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医学院校徽

【简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医学院校徽(共11篇),供大家参考。在此,感谢网友“buxiga”投稿本文!

医学院校徽

篇1:医学院校徽

医学院校徽

北京医学院一般指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PUHSC),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4月3日,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 20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实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两种。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 ,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19,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停办。19,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学教育家立志通过发展医学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以洗刷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于10月26日颁发校章。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汤尔和在开学典礼上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学校之办学目的。汤尔和在建校后当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的《解剖条例》,多次呈文教育部请求公布,于1911月获准公布,是中国第一个解剖法令。

19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 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1927年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1929年,根据北平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医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1931年,建立中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1959年北医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确立了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提出“211工程”,即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使之接近或达到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从1991年至年4月,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19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8] 。

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接替韩启德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至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个人简历封面+医学院

2.医学院毕业生简历封面模板

3.医学院学生求职简历封面

4.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徽

5.广州医学院简历封面

6.北京大学医学院校徽

7.广东医学院校徽

8.湖南中医学院校徽

9.蚌埠医学院校徽

10.温州医学院校徽

篇2:皖南医学院校徽

皖南医学院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秋的皖南医事学校;1951年改名皖南卫生技术学校;1952年改为安徽省芜湖卫生学校;1958年10月改名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63年,安庆医专、淮南医专先后并入芜湖医专。同年,国务院将芜湖医专列为全国16所医专之一;1970年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合并时,芜湖医专并入安徽医学院;1971年改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成立皖南医学院。

根据206月学校网站显示,该校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35万平方米。设有16个教学单位,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开办22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有有教职医护员工3954人,各类在校生2.7万余人。

历史沿革

1950年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在芜湖市儒林街打铜巷建立皖南医事学校。

1951年,改名皖南卫生技术学校。

1952年,改为安徽省芜湖卫生学校,校址迁至渡春路。

1958年10月,又迁铁山,改名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简称芜湖医专),设医疗专业一科。

1963年,安庆医专、淮南医专先后并入芜湖医专。同年,国务院将芜湖医专列为全国16所医专之一。

1970年,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合并时,芜湖医专并入安徽医学院。

1971年,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

1974年,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成立皖南医学院。

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文化传统

校徽

校训

“精医、尚德、求实、自强”

精医是对从医者的职业要求,对业务要精益求精;

尚德是道德标杆,要成为有高尚医德的`人,才能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求实是对人对事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自强是要求要不断进取,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先俊

篇3:皖南医学院校徽

院长、党委副书记:章尧

党委副书记:李刚

纪委书记:刘人人

副院长:廖圣宝、吴金月

篇4: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徽

齐齐哈尔医学院校徽

齐齐哈尔医学院(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闻名世界的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齐齐哈尔医学院创建于1946年,最初为“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历经“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省医士学校”、“齐齐哈尔医士学校”及“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等主要发展阶段,1986年升格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截至1月,该校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设有24个教学及教辅机构,本科专业20个;有教职工5570人,共有普教、成教、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16703人。

历史沿革

1946年2月,根据东北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军区卫生部建立了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地址设在当时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北安市, 隶属黑龙江军区卫生部领导。1947年初,黑龙江军区卫生部将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更名为黑龙江军区卫生学校。

1948年秋,黑龙江军区卫生部随军南下,黑龙江军区卫生学校移交给地方政府,建立了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隶属黑龙江省政府民政厅卫生处领导。

1948年10月,根据当时西满地区卫生防疫事业的需要,嫩江省政府在省政府所在地的齐齐哈尔市建立了嫩江省立卫生学校,录属嫩江省政府民政厅卫生处。

1949年5月,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同月,黑龙江省卫生学校与嫩江省立卫生防疫学校合并,建立了黑龙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隶属黑龙江省政府民政厅卫生处,校址设在齐齐哈尔市光复街。

1951年1月,全国中等技术教育整顿会议后,黑龙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改建为黑龙江省医士学校,隶属黑龙江省卫生厅和文教厅,并列为东北人民政府所属中等卫生学校的'实验学校。

1952年,黑龙江省立第一医院(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作为学校的教学医院。

1953年1月根据国家教育部校名按地名称谓的规定,黑龙江省医士学校改称为齐齐哈尔医士学校。1959年齐齐哈尔市第三医院(现第一附属医院)划归学校作附属医院。

1961年9月学校校址由齐齐哈尔市光复街迁至富拉尔基区。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齐齐哈尔医士学校改中等专业体制为高等专科体制,建立了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

1982年黑龙江省卫生厅决定将嫩江地区中心医院作为学校的第二附属医院(暂隶属嫩江公署)。

1988年1月随着嫩江地区与齐齐哈尔市合并,嫩江地区中心医院正式过渡为学校

第二附属医院。

1986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复黑龙江省政府,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改建为齐齐哈尔医学院。

1995年国家教委决定对学院进行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8月学院搬迁至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校址

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合格评价。

以来,经省政府批准,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和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专科医院成为学院直接领导的第三、第四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成为学院非直接领导的第五、第六附属医院[1] 。

4月,学院整体从富拉尔基区搬迁到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医学院学生求职简历范文

2.医学院个人简历模板

3.个人简历封面+医学院

4.医学院毕业生简历封面模板

5.医学院学生求职简历封面

6.云南中医学院校徽

7.医学院校徽

8.医学院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9.北京大学医学院校徽

10.蚌埠医学院校徽

篇5:北京大学医学院校徽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0月26日,是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20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发展历程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年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医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政府开办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校。是民国早期九所著名“国立”高校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19-19之间曾经存在过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19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首批学生72人,到19首批毕业学生共22人。

1923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安国军进入北平,进京后的张作霖改组高等教育,把当时北平“国立”九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医更名为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反动派的北伐大军兵临城下,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后一些高校复校,包括北医在内未复校的高校成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北医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各高校纷纷西迁南迁,北平大学大部撤离到了古都西安并在那里和北洋大学等华北名校一起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与此同时,部分未撤离北平的医学院教师在日占区继续行医、教学,并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鲍鉴清。太平洋战争后北京大学医学院吸收了美属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资。如林巧稚,诸福堂等均曾在这任过职。有人也把1937-1945年这段时期称为“伪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和国立武汉大学四所高校设立医学院。原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组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该班连同附属医院(北大医院)再次组成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为马文昭。部份原医学院教授遭解职。而新聘师资中云集了一大批欧美留学博士。这些人代表当时学界最高水平,后来均成为学界泰斗。如

基础学科有:组织马文昭,神经解剖臧玉洤,解剖刘其端,免疫陶善敏、颜春辉,细菌学谢少文、方亮,生化刘思职、张昌颖,医史李涛,寄生虫冯兰洲,病理林振刚,秦光煜;药理李钜,生理沈寯淇,公卫林宗扬、严镜清, 药学薛愚,王序等。

临床学科有:传染病吴朝仁,热带病钟惠澜,肾脏病王叔咸,胃肠陈国桢,心脏病马万森,脑外科关颂韬,泌尿外科谢元甫,骨科孟继懋、陈景云,胸外王大同,肿瘤外科司徒展,儿科诸福棠,皮肤花柳病胡传揆,神经精神病许英魁,眼科毕华德、刘家琦,耳鼻喉科刘瑞华、张庆松、徐荫祥,放射汪绍训,谢志光,口腔毛燮均、钟之奇、胡郁斌教授等。

原北平大学医学院的师生未回北平,而是留在西安建立了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1954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58年,原中央医院并入北医,成为第二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北大医院,建工医院和平安医院新组建了北医三院。

1959年,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60年,北京医学院组建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同时大批骨干师资西行洛阳,兰州,内蒙,酒泉等地支援地方建设。

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并成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19,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2000年4月3日,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实行八年制。现有9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应用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方向)、医学实验学,1个专科专业:护理学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专业9个。现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北医设有6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网络教育学院,8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北医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866人,11位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 17位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27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人。

学校拥有2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981-的25年间,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项目及“863”、“973”等相关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五”期间,医学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99项,总经费达3.827亿元人民币;发表的SCI收录论文1347篇,连续数年在全国医学学科领域排名第一。在国际顶尖级杂志如《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杂志、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ew Engl. J.Med 、Lancet、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或综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及药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多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北医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互派人才进修与交流、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境外知名学者作各类学术报告、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已与海外75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如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John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大学)、Emory University (爱默里大学)、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建立了5个中外合作中心和58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设立了22项国际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中华医学基金会、WHO、NIH、CDC、世界银行、霍普金斯基金会等国际机构保持的良好工作关系,获得科研与人才培训基金。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北医的人才培养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校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着“实事求是”与“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采取以条块结合,逐步融合为方针的管理体制,利用合校后的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发展学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更是得到有力加强,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促进了生物医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人体干细胞工程研究与应用、人类功能基因和疾病基因研究和循证医学等若干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群。在此基础上,医学部完善和建立了一批科研和技术平台,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需要,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中心、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也得到了发展,为开展多学科或跨学科合作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在飞速发展,这所由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再创辉煌,实现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篇6:广东医学院校徽

广东医学院校徽

广东医学院一般指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并在东莞市建有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湛江分院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截至203月,学校校园总面积近1900亩,由东莞校区、湛江校区两部分组成;有教职工1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96人;开设有15个学院(部),开办普通本科专业23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

历史沿革

1958年,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成立。

1970年1月,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接诊病人。

1985年,国家教委同意学校招收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外科学(整形)专业硕士研究生7名。

1986年,学校获得7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学校连续三个五年计划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

1992年,学校易名为广东医学院。

9月,学校与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大阪医疗技术学院合作办学。

10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东医科大学创办东莞校区;同年11月,学校成立筹建东莞校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筹备建设办公室;12月12日,东莞校区奠基。

2月,东莞校区破土动工,同年10月23日,东莞校区首批新生顺利入学。

,学校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6月,学校申报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同年9月10日,国家教育部发文决定广东医学院拟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5]

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发函批准广东医学院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东莞市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重点实验室9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衰老相关心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西地区医联体临床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协同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广东医科大学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33项,其中国家“973”项目子课题4项,“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省部项目202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项;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45项,其中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市级科学技术奖37项,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476篇,其中SCI论文226篇,总影响因子310,获得专利授权20项。[24]

截至2016年3月的数年内,广东医科大学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207篇,出版学术著作3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49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4月该馆网站显示,广东医科大学图书馆累积馆藏文献总量274。77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167。32万册,电子文献总量107。45万册;同时订有的中外文期刊1751种,订有及可利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种,该馆与粤西地区4所高校以及广东省8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建立有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关系,并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

学术期刊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于1983年1月,是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为双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页;《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并获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经验、误诊误治、调查·管理·技术方法、短篇、个案、护理、医学教育学研究等。

篇7:蚌埠医学院校徽

蚌埠医学院校徽

蚌埠医学院(Bengbu Medical College)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和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1968年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9月,与安徽医学院合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恢复称蚌埠医学院。

截至2016年1月,该校新校区位于蚌埠市龙子湖畔,占地面积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设有19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校本部和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医护员工近4000人,普教本科在校生近13000名,硕士研究生近1000名。

历史沿革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国家将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迁一半至蚌埠,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部分优秀师资创建了蚌埠医学院。1958年底至翌年初,学院一度为市辖。

1968年8月,该院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年底除少数留守人员外,师生到泗县三里湾参加新汴河劳动,后转泗县、宿县劳动,时间达一年。

1970年11月,安徽省革委会决定将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反修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

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蚌埠医学院。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办学条件

教学单位

截至2016年1月,该校设有社科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程部、医学一系、医学二系、医学检验系、护理学系、影像学系、药学系、预防医学系、生物学系、精神医学系、卫生管理系、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教学部、国际教学部、成人教育学院(继教部)、体育艺术部、口腔医学系等教学单位[6] 。

该校开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精神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口腔医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医学影像技术、生物技术、全科医学、麻醉学、临床输血、食品质量与安全等19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月,该校校本部和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医护员工近400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804人,教授、副教授34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16人。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省教育厅拔尖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月,该校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科。有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公共卫生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 。

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外科学(骨外)、骨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肺科

省级特色专科:风湿性免疫疾病科等

校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骨外)、内科学(呼吸)、生理学、医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基础护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放射诊断学、医学伦理学、肝胆外科学、胸心外科学、胃肠外科学、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康复医学、整形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血液内科学、肾内科学、传染病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学(骨外)、康复医学[7-11]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月,该校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省直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近1000张,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新农合工作“优秀医院”。学校另有170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

—20,学校连续四年进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并蝉联二等奖以上奖项;在20首届全国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中,荣获大赛团体特等奖。在年首届全国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 。

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科学、预防医学

省级省级精品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护理学基础、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内科护理学、病理学、外科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护理学等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药学专业教学团队、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生理学教学团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医学院个人简历模板

2.医学院毕业生简历下载

3.医学院学生求职简历封面

4.广东医学院校徽展示

5.医学院校徽

6.医学院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7.天津中医学院校徽

8.北京大学医学院校徽

9.广东医学院校徽

10.汕头大学(医学院)校徽

篇8:温州医学院校徽

温州医学院一般指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温医大,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 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截至12月,有38个本科专业,两个专科专业(护理和眼视光技术)[3] ;全日制在校生16275人(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其中博士研究生118人,硕士研究生2839人,学历教育留学生755人。;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0000余人(含附属医院);举办一所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现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多平方米。

办学历史

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1912年,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成立。

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公立医药专门学校。

1927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1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39年8月,更名为英士大学医学院。

1943年,重新复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1947年6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学院。

浙江医学院

1952年2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院。

1958年8月,从浙江医学院中分离出来,改名为浙江第二医学院。

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篇9:汕头大学医学院校徽

汕头大学(医学院)校徽

汕头大学医学院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汕头大学的二级学院,是粤东地区唯一一所医学教育高等院校。

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潮州产科传习所。历经汕头市产科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技术学校、汕头市卫生技术学校、广东省第七卫生学校、汕头卫生学校、汕头医学专科学校等数度更名、重组;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并入汕头大学,升格为汕头大学医学院;1990年8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6月获博士学位授权点;4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中国第一所招收欧美国家本科起点留学生的医学院校;,列入北京协和医院选拔优秀临床实习生重点高校。

截至20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有博士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4个,开设“5+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3个、五年制本科专业2个、四年制本科专业1个,有专任教师206人,各类在校生2627人。拥有附属医院10所、司法鉴定中心1所。

历史沿革

1981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

1983年,汕头大学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同年,教育部批准汕头医专改办为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由此诞生。

1990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6月,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204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增设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和“十·五”、“211工程”整体验收。

20,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所招收欧美国家本科起点留学生的医学院校。

20,列入北京协和医院选拔优秀临床实习生重点高校。

,加入协和医学院“七转八”行列,汕医七年制临床医学学生经选拔转入协和继续学习2年,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医疗机构

据年6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汕头大学医学院共有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

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注:开放床位1816张,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注:开放床位1500张,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

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注:开放床位649张,三级专科医院。

4、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

注:开放床位300张,三级专科医院。

5、汕头大学医学院国际眼科中心

注:开放床位180张,三级专科医院。

6、广东省人民医院

注:开放床位2729张,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7、粤北人民医院

注:开放床位3200张,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8、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

注:开放床位855张,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9、深圳市儿童医院

注:三级综合性专科医院。

10、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

注:开放床位1000张,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文化传统

院徽

汕头大学医学院院徽采用汕头大学标识。

院徽为一本打开的书,下为澎湃之水,象征汕头大学是建立在海滨邹鲁的高等学府。凤凰腾飞,金凤似火(金凤花是汕头市的市花),蕴含着人们的良好祝愿,寄托着潮汕仁人志士的百年梦想和李嘉诚先生爱国爱乡的宽广情怀,预示汕头大学不断发展,前程似锦。

院训

“有志、有识、有恒、有为”

曾国藩曾说:“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汕头大学校训训勉广大学子,要有明确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历练知识和智慧,持之以恒,做有为之人

篇10:郧阳医学院校徽

郧阳医学院校徽

郧阳医学院一般指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

学校始建于1965年,于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根据3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该校学校占地1366.38亩,校舍面积39.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8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学校建有14个二级学院,开办15个本科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1965年11月,原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十堰创办医学院校,命名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

1985年,随武汉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

1994年,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

,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年,十堰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郧阳医学院。

20,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

20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院长:涂汉军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和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鹏飞

党委常委、副院长:(空缺)

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云霞

党委常委、副院长:严世荣

党委常委、副院长:闵前发

(资料来源2016年3月学校官方的网站)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整体呈圆形。综合了“蛇杖、太极、中草药(或橄榄叶)”三种元素;蛇杖是医学通用元素,标识着学校的主体是西医教学事业,与外围的中草药(或橄榄叶)图案相辅相成,表达着中西结合的理念,阐述了湖北医药学院的`“医”和“药”两大办学特性;天下太极出武当,标识中使用了变形的太极图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区域特征;标识采用象征春天的绿色为主色调,代表着医学的生命科学特征,也预示着学校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校训

“厚德勤学 求实创新”

释义:

1、厚德勤学,意谓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广大学子勤奋学习,全面成长。

2、求实创新,即办学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

篇11:江西医学院校徽

南昌大学医学院一般指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医学部)的前身是创办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53年6月,改称江西医学院。2005年8月,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年,南昌大学全面实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截至2017年1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东湖校区和前湖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8.24万平方米(1024亩);有学院(中心)13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13个;专任教师223名,全日制本科生7409人(其中中英联合办学项目849人),MBBS留学生461人,公派留学生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538人,博士研究生67人。

办学历史

合并前身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医学院校徽》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462832.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