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共12篇),欢迎大家分享。在此,感谢网友“不吃饭了”投稿本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夕阳西下, 。

②稻花香里说丰年, 。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

⑤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

⑥红的像火, , 。

⑦《春》中展示春天成长过程的三个比喻句依次是:

2.给“读千古美文”对出一个下联。

3.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子,概括出人生其它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

夏日:

秋天:

冬日:

4.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和错别字,请一一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④此销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⑤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二.古诗文阅读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怎样的送别气氛?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7.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杨震拒贿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秀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惭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之 举

遗 或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暮夜无知者。

②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0.用“∥”给文段分层。

1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中心。

12.古人拒收财物,清廉不贪的人很多,请说出一个你所知道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

13.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14.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15.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16.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

理由是:

18.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19.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写作

20.朱自清的《春》是一卷春的图画,一曲春的赞歌;辛弃疾的《西江月》描绘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马致远的《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用特定的景物烘托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快快拿起你的笔,以“四季之美”为话题,抒发你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吧!

篇2: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 读拼音写汉字(10分)

bōlàng qiāngpào qǖchí shìxiàn biānsài

( ) ( ) ( ) ( ) ( )

chūfā héngxiàn nùshì hóngqí shēngmìng

( ) ( ) ( ) ( ) ( )

二. 给汉字注音(12分).

轰击 挥动 怒视 打仗 出塞 抗日

党员 驱弛 豪爽 勾搭 跪下 发抖

三. 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合适的位置(10分)。

乘风破浪 置之度外 慷慨激昂 千方百计 张口结舌 从容不迫

例:迎着晨光,巨轮乘风破浪,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

1.他的演讲 ,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李华遇到困难,总是 去克服。

3.小明说了慌话,面对老师的'目光, ,手足无措。

4.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 地走向刑场。

5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 。

四.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在句子的横线上。(16分)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因为……所以……

例:陈阳不仅各门功课都学得好,身体也很棒。

1.小红 比小刚高, 力气没有小刚大。

2 情况发生变化,我马上 给你打电话。

3. 认真学习,成绩 能够不断提高。

4. 雪太大, 车不能开得太快。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8分)

天下兴亡, 。 ,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随无死, 。

国家对你来说应该比

六.阅读:

1.〈〈出塞>>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表达诗人渴盼李广

式英雄再现,保家卫过的诗句是 ( 8分)

2.>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的感情.(6分)

3.>的作者是 代 ,(4分)

4.把古诗补充完整。(12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 。

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

一年三百六十日, 。

5.先写出画“—”词语的意思,在写出诗句的意思。(7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七.用直线把恰当的词语连起来。( 8分)

一封 大火 密集的 战士

一艘 大学 英勇的 炮火

一所 军舰 热烈的 掌声

一场 家书 激情的 宣传

篇3: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王书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社戏》3课时

《端午日》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1课时

《中秋咏月诗》2课时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交流、综合

3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明确任务

2巡视、参与、指导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3、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在线】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 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前3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春》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济南独特的冬山冬水,《山中访友》则写与山中各景各物的交流。它们或赞美季节,或抒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传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后2篇都是诗歌,《秋天》是现代诗歌,绘秋、赞秋;而《古代诗歌五首》则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登山望海、行舟绿水、咏春悲秋、乡村夏夜独行……从而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重点锁定】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趣。

2、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第十一课《春》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文中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启发人们要珍惜春天,积极向上。

本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文章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学习中,要体会这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外,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典题例析]

例题: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是依据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第3题考查对语言表现力的认识。第4题则须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点:三个比喻形成一组排比,分别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再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摹仿。

参考答案: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 酝酿()()

liáo()亮 hōng()托 应和()

二、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 2、散

()()

()()

3、晕 4、藏

()()

三、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四、 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__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 _______春 春图(春)

春图(春)

具体描绘:春图(春)

春&nbs

篇5: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试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单元试题

一、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____,它是经常____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___很大。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_____。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_____”,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_____”。

4、气温是_____冷热的程度。

5、风向是风的_____,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_____。风力是风的_____,共分13级,级数越大,_____越强。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_____来表示。清新的.空气,_____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_____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7、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_____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_____。

8、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最高,_____最低;海洋上_____高,_____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_____。

9、世界各地_____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_____。通常用___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_____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0、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_气温高,_____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测定气温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

A、“F”B、“℃”C、“E”D、“Q”

2、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午后2点

C、午后1点 D、中午2点

3、我国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4、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月均温最高值出现的月份是( )

A、7月 B、1月 C、2月 D、8月

5、在以下说法中,气温相同的是()

C纬度相同的东西两岸B、海拔相同的两地

C、同一等温线上的两点D、相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6、某山的海拔高度为米,山顶的温度为10℃,这座山山脚的温度为()

A、10℃B、20℃C、22℃D、25℃

7、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递减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气温的高度只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因素的影响

D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小,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经线平行

篇6: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3B.=2-3C.=2D.+2=3

2.在算式4-中的“()”所在位置,填入下列哪种运算符号,计算出来的值最大()

A.+B.-C.×D.÷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4-=3B.-(-)=+C.D.

4.方程2+4=0的解的相反数是()

A.2B.―2C.3D.-3

5.已知=2是方程的解,则的值是()

A.3B.-3C.―4D.4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项式是整式B.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C.单项式的系数是3D.多项式的常数项是

7.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要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加密),接收方由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明文、、对应的密文+1、2+4、3+9.例如明文1,2,3对应密文2,8,18.如果接收方收到密文7,18,15,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A.4,5,6B.6,7,2C.2,6,7D.7,2,6

8.我省GDP突破万亿达到10052.9亿元,这意味着安徽已经成为全国GDP万亿俱乐部的第14个成员,10052.9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A.元B.元C.元D.元

9.甲仓库与乙仓库共存粮450吨、现从甲仓库运出存粮的60%.从乙仓库运出存粮的40%.结果乙仓库所余的粮食比甲仓库所余的粮食多30吨。若设甲仓库原来存粮吨,则有()

A.B.C.D

10、,,,,,,,中,是正有理数

的有()个

A.1B.2C.3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________.

12.已知式子与是同类项,则2+3=.

13.一个多项式与3+9的和等于3+4-1,则这个多项式是.

14.观察下列各式:你能从中发现底数为3的幂的`个位数有什么规律吗?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回答:的个位数字是;

15.一项工程,A独做10天完成,B独做15天完成,若A先做5天,再A、B合做,完成全部工程的,共需天

16.若,则=.

17.如图所示,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已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长方形色块图的面积为______.

18、一份数学试卷,只有25个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同学做了全部试卷,得了70分,他一共做对了道题

篇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试题

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 tǎng( )若 轻捷( ) jiàn( )赏

和蔼( ) 倜傥( ) 皂荚( ) 盔甲( )

sh@n士( ) fǔ( )视 占据( ) 绽开( )

企pan( ) 拼凑( ) 感kǎi( ) dǐ ( )达

羞惭( ) 难kān( ) 贪lán( ) 诅咒(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

(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 )

(3)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 ( )

(4)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 )

(5)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

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

(6)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

3.选词填空。

(1)百草园里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

A.确凿 B.确切 c.准确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 地在一旁答礼。 ( )

A.和气 B.宽和 c.和蔼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 。 ( )

A.激荡 B.回荡 c.荡漾

(4)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 万分。 ( )

A.感叹 B.感慨 c.感激

(5)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 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这种窃的滋味! ( )

A.贪懒 B.贪婪 C.贪心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不亦说乎 通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

(2)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

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

(2)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 )

(3)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

都松快了。 ( )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问,在院

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

c.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

妮莎莉文老师。

D.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

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8.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Et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

考试。

D.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人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油量的上限。

9.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的体验。要求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2)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知识要点三:文学常识

11.填空。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 ,原名 ,字 ,伟大的无产阶级 、 、 。著有小说集《 》《 》,散文集《 》等。

(2)林海音,中国女作家,原名 。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

和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 日报》记者。1967年后创办《纯文学》月刊,经营纯文学出版社。著有长篇小说《 》,小说集《 》,散文集《 》。

(3)孔子,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杰出的 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 ”。

12.下列关于《论语》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它是语录体散文集。

C.“论”的意思是议论。

D.作者是孔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知识要点四:课文理解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

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地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

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

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都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得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

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

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

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当书店里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

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

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

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

快了。摸摸口袋,里面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

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为什么“我不再去书店”,“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2)“啊!终于和你相见!”句中的“你”指什么?为何这样称呼?

(3)为什么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5)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人不堪其忧: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匹夫不可夺志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 B.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D.吾日三省吾身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选文中,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篇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疥疮(jiè chuāng)祈祷(qí dǎo)怪诞(dàn)怂恿(sǒng yǒng)

B.庇护(bì)吸溜(xī liu)熬煎(áo jiān)纯粹(chún cùi)

C.龟裂(jūn)毡絮(zhān xù)便宜(pián)肮脏(āng zāng)

D.和面(huò)和诗(hè)燥热(zào)掺杂(c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因眼睛受到伤害,所以连胸膛也受到连累。

C.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两撇小胡子,一副葛里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而不驯服。

D.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3.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现代 家、 、 。

(2)《慈母情深》的作者 ,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 题材为主,有些人称之为 。代表作有 等,其中长篇小说 最为出色。

(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的作者 ,加拿大 家、 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 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4)《金色花》的作者 , (国籍)近代著名 家、 家,19获 奖。

4.(·湖北黄石)“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受恩思报,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动物尚能如此,何况人呢。在属于父母或母亲的节日里,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或心愿,请你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将这种感想或心愿发送给自己的父母亲。(3分)

5.(2010·湖北黄石)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相信家乡的某一块地方一定是你眼中的天堂,家乡的某一份特产一定是你常年的最爱,家乡的某位名人一定是你心中的偶像。请简介家乡留给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点。(5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父母的心》完成6-10题。(15分)

“实在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6. 选文两次写到夫妇的哭,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7. 请找出这对夫妇决定要回自己的孩子的最主要的理由。(3分)

8. 分析第一段夫妇有矛盾心理的原因。(3分)

9. 财主夫人为什么羡慕他们?(3分)

10. 财主夫人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6题。(22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1. 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2分)

12. 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13. 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4分)

14.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15. 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4分)

16. 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僻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6分)

(三)(2010·北京燕山)阅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完成17--19题(9分)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呢?原来叶子里有许多色素,色素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重新形成。

②叶子里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素。它能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质,供给植物本身以及动物的食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叶绿素常见的有两种:叶绿素A,颜色较深,近乎蓝色;叶绿素B,颜色较浅,近乎黄绿。它们的构造大致相同,与人身上的血色素很相似,全是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叶绿素含镁而不是含铁。

③与叶绿素同时存在的还有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它们的颜色是黄的或橙黄的,有很多种类,化学结构与维生素A相近,也是卟啉类物质。

④以上几种色素,不是每个细胞都有,也不是平均散布在细胞里,而是与一些蛋白质及脂肪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颗粒,叫叶绿粒。这些色素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所以用水洗不出来,但是可以用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提出来的溶液是绿的,因为叶绿素颜色重,把别的色素掩盖住了。如果把这种溶液层析,也就是使它通过充满淀粉的管子,再用溶剂冲洗,由于它们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就可以分开几个色素的层次。

⑤比较起来,叶绿素是不稳固的,它经常在破坏,经常在形成。当光线很强而温度很低的时候,破坏强烈,形成停滞,叶绿素就要逐渐消失,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露出来了。到了秋天,很多的叶子变黄,就是这个道理。

⑥至于叶子变红,那是由于另外一类色素,叫花青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以上的完全不同,而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配糖体。它们能溶于水,在细胞中分散在胞液里,很容易洗出来。在酸性的溶液里是红色的,遇到碱变成蓝色。一般花瓣里的色素,都是这一类,在叶子里则少见。有时幼芽或嫩叶有这种色素,长大以后便消失了,或被叶绿素掩盖起来。到了秋天,很多植物的叶子,会大量制造这类色素,那是叶绿素已经消失了,所以叶子会变成鲜红的颜色,常见的如槭树、乌桕等。

⑦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如果我们在一根树枝的下部切去一圈树皮使糖分不流到树干,而在叶子里累积起来,就可以促进这个枝条上的叶子变红。有时叶子感染病菌或被虫子咬伤也有同样情况。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此外,强光、低温、干旱都有影响,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特别在山上,天晴气爽,秋天骤冷,夜里有霜的地方,树叶也特别来的鲜艳,古人的诗描写“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这个道理。

(选文有改动)

17.叶子中的色素有哪几种?(2分)

答:

18.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简要进行分析。(4分)

答:

19.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答:

三.创新写作。(50分)

20. 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这爱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请你仔细品味记忆中的珍宝,诉诸笔端,表现你在家庭中所感受的至爱亲情。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1.D 点拨:“掺杂”的“掺”应读为“chān”

2.B 点拨: “触目伤怀”的意思是“看到家庭败落心里悲伤。”

3(1)朱自清 佩弦 诗人 学者(2)梁晓声 知青 “北大荒小说”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今夜有暴风雪》 《雪城》

(3)里柯克 作 经济学 马克·吐温(4)泰戈尔 印度 作 社会活动 诺贝尔文学

4. 示例一:母爱是一首动听的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其主旋律。做儿女的永远不会忘记这首歌,祝妈妈母亲节快乐!

示例二:母爱是春风,可以播撒盎然的生机;母爱是甘霖,可以滋润久旱的心田;母爱是清泉,可以抚平心头的伤口;母爱是港湾,可以停泊倦归的航船。感谢您,母亲!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示例三:父亲是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树,在我们稚嫩的肩膀上撑起了绿荫;母亲是一棵树,一棵婆娑的树,在我们纯真的世界里播下了希望。祝愿父母健康长寿!(3分)

5.示例

东方山是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又是风光旖旎的游览胜地。据传,西汉文学家、汉武帝的近臣东方朔曾寄居于此,“东方山”因此而得名。

东方山山顶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千年古寺--弘化禅寺,寺内雕梁画栋,漆朱描金,寺后墙外有一眼深井,是东方山八景之一。大旱岁月,井水不竭;山洪暴雨,井水不溢。据测定,此井含有与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引来游人争相品尝。

东方山正敞开宽厚的怀抱,迎接着八方来客。

二、(一)6. 说明他们极度悲伤。

7. 文中“父亲”最后一句话。

8. 舍不得孩子。

9. 拥有的亲情和天伦之乐。

10. 亲情能感动任何人。

(二)11. 兰草(写“访兰”也正确)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

12.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13. 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

14.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

1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 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

(三)17.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

18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因为花青素的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系还是一种猜测,用“可能”可以将分析的原因解释的更客观。

19.树叶的颜色和叶子中的色素有关,色素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秋天的山上,天晴气爽,强光低温以及有霜等天气因素导致昼夜温差大,这些都有利于叶子中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使叶子呈现处黄、红、赭等颜色,克服了绿色的单调。

三、20.略。

篇9: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拈轻怕重(niān) 弄巧成拙(zhuó)

B.以讹传讹(é) 狭隘(ài) 纯粹(cuì)

C.殉职(xùn) 热忱(chén) 循规蹈矩(jǚ)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yí)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锲约 悲天悯人 如释重负

B.洁径 筋皮力尽 麻木不仁

C.热忱 精益求精 适得其反

D.冻僵 令人沸解 不假思索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①徇职热忱规范勉强( )

②鄙薄斟酌推敲废解( )

③做作装饰逻辑时髦( )

④一劳永逸约定速成心安理得( )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____________,又要考虑____________,要能够被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大众化 规范化 领会 理解

B.规范化 大众化 领会 理解

C.大众化 规范化 理解 领会

D.规范化 大众化 理解 领会

5.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平时不爱说话,可是今天会议上他却讲得头头是道。

B.妈妈经常批评他不讲卫生,可他总是不以为然。

C.她变了,过去对班级的事情都是漠不关心,可现在对什么都很热情。

D.干部雷厉风行,战士就不会松松散散;干部一丝不苟,战士就不会马马虎虎。

6.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是( )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C.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D.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7.“春风一阵阵地吹来”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项是( )

A.树枝摇曳,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月光和例影一齐晃动起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C.发出沙沙的响声,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起晃动。

D.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一起晃动起来。

8.下列各句属于哪种修辞手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①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

②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

③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

④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

9.根据拼音填写汉字,使之成为成语。

jīn( )疲力尽 xún( )规蹈矩 悲天mǐn( )人

如shì( )重负 弄巧成zhuó( ) 麻木不rén( )

niān( )轻怕重 精yì( )求精 见异思qiān( )

平易jìn( )人

10.在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语。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 派军队侵占台湾, 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6题。

摆渡自己

吴雯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⑶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过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因为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舟。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它们常常突然间就浊浪翻滚地横亘在面前,你愁肠百结地找不到过去的桥,痛不欲生地找不到可以摆渡过去的船。这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⑼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⑽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企盼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⑾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有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因特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⑿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1.第(4)段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其含意是什么?

12.第(5)段引述史铁生的故事,写他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13.第(8)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14.第(11)段中,粗体字“它”指什么?“蹂躏”的意思是什么?

15.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对此句应如何理解?

16.综观全文,你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如何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20题。

品味遗憾

张玉庭

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极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了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靳开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大家开路死得悲壮,遗憾,却偏偏没有半个军功章!……

不是吗?细品上述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现实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让我们的生命进入一种积极追求的辉煌的状态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选自《时文选萃》)

17.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遗憾”在文中的含义。

18.为什么说“遗憾”是值得品味的?

19.以下面事例为材料,顺着第3段的思路,在文中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论据。(直接写在下面横线上)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投身抗击“非典”的战场,不幸染上了“非典”。为了避免再传染他人,她拒绝了同事对自己的护理,以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坚持自己给自己接补液、听胸音,最后以身殉职,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20.就上文所持的观点或所使用的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四、填空。

21.议论文及古诗词填空。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论据是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有 和 ; 是论点和论据间联系的纽带。

⑵请用一句古诗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① ,乌衣巷口夕阳斜。(祝枝山对客联)

②三山五岳全披绿, 。(写景联)

③ ,衣衣带泪; ,线线连心。(赠母亲联)

④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难酬滔海亦英雄。(长城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2—27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2.在这段文字中,对白求恩同志的称呼,有时称“白求恩”,有时称“白求恩医生”,有时称“白求恩同志”,三种称法有什么讲究?请谈谈你的理解。

23.如果让你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你认为可以划分几层?如何划分?

24.请你找出本段文字中各层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议论的主要观点。写在下面。

25.本段文字中夹叙夹议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6.这段文字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进行对比,作用是什么?

27.“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句中“至少”一词是否可删掉?为什么?

六、作文

28.题目

由陆军创编的姚剧现代戏《母亲》原名《我的母亲》,演的是董事长赵国英的丈夫去世后,自己又得了绝症。而她的儿子董梁,由于生长在富裕家庭,养成了纨绔子弟无所事事、只知浪荡游乐的恶劣品性,不肯用功读书,天天出入歌舞厅,更不肯听从母亲的管教。无奈之下,赵国英只好作出果断决定:只给儿子1000元的生活费,将其赶出家门,让他去闯荡社会。并与儿子约定:一年内不准往家里打电话。在这一年里,董梁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暖,得知了钱财的来之不易。董梁终于改掉了恶习,更赢得了同是打工者季小梅的真正爱情。就当他可以回家对母亲说“我懂得了如何真正做人”时,母亲却已去世。

读了这个材料后,请以《让我们自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篇10: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第11课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着zhuó落一髻jì白花

镶xiāng宽敞chǎng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è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第14课秋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木声丁丁zhēng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

2.解释下列词语。

(1)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寥阔:高远空旷。

(3)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4)梦寐:睡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秋天》“渔夫晨归图”一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澹dàn竦sǒng

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 务学与求道

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 态度决定一切

5、 不强调进步

6、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 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 学习别人

篇11: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主备人: 十三中 马琳

二00二年十月

十一 春 朱自清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5][6][7][8]

篇12: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着zhuó落一髻jì白花

镶xiāng宽敞chǎng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晴朗无云。

(3)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è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第14课秋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木声丁丁zhēng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

2.解释下列词语。

(1)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寥阔:高远空旷。

(3)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4)梦寐:睡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秋天》“渔夫晨归图”一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澹dàn竦sǒng

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钱塘湖春行》一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

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方法

专心听课,主动发言。

课前进行了预习,不懂的问题记下后,上课时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上重点,批注感想,划一划难点,有需识记的地方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上课的关键是用好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寄托在延长学习时间上。课堂上能解决的绝不放在课外。

语文课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积极发言,积极发言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两点对于写作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课堂发言有十大益处:一利激发兴趣二利开动脑筋三利锻炼勇气四利检验见解五利训练口才六利培养自信七利促进参与八利激励老师九利增进友谊十利提高效率。既如此,语文课上同学们还忍心做陪客、看客吗?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6760.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