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采取行动,认真抓好落实,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张亚薇,2012)。

2.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立法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应当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的'立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实施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已培育认定了511个国家民营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管理提升,继续开展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同时,各地民营企业管理部门也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制定和完善民营企业的立法,使民营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有法可依,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援助。并以落实好现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为重点,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田大洲,)。3.转变出口方式,树立全球化经营理念首先要转变出口经营方式。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国内销售-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在海外设代理-建海外子公司-建海外分公司,先易后难,逐步升级。虽然整个历程时间比较长,但却是已经比较成熟的发展方式,可以弥补民营企业初入国际市场时经验缺乏的不足,风险比较小。同时也可以避免高关税、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因为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共同开发国际市场。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让一部分优势企业先发展壮大,再带动其他民营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开展对外投资,扩大市场范围,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发展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要改变决策者的国际化经营理念。目前,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依靠出口贸易,这与决策者的经营理念和国际眼光有很大关系,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所以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努力改变主要决策者的经营理念,树立其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微观上的激励策略

1.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提高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仍是依靠劳动力密集型等传统产业,利用自身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取胜,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困难,所以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应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高度重视自有品牌的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以质取胜,争取在国际高档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立属于自己的国际名牌。其次要树立自己的核心品牌形象。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品牌可谓是企业的灵魂,产品的综合实力都体现在品牌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民营企业因各方面的原因,在向国外销售产品时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本土产品的冲击和打压,发展困难。因此,民营企业要树立自己的核心品牌形象,对品牌进行精心创造和经营管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诱导当地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靠品牌取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影响力。

2.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化经营

首先要利用电子商务构建自身的商业平台。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国际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是中小型企业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最快、最广泛的方法(张卿,)。其次是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国际化经营。电子商务是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开展国际经营的有效方式。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网络系统,构建自身的商业平台,是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步骤,可以帮助民营企业抓住参与国际竞争的话语权。所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节省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还可以大大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

3.注重人力资源建设,提升软实力

首先要着重于人才培养。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就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国际人才来实现发展,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低的现象。所以民营企业必须要把培养人才提到日程上来,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和引进人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精通国际贸易惯例的外贸人才,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资金规模都较小,在挖掘和培养人才方面有一定困难,所以民营企业可以从自身员工抓起,给员工进行专业外贸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度,招聘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员工,扩大员工队伍,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激励员工进行不断的创造,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让员工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工作成绩能够获得企业领导的认可。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的激励和保护,防止人才外流,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4.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场,除了需要政策、资金和人才的扶持外,还需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然而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却缺乏这些,所以要想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就要了解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些,比如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战争风险、文化风险、自然风险、合同风险、地域风险、运输风险等等,只有了解了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存在以及这样的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才能更好地规避这些风险。并且提前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和对策,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的市场、各国的时局、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变化,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所以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我们需要不断地认识和调整自己,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防范一切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妍妮 秦双双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敏华.后危机时代中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商贸,2012(05)

[2]田大洲.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与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张卿.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问题与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3(03)

[4]张亚薇.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分析[J].商情,2012(38)

篇5:寿险业营销环境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徐州经济发展,徐州寿险行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寿险公司与寿险品种也不断出现,环境因素的这种变化,使得寿险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寿险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治经济环境

寿险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济繁荣时,社会对寿险商品的消费水平相对提高,寿险市场需求增长;反之,情况则相反。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寿险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徐州市位于苏北地区,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实现生产总值1428.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258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速;该市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二)人口环境

由于寿险市场是由具有购买欲望且有购买能力的人所构成,因此,人口的数量、分布、构成、教育程度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动向就构成了寿险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人口环境。人口环境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整体性的和长远性的,因而影响寿险企业市场营销机会的形成和目标市场的选择。以来徐州市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该市户籍人口934.73万人,比年末增加9.4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5.20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64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人均消费性支出86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220元。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20末该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5.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68.40万人,比2007年减少0.5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88.88万人,增加12.1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26万人。

(三)财金保险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200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72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8.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5.06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5.0%。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8年末该市拥有保险机构16个;承保额达2358.14亿元,比2007年增长55.1%。全年保费收入27.53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财产险收入5.57亿元,增长35.5%;寿险收入21.96亿元,下降9.3%。赔付额5.20亿元,比2007年增长40.5%。

徐州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增长稳步上升,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这些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政府也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的支持,另外寿险公司在向社会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寿险行业内部环境

(一)竞争主体

徐州寿险公司由最初的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发展到现在的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民生人寿、生命人寿、合众人寿,另外还有正在设立的嘉禾人寿、友邦人寿共计11家寿险公司。竞争主体的增加,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的同时也使得徐州的寿险业市场更加繁荣,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的选择空间和购买空间,并且有利于保险业市场更加完善的发展。相信随着国家经济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徐州寿险市场将会更加的有序和规范。

由图1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徐州保险市场竞争主体中,中国人寿依然位居龙头老大地位,太平洋和平安发展相对稳健,随着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部分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削弱,新进入主体在努力开拓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二)行业销售状况分析

随着保险业的深入发展,整个寿险由最初的直销到营销机制的引入,到现在新兴的银行代理保险的巨大发展。大部分的寿险公司都将自己的业务划分为3大板块:团体保险(保费为21423.57万元);个人保险(保费为93419.51万元);银行保险(保费为64029.92万元)。险种也由最初的单一的一般寿险发展到现在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多险种。目前行业中,个人保险仍然是各家公司的业务之重,银行保险由底发展到今天有了长足的进步。图2为2007年各寿险公司3大板块销售状况:

从图2可以看出,在徐州的个人保险市场中国人寿以绝对的优势牢牢地控制了市场的主导权,而太保和平安则是个人保险市场的主力军,其他一些公司在个人保险市场的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仅仅是作为一个市场跟随者的角色。在团体保险业务中,中国人寿依然处于不可动摇的位置,其总业绩是其他各家公司之和还要多,太平洋位居第二,但是业务量相差过大,平安在团体保险方面做的不如其个人保险那么出色,而其他几家公司有的因为市场开拓,有的是市场新进入者,所以业务量相对较少。银行保险作为新生事物,在短短的5年里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中国人寿一枝独秀,在2008上半年的中累计保费将近4个亿,太保的保费也过了1.5个亿,但是作为银保的先行者平安,则被其他一些规模并不大的公司超过,其中新华、泰康、太平保费均超过万,生命也将近2000万,平安仅有1300万不到,合众作为新进入市场者,业绩在350余万,而民生则彻底从银保市场上消失。银行保险作为一个新兴渠道,被所有公司所重视,如太平、生命公司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业务并不理想,但他们以银保作为突破口,反超了老牌的平安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银行保险将成为徐州各家保险公司又一个竞争白热化的主战场。

(三)行业人力资源分析

寿险行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主要是两个方面:业务发展和组织发展。而组织发展中人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07年7月底,徐州市各家公司的持证人员数。中国人寿作为寿险业中的航母,在人员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其有效的持证人员相当于其他各家公司之和的两倍。太平洋作为中国保险业的老牌公司,其人员规模也是相当可观。平安一直走精兵之路,所以其有效人员尚不足一千。其他各家公司人员均在百人以上。

三、徐州寿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竞争主体不断增加,公司的市场份额会面临下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渐与世界接轨。对金融界也有相应的冲击。作为金融界3架马车的保险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徐州寿险市场的主体由原来的老3家迅速增加到11家。竞争主体增加了,势必造成公司市场份额的下降。通过内部市场环境的分析发现,新成立的公司往往以银行保险作为突破口。因为银行保险可以上量,所以新成立的公司在较小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银行保险市场。

(二)寿险人才和寿险营销人员的流失率相对以往偏高

由于新入市场公司较多,往往采取的都是挖人战术。这样势必造成公司人才流失较大。而寿险业务人员签订的都是代理合同,约束性不高。所以容易造成人员的大进大出。

(三)寿险的.销售成本相对以往较高

由于寿险公司人员在销售技能上的缺失,造成了在销售时难以应对客户的局面。而为了业务的发展,公司较多会采取说明会、答谢会以及回馈客户礼品的形式来进行保单的销售。另外,由于银行保险目前市场竞争还处于不完善的地步,所以在销售成本上变得过高。

(四)险种比较陈旧,保险公司亟待转型

各寿险公司今年来销售的产品与以往大体相同,虽然有些公司推出了很多新鲜的险种,但无新的产品。

四、徐州寿险市场的解决方案

第一,寿险公司应该在3大版块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个人保险版块,努力去做好队伍建设,加大基础管理,以提升人力资源;在团体险方面,维系好大客户关系,努力开拓新客户;在银行保险方面,首先要夯实渠道基础,在保持自己原有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效益型险种,为市场的转型做好铺垫。

第二,努力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改革旧的薪酬体制。定岗定薪,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完善员工的职级考核和晋升机制,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强大业务人员的培训,用企业的人文观念和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

第三,加大销售技巧的培训,在3大版块要形成以老带新的局面,尽快地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技能。要坚决遵守国家各项法规制度,做到坚决不返佣,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去赢得客户的尊重,要提升个人保险业务人员的展业水平,不能过分依赖产品说明会或客户答谢会。在银行保险方面,努力从自身做起,坚决支持保监委的决议,抵制商业贿赂。从长期来看这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降低销售成本的有效方法。

第四,在产品开发方面。随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各家公司竞争策略的不同,各家公司的产品也有很大不同。寿险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另外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要转变思路,用其他的办法来刺激市场。如进行产品的组合销售法,将不同险种组合起来,使客户得到收益的同时也能享受高额的保障。同时还可以打破销售渠道的界限,将团险、个人保险的产品放到银行保险来销售,将银行保险放到个人保险团险销售。虽然险种没有出新,但是在各自的销售渠道会有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的增加,人们对保险意识和保险消费观念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也带来了保险销售的新高潮。寿险公司应着眼于市场,在竞争中夯实基础,同时应学会自律,在良性竞争中学会生存,共同促进徐州寿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海燕.浅论保险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J].科技资讯,(7).

2、陈向军,孟阳.县域保险市场营销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7(6).

3、李建国.银行保险:寿险营销的主渠道[J].企业经济,(2).

4、褚炜炜.浅析县域银行保险渠道管理模式[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12).

篇6:国际绿色营销应对策略论文

国际绿色营销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在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免遇到诸如绿色壁垒、贸易歧视、反倾销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这些不利因素中,绿色壁垒的不良影响是最为显著。因此,树立国际绿色营销理念、确定国际绿色营销策略、开展国际绿色营销竞争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对于我国企业融入国际行列、开展跨越式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绿色营销;企业;国际市场;战略选择

目前,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在向着绿色战略、环保时代的方向大步迈进。作为经济发展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而靠近。因此,实现企业绿色发展、开展国际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今后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的不二抉择。

一、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下,我国多数企业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对象。企业必须认识到绿色发展和环保需求的重要性,在绿色和环保标准的规定下做好自身发展,实现不断跨越,通过自身绿色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奠基铺路。第二,树立我国企业良好国际形象的坚实保证。一个企业的国际形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作为优质国际企业象征的绿色企业将是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追求。我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以提升其生态效益、环保效益为基础,在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通过环保和经济的双向互促,力争实现发展共赢,为塑造良好国际企业形象提供保证。第三,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隐藏于国际贸易体系各个层面最为致命的贸易障碍也随之不断涌现。其中,绿色壁垒当数最为棘手、最难应付的障碍之一。我国企业应该从选材、生产、加工、包装、认证、销售、营销等各个方面,始终秉承绿色理念,以绿色和环保的各项要求作为发展标准,才能在绿色壁垒的突围中全身而进,突围发展。

二、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营销瓶颈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绿色营销的博弈中依然处于被动境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自身方面诸多问题的影响居多。比如绿色消费观念难以提升、绿色消费水平持续低下、绿色加工无法普及、绿色认证不能达标、绿色包装不够广泛等。这些来自营销方面的瓶颈问题,在制约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整体企业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带来诸多不便。第一,监管体制的缺陷使得企业绿色营销意识比较淡漠。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监管政策和监管力度总是行进于问题之后,以致我国多数企业在自身起步发展阶段,一般都不会顾及环境现状,总是在由于自身发展之后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理。这种类似于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严重破坏了我国现有的生态现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更多是政府政策导向和监管力度方面的缺失所造成的。因此,要实现国际绿色营销,做好政府监管,在对应监管中提升企业自觉性,应该是目前我国企业实现国际绿色营销急需解决的瓶颈性问题。第二,法律制度的.不够完善。由于法制的不够完善、健全,使得一些自我意识不强的企业总会抱着钻法律空缺的幻想,打着环保、绿色的幌子,做着法律要求之外的违法勾当。目前,我国在企业绿色营销、绿色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很多,但由于执法主体过多、法律权利过于分散,使得很多法律规定总是难以在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同一规定下实现管理。同时,由于诸多环保法规并未赋予环保监管部门对应的执行权利,以致环保违法制裁难以有效落实,一些企业总在尝试着和对应法律法规打擦边球,总认为环保违法成本比较低廉,即时面对制裁也会不以为然。法律方面的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实现国际绿色营销的又一重大问题。第三,思想认识理念单薄缺失。其实,我国企业在国际绿色营销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依然是思想、认识和观念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识的落实,观念的固封,导致很多大型企业,总会在经济和环保的选择中取前舍后,一切以经济和发展为主,从而忽视了环保的作用。长此以往,这种认知观念方面的问题,便会在企业发展过程总不断蔓延,使得企业在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信息披露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和行为支撑,对于自身环保绩效、环保支出、环保业绩、环保风险等也难以形成客观明确的审计规划。这些,也是制约我国企业国际绿色营销发展的核心因素。第四,技术落后和消费受限的逐步凸显。对于一个有着坚实绿色发展根基的企业来说,其技术构架应该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能力所限,技术革新总是难以紧跟时代发展,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求得环保和利益的共赢。由此也引发了高污染、高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来之我国消费者认知理念、购买能力方面的限制,也使得我国企业所生产的绿色产品由于价格较高而难以获得足额的市场认可,这也为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制造了很大障碍。

三、我国企业国际绿色营销的应对策略

为了确保我国企业在进占国际市场征程中稳步发展,就必须以国际绿色营销为主要抓手,在尽力提升企业自身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一切以绿色发展为衡量标准和最终追求。在实现绿色营销的过程中,求得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全面突破。

(一)强化环保意识,落实绿色理念,培植绿色文化。首先,作为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理念的重新审定出发,以国际绿色营销理念为基本定位。从企业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开始,加强绿色和环保知识培训,制定绿色和环保制度,将绿色和环保渗透至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改变整个企业来自环保思想认识方面的不利干扰。其次,企业应该以国际市场中的绿色商机为动向,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收集与之相关的绿色信息,结合自身实情、采取针对措施,寻求与自身发展最匹配的信息,通过更新理念,实现全面发展。最后,企业应该通过以身作则的执行和宣传,在整个社会不断培植绿色文化。通过推行绿色发展公益广告,制作绿色文化专栏,刊印绿色消费书籍,打造绿色品牌等方式,从改变文化生态出发,将绿色文化推广至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企业自身绿色发展提供帮助。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与企业联手合作,利用各种广告媒体,联合专业协会(如营销协会、农经协会、消费者协会、环保协会等)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对大学生、中小学生的环保、绿色消费教育应形成制度化,鼓励高校设立“环保协会”“营销协会”等社团;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绿色消费氛围,呼唤消费者树立绿色价值观,创建绿色消费模式。

(二)不断革新企业技术,潜心研发绿色产品对于志在融入国际市场的国内企业来说,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改良自身设备和技术,是刻不容缓的现实。因此,作为企业,应该在国际绿色营销方面,先从自身实际出发,更新企业设备的方式,将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然后再尝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除此之外,对于绿色产品的研发,也是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因为产品本省就是企业的生命。唯有能够满足国际竞争的绿色产品,才会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实现长效发展。比如,在某个行业具有贸易龙头的企业,可以通过上连国际市场趋势,下连绿色资源基地的形式,采用产销一体化的形式,开展一条龙式绿色研发,将绿色产品衍射至与企业自身相关的各个层面,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为进占国际市场提供保证。

(三)加强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提升企业营销内涵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走向。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国际绿色营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在营销策略方面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用最适合市场竞争、最符合大众需求的方式提升自身价值。鉴于此,企业在自身产品需求与发展方面,应该将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服务、栗色资源、质量检测、环保标识、废物处理等融入产品供给之中,利用消费者求新、求异、尚美的心理,不断扩大绿色产品的形象树立,进而提升企业的营销内涵,帮助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四)执行环保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将绿色营销贯通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之中企业的绿色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进占国际市场战略抉择之中的重点企业,首先必须在绿色管理上下功夫。在产品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处理、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和国际环保标准,在环保标准的约束下,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强化绿色引领。其次,企业要不断尝试开发绿色产品,对自身已有的绿色产品不断更新完善,让产品功能不断强大,产品服务更加周到,用源源不断的绿色产品打开市场发展通道。再次,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品流通环节,缩减产品不必要的成本开支等方式,为产品打造绿色价格,用绿色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将国际绿色营销渗透至企业国际发展、国际竞争的方方面面。总之,国际绿色营销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企业,应该抓住绿色营销所带来的基于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我国经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董力维.浅析添柏岚(Timberland)的绿色营销[J].价值工程,,37(03):36-39.

[2]司马小.浅析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绿色营销战略[J].青海科技,(04):26-28.

[3]张绚怡.生态经济背景下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5(04):72-74.

[4]鞠昕昱,蔺冰.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J].工业经济论坛,2017,04(06):32-37.

[5]吴自爱,雷红霞,王剑程,柳思维,郭淑娟.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绿色营销6R路径分析——基于“千禧一代”消费特征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4):51-55.

[6]杨荣.基于绿色营销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02):61-68.

篇7:国际营销活动的组织探讨论文

国际营销活动的组织探讨论文

随着区域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融合,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跨过国境线已不再艰难。有信心、有远识的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做强做大,还应以国际化成为成功的目标,应抓住时机该迈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品牌。只重视国内市场的闭关自守的时代已过去,企业不能以占领国内市场的高低论成败。抢占国际市场,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销量,获取企业利益,加强与各销售国的信息交流,关键是还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提高自身品牌价值和企业实力。

参与国际贸易,进行国际营销,打造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实力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执行与控制的效果。组织、执行与控制是营销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营销计划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系统来实施, 需要执行部门将企业资源投入到市场营销活动中去,需要控制系统考察计划执行情况,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正措施,或改善执行过程,或调整计划本身使之更切合实际。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的组织、执行与控制,而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组织。 企业战略方向制定正确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去具体组织实施与落实每一项工作,因此组织工作贯穿于整个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一、国际营销组织的含义及其特点

㈠ 国际营销组织的含义

1、组织(organization)

组织就是指企业合理地利用自身各项资源(主要是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首先明确其目标,即应该完成那些工作和任务;其次是根据这些工作的特点、要求、性质进行分类;最后合理、科学安排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工作),明确他们的职责。

组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效率,保证企业各项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2、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送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市场的经营活动。

3、国际营销组织

国际营销组织是针对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而言,是指这些企业为实现其国际化经营所设定的目标而在国际上进行的营销,即指总公司对其在各地区或国家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而进行统一协调,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优势,合理搭配各项资源,使各项资源发挥最佳效能。

国际营销活动涉及多方面工作,包括分析国际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进行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 )、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组合,达成目标……。

㈡ 国际营销组织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合理性、灵活性与有效性

1、国际营销组织的系统性

国际市场营销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工作都需要组织并加以落实。组织有它的系统性,

即任何一项活动或工作在组织时,都要求也都需要考虑其前后、左右、上下关系,使活动的组织系统有序,环环相扣。如果一项活动或工作在组织时不系统,不考虑活动的相关联的环节和关系,则不能使活动有序的推进。因此,目标能否达成是可以预见的。

2、国际营销组织有它的合理性

任何一项活动和工作在组织时,要考虑组织的合理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则

只会浪费相关资源,甚至把活动或工作向不正确的、甚至是目标的反方向推进,因此,也就无法落实每项工作,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达不成。比如,一个企业的活动组织虽然考虑了其系统性和有序性,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是科学合理的,也许活动的组织虽然是有序的,但并不科学合理,或许“有序”的过程繁杂或绕弯,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进行活动的组织时要特别注意其合理性。

3、国际营销组织有它的统一协调性

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其涉及许多地区或国家,而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又存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包括人力资源,原材料等,为使这些地区或国家的各项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应用与合理搭配,这就需要总公司对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协调。以使各项资源发挥最佳效能。

4、国际营销组织有它的灵活性

任何一个活动或工作的组织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处在一个开放变化的环境中,比

如从宏观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和技术等环境因素是各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就文化而言,首先是东西方文化有差别,而东、西各方的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从微观方面,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竞争者和公众等因素是不同的。因此,活动的组织工作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灵活适应环境。比如,真诚到永远的“海尔”,从其最早只生产电冰箱这一单一品种,发展到目前生产的众多电器、电子产品,多年来“海尔”之所以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其中它就把握了发展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即随着上述因素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其自身的变化。

5、国际营销组织的有效性

活动或工作组织的有效与否差异甚大,即当企业将其内外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

源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发挥其最大效能,那么效率就越高,企业收益就越大。如果国际营销活动的组织工作是无效的,即不能将企业内外的各项资源有力、合理的组织起来,那么效率越高,则企业损失就越大,这种组织起到的是反作用。

二﹑影响国际营销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㈠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及其内容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这个结构体系的内容包括:

⑴职能结构,即完成企业目标所需的各项业务工作关系;

⑵层次结构,即各管理层次的构成,也称组织的纵向结构;

⑶部门结构,即各管理部门的构成,也称组织的横向结构;

⑷职权结构,即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联系。

2.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设、创新或再造,以便从组织的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包含了众多的工作内容:

⑴确定组织内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正式关系和各自的职责:结构图及职位说明书;

⑵规划出组织最高部门向下属各部门和人员分派任务和从事各种活动的方式;

⑶确定出组织对各部门和人员活动的协调方式;

⑷确立组织中权利、地位和等级的正式关系,即确立组织中的职权系统。

㈡影响国际营销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篇8:小商品进出口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小商品进出口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精选论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的日用小商品的进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这其中专业的外贸公司担当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加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顺利开展出口营销,实现日用小商品出口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1日用小商品出口进出口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1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国际贸易增势较强

21世纪的前4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由低向高,比较平稳。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小风浪,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飚升,20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8.5%,远超过20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

1.2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贸易的层面来看,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但在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减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表现的很不确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需求扩张的拉动下,国际市场总体上呈现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或维持高位波动的态势,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这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3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

日用小商品市场属于较为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这些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受世界经济景气影响较小,经过努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日用小商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崛起,他们也积极利用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2中国专业外贸公司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贸经营权放开。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经营者范围,外贸经营权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供货商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公司这个“二传手”,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在现行出口结构下,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退税率的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这一利润来源。

(3)允许跨国公司建立独资采购中心。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可能就会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自主从事出口业务。这样,专业外贸公司就不得不面对主要客户源流失的不利局面。

(4)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客户与供货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日渐重要。通过互联网,国外客户和国内供货商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方信息。如此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维持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乃至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根据自身优势和形势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已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日用小商品出口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威胁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SWOT分析就在于提出一种分析相互交织的复杂因素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行业自身的具体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环境变化进行处理。

3.1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日用小商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质较稳定,产品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客户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专业外贸公司拥有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渠道,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财富。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而且现有的客户愿意引荐更多的其他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存在的劣势

不能控制货源,受供应商影响较大:目前,专业的外贸公司还没有实体性的生产工厂,出口产品均来自对其他企业的采购,受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一些供应商的交货意识、包装意识相对落后,会导致客户信任度的下降;部分产品采购价格不够到位,致使利润降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外贸公司在部分商品的采购上,价格还不够到位,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使公司的利润降低。

3.3可以利用的机遇

(1)贸易机会扩大。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整个出口领域空间巨大。

(2)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自由的手段和工具,使国际贸易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

3.4面临的危机

(1)专业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专业外贸公司当前经营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利润空间与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

(2)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1到9月,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9%。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公司出口产品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型行业来说,其业绩的增长将面临一定的汇率损失,短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4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营销对策研究

4.1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促使营销数字化

目前,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信息、沟通和营销能力屏障。而网络营销几乎就是为中国出口商克服信息、沟通、和营销屏障特别准备的。受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迅速发展的影响,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应该加大国际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地国际市场开发媒体上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全球进口商的注意力。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建立数字化的宣传窗口;利用搜索引擎的广告统计功能测试不同区域市场的商品关注度;利用商贸网站上各种产品的点击次数发现最新热门产品;利用搜索引擎的各种搜索功能监测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等等。在宣传、广告、情报、沟通等方面,数字化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4.2积极再造价值链,拓展外贸空间

目前大多数外贸公司主要销售生产厂家品牌的产品或客户定牌的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只是个“二传手”,替他人做“嫁衣”,因此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危险。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必须延展价值链,向前更贴近市场,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更快更有效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产品打造品牌,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形象,将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注入到品牌中去,让品牌进入客户心中,从而实现公司的自主营销。

4.3战略联盟策略

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同时也危机四伏,任何企业在勇于进取的同时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垄断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的实力还过于单薄,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通过与邻近的相关企业结成各种跨国经营联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联盟中的各成员专注于整个产业竞争链中自身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持续优化配置各成员既有资源,而且有更多机会使联盟核心竞争优势最大化。综合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出口策略联盟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上下游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发货仓库;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等方式。

4.4在出口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在市场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是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迫切要求,是现代营销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制定营销计划之前,营销者必须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通过收集顾客消费数据,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简明地得到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营销者就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营销计划,为有效地赢得顾客、创造利润提供了保证。同时,数据挖掘还能对顾客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期。通过对大量地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顾客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群体分布,从而分析顾客带来的利润分布状况和细分市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低成本的营销计划,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梁英俊.外贸公司出口营销管理变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

2顾斌.外贸企业:难以回避的抉择[J].国际市场,2005(1)

3孙晓琴.试论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2)

篇9:从《 小苹果》看中国文化的国际营销论文

从《 小苹果》看中国文化的国际营销论文

一、《 小苹果》走红解析

年 5 月,由“ 筷子兄弟”创作的《 小苹果》 一经发布,就迅速占据国内各大音乐网站榜首,点击率居高不下。 在2014 年全美音乐大奖( AMA) 上,《 小苹果》 更一举斩获了“ 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 小苹果》 也因此迅速增加了国际影响力。 不可否认,《 小苹果》的国内外走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其歌词简单,情节搞笑,表演夸张,与中国的众多广场舞“ 神曲 ”一样 ,不符合主流音乐的审美和评判标准 ,恐怕连创作者都未预见之后的走红程度。 然而,结合当下的社会情形和其创作背景,《 小苹果》的走红也是必然。 首先,旋律简单,歌词易记,舞蹈简单易学,这些特点恰好具备当下走红“ 神曲”的要求。其次,MV 画面搞笑,色彩艳丽也迎合了下当下年轻人的“ 吐槽”心理。

年 ,“ 鸟叔 ”的《 江南 Style》 横 空出世 ,欢快的韵律 、搞笑的骑马舞,这样一部 MV 短时间内病毒式地走红世界。凭借Twitter 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和宣传,《 江南 Style》 的点击率在三个月内就飙升到 2.5 亿次,成为世界上在线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 虽然两首“ 神曲”有众多相似之处,但《 小苹果》尚未达到《 江南 Style》的影响力,也未达到世界风靡地步,然而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 小苹果》 的创作和走红符合了文化产品国际化的潮流。其 mv 的编舞李朱善,也正是《 江南 style》“ 骑马舞”的编舞,而韩国歌手裴涩琪则在MV 中客串伊甸园里的蛇这一角色 ,可以说《 小苹果》 的在创作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化的定位,《 小苹果》 的走红,是我国文化产品向国外输出的重要代表。

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 一)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作为移民国家,美国的文化逐渐吸收了世界上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也同时显现出其文化的扩张性特点。 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无法撼动的头号文化强国,在音乐、影视、图书报刊业等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1.坚持自由竞争原则

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秉承以市场为主导的自由竞争原则,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过多地干预,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为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美国,文化产业占 GDP 的比重逐年提升,并早已超过计算机、电子产品、汽车等制造业的比重,品牌化、科技化、规模化等特点日趋明显,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坚持国际化扩张的道路

美国不仅是政治、经济大国,文化也越来越显现出较强的扩张性特征。近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常取得票房与口碑上获得双赢局面,除了电影的创意新颖、逻辑缜密、技术精湛外,各个导演将美国普世价值观念、自由平等、英雄主义情怀等“ 美国梦”元素融入电影中,并通过好莱坞电影将“ 美国梦”进一步在全世界传播和放大。 而美国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电影院的视觉冲击,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如各国民众已经对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文化标志习以为常。

( 二)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英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文化产业是英国的战略经济产业之一,并已经成为英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产业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及经济收益早已超过传统的钢铁等行业。 英国的文化产业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英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年均产值已超过 600 亿美元。

1“. 一臂间隔”的文化扶持制度

英国政府对文化的管理遵循着“ 一臂间隔”的原则,政府减少直接监管,而在政府和文化企业之间建立非政府的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向政府提供文化政策建议,并负责政府文化资金和文化项目的分配,同时也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在此管理模式下,政府减少了对文化的直接干涉,给予英国的文化机构和创作团体较大的文化自由权利。 这种政府“ 关心但不干预”原则既保证了文化创作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注重培育“ 文化名片”

英国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英国政府充分发掘文化的商业性,将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本土的“ 文化名片”。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王室文化的旅游价值不断提高。 曾经对民众保持神秘的王室领地逐渐对公众开放,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而王室的重要活动也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如英国威廉王子大婚,这场婚礼的直播吸引了全球 20 亿观众,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成为促使英国经济复苏的重要的力量。 而尼斯湖水怪、莎士比亚、披头士等“ 文化名片”每年也都为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三、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国际化的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扩展到文化等软实力方面的竞争。近年来,我国持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美剧、英剧、韩剧的风靡,日本动漫和游戏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等。 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方面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另一方面也显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弊端,如无核心竞争力品牌,无高科技的文化产品等。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成为提升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 一) 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从日本和韩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模式看,政府的资金投入不仅推动和保障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对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国和日、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中也存在较多相似的部分,吸收和借鉴邻国的优秀经验,增加政府对文化的资金投入,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要持续增加政府对文化的资金支持,充分满足文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促使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同时,要加强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拓展资金来源,在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 二) 积极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但我国现阶段的文化产业发展依旧迟缓。 一方面,我国以农业经济发展起来的文化观念较为保守,更加注重思想教化和艺术修养,尚未重视文化的娱乐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文化的作用依旧停留在宣传教育功能上,尚未意识到文化发展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因此,要加大对文化经济性和娱乐性的宣传,积极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加居民日常生活中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

( 三)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的传播和输出速度越来越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迅速占据国际市场。 而我国的文化发展受到多方面的束缚,容易导致文化创作走上模式化、教条化的道路。 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文化主体,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因此,要注重和鼓励文化创新,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要增加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促进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文化市场的形成。 同时,要放松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门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资和参与文化项目的建设,鼓励其创造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

篇10: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一、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进行国际营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地位更加明确,市场导向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中心。竞争机制的引进,使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为了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吸引企业向国外拓宽市场。现代企业的竞争集中反映在科技和管理的竞争上,科技和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资金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通过国际营销,不仅可以挣得外汇,而且可以吸引外资。

开拓、占领国际市场激励企业进行国际营销。中国已加入WTO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必将受到激励,以其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

二、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营销观念尚未建立

我国企业受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国际营销意识淡薄,表现为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在长期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出击常被认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这种保守思想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主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对一些失去自主权的企业来说已毫无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对市场调查仍重视不足。假如把现代企业营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市场调查就是其中最基本一步,因为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不了解市场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顺畅的营销体系。这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三)出口渠道不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出口成本增大,而且品牌竞争力不强,并且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更是消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加上我国产品向来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进行出口,我国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案例的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的案例数目也成上升趋势,这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四)缺乏科学的产品质量观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核心,也是商品的价值核心,没有了质量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科学的产品质量应包括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形式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但是我国企业往往以生产技术质量和时间的节省标准作为产品的质量标准,常导致核心产品质量下降。

三、完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策略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新问题是体制上、观念上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互功能的结果,要解决这些新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国际市场营销是国内市场营销的一种延伸和集合,市场营销的全球化是多方面集合起来,在营销中面对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下需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进行应对。全球化营销是不断完善,不断变化的`。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但是一旦超出国界,商品的营销和拓展就会遇到阻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政治,语言等,所以需要产品有可认知性和时代的特征。

(二)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产品的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即向消费者传达设计师和生产厂商的信息,通过这个从而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进行购买,达到经济目的。

提高产品竞争力主要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应加大品牌的价值评估的宣传力度,品牌的价值评估直接决定了品牌的管理质量,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水平,起到促进品牌国际化的作用。

(三)加强市场创新,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市场创新是影响企和决定企业的决定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市场创新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应扬长避短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创新战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商界的战争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战争,企业积极寻找市场空白,开发创造新的市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高明的企业应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另外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发展战略。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重视商标的地域性,注重商标注册工作,并制定以质取胜、以科技为基础的名牌发展战略。

(四)政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减少了对外贸的干预,但目前管理体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鼓励企业非凡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外向型道路,充分放权,要使企业走向市场,必须要证企分开,彻底改变对外贸的直接插手,干预其业务经营的做法,提高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政府应从法规、政策方面加以引导,促进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商社发展。最后,改革企业进出口管理制度。放下一部分经营权有利于以进养出,以进带出,推动国内生产。实施反补贴,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

(五)增加出口渠道,做好促销工作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手段很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首先应做好企业宣传工作,企业要赢得顾客的忠诚、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除了有技术领先和质量可靠的产品外,建立和巩固良好的企业形象尤为重要。其次,企业可利用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行官方促销。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学高端版」APP:随身顾问,立即就学!

期刊投稿----核心期刊编辑帮您了解投稿、审稿规则,提高投稿命中率!

考研咨询----国内经管名校研究生,为您解答疑惑、分享经验!

高考择校----高校老师为您介绍学校、专业情况,助您成功选择理想大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篇11:营销与社会研究国际伦理的论文

营销与社会研究国际伦理的论文

ESOMAR是“国际舆论与营销研究职业人士协会”,1948年诞生于欧洲,当时的名称是“欧洲舆论与营销研究学会”(EUROPEANSOCIETYFOROPINIONANDMARKETINGRESEARCH)。该组织现在仍沿用原名称的英文缩写。它有4000多成员,遍及100多个国家。其宗旨是:“促进舆论与营销研究的使用,以改善国际范围内的工商决策和社会决策。”随着营销研究和社会舆论研究的广泛开展,其所涉及的公众信任问题日益突出。于是,ESOMAR在1948年发布了第一个有关伦理准则。随后,一些国家的营销研究社团和国际组织,如国际商会(ICC),也提出了类似的准则。1976年,ESOMAR和ICC都认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准则,并将ICC和ESOMAR准则合并。合并后的准则于1978年发布。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营销研究必须始终客观地和依据业已建立的科学原则来进行。

2.营销研究必须始终遵守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国家以及国际立法。

3.在营销研究项目各个阶段中被试的合作是完全自愿的。当被要求合作时,被试不能被误导。

4.被试匿名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保障。如果被试应研究者的要求允许数据传递,而此时被试的身份将会暴露时:

a)被试必须被提前告知该信息的提供对象和使用目的。

b)研究者必须确保该信息不用于非研究目的以及接收者也同意遵守该准则的此项要求。

5.研究者必须采取一切合理防范措施确保被试不会因为参加某一营销研究项目而受到直接伤害和不利影响。

6.在访谈儿童和青年人时,研究者必须特别谨慎。就访谈儿童问题,必须首先得到其父母或负责的成年人的允许。

7.被试(通常是在访谈开始时)必须被告知是否使用了观察技术或纪录设备,在公共场所除外。如果被试希望,该纪录或纪录的有关部分必须销毁或清除。被试的匿名权不容因为采用某一研究方法而受到侵犯。

8.被试必须能够无困难地核查研究者的身份及其正当意图的真实性。

9.研究者不得有意或无意地做出任何有损营销研究职业声望和信誉的事情。

10.研究者不得虚假声称其技能、经验或其组织的有关情况。

11.研究者不得无理批评或贬损其他研究者。

12.研究者必须始终努力设计成本合理和质量适当的研究方案,然后依据与客户议定的规格贯彻实施。

13.研究者必须保证其所持有的所有研究纪录的安全。

14.研究者不得在知悉的情况下让没有适当数据支持的研究结论进行传布。他们必须始终致力于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以用来评价任何公开发表的研究发现。

15.当研究者在运用其研究能力时,他们不得从事任何非研究活动,比如,数据营销包括了很多可以用于直复营销和促销活动的个人资料。任何非营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必须始终与营销研究活动区别开来。

16.研究者与其客户的权利与义务通常由其间的书面合同进行约束。双方如果提前以书面形式达成一致,则可以修改以下19至23项的准则条款;但是,该准则的其他要求不能以此方式变换。营销研究必须按照通常理解和接受的公平竞争原则来进行。

17.如果为某客户正在进行的工作需要结合到同一项目其他客户的工作中时,研究者必须通知该客户,但必须说明其他客户的身份。

18.如果某客户的项目任何部分被分包到研究者的机构外部(包括使用任何外部咨询),研究者必须尽快提前通知该客户。根据要求,客户必须被告知任何分包者的身份。

19.如果没有与有关当事方提前约定,客户无权独享该研究者的服务及其机构内的其他服务项目,无论是全部的还是局部的。在为不同客户进行工作时,研究者必须致力于避免接受服务的客户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

20.下列研究纪录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客户,没有客户的允许,研究者不得透露给第三方:

a)营销研究大纲、细目及客户提供的其他信息。

b)从该营销研究项目中得到的研究数据和发现(联合性或多客户项目或服务例外。在此,同样的数据可以面对一个以上的客户)。

客户无权知道被试的姓名和地址,除非研究者首先得到被试的明确允许(此项要求不能依据第16项条款进行更改)。

21.相反,除非有特殊协议,下列研究纪录的所有权属于研究者:

a)研究建议书和报价单(除非客户已经支付)。它们不得由客户泄露给任何第三方,为该客户同一项目工作的顾问除外(该顾问如果同时为该研究者的竞争对手工作,则不能例外)。该研究者的研究建议书和报价单特别不得被客户用来对来自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建议书和报价单施加影响。

b)联合的和/或多客户项目或服务的报告内容。在此,多个客户可以获得同样数据,而且可以清楚地知道,研究报告可以通过一般购买或订阅取得。未经研究者允许,客户不得将研究结论透露给任何第三方(客户自己的顾问用于与其相关的业务除外)。

c)研究者准备的其他所有研究纪录(提供给客户的非联合性项目除外,研究设计和问卷成本已经由客户的`支付所抵消的情况也在例外)。

22.在项目完成后,研究者必须遵守现行行业惯例,在适当的时间内保留这些记录。应客户要求,只要不违反匿名和机密要求(第4项),研究者必须提供研究纪录的复件。客户的要求限于保存纪录的协定时间范围内。客户要支付提供复件的合理成本。

23.没有客户允许,研究者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客户身份(除非没有法律有求必须这样做)或关于客户业务的任何机密信息。

24.应客户要求,只要客户支付了可能发生的相关成本,研究者必须允许客户安排对于现场工作和数据准备工作质量的检查。任何此类检查必须遵守第4项准则的要求。

25.研究者必须向客户提供任何所进行的关于客户研究项目的所有适当技术细节。

26.在报告研究项目的结果时,研究者必须区分研究发现、研究者对研究发现的解释以及以此为基础所作的建议。

27.如果客户发表了一个项目的任何研究发现,它就有责任保证所发表的东西不会有误导作用。客户必须就发表形式和内容提前向研究者咨询并征得其同意,还要采取措施纠正任何关于该研究及其发现的误导问题。

28.研究者不得允许它们的名字与任何研究项目关联使用,以确保研究项目遵循此道德准则而进行,除非研究者确信那些研究项目的所有细节都符合该准则的要求。

29.研究者必须确保客户知道该准则的存在及其遵守该准则各项要求的需要。

篇12: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论文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论文

关键词: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环境报告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国际标准,弄清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为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发布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ISAR发布《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发布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年和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发布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发布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发布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发布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年发布的“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的通知”和19发布的“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

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发布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财政部相继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因环境成本的披露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披露在披露范围、披露内容、披露标准等方面有差异,笔者建议企业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以便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反映企业环境管理的理念、方法与绩效,这样环境报告与财务报告共同组成企业年度报告的内容。环境报告应披露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如环境投资、污染排放、资源消耗、环境友好产品的研发等)、环境会计体系、环境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际社会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形式与内容的研究,还停留在具体会计操作实务的水平上,尚未形成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要利用此时间差,完善环境成本及其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为我国环境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

篇13:会计标准国际协调与制度环境论文

会计标准国际协调与制度环境论文

一、引言

自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宣称制定“全球会计准则”以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到为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在将近92个国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很多采用本国会计准则的国家也宣称,它们的会计准则是以IF-RS为基础的,或者是与IFRS相似,甚至是一致的。20似乎是会计全球化的关键一年,在全球会计界,IASB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是国际化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自动得到答案。

关于“会计国际化”研究的对象包括国际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造成会计准则差异和会计信息不可比的环境背景,而研究的问题普遍围绕如下三个问题展开:会计准则是否需要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以及会计信息可比的程度如何,以及影响会计结果差异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夏冬林、李晓强,)。

二、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一必然的趋势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势在必行。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及其令人瞠目的交易量和影响力,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意无意地纳入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难以想像的;同样,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产生影响。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相应地,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引起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涌现了大量的跨国公司,但由于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全球化,各国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地位和会计准则地位,要求其跨国公司分国别按其会计标准编制其财务报告,这加大了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因此对统一全球会计标准也给予了高度的热忱。

会计标准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以及金融危机、安然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基于全球金融稳定、安全以及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过去各国普遍运用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本国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在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时,各国为自身利益以各种方式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已成事实,因此,国际会计协调是必然的趋势(冯淑萍、应唯,2005)。

(二)我国经济对外依存性使会计国际协调无可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出口贸易国其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形成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企业到境外筹资并挂牌交易,或者同时在境外上市;越来越多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我国企业不仅将资金投资于国内其他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己将视野转向国外并将资金投资于外国公司,并已形成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我国境外筹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资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造成大量的编报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贝则也将使会计信息更为有用和可理解。同时,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拟在中国境内发行债券,按照我国法律要求应当按照我国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意味着国外所有的会计标准在中国必须有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能为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理解使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市场中除个别的资本项下的外币流动受到限制外,大部分市场经济的特征都已存在,而市场经济所共有的交易事项在我国也已出现,例如,企业购并业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另外,国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督机构对会计标准的趋同以及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对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提出了挑战,会计的国际协调不可选择。另一方面,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利益,既能减少我国公司到境外上市的筹资成本和每年编报财务报告的成本又提升我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本土会计准则

两者并重尽管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呼声很高,但对于会计准则是否有必要国际化,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反对“国际化”的研究认为,准则之间的竞争能够使得准则更加有效,可以保护企业不受狭隘利益监管力量的制约,新准则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也不会影响准则的外部性。而赞成“国际化”的研究认为,国际化符合跨国企业的需要,准则之间的竞争会损害准则的质量,使用财务报告的投资者并没有能力分析复杂的会计问题,因而可能会被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利益团体所控制进而造成损害,相对于各国自己制定准则而言,“国际化”的准则有利于保护准则制定者免受利益团体的压力,两套准则会降低准则的外部性。

面对这些争议,学术界一直在寻找一个共同的标准来比较不同会计准则的优劣,常见的方法是“比较不同准则所提供的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针对资本市场的很多研究中,本土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不低于国际或国外会计准则的判断得到了验证。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IAS下的会计信息更有价值,因此提倡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有必要的。

从这些研究的结论来看,简单地要求从本土会计准则转向IAS的主张并没得到有力的支持,不同准则间的会计信息差异本身也具有价值相关性(李晓强,),不同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信息是互补的,而不是互斥的。比如,尽管芬兰会计准则的信息对于国内外投资者都有价值相关性,但国际会计准则能向国外投资者提供芬兰会计准则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再如,美国会计准则能提供国际会计准则之外的信息,但国际会计准则的信息也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不同会计准则的差异是有必要的,以一套准则为目的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目前并不是既定的前提。

因此,评判会计准则优劣的标准应该与本国所处的经济环境联系起来考虑,即“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企业根据这套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能真实而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政府监督部门依据这套标准是否能够达到监督的目的,注册会计师依据这套标准是否能发挥其对企业经济业务的鉴证作用”(冯淑萍,),这一判断标准与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态度是一致的,如美国以高质量来要求IAS,本质上是在强调美国本土的会计准则。我国一直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核算的惟一标准,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特殊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等都决定其不可能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冯淑萍,;刘玉廷,2002)会计的国际协调并不意味着放弃本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而是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注重会计的国际协调,在交易的环境和实质均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取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一致(冯淑萍、应唯,2005)。

四、会计结果与制度环境

环境因素是一个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既对会计准则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准则执行。美国证监会主席莱维特年10月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指出:全球性的财务报告系统必须包括制度和制定者以外的基础设施体制环境,包括高质量的审计准则、高质量的审计事务所、高质量的保障机制、有效的市场监管。

体制环境包括融资系统(银行导向还是市场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官方还是民间制定)、法律体系(大陆还是英美法)、税收(对会计的影响程度)以及外部审计的作用。比如在德国,资本流动性、会计处理的稳健性和税收导向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受重视,因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更有用;而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的影响使会计盈余更有用。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账面价值在会计估值时有着不同的作用,然而他们的作用在各国却有所差异,该差异无法被宏观经济因素所解释,更多地和所在国的财务报告环境差异有关,因此准则应用环境很重要(夏冬林、李晓强,2005)。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法制环境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来自普通法国家的上市公司比来自大陆法国家的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文化上越强调个人对机构和组织权威的认同,社会上也就提倡组织内共享信息,对外的信息披露也就越少;文化越强调个人主义、提倡竞争,那么社会越要求信息透明。此外,公司本身的特征也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海外销售业务多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信息以及帮助外界对公司经营的全面判断;负债率高的公司通过与债权人共享信息而降低了信息的对外披露程度;股权融资比重大的公司更多地对外披露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公司处于市场地位和企业规模的考虑也会披露更多信息。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程度高以及法制的执行情况好是高质量会计的必要条件,改变会计准则不可能改进会计信息,除非法律和执行上也有相应的加强,因此,在推行一整套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准则之前,制定者应该先考虑到这个国家的体制环境。

正因为如此,如果IAS不考虑国家之间体制差异,那么IAS可能反而不如本土会计准则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以东南亚为例,虽然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会计准则深受IAS的影响,按理应该反映出高质量的会计盈余,但由于与欧美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激励不同,例如政治、税收以及诉讼等,这反而使得会计盈余质量更差。因此,尽管可以按会计准则的一些特点来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的类型,但不应该忽视这些激励因素的影响。所以,协调化必须考虑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

五、结束语

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对会计准则国际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无论是会计准则本身的差异,还是会计准则指向上的差异以及报表项目金额的差异,都是显着的,实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了会计上的特色。

目前全世界会计学术界和职业界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热烈讨论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是动态的和多维的。他们所讨论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也许是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最好的会计准则,但未必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最好的会计准则,也未必是转型经济条件下和发展中国家最适宜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系统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的。理论上高深和技术上先进的准则,如果与之所服务的环境不相符合,就不是好的准则。

鉴于国际会计准则在传统上和事实上只能关注重要的项目,我国已有一整套比较适用的会计规范并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而不必也不宜全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毫无疑问,我们在发展本国会计规范方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权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协调程度和进度上的利弊得失。但是,无论如何,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实务规范始终是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紧迫任务。

篇14: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更是已经涉及各个行业。

很多经济学者都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了各自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优化全球经济资源分配,以发达国家为领导,跨国公司为发动引擎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组织为特点的,通过全球商品、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使得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地被应用的一种全球化形态[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许多企业都顺应当今的国际化趋势,积极的加入到全球性的市场营销。

在此过程中,新的营销管理观念和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出现,对传统市场营销客观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同时也给国际市场营销带来了变革和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贸易范围全球化。

主要体现在各国国际贸易的范围在进一步扩大,许多国家从单一的邻国贸易发展到跨越越大洲的全球性贸易,贸易规模、速度等均得到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大大减少了商品、服务、资本、人才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从而加快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2、信息活动全球化。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信息的全球共享化,经济信息全球化是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之上的,它将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信息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2]。

3、生产活动全球化。

既表现在全球经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国际间经济协作的多样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将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拓展至全球范围。

生产活动全球化不仅带动全球范围内的就业,也促进全球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市场营销带来的影响

1、营销策略和竞争方式的改变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无国界,全球市场是互通的、统一的。

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时势必要结合全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在全球市场开拓的过程中,企业要面对各国同行业的竞争者,尤其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和强大品牌形象的跨国企业或东道国公司。

同时,随着跨国经营的普及程度加深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和迅速打入国际市场,而纷纷选择“战略合作”,与自己的供应者或竞争者联手进行市场拓展活动。

为了寻求优势互补,各国企业通常采取共同承担风险,同时共同分享利润的方式。

这种营销策略和竞争方式的改变,对国际市场所产生的最显着影响就是全球品牌逐渐趋于一体化,特别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既降低了品牌全球化的运作成本,使无数过去在传统工业社会难以跨出国界的品牌,可以一夜之间进入国际市场,面向全球的消费者;同时也使过去无法在本国买到的世界知名品牌,消费者坐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

2、营销方式趋于网络科技化

全球化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信息全球化。

就此而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不仅仅是交互通讯、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的工具,而且是信息全球化最理想的工具,给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3]。

互联网络已使营销扩展到世界范围,网络营销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经营业态,网络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已展现出全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营销给市场营销各环节带来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变革,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市场和机会,为市场营销带来崭新的格局。

网络科技下的国际市场营销,不仅为企业扩展了产品销售的市场范围,增加了销售机会,同时帮助企业进行进一步的目标市场细分。

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可以按照年龄、人群、性别、爱好、个性等,细分出不同偏好、人群中的不同消费习惯,互联网当仁不让的承担了生产商这一争取消费者的行动,这样,很多公众产品变成了分众产品,产品品种的多样化、系列化得到空前地挖掘,产品的区域特色乃至个人特色更加明显。

3、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文化借助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外国文化与本地文化产生了融合。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都产生了显着变化,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其表现为:一是对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品种、需求数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对于产品的选择不再遵从传统“从众选择”的消费模式,充分体现消费者自己独特的消费意识、习惯方式;二是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更倾向于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对产品用途的选择也从传统的必需型转化为全能型;

三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对于产品性价比考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当今消费者不再盲目地遵循“好货不便宜”的消费信条,而是致力于寻求物美价廉的产品;四是对除产品之外的,企业服务的质量要求,消费者逐渐重视与产品相关的服务的提供,如购买前的建议参考和售后的产品使用答疑或维修退换服务。

因此,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企业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回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把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与当今的全球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国际市场竞争。

认清国际市场营销在全球化下的发展趋势,有效地转变经营和竞争方式、提高企业的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洞悉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购买习惯的变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之课。

篇15: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通信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通信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大的份额,则对市场营销管理更为重视,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建设更为关注。

通信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引领科学,同时还是促进信息通讯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在通信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把握行业的特点,通过对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并完善,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市场供需平衡,以便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通信市场竞争特征

目前在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快速的发展的带动下,通信工具已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开始广泛应用,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从当前通信市场的竞争情况来看,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娱乐业务竞争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市场的竞争的重点也越来越不确定,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通信运营商加大了对娱乐业务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利用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进进一步开拓市场,通信市场娱乐业务竞争体现的越发明显。

1.2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

目前通信市场竞争已不再依靠价格来吸引客户,竞争开始向服务和品牌竞争转变,各个通信运营商更注重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价值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2.构建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策略

2.1加快产品理念的创新

在通信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将消费者对产品的及时性需求作为企业的管理目标,并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开展各项工作。

但随着通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日益庞大,同时消费者对通信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加快产品理念的转变,以全新的产品理念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来使用户有一个全新的的沟通体验,同时加快产品品牌概念的创建,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的竞争,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提升自已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

其次,作为通信企业一定要开发一些新的通信业务,如此才能使自身的产品娱乐服务得以提升。

现如今,完善娱乐业务已经变成了通信市场新的竞争重点,所以,对新型的增值业务予以不断的研发,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2进一步对分销网络进行完善

通信的目的便是方便用户,作为通信企业一定要加大对之前产品的分销网络运营力度,这样才能让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被有效地提升。

一方面,通信企业需要提高产品分销网点的覆盖面积,这就需要通信企业合理的设计产品的分销网点布局,从而使通信市场的空白区域得以最大程度的被填补上。

除此之外,通信企业需对产品分销网点的分布密度和数量进行适时、适当的控制。

除此之外,通信企业还需确保产品分销网点的各业务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均衡的发展。

在对产品分销网点在进行设计之时,通信企业应把所有网点业务状况进行合并,并将之统一至分销网点规划统筹里去,从而使疏漏状况得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还有就是,在主要的销售渠道和经营网点上,通信企业还需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销售渠道以及经营网点转变为企业营销管理优先发展基地。

另一方面,通信企业在进行营销管理之时必须积极。

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最主要是在社会关系里进行的,运营商在开展这项工作之时应同社会各领域实现互运,以便开拓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视野。

作为通信企业需处理好和分销商以及各大卖场和售后服务网点彼此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将自身与新闻媒介、消费者协会以及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和组织将的关系处理好。

如此才能使通信企业美誉度得以提升,并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2.3加快对多种营销手段进行整合

通信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营销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构建通信企业营销管理体系过程中要通过整合多种营销手段,并进一步规范营销服务模式,利用统一的企业形象来向消费者传达企业的信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度,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从而使企业变成一种标签,实现长期营销的目的。

通信企业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所提供产品流通的渠道较长、市场范围较广,渠道种类较多,所以在整体多种营销手段和同消费者进行沟通过程中都需要利用非销售的形式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消费者能够更好的关注企业的通信产品,并对其产生兴趣。

通信企业在维护老顾客过程中,往往会利用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来确保关系的维系,并以此来达到吸引新顾客的目的,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能够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将顾客培养成企业的终身消费者。

在通信企业对主流业务进行促销过程中,则需要能冠军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准,以服务质量和诚意来打到消费者,所以在具体服务过程中要加强营销感情的投入,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时候,作为销售人员必须热情礼待;按照服务规范的要求来进行为顾客提供服务,使服务的质量得以提高;

作为服务人员还需使自己的销售服务在效率方面不断提高,以此确保服务及时和可靠。

3.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通信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将营销管理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则需要准确的对市场进行定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不宁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对营销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时,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加快推动企业开拓市场的步伐,更好的促进通信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国际营销环境论文》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375012.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