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9篇),欢迎阅读!在此,感谢网友“水性杨花柳”投稿本文!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篇2: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作者:飞燕 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5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1―20各数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培养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画有各种水果的图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把花生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果店看一看,好吗?(教师出示主题图片) 这么多水果,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站起来说出他们认识的水果的名字。) 二 学生自学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 2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抓一小把花生米。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放桌子上数一数。 3 出示69页插图。学生数一数。 三 研究讨论 1 水果店有这么多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多少个呢? 在学生交流各有多少时,教师要关注一下学生是怎样数的。 学生试着数每种水果都有几个。 (1)自己数,把结果写书上。 (2)把数的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3)指名把数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 小结;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水果的个数都数对了。下面我们做一个数花生米的游戏好吗? 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 (1)抓一小把花生米。 (2)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3)放桌子上数一数。 指名做示范。 (1)一名学生抓一把花生米。 (2)全班猜出这把花生米可能有几个。(教师把学生猜的数字分别写在黑板上。) (3)这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数。 同桌或个人数。每人抓一把花生米,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这样连续做两次。 3 出示69页第一幅图。 (1)学生自己数出有多少个鸡蛋。 (2)同桌互相说数的结果。 (3)观察11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说说在田字格中怎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按上面的方法在组内学习其余数字。 实物投影上同时出现69页的其余插图。 学生先数出有多少个鸡蛋,然后指名说用什么数字表示,在说一说怎么写。 在田字格里和老师一起写12-20几个数字。 5 出式表示20的图片。 6学生按顺序齐读11―20几个数字。提要求:从7数到20。 7学生在组内数。指名提出数数的要求,同桌互相数 四 练习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教师巡视指导。组内同学互相读直尺上的数。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组内同学先正着数,倒这数,然后指名数。 完成练一练第三题。仔细观察情境图后,在小组内让每个同学都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 小结 1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2结合“身边的数学”,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身边的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6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鼓励个性化的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谁能从11数到20?谁能倒着数? 齐数、指名数 二 学生自学 1 蓝灵鼠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2 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3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5.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 谈话:可爱的蓝灵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数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学生动手按自己的想法摆小棒,摆完的同学同桌互相数一数,看是不是13根。 请两位学生演示摆的.过程,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摆法。 2 谈话: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做能够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13根,不用数,一看就明白。自己试着做一做。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做法。引导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起来。 问:“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是几个一?”板书:10个一 问:“这一捆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让学生动手把小棒10个10个地捆成1捆。 3 教师小结: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就变成了一个十根,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十” 师生游戏;我说你摆。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自己动手用橡皮筋捆小棒。捆好后举起给老师看。 1.先摆一捆,再摆上一根。这是多少根小棒?用数字几来表示?是几个十几个一? 反过来问: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齐读:10个一是一十 2.你还能摆出一个十和几个一?用哪个数来表示?同桌两人一边摆一边交流。 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一边摆一边说。 3示两捆小棒图。问:这是几个十?用几表示?教师板书:20 2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回答问题。 同桌合作活动,边摆边说。学生动手摆出2捆小棒。 四 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数一数。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自己数一数。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数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数法,及时评价。 看书中的图画自己数一数,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游戏活动:摘苹果,排顺序。出示苹果树(每个苹果卡片背面都写有数字13~20各数)提出游戏要求。 学生摘下苹果,读出数字,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其余同学用手势判断对错。自己找朋友,排顺序。大家齐读排好顺序的数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教师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的填空。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7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10―20各数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比较20以内数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20根小棒,40块糖(或用其它易找到的东西代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做一个猜小棒的游戏,你们高兴吗?” (出示课件或用投影)出示兔博士和教材73页覆盖部分小棒的图。 兔博士神秘的说:“同学们,在这张纸的下面盖住了一些小棒,而所有的小棒和在一起表示11~20之间的数,你能猜出,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 二 学生自学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把数字写下来。 2、比一比 谁分得的糖多了,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怎样表示? 三 研究讨论 1、猜纸的下面可能盖着几根小棒。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主要引导学生说清自己是怎样想的。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们猜的根数,和猜的理由,然后教师揭开迷底。并让猜对的学生举手,向他们表示祝贺。请猜的不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猜多了还是猜少了。 接着做3~4次这样的游戏。 2、比一比 师 :“刚才猜小棒的游戏中,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所以现在兔博士还想请你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两堆糖,并叙述:“红红和聪聪每人分得一堆糖,他们俩儿吵起来了,都说自己分得的糖多了,你们能不能和兔博士来帮帮他们俩儿呀?” 你想怎么帮他们呢?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先数一数他们每人分得了几块糖,再比一比就知道谁分得的糖多谁分得的糖少了。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来数糖块。 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你能用算式来表式吗? 学生数糖块。 红红有1

篇4: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作者:飞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 会看整时、半时。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钟表若干个,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时间:2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8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钟表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为了准备这节课,今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师在钟表上拨6点,挂在黑板上。)你们是几点起床的? 指名说自己起床的时间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回忆自己知道时间的过程 二 探究与体验 1 师: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时间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钟表知道时间的,看钟表能知道时间,你能把你起床的时间拨在你带来的表上吗? 学生活动,拨时间。 2老师把典型的整时、半时的钟表挂在黑板上。 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时间吗? 学生纷纷说出6点…… (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点出6点也叫6时,然后把几块表的时间都写在表的下面) 师:(指着拨有几时的钟表) 像6时、7时、8时……这些整时,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可能说到大针指着12、小针指着6,就是6时 3 师指出长针、短针分别叫分针、时针。师问:我们怎么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指名回答。其中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找出其它表的时针、分针。 4 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半时。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让小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开始。 学生小组内活动。 三 实践与应用 1. 找朋友 师:刚才,同学们小组活动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几时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6:00、7:30……这样的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还见过?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棒,大家非常棒,而且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心,观察得也特别细致。如果教师把这些钟表的顺序打乱,你还能找到每个钟表所对应的时间吗?(把相同的时间用线连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连线,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 画时针 师:我们说得正高兴,我们的老朋友聪聪也急急忙忙地来了,他一个人抱了三个钟表。由于一着急,摔了一跤,把每个钟面上的一根针都摔掉了,瞧,聪聪多伤心呀!(出示一小哭脸) 你能帮他把表针修好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掉的表针画上去。 师注意看时针画的是不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我们帮聪聪把表修好了,你瞧他多开心呀 3. 聪聪的.星期天 师:聪聪告诉我,他急急忙忙赶来,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他昨天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那他是怎样过的呢?(投影出示图片或看书76页“聪聪的星期天) 学生把“聪聪的星期天“用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说,着重看每项活动的时间说的对不对) 思考: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一天有早上的9时和晚上的9时,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 师:聪聪的星期天安排的多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39课时 教学课题: 认识钟表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了解钟面上表示的大约是几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难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师:老师今天来给小朋友上课,所以老师今天早上快6时就起床了,你们是几时起床的?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学生汇报自己起床的时间并说出看钟表时间的理由 。 如:老师我起床时分针指着11不是12,时针接近6;老师我起床时分针在12和1之间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所用的时间不正好是整时或半时,这样的时间怎么看呢,大约几时呢?二 学生自学 二 探究与体验 1. 看一看 出示教科书中“看图说话”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画面: (1) 看到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先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说的时候要指导说出:他们在什么,什么时间干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要多找一些学生说: ①“3时刚过”或 “3时多一点”或“大约3时” ,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 ②“快5时啦”“马上5时”“5时不到”“大约5时”,红红在收拾书包。 (2)“大约3时”“大约5时”分针和时针指向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 ① 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刚过”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② 分针没有走过12还差一点点时钟接近几就是“快几时啦”也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3) 你们从这两幅图中还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① 我会看钟表上的“几时刚过”和“快几时啦” ② 我知道什么是“大约几时 ” ③ 我要向红红和亮亮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完成好作业学会整理好书包,不乱放书和本。 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 2.比一比 屏幕出示:一行三面钟时间分别是:7时57分、8时2分和8时整比较,你发现分针指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发言 3.拨一拨 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大约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干什么?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钟面学生演示,请他们在全班汇报 4.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回家后大家注意这样几个时间: 你大概什么时间起床的? 你大概什么时间吃饭的? 大概几时睡觉? 你还能自己提出几个大概的时间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三 实践与应用 1、 小动物找家。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教师拿出不同时刻动物头饰的钟面,和它对应的时刻数字小房子卡片,分给各组,动物找到和自己对应时刻的小房子,说明找到家了。 完成练一练2题。 学生开始游戏,在小组内活动,找不到家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在书上连一连,组长负责订正。 2、 练一练1题, 小朋友们,你们是几时放学?几时吃晚饭?几时看新闻联播?几时睡觉?……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由表达。 3、 身边的数学 出示“太阳刚刚升起”和“太阳快落山”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平时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时大约分别是几时。 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后记:

篇5: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铺地砖一类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

学习应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最近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在装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在建材市场一眼就看中了一块50cm×50cm规格的地板砖,我跟卖地砖的老板说,想用这样的地砖铺卧室,老板问:你们家卧室多大,我说大约20平方米,老板想了片刻,马上就报出了需要多少块地砖,大约需要多少钱,我很惊讶,问老板你怎么算得这么快?老板说,他是这么想的??同学们你们想想,老板是如何计算的?

我们就一起来给老师家的卧室铺地砖(板书课题)------- 铺地砖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景图:老师家的卧室的长是5米,宽是4米。

现有两种规格的地砖:第一种:40cm×40cm,每块5元;第二种:50cm×50cm,每块8元

在铺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两种地砖各需要多少块?

师:谁能来估算一下呢?

生:(125块)你是怎么估出来的?(一平方米大约能铺5块,客厅20平方米,所以能铺100块)那第二种地砖呢?(大约80块)

说的很好,那大家估的准不准呢?我们就来实际计算一下,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需要多少块地砖?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一下书中93页的内容。

生1、(可以用客厅的面积除以一块地砖的面积,可以看长能铺多少块,宽能铺多少块再乘起来,也可以用方程来解答)

生2、看1平方米能能铺多少块,再看有多少米。

生3、用方程解,设,能铺x块这样的地砖。

师:在计算前,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就带着注意事项,选择你认为适合的解答方法来计算一下第一种地砖要多少块?多少钱?(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教师板书)主要看看学生都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把学生做的拿来投影。比较三种做法,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那就让我们用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一下第二种地砖要多少块?多少钱?

在交流方形砖时,用客厅的面积除以一块砖的面积的结果不是整数,让学生明确这时要利用进一法来取近似值,而这道题用另一种方法的结果还不同,让学生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时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情况,用客厅面积除以一块砖的面积来计算比较节约,而利用长铺几块,宽铺几块再乘起来的方法计算比较美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铺地砖的时候是以美观为主的,这种方法比较符合实际,不会出现一些切得太碎的地砖拼凑在一起的情况。

现在我们把两种地砖所需的块数和金额都计算出来了,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选哪种地砖比较合适?(第一种,既便宜又美观)

三、巩固练习

1、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为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5块够吗?

2、李林家准备给客厅铺地砖,如果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需要300块;如果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给老师家的客厅铺地砖(用手指着课题)老师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已经想好了该买哪一种地砖,同学们今天表现不错,那同学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铺地砖

客厅的面积÷一块砖的面积

方程:一块地砖的面积×块数=客厅的面积

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

(解题过程,三种方法的算式)

5×4÷(0.5×0.5)

0.5×0.5×X=5×4

(5÷0.5)×(4÷0.5)

六、作业安排

完成书P93“试一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作者:飞燕 学 科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于类比。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 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加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学 情 分 析 全班16人,优生占30%,中等生占45%,困难生占25%.优生智力较好能主动学习肯动脑筋.中等生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能掌握基础知识,但稍难一点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了。差生智力不太好,贪玩上课精神不集中.大部分,困难生都是缺乏家庭管理,养成坏毛病,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 对全班学生必须从严管理,由自觉的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优生和中上等学生除完成课本学习外,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同时还要帮困难学生学习。 3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家访,在家庭和教师的帮助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节数 备注 1 8.27―9.1 走进数学、一比较 5 2 9.2―9.8 一比较 5 3 9.9―9.15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4 9.16―9.22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5 9.23―9.29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5 6.7 9.30―10.13 有趣的数学、三认识物体 5 8 10.14―10.20 四、合与分 5 9 10.21―10.27 四、合与分 5 10 10.28―11.3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1 11.4―11.10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2 11.11―11.17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 13 11.18―11.24 动物乐园、六分类 5 14 11.25―12.1 七认识11―20各数 5 15 12.2―12.8 八、认识钟表 5 16 12.9―12.15 九、20以内的加法 5 17 12.16―12.22 九、20以内的加法、投球游戏 5 18. 19 12.23―1.7 复习考试 5 第一章 比 较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学,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学生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了解比较思维的方法、过程。 教学课时 5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走进数学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认识教师,同学,消除陌生感。 过程与方法:结合认识周围的同学,初步认识前、后、左、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安息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难点:增进师生平等交往。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五课题:走进数学了 2 学生自学 同学们打开第一页书,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呢? 3 研究讨论 1 教师先做自我介绍。 2 同学们认识一下周围的同学,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认识一下前后左右。 4 指名说一说 1 你今年几岁了?你家有几个人?你叫什么? 2 你的前后左右各是那位同学? 3 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玩得快乐么?你知道数什么是数学吗?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更加有趣的数学知识。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走进数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数动物的过程,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过程与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情景图中的动物,会把自己数的结果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的数动物。 教学难点:认识情景图中的动物。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园里都有认谁? 2、 学生自学 观察图中的动物,数一数各种动物各有多少。 3、 研究讨论 1 树上有一只猴子。 2 池塘边有一个喷泉。 3 山上有一座亭子。 4 路上有一只大头蛙。 5 池塘边有一个小女娃儿。 6 池塘边有两只长颈鹿。 7 草地上有三头骆驼。 8 荷叶上有四中蜻蛙。 9 草地上有五头大象。 10 六只小免在吃青草。 11 天空中有八只小鸟在飞。 12 有八只鸳鸯。 13 九匹斑马在吃食。 14 10只驼鸟在走。 4、 学生还可以根据同一种动物的不同颜色、大小和位置说出其他动物的数。 5、 小结:图中的动物都可爱呀, 我们要与动物交朋友。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做游戏 1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 6个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戏,其他同学观察结果。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篇7: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的确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重视数位的确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准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准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数据按照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汇报,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提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 说一说”

出示: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

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

学生尝试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知识反馈,强调重点。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 “0”。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148264≈( )万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 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 ⑶用什么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互相出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三、作业设计

(1)判断题

①新绛县人口有32万。 ( )

②100000≈10万 ( )

(2)教材第12页第1题。

在做之前,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做“31777精确到万位是多少”这道题。学生说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完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这些省市的森林面积按一定顺序排列。

(3)教材第12页第三题。(强调连续进位的方法)

(4)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

49( )835≈50万 49( )835≈49万

(5)课后延伸

阅读13页数学知识,搜集信息,了解数的发展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近似 数

35人→准确数 约13亿→近似数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148264≈( )万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篇8: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篇9: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 (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 ○ )

a-b-c=a○( ○ )

213-○-○= ○(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 126-(48+52)

(2)364-(153+47) 364-153-47

(3)685-(228+272) 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作者:飞燕 第六单元 分 类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时间:2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33课时 教学课题: 整理玩具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分类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个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摆放日常用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都认识他,你们看他是谁呀?(教科书中的同伴“亮亮”) 亮亮这几天特别高兴,因为他家搬进了新楼房,你们想不想看看亮亮自己的.卧室呢 二 学生自学 师:这就是亮亮的卧室。(出示65页2题图)。 1 你们觉得聪聪的卧室怎么样? (乱七八糟) 2 怎样收拾才使亮亮房间变得这么整洁? 3 说说亮亮是怎样摆放自己的玩具的呢? 三 研究讨论 师:这就是亮亮的卧室。(用CAI出示65页“2整理小卧室”图)。 1 你们觉得亮亮的卧室怎么样? (乱七八糟) 2 谁能帮他整理一下? (指名多个学生口述整理方法。按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整理的结果) 3 我们怎样收拾才使亮亮房间变得这么整洁? 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分类) 4自从大家帮亮亮整理房间后,亮亮每天把自己的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你们看,他把自己的玩具摆放得多有条理呀!(出示教材64页例1图) 5 谁说说聪聪是怎样摆放自己的玩具的呢? 6 亮亮学会整理房间、摆放玩具后,他想出2 个小题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分对。(呈现教材64页情景图,让学生观察)问:亮亮让我们分得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7这些物品按用途怎样分? 下面大家打开书64页,看看书中图,在学习用品下打“∨”,在食品下面画“○”,把我们穿的、戴的用线圈在一起。 四 练习我们看看亮亮考我们的第二题(出示65页练一练1题),聪聪让我们按腿数给这些小动物分类。 除了按动物的腿数分以外,还可以怎样分? 小结:刚才大家用分类的知识对小动物进行了不同分类,如果你们再仔细看看,还会发现很多分类的方法。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34课时 教学课题: 分类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重点: 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积木、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玩积木好吗?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套积木,谁能说说你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 二 学生自学 1、 分一分。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立体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在让学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2、 说一说。 3: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组内学生述说理由。 三 研究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汇报。 生1:我的积木有正方体、长方体、球体。 生2:我的积木有大的、有小的。 生3:我的积木有蓝颜色的、有绿颜色和红颜色的。 (学生充分说自己的发现) 1、 分一分。 引导学生发现各种立体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在让学生自己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2、 说一说。 生1:我按颜色分,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生2:我按大小分,把大的积木放在一起,把小的放在一起。 生3:我按形状分,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3: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组织学生述说理由。 四 试做 1、 实物图片投影显示各种蔬菜、水果。(可打乱顺序) 2、 请同学汇报看到了什么,不清楚的,教师说明。 3、 请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生1:我按蔬菜分有:胡萝卜、西红柿、黄瓜…… 生2:我按水果分有:梨、桃、香蕉…… 生3:我按颜色分…… 4、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标准是否符合常理。 五 练习1、 实物图片显示课后2题的各种图形。 2、 请同学汇报各种动物图片的名称。 3、 请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生1:我把会飞的放在一起:蝙蝠、蜻蜓…… 生2:我把会跑的放在一起:兔子、牛、羊…… 生3:我把会游的放在一起:鱼、螃蟹…… 4、 对学生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5、 实物图片展示课后备干部3题(注意一组一组的展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说明理由。 6、注意说明第4组中的小刀不是玩具。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篇11: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作者:飞燕 第三单元 认识物体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合作、成功、帮助、放松)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难点: 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合作、成功、帮助、放松) 教学课时:3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15课时 教学课题:分一分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经历认识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物体形状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学习的乐趣。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搬一个纸箱放到讲桌上。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现在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取,每人一件。 拿着你的礼物给你的同学看看样子,告诉他礼物的名称。 二、学生自学 1、看图 :把样子相像的物体放有一起? 2、小组讨论:按什么标准进行分一分。 3、学生操作。 4、互相交流。 三、研究讨论 游戏:各回各家。 规则:手中礼物的样子相同或相似的同学站在一起。老师作个别指导。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组。 师揭出正方体的名称(板书) 揭示长方体的名称(板书) 这样的物体因为形状像一根柱子,因此人们把它叫做圆柱体。 圆圆的光光的,可以任意滚动,我们叫它球。 你们给你们组的物体起个名字叫什么? 出示一组物品图,谁能说出图中物体是什么形状,再写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个样子的物品。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正面评价。 四、试做 小组内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的? 五、练习①出示图片,图片上是各种形状的图样。 ②出示搭好的积木图,数一数图中各种形状的积木分别是多少? 出示P30图师在学生摆时个别指导。出示一个盒子内放积木。 六、延伸 学生蒙着眼睛到前边摸,说出摸的是什么形状。其余同学做裁判。 七、小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16课时 教学课题: 搭积木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过程与方法: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教学难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积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期待已久的积木大赛终于开始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取得胜利。 二 学生活动: 摆一摆 比赛的第一个项目是按规定拿积木,拿对一个加10分。 顺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用三块积木摆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含义。 推一推 ①猜一猜,这四块积木谁跑得最远。 生猜:我猜长方体。我猜正方体。我猜是圆柱体。 ②试验:生自己动手试 a、在光滑的桌面上推四块积木。 b、在粗糙的地面上。 c、在小绒毯上。 你有什么发现?交流感受。 (可以让学生说,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限的体会,不必给学生框子) 搭一搭 下面分组搭积木,杨搭什么就搭什么。 ①生动手试验。②交流感受。 搭完后要给大家讲一讲它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组完成的作品的故事。(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组员间相互评价,作品及故事。 教师巡视。 三 学生自己谈一谈收获。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总第17课时 教学课题:玩泥巴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合作、成功、帮助、放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合作、成功、帮助、放松)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水、黄土、泥巴、颜料、小盒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师拿出一些泥巴塑玩具,请学生猜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都是用泥巴做的,今天我们也来用泥巴捏些玩具。 二 探究体验与实践 玩泥巴 示范和泥: 往土里加适量的水,撑持成泥巴,在盒里拌几下,使泥巴有韧性。 介绍一些捏泥巴的技巧。 ①捏②搓③柏④粘 学生和老师一起把泥巴做成自己喜欢的玩具。 ①跟老师一起做,捏制的准备。 ②动手捏泥巴。 三 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正面评价每个学生的作品适当予以奖励。 教学后记:

篇12: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原文地址: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作者:飞燕 第五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认识“+、-”,会读加减法算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加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提一提,算一算等形式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减法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让学生经理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的过程,同学间相互评价,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独立思考、比较、自主编题 教学时间:11课时。 课 时 计 划 总第22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法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向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三个小朋友做纸花的情境:3个小朋友看见老师奖励同学们用的纸花不多了。就主动给老师帮忙做纸花。(出时情境图 二 学生自学 1、 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2、 学生动手摆一摆。 3、 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同学们算式是什么?(3 +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三 研究讨论 1 教师提问:你从这幅图看见了什么?一共做了几朵花? 学生仔细观察图。 2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花片亲自动手摆一下。 + 一共5朵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小组内订的试着说一说加号和加法算式。 根据同学们说得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 2 = 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四 试做 算一算,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其中的数字信息。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列算式。 五 练习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摆在动笔再方框里填数。再读出算式。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自己画,最后在方框里填数。 数学活动,身边的数学。 各组把老师奖励的小纸花拿出来,算一算共几多? 哪一组得的最多?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3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大小相同吗学生观察图画,小组之内交流后分别汇报。 二 学生自学 1、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 还有别的算法吗? 3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 研究讨论 1 教师提问:看完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2+3=5 3还有别的算法吗?板书:3+2=5 4与兔子有关的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⒊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 试做 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指导学生认识集合圈。 师:你知道这种图形是什么意思吗? 师: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算一算,把空填上。 五 练习⒉完成练一练中的2、3、4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第3题,教师可做一些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 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看哪组说得多,本组同学完成算式)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4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3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指名学生表演,一生拿5张卡片上场,让两名学生表演送卡片。 师:根据刚才的表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表演,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二 学生自学 1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2 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3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4 怎样写算式? 5减号是什么样的? 6这个算式怎样读? 三 研究讨论 1 出示兔博士的话,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一摆刚才的表演情境。 学生同桌合作用花片摆。 2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学生交流摆花片的方法。 3 师: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用斜线画去拿走的部分。师介绍画图的方法。 4 师: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 你知道怎么表示吗?学生尝试交流如何列式。学生回答。学生小组之内读减法算式。 5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板书:5-2=3师: 6 认识“-”吗?这个算式怎样读? 教师强调认识“-”,并指导学生读减法算式 四 试做 出示算一算的题。让学生逐题说图意,指导学生边演示边说。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订正。 学生了解图意后,第1题小组合作计算填空,第2题同桌合作填空,第3、4题自己完成。 五 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生摆花片。 师:摆出4个花片,去掉2个,还剩几个?剩下2道题学生在小组内叙述。 学生写算式。学生叙述并写出算式,交流订正 六数学游戏;教师发给每组卡片并强调游戏规则。一位学生翻卡片,大家轮流说出与这个数有关的许多算式。然后另一个同学翻卡片,依次类推。 先由一组同学演示然后其他组活动。 七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课 时 计 划 总第25课时 教学课题: 5以内的加减法 第4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卡片、小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音乐,教师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到? 二 学生自学 1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2 小猫等妈妈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 3讨论:一共有3条鱼,小猫吃了三条鱼,还剩几条鱼? 4怎样列式? 5小猫这样做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三 研究讨论 1出示兔博士,引出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 2教师引导写出加法算式并板书:0+3=3 3继续讲故事:小猫等妈妈等得着急了,自己把3条鱼全吃光了。 4引导学生讨论:一共有3条鱼,小猫吃了三条鱼,还剩几条鱼? 5怎样列式?学生汇报列式并解释, 教师板书: 3-3=0 6讨论:小猫这样做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四 练习1 演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2 指导学生依据课件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就应肯定。)学生看课件讲故事,相应在小组之内提出问题后全班交流,学生依据问题列式计算,算完后全班交流。 3学生看书第2题。用线把小动物和他应该坐的椅子连起来,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连线。 4指导学生做第3题,要求学生尽量口算。 教师巡视指导,给每一个学生口算的机会。 五 数学游戏

篇1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Hello!

共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a. 认识三个人物:Li Ming 、Jenny Smith 、Danny

b. 掌握新句型:Hello/Hi. My name is ________. What ’s your name ?

B. 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并能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C.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hello / hi 你好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______. 我的名字是______。

I live in ______. 我住在______。

三、教学难点: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______. 我的名字是______。

四、教具、学具: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Greeting

a.用Hello /Hi 向学生打招呼问好

b.再用英语向同学们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T: Hello. My name is ______. 指着自己,说出名字。重复几次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New Concepts

1、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思,并鼓励他们试着自己说。

在此引出My name is ______.并告诉学生在My name is ______.后加自己的名字。然后鼓励学生试着练习一下。

在让学生作自我介绍之前告诉学生Hello/Hi是英语中最基本的招呼用语,意思相同,只是Hello比Hi正式。教师和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的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及近似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自我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语言实践机会)

2、用英语询问别人的名字,这一环节是把简单的英文句子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加深学生的印象。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手偶自问自答。例如:

T: Hi. My name is ________.What’s your name ?

D: Hello. My name is Danny .

T: What’s your name ?

D: My name is Danny.

T: Oh. Danny. Hi. Danny.

此时,要向学生强调What’s your name ?的用法。

之后可以让学生和教师的手偶来练习刚刚学会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玩与乐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介绍书中的人物由于学生是刚接触到这几个小朋友,而且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所以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这几个人。利用图片分别介绍Danny、Jenny Smith和Liming同时告诉学生Jenny 住在 Canada (加拿大),Li Ming 住在China (中国)。然后领读Canada China I live in ___.(因为这几个单词也要作为重点的知识,同时还为学习教科书奠定基础。)

4、Student Book

(设计意图:录音为学生提供了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语速,便于学生学习外语是摆脱母语羁绊;多次朗读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为以后的大量阅读奠定较好的基础:模拟表演对话,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的能力,也为初步交际打下基础。)

5、Play game

(1)Play “go—stop”

(当喊道stop时,就互相询问名字)

(2)Play “Find friend”

(叫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让他们和剩下的同学交朋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的朋友多。在游戏中保证英语用正确,否则所交朋友无效。对获胜者予以表扬。对其他人予以鼓励。)

(设计意图:游戏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Class Closing

六、板书:

Lesson 1: Hello!

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________.

课后反思:

篇14: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听、说、认识、口头运用单词:teacher, boy, girl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What’s his/her name?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怎样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向他人介绍事物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进行打招呼,如何做简要的介绍,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teacher 教师 boy 男孩 girl 女孩

his 他的 her 她的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This is a______. 这是______。

What’s his name? 他叫什么名字?

His name is ______. 他的名字是______。

What’s her name? 她叫什么名字?

Her name is ______. 她的名字是______。

三、教学难点:区分his和her的用法。

四、教具、学具: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流程:

Class opening

1. Greeting:Hello!/Hi!

2. Review: What’s your name?

New Concepts

1、利用班里的男孩引出boy,并对其进行介绍:This is a boy.领读boy,接着介绍His name is _____ .(说出这位学生的名字),教师可以重复这句话,使学生理解它,如果学生不能明白,教师就多举几个例子,例如:

T: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__A___.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___B__.

What does this word ‘his’means?

在学生理解his的含义后教师指着某个男生问学生:What’s his name?

试着让学生回答:His name is _____ .反复进行几组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练习了。

教授单词girl, teacher和句子What’s her name?同上述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年龄特点,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直观的将所学内容展示给学生,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Listen to the tape,and read after it.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模仿练习进一步熟练课文内容,并同时进行听力训练。

第二课时

3.Play a game。

Memory name。游戏规则:让几名自告奋勇的学生面对全班站在教室的前面,教师站在这一排学生得一端。

第一个人说:My name is Hong.

第二个人说:My name is Bing.和Her name is Hong.(指着第一个人说)

第三个人说:My name is Ming.和 Her name is Hong.( 指着第一个人说) His name is Ming.(指着第二个人说)这个游戏一直进行到这一排的最后一个人,要求教师必须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能有亲身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轻松愉悦地获得新知。

4.Make a dialogue in groups.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Class Closing

Goodbye!

六、板书:

Lesson 2: Boy,Girl and Teacher

teacher boy girl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

课后反思:

篇15: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A. 知识目标:

1. 掌握三会词汇:book chair desk

2. 学会问候语“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

B. 能力目标:

1. 能熟练演唱歌曲“How are you?”,演唱流利,发音准确。

2. 会使用句子“What’s this?”来问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并能够用“It’s a…”回答。

C. 情感目标:

让学生礼貌的同他人打招呼和问候,做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1. 新单词:三会(会听、会说、会认):book chair desk

注意:desk是指书桌或是办公桌,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桌子要用table

2. 新句型:(会听、会说):

What’s this? It’s a ________. 这是什么? 这是________。

How are you? I’m fine. 你好吗? 我很好。

三、教学难点:What’s this? It’s a ________. 这是什么?这是________。

四、教具、学具:CAI课件,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流程:

Class opening

Greeting

1)教师用“Hello / Hi!”问候全班,要求学生回答“Hello/Hi!”

2)教师同学生做手偶游戏,进行“What’s your / her / his name?”的对话。

New Concepts

1、Listen a song:

A、教师可以先自导自演一段对话,如:

A:Hello

B:Hi!

A:What’s your name ?

B:My name is ________.

A:Oh, how are you?

B: I’m fine.

然后反复强调最后这两句话,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两句话的意思,并告诉他们这两句话的运用环境。在学生理解后就可以播放歌曲了。

教师播放歌曲“How are you?”。再利用歌曲中的课件展示一遍这组对话,让学生充分的加以理解。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鼓励他们之间进行对话模仿练习。

B、利用实物教授book chair desk 在学生理解这几个单词的意思后引出对话:What’s this? It’s a ________.

2. Practice:

1)I ask , you answer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随意指着一本书、一张桌子或一把椅子询问“What’s this?”,学生来回答。教师可以快速指出物品或出示图片,由于小学生竞争好胜的意识比较强,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Play a game“Stop,go”

把学生分为几组,先由一个小组来进行。此小组的几名学生低头来回走动,教师喊“Stop!”,示意学生停下来,同眼前的学生进行问候,练习对话“How are you?”。

3)Sing a song

两个环节的游戏过后,让学生放松一下,师生同唱这节课学的歌曲“How are you?”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Make dialogue: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每天见面的时候说问候语,久而久之就能很自然的脱口而出了。

Class Closing

Goodbye!

六、板书:

Lesson 3: How Are You?

book chair desk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篇16: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Hello! 一、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a. 认识三个人物:Li Ming 、Jenny Smith 、Danny b. 掌握新句型:Hello/Hi. My name is ________. What ’s your name ? B. 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并能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C.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Hello/Hi. 你好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______. 我的名字是______。 I live in ______. 我住在______。 三、教具、学具: 录音机 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Greeting a.用Hello /Hi 向学生打招呼问好 b.用汉语问学生对英语的了解情况 1)什么地方说英语? 2)你知道一些英语单词吗?3)你遇见过会说英语的人吗? New Concepts 1、用英语作自我介绍 a.老师作自我介绍 T: Hello. My name is ______. 指着自己,说出名字。重复几次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 表达想认识学生,请学生作自我介绍。告诉学生在My name is ______.后加自己的名字。 b.学生作自我介绍 c.告诉学生Hello/Hi是英语中最基本的招呼用语,意思相同,只是Hello比Hi正式。 d.教师和自告奋勇的'学生扮演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的情况。 2、用英语询问别人的名字。 a.想交朋友,利用手偶,模拟询问别人名字的对话,演示What’s your name? 的含义。例如: T: Hi. My name is ________.What’s your name ? D: Hello. My name is Danny . T: D D Dan ……? What’s your name ? D: My name is Danny. T: Oh. Danny. Hi. Danny. 强调询问别人名字用What’s your name ?学生跟读 b.问学生想不想交朋友,和手偶对话,做练习。 3、认识新朋友 a.认识了Danny教师再介绍两个朋友Jenny Smith和Liming给学生。告诉学生他们三个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英语。展示图片让同学认识。 b.告诉学生Jenny 住在 Canada (加拿大),Li Ming 住在China (中国)。 c. 领读Canada China I live in ___. 4、Student Book a.播放录音,Lesson I , Part 2中的对话,学生听录音 b.学生打开课本,再播放录音,听录音并跟录音读两遍。 c.学生自读对话一遍 d.叫几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e.叫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5、Play game (1)Play “go―stop” (当喊道stop时,就互相询问名字) (2)叫几名同学到前面来,让他们和剩下的同学交朋友,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的朋友多。在游戏中保证英语用正确,否则所交朋友无效。对获胜者予以表扬。对其他人予以鼓励。 Class Closing 1.Activity Book 2.Say “good bye” to the students. 板书: Lesson 1: Hello! China Canada What ‘s your name ? My name is ________. Hello! Hi! 习题: 1、 用英文写出你和你的五个朋友的姓名。 2、 练习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姓名,如:My name is Li Ming.以及询问对方姓名,What is your name? 课后反思: Lesson 2:Boy,Girl and Teacher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听、说、认识、口头运用单词:teacher, boy, girl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What’s his/her name?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怎样和别人打招呼,怎样来介绍自己,向他人介绍事物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有礼貌地进行打招呼,如何做简要的介绍,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新单词:三会(会说、会听、会读): teacher 教师 boy 男孩 girl 女孩 his 他的 her 她的 2.掌握新句子:两会(会听、会说): This is a______. 这是______。 What’s his name? 他叫什么名字? His name is ______. 他的名字是______。 What’s her name? 她叫什么名字? Her name is ______. 她的名字是______。 三、教学难点:区分his和her的用法。 四、教具、学具:录音机、图片 五、教学资源: 人称代词并列用法的排列顺序 1)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 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即:you and I;he/she/itandI;you,he/she/it and I 2)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其顺序为: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即:we and you;you and they;we,you and they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英语人称代词,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人称代词分主/宾,只有八对要区分。 你(们)、它主/宾同一形,其余主/宾须分清。 谓语之前主格填,动/介之后宾格跟, 口语运用最灵活,表语也可用宾格。 人称代词并列现,注意顺序礼貌见, 二一、三一、二三一,第一人称最谦虚, 若把错误责任担,第一人称须当先。 六、教学流程: Class opening 1. Greeting:Hello!/Hi! 2. Review: 利用手偶游戏来复习What’s your name? New Concepts 1、教师手拿danny的手偶向一位学生提问:What’s your name? 再次强调:your name? S:My name is … 2、T:(指着李明)his name?(再指着班里其他男生问几次) (板书his name并领读) 让学生猜his的汉语意思。 再用完整的句子问:What’s his name?让生试着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再扩展到her的使用。 4、T:什么情况下使用his?什么情况下使用her? 从而引出boy、girl.领读并板书这两个单词,教师随便指教室里的学生,如果指的是男生,就要求学生说boy,如果是女生,就要求学生读出girl。最后,教师指着自己,看学生是否会说,于是出示单词teacher,领读并板书。 5、Listen to the tape,and read after it. 3.Play a game。 Memory name。游戏规则:让几名自告奋勇的学生面对全班站在教室的前面,教师站在这一排学生的一端。 第一个人说:My name is Hong. 第二个人说:My name is Bing.和Her name is Hong.(指着第一个人说) 第三个人说:My name is Ming.和 Her name is Hong.( 指着第一个人说) His name is Ming.(指着第二个人说)这个游戏一直进行到这一排的最后一个人,要求教师必须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 4.Make a dialogue in groups. Class Closing Goodbye! 六、教学板书: Lesson 2: Boy,Girl and Teacher teacher boy girl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 七、课后反思: Lesson 3:How Are You? 一、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 认知词汇:book, chair, desk ●语言技能 能利用新句型来进行问候和询问物品名称: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Whats this? Its a … ●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听英语、说英语、唱歌曲、做游戏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乐于模仿,敢于开口。 二、教学重点 (1)How are you?Im fine, thanks. (2)book, chair, desk 三、教学难点: (1)How are you?Im fine, thanks. (2)Whats this?Its a … 四、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词汇卡片 五、教学步骤 Step I Class Opening (5 minutes) 1Warming up Greeting:Greet your class by saying“Hello”or“Hi”.Ask the students to respond with“Hello”or“Hi” 2Review 师生利用已学句型作如下对话: T:Hello. My name is … Whats your name? S1:Hi!My name is … T:Hi!Im … Whats your name? S2:Hello!Im … 教师指着某个男孩或女孩提问学生: T:This is a boy/girlWhats his/her name? S3:His/Her name is … (多找几个学生进行如上练习。) Step II New Concepts(28 minutes) 1How are you?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两遍后,第三遍跟读,然后重复录音内容,教师讲解句型内容。最后再听一次录音并跟读。 教师板书: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让学生指读几遍。 (2)Group Work 以小组为单位,第一个人问How are you?第二个人回答Im fine.然后再问第三个人How are you?直至全组结束为止。教师提醒学生尽量模仿刚才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Play a game:Find Your Friends 教师和一个学生对话作示范: T:Hi,my name is …Whats your name? S1:My name is … How are you? T:Im fineHow are you? S1:Im fine,thanks 然后播放中文歌曲“找朋友”,让学生在音乐中找朋友,和朋友完成对话,重复做几遍。 2Lets sing a song. 在播放录音之前,师生先一起熟悉歌曲中的歌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歌曲中的句子,教师适当提示歌词含义,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唱歌并做动作。 3Whats this? (1)Demonstrate 教师手指一本书、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让学生跟教师反复读物品名称book,desk,chair。然后呈现词汇卡片,鼓励学生反复读词汇。 手指实物引导学生作如下对话: T:Whats this? Ss:Its a … 2Practice Practice in groups 全班分为四组,第一组问:Whats this? 第二组答:Its a …,然后交替进行如上练习,第三、四组

篇17: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全册教材分析。

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二、单元分析:

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爱护周围环境,爱的奉献。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三、全册教学总目标

㈠.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篇18:冀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突出重点,我采用了课本上的问题情境,同时调整了课本上提供的“思考”的问题的位置,将它放到函数概念引出之后,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关系。

情境设置:

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来表示t吗?

(2)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与前面复习内容相呼应,让同学们能在“做一做”和“议一仪”中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也能注意到与所学“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的不同。从而自然地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

为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我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进行变形,并安排了相应的例题。

一般式变形:(其中k均不为0)

通过对一般式的变形,让学生从“形”上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结合“思考”的几个问题,让学生从“神”神上体验“反比例函数”。

为加深难度,我又补充了几个练习:

1、为何值时,为反比例函数?

2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正比例函数,则与成什么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

由于备课充分,我信心十足,课堂上情绪饱满,学生们也受到我的影响,精神饱满,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在复习“函数”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显露出难色,显然不是忘记了就是不知到如何表达。我举了两个简单的实例,学生们立即就回忆起函数的本质含义,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很好的铺垫。一路走来,非常轻松。

对反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变形,是课堂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笔,就是因为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我补充的练习1这类属中等难度的题型,班级中成绩偏下的同学也能很好的掌握。

而对于练习3,对于初学反比例函数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大部分学生显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不少学生能很好得解答此类题。

经验感想:

1、课前认真准备,对授课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

3、数学教学一定要重概念,抓本质。

4、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表情,可适当调整教学深度。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9: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 对于图1 2 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 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2:把空白部分从上往下看,再把中间的平移,从左往右依次得到11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4×2×11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师:套在一起,也就是两个正方形之间有一格重叠,图中共有几处重叠?如何解决重叠部分的问题?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18:先按每个正方形是3乘3是9,一共有(3×4)个正方形,用9乘12是108,9个正方形有8处重叠,而中间的8个小正方形正好和重叠的抵消,最后结果仍是108平方米。算式是3×3×(3×4)-8+8

生19:如果平均分成四份来看的话,每一份是3×3×3=27个蓝色面积是27×4=10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发现找到答案有很多种方法,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 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6806.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