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

【简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共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aespa–达达利亚”投稿本文!

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

篇1: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

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等,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

入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日:“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日:“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

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愉佞无功,因其来朝,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日:“公不奋命者,当以涟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日:“时卿之功。”

始,德宗创艾多难,务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睃损诸侯,则天下治。”帝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云云,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贤而已。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帝以黄裳言忠,嘉纳之。由是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以机秉还宰相,纪律设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通馈谢,无洁白名。当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处外,天下常所属意。卒后数年,御史劾奏黄裳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按故吏吴凭及黄裳子栽,辞服。帝念旧功,但流凭昭州,原载不问。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件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

B、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许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C、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许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D、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作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耀,提拔、选拔之义,在古代用于提升官职,其义同迁、拔、徙、加封等。

B、中书,即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掌机要、发政令,隋唐时为全国政务中枢。

C、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军镇,“藩”有保卫之义,“镇”为军镇。

D、益,即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或或贬或同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黄裳能够明察秋毫。黄裳揭穿了李怀光和监军假托皇帝诏令诛杀大将的阴谋,李怀光被质问后流汗服罪。

B、杜黄裳深受皇帝宠爱。宦官想请求德宗把韦曲这个地方赐给公主,德宗认为这是黄裳家族的故乡,不可变动。

C、杜黄裳富有军事才能。刘辟反叛,黄袋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全权指挥,自己从中指点,全都切合战机。

D、杜黄裳能够宽以待人。黄裳生病时,医生给他用错了药,导致病情加重,他最终并没有发怒,也没责备医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节度使韩全义治候无功,因其来朝,黄袭白罢之。(4分)

(2)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演代。”(4分)

14、面对德宗姑息藩镇引起的后果,杜黄裳有何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D(正确标点为: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11.A(迁,为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左迁为贬职,右迁为升职。徙,为调动官职。)

12.C (“奏罢中人监军”,杜黄裳自己没有罢免官吏的权力,是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监军)

13.(1)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本小题4分,关键点为“谄佞”“因”“白”“罢”)

(2)高崇文一向害怕刘澭,杜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来代替你!”(本小题4分,关键点“素”“惮”“奋”“代”)

14.①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②整肃法律制度。③削弱诸侯实力。(本题3分,1点1分,引用原文亦可)

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府万年县人。先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到朔方节度使府当辅助官。郭子仪回京朝见皇帝,派他主持留后事务。李怀光与监军阴谋假托皇帝诏书杀大将,以此动摇军心,想取代郭子仪的职位。黄裳得到诏书,认出那是假的,用它质问怀光,怀光吓得流汗,承认犯了罪。当时诸将中凶狠骄横难管制的将领,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命令调动职务,安排到别的地方,士兵不敢骚乱。黄裳回朝任侍御史,因为裴延龄不喜欢他,十年没有升官。贞元末年,任命为太子宾客,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帝把韦曲的'田地赐给公主,德宗皇帝说:“城南是杜氏家族的故乡,不能动。”升太常卿。这时王叔文当权,杜黄裳不曾拜访他的家门。女婿韦执宜辅佐朝政,杜黄裳劝说他们请太子代行处理国政,韦执宜说:“您才升了官,就开口谈论皇宫中的事。”杜黄裳生气地说:“我受三朝的恩惠,怎么会为了一个官职就把自己卖了!”立即拂袖而去。皇太子统管国家军政大权,升杜黄裳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反叛,谏议官认为刘辟占据了险要,征讨他有人会制造事端,只有黄裳坚持劝说皇帝不赦免他,趁机上奏要求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负专责指挥。凡是军队的进攻退守,杜黄裳亲自居中指点授计,没有不切合战机的。高崇文一向怕刘澭,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代替你!”高崇文害怕,尽全力拼死作战,活捉了叛贼刘辟,献俘朝廷。四川叛乱平定了,群臣向皇帝祝贺,宪宗皇帝看着杜黄裳说:“这是你的功劳。”当初,德宗姑息藩镇,每当藩镇统帅死了,就派宦官到他军中探听,看将士想立谁当统帅,所以大将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巴结宦官,用这手段求官当节度使,德宗皇帝的晚年,这现象更加厉害,藩镇的长官没有谁是由朝官担任的。杜黄裳常利用空闲时向皇帝建议:“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整肃法律制度,削弱诸侯,天下就会太平。”元和二年,杜黄裳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担任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被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七十岁,被追赠为司徒,赐谥号为宣献。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略。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他曾经生病,医生用错了药,病加重,他始终不生气,不责怪医生。

篇2:《新唐书杜伏威传》阅读答案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隋大业九年,入长白山,依贼左君行,不得意,舍去,转剽淮南,称将军。下邳贼苗海潮拥众钞暴,伏威遣公祏胁谕曰:“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海潮惧,即以众下之。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纵火迫之,步骑烧死几尽。海陵贼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轻之,召使并力。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破阵引伏威入幕,置酒,悉召酋首高会。伏威突斩破阵,众眙骇不及救,复杀数十人,下皆畏服。

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讨之,稜不敢战,伏威遗以妇人服,书称陈姥,怒其军。稜果悉兵至,伏威迎出挑战,稜军射中其额,伏威怒曰:“不杀汝,矢不拔!”遂驰入稜阵,大呼冲击,众披靡,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携其首入稜军示之,又杀数十人,遂大溃,稜走而免。

进破高邮,引兵度淮,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募”,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在背者杀之。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自奋战,无完敌。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徙丹阳,自称大行台。始进用士人,缮利兵械,薄赋敛,除殉葬法,民奸若盗及吏受赇,虽轻,皆杀无赦。上表越王侗,封楚王。

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武德七年二月,卒。

篇3:《新唐书杜伏威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B.天下共苦 / 隋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C.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一战以决 /

D.天下共苦隋 / 豪桀相与兴义 / 然力弱势分不相统 / 若合以为强 / 则无事隋矣 /公能为主 / 吾且从 / 不然 / 一战以决 /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殉是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一种习俗,以活人殉葬直到清代仍然存在。

B.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场文书,主要用于大臣对君王以及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

C.尚书令是隋唐时代尚书省的长官,隋唐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同为宰相。

D.赐姓指皇帝赐给臣民姓氏,古代帝王常用赐给皇族姓氏的办法褒奖功劳、笼络人心。

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伏威豪爽放荡,不治生计。他的好友辅公祏多次偷盗姑家的牧羊送给他,官府缉捕很急,二人因此一起逃亡江湖,聚众起义。

B.杜伏威精于算计,富有谋略。对苗海潮威逼利诱,对宋颢诱敌深入,对赵破阵谋定而后动,对陈稜用激将法,都获得成功。

C.杜伏威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与陈稜之战中,他勇猛地冲入陈稜的军阵,不顾额头中箭,奋力冲杀,大败敌军。

D.杜伏威富有主见,亦能治理。投靠左君行,不如意就离去;宇文化及让他做太守,他不接受;在丹阳,薄赋敛,严法纪,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

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

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5分。译出大意,2分;“导”“殿”“爱服”译正确一处1分)

(2)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

译文:杜伏威带着十个亲信将领携带牛酒拜见,命令辅公祏严整兵马以观事变。(5分。译出大意,2分;“引”“勒”“严兵待变”译正确一处1分)

篇4:《宋史·黄裳传》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宋史·黄裳传》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黄裳,字文叔,隆庆府普成人。少颖异,能属文。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巴州通江尉。益务进学,文词迥出流辈,人见之日:“非复前日文叔矣。”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则取民。裳赋《汉中行》,讽总领李蘩,蘩为罢籴,民便之。改兴元府录事参军。以四川制置使留正荐,召对,论蜀兵民大计。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时光宗登极,裳进对,谓:“中兴规模与守成不同,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捍内御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其论行都,以为就便利之势,莫若建康。其论吏治,谓立品式以课其功,计资考以久其任。其论重镇,谓自吴至蜀,绵亘万里,日汉中,日襄阳,日江陵,日鄂渚,日京口,当为五镇,以将相大臣守之,五镇强则国体重矣。除太学博士,进秘书郎。裳久侍嘉王邸,每岁诞节,则陈诗以寓讽。初尝制潭天仪、舆地图,侑以诗章,欲王现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其后又以王所讲三经为诗三章以进。王喜,为置酒,手书其诗以赐之。王尝侍宴宫中,从容为光宗诵《酒诰》,日:“此黄翊善所教也。”光宗诏劳裳,裳日:“臣不及朱熹,熹学问四十年,若召置府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纳。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裳为人简易端纯,每讲读,随事纳忠,上援古义,下揆人情,气平而辞切,事该而理尽。笃于孝友,与人言倾尽底蕴。耻一书不读,一物不知。推贤乐善,出乎天性。嘉定中,谥忠文。子瑾,大宗正丞兼刑部郎官。孙子敏,刑部郎官。

(节选自《宋史·黄裳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务进学 务:致力于。

B.谓立品式以课其功 课:表彰。

C.光宗诏劳裳 劳:慰劳。

D.下揆人情 揆:揣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B.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C.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D.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裳爱读书,以不读书感到可耻,他写的文章高出同辈入一筹,受到当时人的夸赞。

B.黄裳体恤百姓,他作《汉中行》,希望李蘩罢除“和籴”之法,让老百姓得到便利。

C.黄裳关心国家安危,他写了—封奏疏给皇帝,进言富国强兵的`方法,设立重镇建立行都的意义等。

D.黄裳善于讽谏,他曾制作浑天仪、舆地图来劝喻嘉王,后又写诗进献嘉王,嘉王非常高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王现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并域而未归。

(2)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

答案:

4.B(课:考核)

5.D

6.C(黄裳非上奏疏,而是进谒并答对。)

7.(10分)(1)想使嘉王看了天象就知道要使学业有进步,就像天地运行一样不停止,打开地图就能想到祖宗的疆土有一半被异族攻占,至今还没有收复。(得分点:“进学”“不息”“披图”各1分,语意2分)

(2)黄裳每次讲学,必定援引古代事例论证今天的事情,面对眼前事物说明道理,凡是可以用来启发劝导嘉王之心的,他没有不说的。(得分点:“援”、“即”、“开导”各1分,语意2分。)

篇5:《新唐书 韩愈传》节选及阅读答案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改都官员外郎,即拜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杷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予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牴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芒芒,独旁搜而远绍。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亡涯。周《诰》商《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迨《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其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宗王,大伦以兴;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词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禀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量己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执政览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还,且言贼可灭,与宰相议不合。愈亦奏言:

淮西连年脩器械防守,金帛粮畜耗于给赏,执兵之卒四向侵掠,农夫织妇饷于其后,得不偿费。比闻畜马皆上槽枥,此譬有十夫之力,自朝抵夕,跳跃叫呼,势不支久,必自委顿。当其已衰,三尺童子可制其命。况以三州残弊困剧之余而当天下全力,其败可立而待也。然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夫兵不多不足以取胜,必胜之师利在速战,兵多而战不速则所费必广。疆埸之上,日相攻劫,近贼州县,赋役百端,小遇水旱,百姓愁苦。方此时,人人异议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所要先决于心,详度本末,事至不惑,乃可图功。

又言:“诸道兵羁旅单弱不足用,而界贼州县,百姓习战斗,知贼深浅,若募以内军,教不三月,一切可用。”又欲“四道置兵,道率三万,畜力伺利,一日俱纵,则蔡首尾不救,可以责功”。执政不喜。会有人诋愈在江陵时为裴均所厚,均子锷素无状,愈为文章,字命锷谤语嚣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愈请乘遽先入汴,说韩弘使叶力。元济平,迁刑部侍郎。

篇6:《新唐书来俊臣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来俊臣,京兆万年人父操,博徒也;与里人蔡本善本负博数十万不能偿,操因纳其妻,先已娠而生俊臣,冒其姓。

天资残忍,喜反复,不事产客和州为奸盗,捕送狱,狱中上变,刺史东平王续按讯无状,杖之百天授中,续以罪诛,俊臣上书得召见,自陈前上琅邪王冲反状,为续所抑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俊臣乃引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仁敬、康韦、卫遂忠等,阴啸不逞百辈,使飞语诬蔑公卿,上急变每擿一事,千里同时辄发,契验不差,时号为“罗织”,牒左署曰:“请付来俊臣或侯思止推实必得”后信之,诏于丽景门别置狱,敕俊臣等颛按事,百不一贷弘义戏谓丽景门为“例竟”,谓入者例皆尽也俊臣与其属朱南山、万国俊作经书一篇,具为支脉纲由,咸有首末,按以从事。

俊臣鞫囚,不问轻重皆注醯于鼻,掘地为牢,或寝以匽溺,或绝其粮,囚至啮衣絮以食,大抵非死终不得出每赦令下,必先杀重囚乃宣诏又作大枷,各为号:一、定百脉,二、喘不得,三、突地吼,四、着即臣,五、失魂胆,六、实同反,七、反是实,八、死猪愁,九、求即死,十、求破家后以铁为冒头,被枷者宛转地上,少迁而绝凡囚至,先布械于前示囚,莫不震惧,皆自诬服。

俊臣知群臣不敢斥己,乃有异图,常自比石勒,欲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衙谋反,因得骋志遂忠发其谋初,俊臣屡掎摭诸武、太平公主、张昌宗等过咎,后不发至是诸武怨,共证其罪有诏斩于西市,年四十七,人皆相庆,曰:“今得背着床瞑矣!”争抉目、擿肝、醢其肉,须臾尽,以马践其骨,无孑馀,家属籍没。

方俊臣用事,托天官得选者二百馀员,及败,有司自首,后责之,对曰:“臣乱陛下法,身受戮;忤俊臣,覆臣家”后赦其罪。

阅读题及答案

篇7:《新唐书来俊臣传》阅读答案

13.下列各句中,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里人蔡本善

善:友好,交好

B.刺史东平王续按讯无状

按:按照

C.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累息:因恐惧和害怕不敢呼吸

D.少迁而绝

迁:片刻,一会儿

【答案】

B(“按”的意思在这里应为“审问、审查”)

14.下列各句中,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俊臣知群臣不敢斥己,乃有异图

俊臣乃引侯思止卫遂忠等

B.先布械于前示囚

诏于丽景门别置狱

C.续以罪诛,俊臣上书得召见

以马践其骨,无孑馀

D.与其属朱南山、万国俊作残忍经书一篇

遂忠发其谋

【答案】

C(C项前一个“以”为介词“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用”:A项两个“乃”均为副词“于是、就”;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在”;D项两个“其”均为代词,译为“他的.”)

15.下列各组全都能表现来俊臣“凶残”特点的是:

①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

②天资残忍,喜反复,不事产

③弘义戏谓丽景门为“例竟”,谓入者例皆尽也

④俊臣知群臣不敢斥己,乃有异图

⑤不问轻重皆注醯于鼻

⑥后以铁为冒头,被枷者宛转地上,少迁而绝

A.①③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

A(②是说来俊臣的性格特征,④是说来俊臣因为群臣对他很害怕而产生了谋反的想法其余几项都属于他“凶残”的表现)

篇8:《新唐书·阳城传》阅读答案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认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贽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廷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篇9:《新唐书·阳城传》阅读答案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 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 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2) 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 ]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 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 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 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宋史黄裳传节选文言文

宋史黄裳传节选文言文

黄裳,字文叔,隆庆府普成人。少颖异,能属文。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巴州通江尉。益务进学,文词迥出流辈,人见之曰:非复前日文叔矣。时蜀中饷师,名为和籴,实则取民。裳赋《汉中行》,讽总领李蘩,蘩为罢籴,民便之。改兴元府录事参军。以四川制置使留正荐,召对,论蜀兵民大计。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时光宗登极,裳进对,谓:中兴规模与守成不同,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捍内御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其论行都,以为就便利之势,莫若建康。其论吏治,谓立品式以课其功,计资考以久其任。其论重镇,谓自吴至蜀,绵亘万里,曰汉中,曰襄阳,日江陵,日鄂渚,日京口,当为五镇,以将相大臣守之,五镇强则国体重矣。除太学博士,进秘书郎。裳久侍嘉王邸,每岁诞节,则陈诗以寓讽。初尝制潭天仪、舆地图,侑以诗章,欲王现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其后又以王所讲三经为诗三章以进。王喜,为置酒,手书其诗以赐之。王尝侍宴宫中,从容为光宗诵《酒诰》,曰:此黄翊善所教也。光宗诏劳裳,裳日:臣不及朱熹,熹学问四十年,若召置府寮,宜有裨益。光宗嘉纳。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裳为人简易端纯,每讲读,随事纳忠,上援古义,下揆人情,气平而辞切,事该而理尽。笃于孝友,与人言倾尽底蕴。耻一书不读,一物不知。推贤乐善,出乎天性。嘉定中,谥忠文。子瑾,大宗正丞兼刑部郎官。孙子敏,刑部郎官。

(节选自《宋史黄裳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务进学 务:致力于。

B.谓立品式以课其功 课:表彰。

C.光宗诏劳裳 劳:慰劳。

D.下揆人情 揆:揣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B.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C.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D.迁国子博士/以母丧去/宰相进拟他官/上问裳安在/赐钱七十万/除丧/复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裳爱读书,以不读书感到可耻,他写的文章高出同辈入一筹,受到当时人的夸赞。

B.黄裳体恤百姓,他作汉中行》,希望李蘩罢除和籴之法,让老百姓得到便利。

C.黄裳关心国家安危,他写了封奏疏给皇帝,进言富国强兵的方法,设立重镇建立行都的意义等。

D.黄裳善于讽谏,他曾制作浑天仪、舆地图来劝喻嘉王,后又写诗进献嘉王,嘉王非常高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王现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并域而未归。

(2)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

篇11:《新唐书·陈子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唐书·陈子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对三事。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俄迁右卫胄曹参军。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参考答案

4.D

5.A(应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禄”)

6.B(“最终总是付诸实践”错,原文为“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7.(1)(5分)答: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污吏。【“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淫”(滥,过度的)“干戈”(战争)“察”(考察举荐)各1分,句意1分。】

(2)(5分)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薄”(认为……少)“见”(被)“筮”(占卜)“殆”(大概)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考取进士。

这时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逝世,朝廷打算把灵柩迁回长安,当时,关中饥荒,陈子昂极力陈述东都洛阳风景优美,也可以建造陵墓。则后认为他是杰出人才,在金华殿召见了他。陈子昂外貌温顺质朴,仪容威严不足,但对答交谈情绪激昂,被提升为麟台正字。武则天垂拱初年,下诏书咨询朝臣们:“该用什么办法调养国家元气?”陈子昂乘机建议武后兴办明堂、太学,当即进言说:“我惟愿陛下为大唐扩大万代的基业,在京城南郊选择一个地方,修建明堂。孟春时节,陛下亲自举行耕田、养蚕礼仪来鼓励农桑,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污吏。”他还进言说:“‘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教化活动,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奏音乐(感化人心),乐教必然崩毁’,怎能治理国家却不重视礼乐呢?希望让贵族子弟回归太学学习,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废止。”

则后召见了他,下手谕给中书省,要他逐条陈述朝政的利害得失。陈子昂写了三条对策。第一条说:古代唐尧、虞舜不离坐位却教化天下,因为能够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陛下感到难得物色到这样的人,倒不如少派人出去。第二条说:国家兴盛衰落,关键就在县令。如今吏部调任县令如同补派一个县尉,只考虑资历年纪,不讲究贤德才干。所以庸人都当县令,教化衰落,能不严重吗!第三条说:应当兴礼乐教化,取消刑罚,鼓励农业生产,让疲惫的百姓休养生息。外族知道中国有圣明的君主,必然一再恳请来华朝拜了。

就在这时,吐蕃、九姓铁勒叛乱。陈子昂呈递奏疏说:“盗贼兴起,安北府就不能保全,甘州、凉州以北,动荡不定容易攻占,其后成为边境祸患,灾祸不堪设想。这是国家的关键大事,(处理上)不能失误。”那以后,吐蕃果然入侵,始终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境祸患。则后又召见他,要他论述主持朝政的要领,(批评)不恰当的时政,不要引经据典,大发空洞议论。陈子昂于是禀奏了八个问题:一是废弃刑罚,二是民可任官,三是任用贤才,四是去掉猜忌,五是征求批评,六是鼓励奖赏,七是停止征伐,八是安置皇族子弟。不久迁任右卫胄曹参军。虽然(武后)多次召见陈子昂咨询朝廷政务,(陈子昂)言词详尽急切,只不过最后都是说了就放下。

武则天圣历初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陈子昂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候,诏令戴职供养。父亲去世,他在坟墓旁边修建户室(守孝),常常放声痛哭,听到的人也为他落泪。县令段简贪婪凶残,听说他家富裕,要残害他,家属送给段简二十万缗钱。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果然死在监狱,终年四十三岁。

初唐时期,诗文继承南北朝时徐陵、庾信(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风格,全国宗奉提倡,至陈子昂才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陈子昂的论著,时人作为法则。代宗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李叔明在梓州为他树立旌德碑,碑旁的那所学校至今还在。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新唐书 杜黄裳传 阅读答案》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5100.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