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简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共12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在此,感谢网友“月下和风”投稿本文!

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篇1: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一、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全员参与理念欠缺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从员工管理角度来讲主要强调要实现全员参与,即船舶企业全体员工要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目前,一些船舶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全员参与的理念,主要集中于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预算编制阶段并没有对员工的相关看法予以调查,对于考核与激励等措施的实施也只是流于形式。它们认为员工只是具体制度的执行者,一些基层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其建议的可取性较低,因此忽略了员工在整个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管理体系化有待提升——流程性和规范性较差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讲主要强调要实现预算管理的体系化,即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在实务中,船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不成体系,要么是不重视预算分析,要么是不重视预算的考核与激励。一些企业虽然有着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在各个环节的执行上却欠缺一定的规范性。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缺失、预算编制本身的不合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以及预算监督控制措施的流于形式等现象都是由于执行不规范而造成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船舶企业运营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三)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待健全——信息化软件以及办公环境信息

化均需进一步健全航运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船舶企业整体管理的综合性都决定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之上。目前,多数船舶企业并没有引入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前期的数据收集以及中期管理过程中对执行情况的分析等多靠人工进行整理,无法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具体的办公过程中,各部门、各业务小组之间并没有形成信息传递的平台,不便于日常预算管理中各部门预算分析、预算总结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员工是船舶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对于预算管理指标的合理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着最为直接的体会。因此,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的意见,更好的完善财务预算部门的管理工作。以青岛远洋大亚物流集团为例,在开展预算编制前期,该企业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设电子邮箱、意见簿、匿名信箱等渠道来为基层员工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说明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指标以及预算考核等管理方面的.意见。此外,船舶企业还需要在企业内部针对性的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培训,使基层员工明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员工自身发展以及企业抵御内忧外患的重要性。只有在此基础上,员工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二)构建体系化全面预算管理

体系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船舶企业各项运营业务的全覆盖,也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付诸实施。首先,船舶企业应当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激励与控制以及预算分析等程序纳入到企业的每项业务中。以某民营船舶企业为例,该企业将各项业务作为横坐标,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作为纵坐标,在整个图表构架当中体现出整个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每项业务的具体分支,则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整理和汇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为直观的提取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无遗漏的将企业业务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其次,船舶企业应当建立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要将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予以章程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来加强每个环节执行的规范化(如基础数据的收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选择、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督、预算考核与激励措施的规范化实施等)。

(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构建信息化办公平台

以航运业务为例,从最初的提出订舱申请书到装船,再到最终的货物运达目的地,其间经历的每一环节都涉及到预算管理,产生一系列的预算数据,只有通过专业化的预算管理软件,才能及时、高效的实现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务中,一些大型船舶企业通过引入ERP系统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也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改编相关财务软件来开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外,船舶企业也要注意对日常预算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通过局域网来实现预算管理的交流;不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可以通过各种聊天工具、电子信箱等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与在线分析。

三、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船舶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从流程化、规范化的角度构建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并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降本增效,实现企业的稳步前进。

篇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对所有资源力争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并分析、协调、控制预算的执行,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销售及收入、生产、成本、费用、资金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从而有计划的高效、协调开展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用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活动、投资决策活动、资金运作活动系统而详尽的表述,用来分配企业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预期性,一般在会计年度期初预测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全面性,全面预算包括企业经营性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总预算,它既能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预算,也能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以及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目标性,全面预算的目标明确而不遗漏,除了目标利润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比率、股东权益最大化也能体现出来;指令性,企业预算一经确定,应由公司预算委员会批准,作为考核的依据,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轻易调整。

二、铁路建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建筑企业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营质量、扩大建设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推行了多年,但目前一些铁路建筑企业对预算的管理职能仍认识不足,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特别是在高速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后,铁路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实现管理创新迫在眉睫。

三、铁路建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推行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管理就是成本控制的“变异”,实质和以往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资金预算、财务预算等观念相对薄弱,简单的认为预算就是成本控制;其次,部分企业把预算当作是对生产的限制,没有站在确保完成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度去统筹安排生产经营工作,使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第三,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对预算管理的职责不清晰,“管生产”的不“管经营”,“管经营”的不能有效的主导经营成本,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偏离轨道”,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没有形成合力。

2、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组织,是指企业进行预算编制、审定、监督、控制与信息反馈、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即董事会及其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是基础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预算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完善与否是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就无法从组织上来保障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只会使预算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

3、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忽视预算的激励作用

绩效评价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影响企业预算目标不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考核与奖罚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才能有效的做到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目前,部分企业“权责利”不明确,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限于财务指标,而不重视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因而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职工的工作业绩,导致业绩评价不公平,从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致使员工产生抵触的情绪,最终导致了全面预算的失败。

4、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

预算的执行需定期提供分析报告,以考察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铁路建筑企业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大多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事情,执行都推到财务部,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部分铁路建筑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忽略对月度、季度等定期报告的提交和分析。

同时,部分铁路建筑企业虽然编制了定期报告,但对报告中出现的与前期预算的偏差不予重视,各种费用与实际不符但只要不影响到期的收益预算,就认为达到预算目标,没有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5、预算的编制与实际生产活动不协调

有的企业在没有总结有关经济指标完成前提下,只以上年度实际指标为基础,没有对企业的未来活动进行认真评估,以此确定的未来预算指标值是缺乏实际操作性的。如果企业及其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每年变化不大,那么这种制定预算的方法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铁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多,战线长,项目投标与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用上面的办法制定预算,会使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从而使预算指标缺乏客观性。

四、解决铁路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树立全新的预算理念,第一,企业成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将企业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区别开来;第二,企业要明确的长远战略的指导思想,加强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实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第三,要改变传统的认为企业预算管理只与财务会计人员和部门相关的错误观念,明确企业预算管理是各级企业成员的共同职责;第四,明确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人员因素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决定作用,在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指具体承担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的主体。预算管理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企业的预算工作。财务部门或计划部门作为预算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预算管理与控制;而内部生产、投资等职能部门以及所属的各项目部门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同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也是预算的责任单位,必须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并分析偏差的原因,根据预算的考评体系明确相关的责任,决定相应的奖惩。

只有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才能避免人为控制预算,避免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要随时掌握执行动态,督促相关责任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不利偏差;对违规行为或重大事项要请示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把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考核制度,把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确定具体的预算管理考核指标,对其执行和完成情况,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考评,做到考核标准的公平、公开、公正,并将预算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企业应该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对预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和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形成长效的考核机制,把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水平。

4、编制先进的预算方法并严格执行

铁路建筑企业预算存在的全面性、协调性、约束性差的问题,这与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指标不衔接、预算管理方式粗放等,都直接影响着预算的效果。因此,必须改进预算编制的手段和方法,为铁路建筑企业的预算提供制度保障。

推行铁路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是预算的执行,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第一、建立责任中心,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第二、建立预算定期分析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第三,建立预算管理的考评、分析机制,通过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5、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预算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快开发、应用包括管理软件在内的广阔的网络资源,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充分利用预算管理软件与现行财务软件的接口,进一步细化预算内容、强化控制与考评,实现预算管理网上编制、审批以及上报工作,为实现预算执行和考核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地选出最佳的预算方案以及促使决策科学化提供技术保证。从而把预算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最终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结语

总之,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已被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以促进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篇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围绕企业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二战以后受到行为科学理论和经济学代理理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繁荣景象。可以说,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总是以它们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如:委托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等,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是由Coase(1937)、Jensen and Meckling(1976)、Fama and Jensen(1983)等提出的,而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加以扩充和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然而他们各自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股东)希望获得最大的股东利益,而代理人(经理人)更愿意从事各项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比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以来,公司内部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作为委托人,雇用CEO或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代理人,为股东的利益管理企业;另一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委托人,雇用部门经理作为代理人,管理企业的分权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在企业多层代理关系下,每一层管理者既是上一层管理者的代理人,又是其下层员工的委托人。

代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但由于“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代理人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从而在代理行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张维迎认为代理人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因素:第一,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外来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地测度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第二,代理人的偏好或目标与委托人不一样。第三,代理人要承担风险。如果代理人是害怕风险的,让他承担风险责任就需要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风险越大,索要的补偿就越多。第四,委托代理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在以上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因素,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偏好或目标不一样,这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代理经济责任或对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所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委托人(全体股东)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代理人(经营者)按照委托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而预算管理正是这种最优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可以将各层次代理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降低各层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偷懒问题;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考评环节,委托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业绩联系起来。因此,企业预算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就是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控制金字塔,将企业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3-)、战术目标(2-3年)和作业目标(年度目标)。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设计,是按时间序列以及计划性到操作性递进两个维度进行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战术目标进一步对最高目标做出解释和说明,作业目标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战略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言而喻。战略的确定规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之一。全面预算与战略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管理。

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预算管理过程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包括地域扩张、多元化经营、合资、产品开发、市场渗透、收缩和清算等。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针的不同。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不尽相同,它们的预算管理重点也随之而异。

最后,预算管理的战略性,还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理财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总方针,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安排,使日常的经营理财活动和企业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基础的,以战略目标为起点,以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套可运行、可操作的控制系统实现预算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同样,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为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预算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环境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证。

1.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

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没有战略指导的企业预算,会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结果。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长期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预算,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预算的制定要具有客观性,如果忽视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很多预算指标就会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从而使得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预算指标往往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继续推行。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带来的风险。

树立“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做预算”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或缺的作业和资源。企业在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企业部门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以顾客利益为最高准绳来协调矛盾和安排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的上下合作和推动,特别是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合作,统一认识,共同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求相关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考评和决策。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比较合理妥善地圆满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进行。

3.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预算涉及企业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而具体承担各项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是对预算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最为熟悉的人。因此,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乃至考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均需要吸收他们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业务操作标准,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具有高效而有序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权威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

5.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国家要法治,企业也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与绩效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同时,也只有当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潜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时,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预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业绩的考核和评价,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保障预算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要想抓住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及时感知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到决策的快速反应。而要实现决策的快速反应,一方面必须有扎实的信息基础平台提供预测、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则需要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决策流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为使其在企业运营中充分发挥作用,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还要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

一、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首先,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预算管理节点及其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可以提供各节点的管理信息。

从内容上看可将预算目标分解为以经营计划为起点的销售预算与资本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的生产预算及存货、采购、材料、工资、制造费用、成本等预算,将期间费用细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与各预算并行编制的现金与筹资预算等。其中业务类预算是基础,财务类预算是关键,在企业扩大或收购期资本预算又成为重点。

其次,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当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预算管理也随之日臻完善,分级更加科学、编制更加清楚,但个人认为目前已达到了一个“压预算”的瓶颈阶段,必须引入一系列科学编制的理念,真实诱导预算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传统的预算激励原理是对于超出预算实施奖励,而且超额与奖励往往成正比,结果编制者都竞相绞尽脑汁将预算做得很低,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等;或者为了争取新投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压低支出预算,当项目被批准后,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大家比的是谁编制的预算留出的余地最大,这样就将预算管理的初衷扭曲化了。当然这里也有道德管理的缺陷,个人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方法不完善。

真实诱导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少报罚、多报不奖,超额按系数奖励,不足补差额。系数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少报惩罚系数,要介于超基数奖励系数的一半至一倍之间。这里举个例子,基本条件是上级要求的利润为120万元、两个下级部门A与B分别自报100万元与160万元、合同基数取上级要求与下级自报的平均数、假设期末实际都完成160万元,超基数奖励系数为0.8,少报惩罚系数为0.6。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得知,部门A的合同基数为11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40万元,少报惩罚为36万元,净奖励为4万元;部门B的合同基数为140万元,超基数奖励为16万元,少报惩罚为0万元,净奖励为16万元。在这个例子中不是自报越多奖励得越多吗?当然,自报数也不是无止境的,个人认为当实际完成数与自报数基本一致时所得到的奖励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下,向广大下级部门编制者引入了一个“务实”的导向,又由于实际完成情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编制者将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做出真实的预算。

二、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

不管是何种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都需要内部认真研究与部署,围绕关键点展开,上下结合,达成共识。

在销售预算编制过程中,有些目标制定者盲目地要求每年递增一个固定比例,这样非常不科学。本人认为,目标利润分析与市场预测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要点。目标利润可以根据行业趋势、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在此基础上可测算得出“保利点”,即能够使固定成本与目标利润的和得到满足的最低销售额。市场预测也很重要,它是对目标利润的平衡修正。企业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行业发展、竞争对手等客观因素,并适时调整定价策略、信用政策、宣传促销等销售手段。

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下级单位对固定成本及其对应的保本点没有充分的认识,造成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自足的现象。这就需要强化固定成本的意识,将下级单位尽可能划分为利润中心,将集团资产合理地分解到下级单位以使其自行承担折旧费用,从而准确计算该利润中心所创造的贡献。

在期间费用预算编制中,可以将其分解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分别参考变动水平与固定额度来确定。此类预算中寻找驱动因素成为关键。如研究工资项目时应该考虑职工岗位、工人人数及人均工资水平,奖金项目应考虑业绩指标与奖励额度及比率,广告宣传费、包装运输费及售后服务费要考虑销售收入与费用比率等因素,修理费要考虑大修的维修计划与可行性研究、小修的成本额度,租赁费要考虑租赁时间与租金标准,折旧费应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与折旧年限,业务招待与差旅费要考虑人次、地点及人均费用标准,培训费应考虑立项计划与培训明细等。这些驱动因素往往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规章制度中,所以预算编制者要深入研究与体会经营者的言行意图。

三、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要建立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本人认为股权激励制度与经济附加值管理值得借鉴。

首先,股权激励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绩效考核制度。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又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在期股和期权激励中,公司员工在远期支付购买股权的资金,但购买价格参照即期价格确定,同时从即期起就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权,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公司员工获得了购股资金的贴息优惠。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励措施,将既会达到激励的目的,又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其次,经济附加值是一种突破传统“井底之蛙”思维模式的考核制度。比如在营口港务集团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投资与筹资基本处于有计划控制的阶段,基层众多的管理人员更多关心的是实际经营运作层面,很少考虑本基层运营所需资金的筹措、运营的项目是否满足目前的可行性要求,更加不会顾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基层部门会在完成计划的时候认为本单位实现了很多收入,从而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其实,如果没有集团从银行、股市、基金机构、债券市场筹集来的大量资金,没有集团各职能部门审时度势确定的良好资金投向,就不会有如此好的业务可供运作,更谈不上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了。所以,大家都要有经济附加值(EVA)管理的思想。

EVA管理的基本要点是不仅要看企业实现的会计利润,还要考虑机会成本。如果放在目前本集团来看,本人认为可以将机会成本理解为还未分解到基层的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部门费用。比如某一专业化泊位,其运营效益很好,但如果考虑如此庞大的泊位筹资费用、资金使用费用、职能规划与设计费用的话,其经济指标会大打折扣,这个经济指标就是经济附加值的运用。如果全集团都用这种经济指标来考核,让那些创造高收入的基层人员都有一种大局意识,将会使绩效考核走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道路。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目前一个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其提前的预见性,实现了集团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通过量化的方式为集团公司的业务发展指明了运营方向。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其目标,选择合适的预算指标编制方法,并且进行有效地考核与绩效评价,会使我们“有的放矢”,降低运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引领企业管理走向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道路。

篇5: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及问题分析

(一)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后续工作的改革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下文将针对主要的控制对策和建议方向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事业的创新。

(二)树立健全且全过程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生产活动、财务核算、资金筹集、人力资源筹划等全部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之中。站段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管理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如物资部门在物资采购中,应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压缩物资库存数量,减少资金占用。在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中还应当实现对相关管理指标体系的建设,实现动态化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部门、设计单位、主管机构等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对整个预算进行全面的掌控,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的配合和协作,并且有效的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运转体系,实现对其中各个机制的有效控制。另外还应当对其中各种方面的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对预算控制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起健全并且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才能够实现对其中控制因素的管理,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革。实现每一个阶段预算编制控制效益的最大化。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直接费及工作开支的准确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强化基础预算工作

加强预算编制和调整过程中的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在预算编制及调整的过程中,要以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严格预算管理程序,确保预算指标科学性。明确技术指标和相关经济性的文件,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应当结合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需求,建设出相对应的.项目,同时对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关注的问题以及工作开展的核心思想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严格的按照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规定和初步方案的设计思想,构建出完善的预算成本控制体系制度,以更好的反映当前工作的基本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当关键,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很好的控制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基本现状和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的相关内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整改和创新,更好的促进工作的建设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篇6: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形象描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4月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些突出反映了预算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都要直面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借鉴自然界最基本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实现公司治理、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的科学制定、严格控制、公正评价、合理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是全面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般要设置公司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负责预算的制定、控制、变更、评价与奖惩,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汇总及信息反馈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度设计要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预算制度发挥尽可能的效能。有制度并不一定有效,明确的权责利,高效的作业和组织,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执行、协调、评价和考核奖惩几个部分组成。

2.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投资大、周期长是房地产开发的突出特征,市场风险和融资债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售价制定是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构成项目预算的主要成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开发资金进行大量银行融资,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甚至更高,特别是新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台,一个中等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需要几亿元,一旦市场风险导致项目经营失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沉淀大量资金,而往往是积压房产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危及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资金成本加速积累,企业再融资、再投资能力迅速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充裕的现金流是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

3.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房屋销售和售后服务。

3.1项目考察: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源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寻找投资项目,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要保障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地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考察就要在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市场规模和市场环境。而且项目考察要同企业同期的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相协调,否则,盲目进行项目考察,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艰巨。

3.2项目可行性研究:符合条件的项目就要实施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开发计划和销售预测。实质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包含了项目预算的全部内容,只有做深入、详细、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成本和开发计划都是可确定和可控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销售市场、销售定价、销售时间和预期利润的估计,最终确定土地购置成本范围,作出投资决定。

3.3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和售后服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筹集资金进行土地购置。土地购置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可以作为土地储备,或者立刻着手进行项目开发,无论怎样,都要对新购置土地制定完整的项目投资预算,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开发成本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特别是工程进度计划,时间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延误进度,不仅增加资金占用成本,更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影响销售计划,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工程进度计划一般都要分解到周计划,成本费用预算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重大变动需提请预算委员会审议,否则会影响最终预期利润的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的日常监控、协调和分析由财务部门执行,及时将执行情况汇报预算委员会。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重复开发,对于项目预算要严格执行。

4.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信息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财务预算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服从企业战略计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体现。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具体工作,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重点是通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监控其他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反馈信息,提交预警报告。

5.筹资预算

目前,银行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筹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等具体工作。筹资预算一般包括筹资风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结构、筹资成本和债务偿还计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预算主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以企业的现金流为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杠杆经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否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筹资预算需要对筹资规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作出科学估计,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控制。筹资预算要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相协调,但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服从企业的产业扩张。科学合理的筹资安排是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的有效保障。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04).

[2]王伟,赵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2006(08).

[3]李文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10.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篇7: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项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二、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通过预算监控可以发现未能预知的机遇利挑战,这些信息通过预算汇报体系反映到决策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动态地调整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而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于段。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4.有效管理经营风险。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5.收入提升及成本节约。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

三、全面预算的工作组织

企业设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吸纳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主管为成员,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是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以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各责任中心是预算管理的实施主体。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两种类型。

日常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企业的各种预算。

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1.预算的编制。是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预算总目标的分解、具体量化,并下达给预算执行者的过程,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基础性、关键性环节。

1)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

整个过程为:先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据以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呈报预算委员会;最后,预算委员会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

(2)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

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的水平。

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

篇8: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心得体会

二、必须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做好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对各子公司、本部账户进行了清理,对各子公司基本账户、结算账户、收入账户、支出账户进行了确定。通过账户清理与资金预算的编制上报,使有限的资金合理有序地流动,控制了资金风险。公司每月定期组织各预算单位填报、审核、汇总和执行资金预算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实现了资金流带动物流和业务流有效运转的目的。

具体措施有:

一是通过资金预算的编制,将公司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围绕资金流实现了有效联动。每月的资金平衡例会都会涉及到收入的单位和花钱的单位,通过资金预算这根线把这些单位牵动起来,什么时候收回钱,什么时候该花钱、花多少钱,通过预算管理得到整合。

二是通过资金预算降低财务费用。通过资金预算整合和财务公司委贷的手段,降低财务费用,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了资金流。201~11月份共委贷2.3亿元,节约财务费用920万元。

三是合理使用票据结算。通过预算的控制,合理地开具,合理地支付,化解了资金需求紧张问题。

四是强化资金分析评价机制。通过下发经济责任制考核通报、资金平衡例会考核和评价管控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五是调整资金结构,提前归还贷款,降低财务费用。年,提前归还开发银行2 556万元的技改贷款,节约利息支出145万元;提前归还财务公司流动资金借款6 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用兵器集团公司短期融资券贷款置换民生银行贷款8 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158万元;提前归还民生银行贷款3 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

三、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性预算、资本性预算、资金预算等各方面预算。

按照“制度表格化,表格责任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20全面预算中包含129张表格,内容涉及生产、销售、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工具工装、试验、废品损失以及折旧、大修理费用、维修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覆盖了产、供、销各环节及料、工、费各领域。这些表格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本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系统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预算面貌,便于做出准确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因此,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原有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考核相互融合的模式会更加有效。

公司原先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是在固定范畴内,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

这样做的弊端有:

一是考虑不到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造成“以点带面”的不足;

二是基础资料的匮乏,只能使用有限的资料,无法考虑综合因素; 三是指标的制定方法单一,且一般一次就确定指标,被考核单位没有申述的机会。这些弊端使考核存在指标不准确,难以评价考核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实施奖罚,造成考核乏力。因此,公司年经济运行责任制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全部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来制定。

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一是全面预算是综合性预算,从各基层单位的成本、费用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成,始终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财务指标以及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采用与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真正全面的预算;

二是全面预算涉及到生产各领域、各单位,从材料消耗定额、动力能源消耗定额、工具工装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到所有各项费用,资料齐全,内容详尽,使用这样的基础资料确定考核指标,能有效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程序几下几上后形成的,各基层单位均有阐述的机会,便于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五、全面预算应“刚”“柔”并济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管理对全面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预算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预算来为其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些都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把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刚性容易造成“预算死角”,致使预算脱离实际,失去应有的效力;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柔性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在年度预算目标、年度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在预算的整体制订、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季度预算、月份预算在预算年度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随市场订单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要将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算数字模型,按照市场变化实现预算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不确定因素的弹性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如此一来,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才能推动全面预算制度在企业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将民品合同作为项目管理

从去年开始,以原材料为代表的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民品生产成本急剧加大,而各生产厂家为保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并未相应提高,能否解决成本与价格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产品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为此,公司要求“既要保市场,又不做亏本买卖”,提出了“民品合同当作项目管理”的新思路,采用“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快速启动预算体系,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倒推成本,逐项核实预算。公司成立了六个部门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提高决策层次,以民品项目预算管理为载体,合理平衡“市场、价格、利润”的关系,牵动成本核心要素,推动精细化管理。

这项工作的基本流程为:经营单位从市场上取得合同意向或订单→财务部填表立项→ 确定项目负责人→了解订单基本情况→六部门专项小组成员按照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分别进行成本预算→财务部汇总报价意见→向经营单位出具报价意见→签订合同→确定预算目标成本→跟踪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得出合同与预算盈亏结论及客户信用评价→提出激励建议→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兑现。

通过“民品合同作为项目管理”的控制,生产单位增强了节能降耗、厉行节约的意识;各单位增强了成本、效益意识,竭尽全力争取效益高、信用度好的合同;公司从价格效益、回款、合同生产数量等方面对客户进行梳理,为后续签订合同、价格优惠及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依据;预算管理系统则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推动了各部门的基础管理,提升了公司的民品管控能力。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目前全面预算软件很多,基于Excel的,投入产出模型的,PERT模型的,递阶控制优化模型的等等。但是那种整合进ERP或SCM系统的预算模块非常不好用,预算需要调整时很麻烦,涉及一大堆数据更改,和已经执行的任务的数据更改,还要修正许多系统设置。我个人喜欢用单独的预算软件。各人可以根据具体企业情况选用,这里不讨论软件问题。

1、全面预算简单实用

有一段时间,管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企业潜力的最大挖掘,因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各级都会为了比较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标或为了下一年度便于完成目标,在预算指标上打埋伏,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能实现最优。而且漫长而反复的讨价还价过程让人筋疲力尽。建议使用过程管理,也即公司目标不进行分解,而由总部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不断优化(实际就是动态规划思想,每一步都是最优),不断监督和调整下级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挖掘出企业最大潜力。

我认为很有道理,就在某企业试行。结果发现理论上美好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行。因为他导致管理变得过于复杂,结果反而比全面预算更糟糕。因为要进行过程控制,所以必然要加大总部的控制成本和监控复杂程度,同时事先并未明确各单位的具体指标,在协同作战时,大家根本无法配合,例如销售与物流会打翻天,互相指责对方没有完成任务,出问题也是互相指责。这时总部的协调任务实在过于沉重,比讨价还价要困难得多,因为所有责任都是你的,大家都站在旁边看你怎么指挥和协调。

所以试行一年后,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过程管理,恢复全面预算管理。

看来简单的就是美好的,是个真理。

2、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

从总经理的角度看,全面预算就是把董事会的年度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劳动效率等等目标分解到各个下级单位。(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分解流程不同,例如有的分解到战略部门----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等;有的分解到运营部门,例如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等;有的分解到执行部门,例如工厂、车间等;还有的会分解到岗位)。然后再把各种指标分解到月度、周,甚至有的企业把有的指标分解到天,例如零售业就是把销售额预算分解到天。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策略计划(判断市场趋势,制定经营策略,是经营预算的依据和基础)、目标设定(一般采用BSC设定,包括企业整体目标以及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目标)、经营预算(主要包括销售数量预算表、销售金额预算表、销售成本预算表、期末存货预算表、营业费用预算表、管理费用预算表、财务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人力资源预算表等)、资本支出预算(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建、更新等预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关键营运指标预算表等)、预算说明书(主要说明编制预算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与预算有关的重要事项,例如业务前提条件或基础、主要业务交易量、产品毛利率水平、信用政策、折旧政策、税收政策、重要费用支出项目说明、预计已产生但帐面未处理之呆坏帐情况说明、资金借贷及利息费用情况说明等)等等。

制定预算一般使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

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所以非常重要。

3、全面预算管理为什么会失败

制订年度预算是一件劳命伤财的苦差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在制订预算上花费的时间高达其全年全部工作时间的30%。

国内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很多,但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玩玩数字游戏,根本没有起到控制企业运营过程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1)、某零售商业集团公司在8月中旬开了例常的年度第二次董事会,主要讨论企划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制定的下一年度滚动计划,确定下一年度主要的工作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增长50%,税前利润增长50%,税前销售利润率达到5%等等。

(2)、9月份企划部根据上述指标,开始制定预算大纲:包括预算的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步骤、次序、要点和PERT图,为预算的制定确定大的方向,并开始准备次年的销售预测和销售计划的相关资料。

(3)、10月份各战略部门(例如各种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各职能部门、各子公司根据下发的预算大纲,结合各单位的KPI编制、提交各自的初步草案,及制定草案的基础资料,由总部计财部开始进行预算平衡,提出预算需使用的一些关键性假设,并使各部门或各单位在这些假设上达成一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4)、制定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左右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并且是其他分预算编制的基础。在对关键性假定达成一致后,首先编制销售预算。

(5)、编制其他分预算。

(6)、然后拿到会议上请相关部门和公司领导评审。

由于总部对运营细节了解不够,市场信息掌握不全,加上评审流程和方法有严重问题,对计划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可能提出太多真正有价值的见解,所以评审的重点不再集中在预算本身,而是转到如何进行市场渗透、产品和服务组合清单、现场管理如何改进等业务问题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方面。

(7)、总裁与各单位领导讨价还价,以确定各分预算的最后定案。(这是一个马拉松战争,持续通宵达旦是常事,身体不好的人千万不要试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8)、通过两轮评审和修改后,各单位将自己的计划提交公司经营会议评审通过,由总裁办汇总后,经营计划宣告下达。同时,计财部组织各部门准备经营预算,通常会在经营计划下发一个月后把经营预算定下来。而人力资源部则根据经营计划和预算编制考核指标,制定中高层的目标责任书(即绩效合同),然后由总裁代表公司与中高层分别签订,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9)、12月份根据讨价还价结果,计财部对预算进行再次平衡、审核,正式下发实施。

(10)、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时间表

根据年度全面预算,在年度计划中,把每月计划排出,在月度计划中,把每周计划排出。

例如12月31日要实现上述目标,那么全年12个月每月的销售额度、利润、应收帐款、商品配置清单、促销计划等等必须进行分解,然后细化到上述岗位任务上,确定每个岗位每月的工作指标,然后把每月指标再细化到每周,并把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头上,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完成好了有奖励,不能完有惩罚。

(11)、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工作流程

由于许多工作是并行的,所以流程是网状交叉的,这时就由总裁负责协调各个单位的协同和配合。总裁必须理出协同计划,也即倒排工作流程。例如制造业一般12月以催收应收帐款为主要任务,那么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就必须在以前进行,而应收控制又不能影响销售,如果影响销售又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等等如此下去,一直排到原始计划流程。

(12)、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制定任务完成指南和要点

全面预算必须列出主要任务完成的方法。例如应收帐款如何预警,如何催收;产品质量如何检测,包括检测流程、检测指标、检测工具等等,又例如包括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如何进行监督,包括监督流程、监督清单、监督控制点的选择等等;又例如物流配送系统如何组织,包括外包管理清单、调度协调工作清单、工作质量控制清单等等,这些就构成了预算的作业指导书,告诉员工怎么完成任务,保证预算可以有序完成。否则对员工来讲,预算只是告诉他们干什么,但怎么干还是不清楚。

接下来,各单位按照下发的全面预算开展各项工作。于是,这时办公楼内,一些来实习的大学生,就拿着各种销售报表、运营周报、服务动态等报告等串来串去,到处散发。各职能部门也经常把自己完成的工作总结总结,然后上报分发。(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认真去看这些东西。)

为了落实全面预算,总裁办每周组织一次PDCA经营例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安排下周的计划。会议上,各单位自然是对自己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着力渲染,对未完成的目标和计划则分析原因----基本上的模式是:客观环境和上游环节配合、衔接等原因,谈到自己的问题往往就剩下一条----人手不够!

于是,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焦头烂额地诉苦:现在招人确实很不容易,况且上个月已经进了不少了。

这时,财务总监开始强调:今年的销售情况比去年可比下降了,人事费用在持续上升,如果不控制人力成本,赢利指标将很难达成。

大家又争吵一阵,总裁一看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赶紧部署一下下周的任务,最后强调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各单位一定要相互配合,力争完成下周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当然不想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书中的指标,他们想方设法搜集考核数据和评价表格,但苦于公司的数据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必须依靠各单位报数据,各单位主管似乎很不重视,所以部门的统计人员也就应付着完成人力资源部安排的任务。对于报上来的数据,人力资源部由于对业务不熟悉,也无法知道其准确性。有些指标须由相关单位打分评价,评价表格发放下去后,迟迟收不上来,收上来的表格很多一看就知道未认真填写,有些评价表各项的得分基本上是满分,而且各单位间掌握的标准尺度差别很大。到季度绩效考核的时候,只好将就着给各单位评分,大家虽然知道评分不准,但也找不出反驳的充分理由,也就认了,但心理颇为不服,也把怨气发到人力资源部门,认为他们只会做找茬的工作。人力资源部也觉得很委屈,称自己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预算监控就更无从谈起了。由于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强,大家根本就没有把预算控制当回事。计财部独立地进行着预算统计和分析工作,按照总裁的指示,每月组织一次预算分析会。在预算分析会上,计财部除了提供一大堆枯燥的统计数据外,就是作一些不痛不痒的财务分析,提供一些诸如控制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之类的建议。会后,一切又恢复原样。

报表、报告、例会、数据、考核、核算、分析,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忙下来,经营状况离计划目标差了一大截,(销售增长只实现了35%,利润增长实现36%,税前利润率4.6%)全面预算宣告失败。

当然,可以简单说预算管理失败,数据不真实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主要中层领导应付了事,因为真实数据太多,工作量太大。于是大家都觉得反正都是弄虚作假,又何必做得那么累。

但是从根本原因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管理基础不好,二是总裁专业能力不足。

管理基础不好,首先体现在企业运营状态不稳定,企业异常比率经常超过10%,且相同或类似异常经常发生。说明企业管理人员对运营流程的控制是低效甚至失控的。相同或类似异常重复发生,显示异常未能根本解决,资源重置成本高。

其次是各种工作改善措施并未在财务报表上反应出来,只可能是各流程未串联成体系,对改善措施产生抵消作用。

三是不断重蹈覆辙,说明组织并未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中枢。

四是一线人员工作合格率多次依工作标准抽检,达不到80%,说明组织的培训和考核都严重不合格。

上述问题导致整个预算体系不断出现问题,不是指标完成参差不齐,就是不断出现瓶颈阻塞,不得不中途调整预算,疲于奔命。

总裁能力不足,首先是指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总裁整体平衡感不好,把握不住最佳的平衡点,且与下属讨价还价能力不够。

其次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总裁的指挥协同作战能力不足,没有把握企业实时状态,并对下一阶段主要问题进行预判的能力,且无法组织大兵团在时间、空间上协同,为统一目标努力。形成各自为政,内部竞争,甚至自相残杀。

4、我理解全面预算的特点

(1)、全面预算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追求的是非劣解或满意解,而非单目标的最优解。

例如利润与成本就是冲突的目标。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降低企业需要储备的增长潜力,减少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也可能会减少员工福利、薪酬,结果是员工不满,消极怠工、罢工,故意破坏,反而导致利润无法实现。

所以实际上考验的是总经理的平衡能力。

(2)、全面预算的约束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有关联性、替代性和补偿性。

这种约束条件的特点,使目标实现就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讨价还价就成为一个必然过程。

(3)、全面预算的目标实现过程是不均衡的,有的会比较快,有的比较慢,有的前快后慢。所以不断需要协同各单位动作,避免出现窝工、阻塞、瓶颈情况。

所以协同指挥就成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手段。

5、利益平衡

(1)、内外利益平衡

某种程度上,总经理是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中介。股东都是比较贪婪的,恨不得员工都不吃不喝,把所有产生的剩余价值变成分红;员工则希望获得最大的收益。

显然,总经理如果过度偏向股东,帮助其榨取员工血汗,员工将不会卖总经理的帐,这样企业的运营指标将很难完成,最终总经理也得被股东炒鱿鱼。所以员工握着总经理的小命。总经理必须照顾好员工。

但是,如果总经理过度偏向员工,帮助他们向股东争取利益,股东将感到聘请了一个叛徒,也会请你走人。

所以如何在股东和员工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为总经理的第一个考题:如何找到平衡感,踩好跷跷板。

而这种平衡感在全面预算上表达出来,就是销售额、利润、成本、人事费用等等指标。

(2)、长短利益平衡

一般情况下,除非你只想干一年,否则必须为企业预留部分发展潜力,例如在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储备等等方面必须有足够投入,否则就是竭泽而渔,第二年将没有任何可以增长的机会。同时,你也不能刻薄员工太狠,削减他们的福利甚至薪酬,否则将导致消极怠工或罢工,甚至故意破坏。反而影响你的理论目标实现。

当然,你也不能不重视当期财务指标,如果太不像样子,董事会立即会让你走人。

所以如何平衡当期财务指标与企业长期增长潜力就成为总经理的一个大问题。反映到预算上,就是利润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看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心得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篇9: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心得体会

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按照兵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篇10:浅谈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近年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日益加大,在此情形下各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采取了各种措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疑最为行之有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当前现状的监管、协调和控制,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安排与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顺应竞争趋势,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向更远的目标前进。然而,当前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探索与思考,反思与改进。本文就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实现了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预算又分为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这些预算分别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及具体反映投资的时间、规模、收益以及资金的筹措方式。通过跟进企业各业务流程并逐层进行预算管理,及对企业信息流程的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实现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与规划。

2、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主要涉及两方面资源配置,即资金配置与人员配置。

(1)资金配置

对收入与支出的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一方面实现当前发展的规模效益,一方面实施可行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在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抽出部分资金以便随时支配调动,利于企业对出现的新商机进行系统分析及作出正确决策。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模式既能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需求,又能提高企业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以便将资金真正投放于刀刃上,获取更大利润与发展空间。

(2)人员配置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合理可行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对企业全员进行监管与督促,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对企业全员的全面预算有利于奖惩制度更加趋向客观合理性。

(3)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

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将各部门工作进行分解,可以起到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的作用,使得各部门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在企业当前发展状态中督促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还有利于企业长远的规划与发展,各部门积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可以拓宽企业整体的发展空间。

(4)、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利于监管

通过对各部门实施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明确各部门奋斗目标与任务,真正实现责任到部责任到人,可以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职责的现象。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在管理的时候更加客观,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结合企业各部门共同完成的,在于协调各部门有效完成工作,并对企业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的参与者应是整个企业全体,而非单个的企业部门或是团体。当前,一些企业人员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存在主观意识上的片面性。当前,财务预算是企业的主要预算,但绝非企业的全部预算,企业预算还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需要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然而,大部分企业人员片面认为企业预算就是财务预算,跟自己无关,因而未能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这就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体员工参与的倾斜局面,使得预算管理本身与实际不相符。

2、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预算编制是根据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的预算报表,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编制的精细度影响着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与实际执行的有效性。然而,在当前企业全面预算过程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实践不相符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时所采用的指标仍是以企业历史生产活动为基础,忽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并未看清企业近期发展与对未来的合理规划。因此,在预算评估的时候,造成了预算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结果,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4、预算编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许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其内部成员的参与,预算编制过分依赖于企业内部生产;另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时十分精细,在实际实践中却未能有效执行,使得预算编制失去了意义。这些是对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没能明确预算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区别,使得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5、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善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

当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一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但是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未能参照正规制度模式,长此以往形成了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打压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主观意识过于强烈,造成客观考核结果与最终奖惩结果反差甚大的局面,使得考核与奖惩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还存在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从未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结果与对员工考核结果相协调的现象,对员工的考核也只是主观意识上的奖惩,且考核范围与考核方向都未能明确规划,使得考核与奖惩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严重脱节,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宛如空中楼阁,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实效性。

三、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企业全面预算概念,鼓励全体员工的参与

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会议等形式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思想灌输给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使得企业的全体人员都能认识到企业全体预算管理的理念,且都能积极参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企业员工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看成是企业财务部门独有的任务,应调整观念偏差,积极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且能得以有效执行。

2、协调客观实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

企业管理人员应真正认识且分清企业预算编制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区别所在,协调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使其相互作用。应审时度势,关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摒弃在旧的经济体制下拟定的企业预算管理编制,制定符合新形势的科学预算编制。应结合企业发展实情与其在市场经济中所处地位所占优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服务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能够更完美地运用预算编制。其次,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以便督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工作,最低限度降低违规现象造成的损失。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客观的奖惩制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要想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企业应系统地对员工成绩进行考核与预算,通过正规的测试机制对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进行测评,应坚决杜绝主观感情的赏识或是歧视而造成的考核失衡等现象。同时,企业的业绩评价应结合预算管理,兼顾预算管理过程与预算管理结果,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应客观地予以奖赏或升职,对于业绩薄弱的员工,在予以批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同时还应加以监督及鼓励。只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赏罚分明、公正合理、科学客观,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预算也才有其意义。

四、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各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竞争趋势中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纷纷开始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然而近年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败带来的企业破产等现象屡见不鲜,要想在纷繁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拟定严格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其所包含的内容绝非哪一部门独立完成,企业管理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积极参与,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学习,反思与进步,才能更好地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其意义,也才能利于企业在不断的磨练中愈挫愈勇,有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静华. 对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 财会月刊. (15)

[2] 李国忠. 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 会计研究. 2005(04)

[3] 孙慧. 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七点建议[J]. 财会通讯. (08)

[4] 马勇. 全面预算管理失效的原因及其改进建议[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01)

[5] 郭雪梅. 对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 经济师. 2004(06)

[浅谈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论文]

篇11: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论文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论文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的意义

全面的预算管理进行的基础就是企业的利润,围绕企业的利润来进行全体员工、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全过程等进行全面的预算,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

1.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全面管理围绕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展开,企业整体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所有预算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在企业做好一切的预算之后,就会将企业整体目标实现计划化与规范化,从而有利与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2.有利于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可以作为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业绩的标准,把房地产开发的一些前景以及风险很好地反映出来,从而使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变得更加透明,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正确的抉择来确保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与低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房地产企业中的员工进行相互协调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性、全部门性的一个过程,在这期间需要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很好地协调才能将预算顺利地进行下去,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员工形成一个整体,在某个部门出现困难与问题时,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全体员工进行协调与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效率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性。

4.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于企业未来项目投资与公司的发展来进行有效的预测,其中的盈利性、风险性都会很好地被预测出来,因此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抉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如何完善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测管理

1.提高房地产企业全员对于全面预算的认识度与重视度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的预算,必须要使全体员工进行合理的配合与协调。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员工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让他们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整体员工动员起来,积极配合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并且给与一定的支持,可以将各部门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营销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整体收入的预算、研发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生产成本的预算、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人力成本的预算,最终由财务部的员工来进行最后的整合预算等等,这样使预算出来的数据才更具准确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公司的风险。

2.要完善与构建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软硬件环境

完善与构建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软硬件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建立与完善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由于许多房地产企业公司整体目标与下层部门的联系不够,以至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条件不具备,因此房地产公司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全面预算制度。第二个就是要安排专门的人来进行全面预算,房地产企业应该设立专门人员来专门负责企业的全面预算,使全面预算管理有人落实、有人监督,从而提高其落实度。

3.要注重全面预算的指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的统一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指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统一,使全面预算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基础与抉择的重要标准,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预算指标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为基础,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指标之前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未来发展的战略具体是什么,从而围绕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全面预算指标。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的预算与以后企业的发展更好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三、结语

房地产企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因此要对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从而使企业有计划地发展与投资,将企业进行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只有建立了一个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才能实施更好的全面预算管理以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与低风险性,因此如何使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完善,是值得每个企业以及每一位学者积极探索的.

篇1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全面预算管理是科学、合理分配企业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并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引导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功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有效的管控工具,主要具备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激励功能。规划控制是指通过规划、分析和量化企业经营活动,具体化企业经营目标,帮助企业管理层找出经营中存在的瓶颈,通过关键性资源的归集,防止它们成为公司实现预算目标的障碍。预算目标的制定为管理控制、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提供标准,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和控制活动。

预算可以用来表达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减少部门间的隔阂,成为内部沟通的工具。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传达总体计划和目标,借此表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对各部门及所有人员的要求和期望,同时协调部门间的活动,从而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员工清晰地了解企业预算目标,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努力实现预算目标;经营期末,公司预算指标也可以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通过与实际经营成果比较,以此作为考核、奖励的标准。

二、通过调研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发现问题,完善提升。

1、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公司整体管理资料、预算管理资料(预算管理制度、组织、流程和管理模型)、经营分析资料、财务管理资料、信息系统资料等。

充分了解各层级员工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建议,对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判断,取得本企业预算管理推进的初步结果。其内容包括:各级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否有所了解,预算编制机制是否基本形成,编制水平是否科学准确,非财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情况如何,能否形成跨部门的管理机制,相对于对概念认识的比例,预算的过程监控、决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作用是否完善,预算后续过程管理怎样等。在对企业自身进行研判的同时,还可以将本企业同行业中领先实践比较,找到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2、针对问题,完善提升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打造为“有灵魂”的管理工具。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通常会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全面预算理念得到初步灌输,但是深入的理解和使用上,未能实现价值化和精细化;预算管理未能有效承接战略规划目标,制定配套落地措施,引领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未能构建综合管理平台,横向、纵向均存在条块分割,未能形成集团合力;预算编制假设研究不足,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未能凸显,预算编制未能体现业务特点,体现协同性,影响决策支持效用的发挥;未能进行有效的考核,落实战略目标,引导预算管理行为;预算闭环待加强,实现有效监控机制;预算系统建设及配套性不足,监控、分析等模块功能不足,有待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全面梳理产业链,识别关键薄弱环节或者价值提升点,在预算编制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配置,并在后续进行预算监控,进行针对性提升。结合战略核心产品,借助预算管理办公室的综合平台作用,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进行成本管理、市场策略、新产品研发等专题提升,充分发挥集团协作优势,打破壁垒,横向贯通,形成管理和发展合力。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确定各责任主体定位和发展模式,在预算管理中界定其管理范围,明确定位,并有效利用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势,贯彻集团管控意图,促进管理发展。

三、推行预算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因公司各级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要求不同,预算管理的经验不足等,会使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推进产生抵触情绪,使预算管理工作过于保守或过于急进,这都会严重阻碍预算管理的开展。尚未标准化、清晰化的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内部单位业务类型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等问题会导致部门不能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产生推诿、职能交叉或缺失现象,从而使预算方案的设计难以满足各级间纵向横向的各种要求。企业基础管理不健全,导致编制预算所需的各项业务数据、财务资料不全面真实完整,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先进性。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完善,使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管理层的重视支持程度,决定着企业预算管理的深入程度。企业应从满足战略实现的角度出发,构建起适合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管理框架,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系统支持,并给予项目实施必要的时间保证。预算管理的`推进部门要积极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统一思想,加强沟通,主动配合,依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预算方案改进建议,建立全面覆盖、全流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组织机构标准化的推行工作,从而使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简洁明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各项基础数据的记录、整理、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之外,建立企业预算系统,并将三者有效链接,最终实现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在线实时分析与监控。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近、持续改善的过程,企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将研发、产、供、销、人、财、物等业务预算连成一体,衍生出一系列面向业务、面向流程的多维预算,使整个企业管理水平和预算水平同步提升,充分体现预算的整合职能和平台作用,为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船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391287.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