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共14篇),希望您能喜欢!在此,感谢网友“silancea”投稿本文!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接着让量一量书上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学生示范围一围,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其次,对比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一猜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能备好学具,于是一手操办。学具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利用对长方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点。围一围的操作范围小,马上进入画一画环节。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开始画长方形,并没有把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于是“没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成了学生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生都排除了水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方格纸上画倾斜的平行四边形,这样难度大幅度增加了。疑惑:这是在哪里出了岔子了?幸好在说你是怎么画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鼓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又多占据了一些课堂时间。总缺乏课堂练习。
重新设计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围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中,在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之前,应让学生说说画时应注意的地方,同时在学生画时出现不规则的地方让学生展开讨论。预设出学生画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先画两条与方格重合的现,再画两条斜边。画完后总结最佳画法:先把直边画对了,斜边再连线就可以了。
篇2: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时间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时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教学方法:
1、设疑激情: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时我利用新年到,大家欢天喜地,喜迎午夜新年到了的场景,通过学生们的倒记时导入新课,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学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七个环节: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感知,激励学生再课堂上认真思考,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秒针的走动情况;组织学生体验1秒与60秒,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让学生知道1分=60秒;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续时间。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秒这一时间单位应用的广泛性。练习中,我加入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如:阅读短文《小宇的一天》帮助学生理解,实际是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应用能力。
4、交流评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
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与分针、时针的区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
2、活动实践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会用各种方式估测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我用钟表记时,来看看学生60秒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强学生对1分=60秒的认识,从而感知60秒。
3、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教学中,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学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给学生留出时间想一想,然后再与同桌学生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
4、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人。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就是正确的,就是最好的,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总想辩解。这时,我就会对学生说:“比一比,看谁最懂得尊敬别人,能安静地听完别人的发言。”这样不仅使急于辩解的同学静下来听,更促进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具体,说完整。同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当在课堂上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常常常会留给学生们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会用“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想法”来平息他们之间没有结果的争论。这时候学生往往听得最认真。 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能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到的,我决不设计包办代替。努力设计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地思维。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4: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 四 个新单词 pen bag\book pencil box ,掌握 四个 句型 show me your pen carry your bag close your book open your pencil box ,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对熟悉的 文具 的复习引出并学习新的句型,这样过度自然,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在学习新单词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巩固,如歌谣说唱的形式,Look at my mouth, and guess which word?和What is missing?这两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使单词的学习生动有趣。对于句型通过TPR活动得到操练,并将前面所学的 四个 单词加以巩固,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所有单词和句型都学习完后再回到书本。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 四 个单词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五个单词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 其中在做听力题目的练习时,学生的反应很迟钝,不知老师在读什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的地方 需要 以后 思索改进的地方 很多 。
篇5: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五个新单词schoolagsharpenerookpencil-case,掌握show me your…句型,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对熟悉的动物的复习引出并学习新的句型,这样过度自然,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在学习新单词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巩固,如歌谣说唱的形式,Look at my mouth, and guess which word?和What is missing?这两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使单词的学习生动有趣。对于句型show me your…通过TPR活动得到操练,并将前面所学的五个文具单词加以巩固,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所有单词和句型都学习完后再回到书本。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五个单词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五个单词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思索改进的地方。
篇6: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掌握show me your…句型以及简单的问候和几个简单的关于文具的英文单词,教学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在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对熟悉的动物的复习引出并学习新的句型,这样过度自然,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可以用歌谣或者说唱的形式,使单词的学习生动有趣;对于句型show me your…通过TPR活动得到操练,并将前面所学的文具单词加以巩固,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单词和句型的学习都要回归书本。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单词效果比较好,句型学生就学过即忘,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7: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 四 个新单词 pen agook pencil box ,掌握 四个 句型 show me your pen carry your bag close your book open your pencil box ,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我在进行教学时,先通过对熟悉的 文具 的复习引出并学习新的句型,这样过度自然,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在学习新单词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巩固,如歌谣说唱的形式,Look at my mouth, and guess which word?和What is missing?这两个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使单词的学习生动有趣。对于句型通过TPR活动得到操练,并将前面所学的四个单词加以巩固,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所有单词和句型都学习完后再回到书本。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但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四个单词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五个单词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其中在做听力题目的练习时,学生的反应很迟钝,不知老师在读什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的地方需要以后思索改进的地方很多。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PEP新教材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8: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
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
8时零5分:8:05
8时55分: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参考答案: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分钟)。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时)。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秒)。课间休息10(分钟)。
3、小明吃饭用了20(分钟)。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
4、爸爸每天工作约8(小时)。
王艳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小时)。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分钟)。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篇9: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4张2元减去1张1元和1张5角的结果等于( )元,正好是( )元( )角,2张5元和3张1角是( )元,再加上4元8角结果是( )元。
2.一个星期有7天,366天是( )个星期,还余( )天。
3.要使 □24÷8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92÷6的商最高位在十位上,□里最大填( ).
4. 7.85元=( )元( )角( )分 10元零4分=( )元
96时=( )日 5年=( )个月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分米,它的边长是( )分米.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千克苹果大约( )元.
明明去书店买一本故事书10.05元,合( )元( )角( )分.
一个鸡蛋大约重( )克.
7.脱式计算.
(1)403×7+301 (2)754-136×2
656÷(93-85) (4)1056-224×3
二.应用题:
1、某校三年级有5个班,每班45人,二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12人,二年级有多少人?
2、《语文》每本7.51元,《数学》每本6元8角4分,现有15元钱,买《语文》、《数学》各一本,还剩多少元?
3、学校图书馆买来840本书,放在6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4、桐桐50米赛跑的成绩是8.3秒,丽丽比桐桐慢0.2秒,丽丽50米赛跑的成绩是多少秒?
5、玻璃杯每个13.80元,陶瓷杯每个10.9元,塑料杯每个3.40元。
买一个玻璃杯和一个塑料杯共多少钱?
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钱?
三种杯子各买一个,30元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并解答。
6、科技馆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5元,现有5名老师带领88名学生去参观,现有5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
7、欢欢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5.3元,小乔买了同样的2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5.85元,你知道一支铅笔多少钱吗?
8、寒月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花5.3元,洋洋买了同样的2支铅笔和3支钢笔一共花了15.35元,铅笔和钢笔每支各多少元?
9、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拓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篇10: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28分)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三、判定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四、在()里填上“>”“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五、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7、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8、一个南瓜重3()。
A、千克
B、克
C、吨
9、一张床长()米。
A、2
B、3
C、4
10、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
B、千克
C、吨
六、动手操作(每题2分,共6分)
1、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相当于2个3厘米那么长的线段。
七、解决实际问题。(30分)
(1)图书馆买来5本一样的书。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2)绕足球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跑5圈有多少千米?
(3)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4)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5)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4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拓展阅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第一个,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我们举一个科学记忆的例子,换算单位的记忆。
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个,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我们很多家长就为如何开发孩子的这三种能力而苦恼。在这里,我们有个题外话,就是男孩子为什么比女孩子的数学好?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教育习惯,大部分男孩子从小就喜欢看科学、推理、与空间有关的图书。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大脑中的这个理性分析的区域得到了必要的训练。而部分女孩子呢,因为接触感性的东西较多,经常容易忽略知识。怎么办呢?适当的为孩子选择启发智力的图书,对帮助学习数学,形成抽象思维很有帮助。
我在《跳跳小子大闯关》里面,结合当前孩子的学习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孩子的趣味游戏结合起来,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只要孩子潜心阅读,跟着轻松的情节进行思考,绝对有很大的帮助。
篇11: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这个积最大是( ),最小是( )。
2、125×8的积末尾有( )个0;( )×8得数是2000;405×5的积中间有( )个0;252×4积中间有( )个0。
3、口算36×2时,可以先算( )×2,再算( )×2,最后算( )+( ),得( )。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203×5×0的积是( )。
5、□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大填( ),□里最大填( )。
6、183的9倍是( ),8个194是多少( )。
7、小丽想了一个数,这个数与3相乘后得数在380和39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 )。
二、计算。(20分)
1、直接写得数。
14×3= 25×2= 500×8= 6×400=
25×8= 6×15= 700×4= 9×800=
2、用竖式计算:
312×7= 9×430= 290×5=
625×5= 7×706= 914×2=
三、在圆圈里填上>、
24×5○25×4 489×6○3000 1+2+3○1×2×3
8×3×2○8×6 602×5○3000 0+2+3○0×2×3
四、选择题(10分)
1、320×5的积末尾有﹙ ﹚个0
①1 ②2 ③3
2、435×﹙﹚时,积一定是四位数
①1 ②2 ③ 3
3、求125的.8倍是多少?列式是﹙﹚
①125+8 ②125—8 ③125×8
4、380×2﹙﹚280×3
①③=
5、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的乘法,要从﹙﹚位乘起。
①个 ②十 ③百
五、判断题(5分)
(1)、0乘3小于0乘7。 ( )
(2)、一个数乘1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 )
(3)、一个两位数加上0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 )
(4)、一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有几个( )
(5)、一个乘数中间有几个零,积的中间也有几个0( )
六、连一连。(5分)
31×6 得数大约是280
79×5 得数大约是400
92×6 得数大约是180
43×7 得数大约是540
72×8 得数大约是560
七、先找出错在哪里,在改正。(4分)
5 0 1 1 0 6 4 5 0 1 1 3
× 3 × 5 × 6 × 7
1 5 3 5 0 3 0 2 7 0 9 7 1
八、解决问题(30分)
1、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2、张村计划挖一条1000米的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还剩多少米没挖?
3、学校图书室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4、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请问租6辆汽车够吗?
6、一辆运货的板车能够拉492千克的沙子,现在要拉3000千克重的沙子,6次能拉完吗?
篇12: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40×5 = 720÷8 = 8×50 = 88÷4 =
120÷3 = 6×90 = 6300÷7 = 9×700 =
84÷2 = 150÷3 = 270÷9 = 93÷3 =
7×600 = 14×6 = 12×8 = 180÷2 =
400÷2 = 48÷4 = 99÷9 = 15×5 =
二、填空。
1、39÷3读作( ),商是( )。
2、16×5读作( ),积是( )。
3、80里面有( )个十,900里面有( )个百。
4、5000里面有( )个千,也可看作( )个百。
5、4乘70再减去28得( )。
6、3个40相加得( ),60是2的( )倍,60的2倍是( )。
7、因为4×9=36,所以40×9=( )。
8、计算16×7时,可以这样想:10×7=( ),6×7=( ),
( )+( )=( )
9、计算36÷3时,可以这样想:30÷3=( ),6÷3=( ),
( )+( )=( )
10、小华看一本书时3天看了60页,那么他每天看( )页,照这样计算,他9天共看了( )页。
三、脱式计算。
14×4+298 400-18×3 2500÷5-170
=
=
80+84÷2 16×6-36 100-93÷3
3、列式计算。
1、3个900相加是多少? 2、比35的3倍多28的数是多少?
4、小明的爷爷、爸爸的体重各是多少?
5、(1)还剩多少页没看?
(2)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小明和小华进行打字比赛,小明4分钟打了200个字,小华5分钟打了300个字。谁打字的速度快?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之窗
1. 3厘米=( )毫米 ( )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 6千米=( )米
100毫米=( )厘米 ( )米=4千米
40毫米=( )厘米 10千米=( )米
100毫米=( )分米 6千米300米=( )米
2. 1吨=( )千克 ( )千克=5000克
4吨=( )千克 9000千克=( )吨
( )吨= 千克 3000克=( )千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 ) 卡车载重8( )
三年级学生重30( ) 机场跑道长约3( )
桌子高85( ) 大头针长22( )
4. 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400米,还差( )正好是1千米。
5.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 )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 )作单位。
6.一张白纸约重3( ),一头大象约重2( ),一个西瓜约重4( )。
7.人们测量较小的长度时常用( )作单位,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长( )
二.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
一座桥长 15米
数学书厚 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 5千米
一幢楼房高 8毫米
篇14: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建立观念。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四、课时安排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2课时
千米的'认识 2课时
吨的认识 3课时
分 米 的 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 厘米 毫米)
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
一只小花猫高约40( 厘米 )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教师直接指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新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3、提出学习目标:
1)1分米有多长?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2)1分米等于几厘米?1米等于几分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展示内容
1、小组内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和“做一做”
2、全班展示
(1)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2)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米与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
(3)、汇报课桌的长、宽、高。
(4)举例说明长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二)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优生的创新做法,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书本第6页第5题。
2、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3、书本第6页第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