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简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共1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在此,感谢网友“草莓牛奶”投稿本文!

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1: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美图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课件)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课件比较不同:叠词的作用)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引读词,读段。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放回文章里去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读课文。

3、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回顾课文,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也就是你认为嫦娥心地善良的句子,用线画下来。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你认为嫦娥的心地善良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课件)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①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②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没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③村南的老丁是个残疾人,嫦娥十年如一日……(端茶送饭、洗衣洗洗鞋)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课件),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说嫦娥善良,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板书:逢蒙)(课件)那是一个奸诈贪婪(板书)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课件)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绕着话题,和别人兜圈子)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让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课件)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课件)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板书)。

6、是啊,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

①(课件:嫦娥奔月动画,小提琴音乐《思乡曲》响起)同学们,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时,用了75小时50分钟,假如嫦娥飞得比飞船还要快一百倍,也需要近50分钟,在这漫长的50分钟里,嫦娥的内心会在默默地想些什么呢?会回忆与后羿在一起的生活,与乡亲的互相关爱,还是有什么话想要对谁说?请大家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笔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生动笔)

②学生交流,师相机评价:善良的嫦娥;有情有义的嫦娥;细心的嫦娥……

③同学们用文字走进了嫦娥的内心,你们真是嫦娥的知音啊!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

①“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课件)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妻子一往情深。

师:对,这就是重感情(板书)。对家人能够关心、爱护,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②从第七自然段的“焦急”、“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也能体会出他对嫦娥的深情。

师:请你读读这部分。

指导朗读:读第7小节。(课件)(放音乐:致爱丽丝)

(课件出示:“嫦娥!嫦娥!”)面对着远离自己的爱人,重感情的后羿该如何去喊呢?

师:“嫦娥、嫦娥”应该怎么读?

(带着着急的心情读。)

指名读、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就是后羿,在一声声呼唤着嫦娥的名字。

同学们,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的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想说,嫦娥,不要--(离开我)---嫦娥你怎么--(舍我而去)---嫦娥请--(回来)---

后羿对嫦娥的情感,真是天地可鉴。体验:哪些词最能形容此时后羿的心情?(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万语千言,浓缩在这连声呼唤声中,全体男同学呼唤:全班同学来呼唤。

(课件:嫦娥奔月图)(音乐:钢琴《思乡曲》)(引答)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将…(分离)…意味着她美满的家庭将…(破碎)…意味着乡亲们也不能…(和她分享快乐)…

2、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课件)

3、教师激情引领: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4、读,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好人终究会有好报)

四、教师延伸:

同学们,中秋,这是个令人产生遐想的节日,中秋佳节,无论是奔波他乡忙于生计的异客,还是浪迹天涯追求理想的游子,此刻的他们,心中都向着一个方向,那就是--家,那个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翅膀,给了他依恋,给了他力量的家。那是他心中的月亮,那里承载了厚重的爱和永远的牵挂!

五、吟诵升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在《思乡曲》的音乐声中,一起吟诵名篇《水调歌头》,共同祝愿所有的家庭如中秋的月亮,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课件,音乐缓缓响起,配乐朗诵)

六、激起悬念,扩大学习空间

1、最后,你对课文还有疑问吗?或者还对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比较关心?(如逢蒙的下场;后羿后来怎样了……)

2、看来,这则故事真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这些问题怎么办?在神话故事书中的《嫦娥奔月》会给大家满意的答案。所以,这节课的作业是:(课件出示)

①向父母或朋友讲讲嫦娥的故事。听听他(她)们对嫦娥的评价。

②读读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并搜集更多的中外民间传说读一读,记一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课。

[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2:嫦娥奔月 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美。

3、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2、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导入,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人物性格特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实际、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脉络是:吟诗导入--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再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羿射日--指导写字。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月字的古诗,这一步骤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教学的第二阶段--初读课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读悟结合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完成了对课文的初读,教学进入第三环节--再读课文。学生合作交流,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干了什么?依次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逄蒙威逼。指导学生朗读。

紧接着,教学进入了下一阶段-学习“后羿射日”。让学生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感受后羿的神勇,学习他为民造福的精神。

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描红写字。

教学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资历尚浅,经验不足,教学中的小细节处理的不够到位,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第一学期)

学校:紫阳小学

班级:五(2)班

教师:季莹莹

时间:2014--10

[嫦娥奔月 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3:嫦娥奔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4)抓住课文重点句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复述课文的能力。

(2)通过拼读、组词、书写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通过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善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把握后羿、嫦娥、逢蒙的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同学们,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的夜晚,每当看着那一轮明月在天空升起,我们的心中就会不由得想起曾经学过的许多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谁来给我们背一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古人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威逼周旋接济皓月当空迫不及待

凝望企盼敬重树影婆娑奸诈贪婪

(提示:“婪”是边音;“诈”是翘舌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交流。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这篇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干了什么?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逄蒙威逼

4.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四、学习“后羿射日”

1.指读第1-2自然段。

2.后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朗读体会“神勇”

3.从后羿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什么可贵的品质?为民造福。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播放音乐,学生描红,师生共同范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复述“后羿射日”。

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力大无比神勇

嫦娥奔月?

逄蒙威逼?

[嫦娥奔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4: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在上这一课时,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让我也有了收获。

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力大无比后羿、美丽善良的嫦娥、奸诈贪婪的逢蒙。在分析逢蒙这个人物的特点时,我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并作一些简单的批注。

孩子们低头默读,在课本上做着不同的记号。然后请了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大多数孩子都找到了“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等这样的词句。就在我打算把他们的思维给收回时,王雪仍高举着手,“也许她还有不同的意见吧。”我心想着,就请她再继续谈:“‘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中的‘弄’字也可以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因为我们一般都是说得到一样东西,这个‘弄’字就说明逢蒙的手段不正当。”好一个“弄”字!多会读书的孩子,这么一个字也被她发现了,我作为一个老师却没有她读得那么深入。“你真是会读书,是呀,一个弄字就把逢蒙的居心给写了出来。单独看这个弄字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但放在这句话中真是用得太妙了。只要能把意思准备地表达出来,它就是一个好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唐丽婷又找到了“闯”字。还有的孩子找到了一个侧面的描写,从嫦娥的心理活动:“让这们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可以看出,嫦娥一眼就看出逢蒙是个贪婪的人,可见他平时也是非常的贪婪……孩子们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潮。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样的表达才称得上是“好词佳句。”

教学的设计不光要读好教材、有好的教学预设,更应很好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只有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才是对孩子的更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更深入心里。抓住了这样的教育契机,那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更好的肯定。

篇5:《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王大郢小学李翠萍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案例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6:小学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在让学生整体的感知了课文之后,我主要是抓住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个教学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积极的讨论,参与其中。在对于讨论的问题的深入性挖掘上。我安排了一个情境说话。嫦娥迫不得以离开人间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她会说些什么?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也真正走进了嫦娥的内心,明白了嫦娥的无怨无悔。最后我把视线引向后羿,通过他的连声呼唤,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嫦娥为了大伙舍弃个人幸福的纯洁与伟大。这时学生再读第六节,感受到的是嫦娥奔月的凄美。我希望通过一遍遍地读,一层层深入,让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驻学生的心间。由于时间没把握好的原因,最后一小节的处理十分苍促,学生没有能够体会到月亮为什么代表了人们的企盼团圆的心?为什么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还有学生在表演嫦娥与逢蒙进行周旋时,虽然能够表演,但言语比较苍白,没有体会到嫦娥的机智,我想如果之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准备的话,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感遗憾的是课中时间安排不当,读悟交流不够彻底。然而,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发人深思的语言导入启发学生潜心文本中边读边想。在组织品读感悟交流中,老师巧妙地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较好地形成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认为这俩方面是值得庆幸的。

篇7:秋天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9月16日总1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板书设计:秋天

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教学反思(4):

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秋天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8:秋游(教学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材依据: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设计思想: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由于本班学生大多没去过农村,没经历真正的的郊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勒出具体的画面,注意朗读中兴趣的激发、情感的调动,让学生真情流露。

教具准备:课文配套光盘;生字“凉、郊、忙、追、逐、喊”剪开的十二张卡片;文字投影片。

活动准备:提前布置学生在周末去乡村游玩,写出日记并带回各种成熟的农作物。

教学流程:

一、巩固生字。

1找朋友,认生字。

⑴谈话:汉字王国里有几个部首找不着合作伙伴了,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谁能帮帮它们?(生个个跃跃欲试。)

⑵指名六个同学把黑板上贴的偏旁一一对应,组成生字“凉、郊、忙、追、逐、喊”,并做小老师教大家读,还可适当说说自己记这个字的方法。注意正音:追(zhuī)逐(zhú)都是翘舌音。

2带大家口头扩词后将字卡奖励给六位“小老师”。

3揭示课题 1秋游,继续学习。

[新课伊始,便要抓住儿童注意力,调动参与积极性。利用儿童喜欢新颖游戏和“好为人师”的心理特点,切实搞好生字的复习巩固。]

二、动画导入,精读课文。

1播放课文动画,学生观察。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觉得哪儿最美?

[通过课件展示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天空 农田 草地

3相机学习课文,并进行说话指导。

A(投影画面)天空美在哪儿?

⑴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蓝蓝的、一望无边、白云。

⑵课文是怎样把它的美写出来的呢?指读第二自然段。

⑶你平常看到白云还有时像什么?(有的说像坦克,有的说像白猫在追赶一只老鼠,有的说像蜗牛在爬┄┄)

[心理学研究表明:善于大胆想像和幻想是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特点,是儿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关键,新课程中的教师更要保护、培育好儿童的创造萌芽。]

⑷师小结:真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呀!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读。

⑸齐读第二自然段。

[以情促情,尽情感受美丽的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应该不露痕迹,润物无声。]

B我们继续行走,经过一大片农田,又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回答,相机投影农田的部分画面引导说话.

⑵口头填空:

农田里,稻子( ),高粱( ),棉花( )。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还可以用上别的词吗?比如叠词。

生:农田里,稻子金黄金黄,高粱火红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师:这么美的颜色!谁还能说一说,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沉甸甸的稻穗向我们点头;高粱红了,摇动红红的小手跟我们打招呼;棉花白了,像天上的朵朵白云。

师:说得太美了!每位小朋友把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自由练说。

⑶秋天的农田里,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学生讨论回答,并展示在农村带回的棉花、大豆、高粱、红薯、花生等农作物。

教师点拨引导复习学过的儿歌《秋天到》。

⑷这么五彩缤纷的田野,美就美在什么?(颜色)你觉得第三自然段哪些词该重读?板书:黄 红 白 指读第三自然段。

⑸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赞美、高兴)

⑹男女生比赛读。

[以朗读为主线,串起看图、想像、说话的珠玑,让学生在看、想、读、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

C在这么美的秋景中,同学们玩得怎么样呢?(开心)

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可以指图说,也可用书上的话说。)

⑵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奔跑”、“追逐”,区别比较异同。(“追逐”中多了“追赶”的意思。)

⑶“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扩散:可唱,可喊,可诵,可吟。让学生自己走进情境,尽情表演。)[新课标指出: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调动真切的情感体验。在这一刻,可以让学生围绕“你自己想干什么”自由发挥、表达。在强烈的表现欲推动下,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

⑷投影句子: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轻声读,这句话写了小朋友玩的几种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的?指读,板书: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同学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用上三个“有的”说完整话。)

⑸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我们学过什么词意思和“开心”一样?板书:乐

⑹你能读出小朋友那快乐的心情吗?指读第4自然段。

4总结板书,激情。齐读课文,录音。[一想到老师要将他们的朗读录制专辑,学生便分外用心地读。]

三、练习:说话,写话。

1想像:同学们,假如今天秋游的是我们。来到郊外,你们想干什么呢?

2讨论填空:

⑴草地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⑵花丛中,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⑶回家的路上,同学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⑷( ),( )有的( ),有的( ),有的( )。

3填写句子。

[提供的语境贴近课文,不但体现课文的整体性,也易于调动学生说话的兴趣。]

附板书: 1 秋游

天空 蓝蓝的 一望无边 白云

农田 黄 白 红 美

草地 有的 有的 有的 乐

教后反思:

1看到几个同学从农村带回的农作物,学生们兴奋不已。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给孩子多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看看郊外的天空,闻闻田野的芬芳,亲身体会秋游的乐趣,我想,学生学课文时会更投入,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2在练习前可以把学生的朗读录音放给大家听,一当休息放松,二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注:此案例是本人原创,曾获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秋游(教学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9:狐假虎威 教学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11.狐狸和乌鸦

一、背景

《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叼着的那片肉,极力奉承乌鸦,最后诡计得逞的故事。课文共6小节,第一小节介绍了故事的起因,正在找吃的的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站在大树上,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讨好乌鸦,使它一步步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这是全文的重点,通过狐狸和乌鸦三次对话中各自的神态、语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如果一直引导学生了解狐狸是怎能样骗乌鸦的,就显得没什么新意。于是我决定老课新上,做个尝试,引领学生重点去感受乌鸦是怎样一步步上狐狸的当的。

我设计教学案的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二、教学案

课题

(单元) 11.狐狸和乌鸦

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狐狸的狡猾,乌鸦的轻信。

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及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随记

第二课时

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狐狸和乌鸦》。

2、老师想看看我们上节课学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复习“一”的不同读音)

3、复习词语

二、观察插图,导出新授

1、出示插图一,引背第一自然段。

2、出示插图二,指导观察。

出示挂图)明明是在树林里,乌鸦的嘴里怎么会叼着一片肉。这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谁能告诉我?

三、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一)课文的2-5自然段写出了狐狸行骗的三次过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听后相应反应的句子。(板书:﹏﹏--)

(二)学习狐狸三次说的话。

1、出示狐狸三次说的话。

2、师:狐狸的这三句话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点红:亲爱的您

师:从这你感受到了什么?

3、狐狸每次说的话又有什么不同?结果如何呢?

5、结果--------(引读)“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终于骗到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乌鸦上当受骗了。

四、小结寓意

五、表演

师:老师把这只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乌鸦请来了,谁愿意演这只乌鸦?谁愿意演那只狡猾的狐狸?谁来读叙述性的话?其他同学做评委,看谁演得好。

六、出示作业续编故事

师:今天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乌鸦好不容易又找到一块肉,巧恰又被狐狸碰上,想一想,乌鸦这次会怎么做? 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直流口水、眼珠一转、没有回答、唱了起来、摇摇尾巴、刚一开口、赔着笑脸、非常得意)

1、全班齐读。

2、请一个小朋友读。

3、开小火车读。

生答

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听后相应反应的句子。

反馈交流

自由读

生观察讨论

生讨论

生表演,生评论

生完成作业

三、狐狸与乌鸦教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处处“讲深讲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不需要动脑筋思考,没有“生疑--解惑--省悟”的一波三折,那么充斥这节课的“饱和信息”便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内驱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课堂思维的力度。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恰当预设了教学环节,40分钟的课堂具有一定的思考性与探索性,学生思维的触角在整节课摆动,自然而充满灵性!

一、归类读词,巧妙有效。

我在课始将文中六个带“一”的词分成两类,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读、静心思,明确“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也就是需要变调。如此,便于孩子们归类识记。两组四字词分别与狐狸和乌鸦有关,在识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识了字、正了音,又对文字背后隐藏的狐狸与乌鸦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回顾。于是,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在此升腾。

二、三比组块,体悟有序。

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好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我采用三比细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体悟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深入有序。

一比三句好话,找寻异同。

此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阅读三段文字已属不易,经由细读,找出相似点和不同处,更是需要较好的眼力、缜密的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困惑,但是,请相信孩子们的潜力,只要我们经常训练,巧妙引导,孩子们思维触角的长期摆动,必然会造就一个又一个有思想、有学识的人。

二比三处提示语,探究用意。

此比看似蜻蜓点水,实则用心良苦。单读狐狸的三次好话,我们感受到的是狐狸对乌鸦的关心、赞扬,可加上提示语再读,狐狸的司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课堂上,紧扣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狐狸动听语句背后的真实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对话中,孩子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话原来可以如此颠倒黑白;在三“骗”板书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观感召下,狐狸的谄媚与狡猾尽现学生眼前。

三比乌鸦三次反应,梳理结果。

此比看似寻常,实则点睛之笔。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骗性的好话最终让乌鸦放松了警惕,上了狐狸的当。那么,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孩子们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捕捉到了乌鸦的心理变化,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得意忘形,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结果。而这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回顾有法。

在此阶段,我不仅注重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品味词句。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想象拓展,引领有度。

小练笔之前,陈老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我想,这样的引领应该就叫有度吧!

[狐假虎威 教学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0:种子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种子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1:但愿人长久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主备:金淑香审核:包荣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9月8日总6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师介绍苏轼生平,让学生说说对苏轼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来理解词语。]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此处为重难点:通过自由读,同桌讨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宽”的下面要舒展。

]。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第二课时(9月9日总7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指名读词语说感受。

]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来品读感悟。

]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读完这句话,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多种形式朗读,体现出埋怨之情。

]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9月13日总8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交流他想到了什么?读出内心变化。]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师配乐朗诵。]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读诗句,结合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但愿人长久 教学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2:珍珠鸟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学写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只有与动物和谐共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预设】

一、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1.这节课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描述来回答)

2.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还胆小,冯骥才可喜欢它了。在作者的眼里,珍珠鸟就像可爱的孩子。文中,他用了三个带“小”的词儿来写珍珠鸟。(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

(1)听老师读这三个词儿。(师读出“儿”化音)交流:什么感觉?

(2)指导读词、品词。

3.课文中还有四处地方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请大家读读。

(出示)“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2)指导读句、品句,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二、咀嚼文本,品“鸟之信赖”

1.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仅仅只是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吗?冯骥才在谈散文创作时曾这样说:

(出示)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2.对照作者说的这一段话,你觉得课文还写出了作者的哪一点感觉,哪一点情境,哪一点滋味?请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3.(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齐读。

4.起初,鸟儿很胆小。从胆小到胆大,小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的有趣的画面。

5.你首先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请读读有关句子。

(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1)你们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神气十足”、“落”、“站”、“撞”等词来体会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调皮。)

(2)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想象一下,一会儿它又去干什么了呢?

(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3)指导读。读出小家伙的神气、调皮。

6.第四自然段把珍珠鸟和“我”亲近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腻,非常生动。再读读后面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想象?把有关的词语、句子圈画出来。

7.引导学生抓住含义丰富的词句充分谈体会。

8.师引读第四段: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后来……

9.珍珠鸟为什么不一下子信赖“我”呢?这肯定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让我们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现在,你就是这只小珍珠鸟。

●小家伙,起先你为什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你在想什么呢?

●小家伙,有一次,你落到我的小桌子上,俯下头来喝茶时,偏过脸来看我的反应,真是太可爱了!你能告诉我,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家伙,你嗒嗒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有什么话儿想跟我说吗?

●小家伙,我轻轻地抚摸你的羽毛时,感觉是那样细腻、柔软、舒服。你有什么感觉呀?

10.在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下,小家伙放心大胆地、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信赖我,甚至和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第五自然段)白天--傍晚--

三、融情入境,感“美好境界”

1.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幅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出示人鸟相亲图)在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2.想象: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3.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

4.这真是一幅至真至纯的画面。瞧,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给这幅画取一个题目吗?简单地说说理由。

5.同学们给这幅图起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又融入自己独特感受的名字,真好!的确,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谁能用你的朗读赞美这美好的境界?(出示第六段)指导朗读。

6.好一幅人鸟相亲的美好画卷!好一片温馨和谐的美好境界!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引读:

看着这肩头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信赖,一定能……

四、拓展升华,抒“感觉滋味”

1.一只本来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读了文章,深有感触,写下了我的一点感受:(出示,配乐朗读)

信赖缘于一份关爱,一份呵护,也缘于彼此间的尊重和宽容。只要我们心中充满了爱,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出自天性的自由和欢乐。也许有一天,我们漫步原野,会有飞倦的小鸟在我们肩头歇脚;会有美丽的蝴蝶在我们发上扇动翅膀;会有可爱的梅花鹿,从远方的小山上向我们欢快的奔来……

让我们用宽广而细腻的胸襟去拥抱地球上那些可爱的生灵,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

(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友好的画面)

2.同学们和我一样,一定对“信赖”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谁来说说你对“信赖“的一点感觉、一点滋味?

3.总结:只要有信赖,我们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境界。

【教学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立足教材,立足字词章句,围绕“信赖”这个主题,以“读”为线,以“品”为珠,串连起全文的脉络精神。从“初步感知”到“品读感悟”再到“感情升华”,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品味文字,多种途径实践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记住这篇文章的意思。本课教学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使学生进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如精心玩味三个带“小”的词语,比较诵读“小家伙”的四个句子;品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的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找出值得品味的词语,指导欣赏,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抓住“一会儿”想象珍珠鸟一会儿又去干什么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通过多种途径实践语言。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使语文课有了真正的语文味,学生在细心品味字词、反复诵读句子中,提高了语言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二、角色转换,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本课教学在引导学生领悟“信赖”这一主题上有独到之处。首先让学生感悟文中珍珠鸟对作者产生信赖是原因:作者对它的尊重、爱护、喜爱。然后让学生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体会珍珠鸟从怕“我”到亲近“我”的心路历程。通过角色转换,更深入地走入文本,直接与作者对话,获得深切独特的体验。学生在角色对话中,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更全面的概括,并且要通过想象,用语言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之情,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信赖表达出来。这样,语言和精神就在新的同构中获得了新生。

三、启迪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

这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在感悟“美好境界”这一环节时,出示人鸟相亲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想象的基础上给画面取题目,学生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从而挖掘出文章的丰富内涵,深会作者之意。在“拓展升华”中,教师深情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并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友好的画面,让学生浸润其中,再受熏染。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人文情怀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点燃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最后出示“信赖,。”这样的句式,学生有感而发,思想精神取得了自我的提升,思维品质得到了强大的锻炼。思考的乐趣,思路的跌宕,思维的力量,思想的觉醒,尽在其中。

本课教学,弥漫着浓浓的情。师生在一同品味,一同追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真谛中,得到了精神的洗礼,获得了生命的体验。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十一期培训会展示课,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珍珠鸟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3:《水》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6课《水》。

设计意图:

1.本课教学以讲述缺水的苦引出本文的中心――“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水珍贵”的相关语句。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是引领学生感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结合课文的阅读,领悟中心内容,这样以来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

2.第三、四小节的重点语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从而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而第二小节的“雨中洗澡”与第四小节的“一勺水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是最细腻生动的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是体现“有水快乐”的部分,只有充分感悟水给村子里人带来的欢乐,才能体会到没水时的苦涩,欢乐愈多,苦涩就会愈多。教学中,我采取紧扣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想象,读悟结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领悟水的珍贵,感受文字中所含的情。为揭示反衬手法的运用,奠定好基础。

3.课文结尾母亲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意味无穷,我引领学生想象,并尝试练笔,从而引领学生体味到语言现象背后的东西,体味到作者“藏”在语言里独特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体会作者以苦写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2.缺水是苦涩的,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猜字谜:669400110

猜猜这三个数字和我们人类密不可分的什么有关?板书:水

出示:中国有669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

2.城市缺水还能维持基本生活,缺水的偏僻山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多媒体出示图片)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在村子里什么最珍贵?

用课文里的一句话说就是--板书: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二、品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1.为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出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才能挑上一担回家。

(1)“二十公里”有多远?作比较:从这儿去青口单趟才10里路,一个来回才10公里。走这么长的路能挑多少水呢?(一担)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是不是到那就能挑走呢?(小小的泉眼,一个村子,等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指导朗读。

没有水的日子真是--(苦)啊!谁能读出这份艰辛,这份苦?指名读,齐读。

(4)所以当时村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因此--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过渡:水是这个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吃都吃不上,为什么马朝虎先生还写了两次沐浴的事情,这是两次怎样的沐浴?

2.对照学案第二题,分小组自学课文第2-6自然段。

(1)出示学案:

①自由读2-6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有关人们沐浴的语句,圈出关键的动词,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②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写下自己的感受。

③这是两次怎样的沐浴?请你给这两次沐浴分别加上一个标题。

(2)分组自学,探究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第一次沐浴

(1)孩子:脱得光溜溜,奔跳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板书:乐

是啊,久旱无雨,天降甘霖,如果你是这些孩子,你会怎样欢呼大叫呢?(指名欢呼)那就让我们大声的叫吧,喊吧!(下雨喽!洗澡喽!……)

(2)理解“吃”。为什么用吃?(太缺水了,这儿的水比饭还珍贵)

(3)大人们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中来,特别是女人们也来洗澡,那时候那女有别,可想而知人们对水是多么渴望,所以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指导朗读--“只有在下雨的时候……长衣长裤。”读出人们的高兴、痛快。

(5)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还觉得人们仅仅是在洗澡吗?(这哪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过节,并且是在过狂欢节啊!是在享受上天恩赐的这次沐浴,我们称这次沐浴为--天浴。)

板书:天浴

(6)人们在狂欢,我还看到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窖的大门--?因为:这样美好的日子太少了,第二自然段的哪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意思?(期盼)所以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体会炎热与干燥

过渡:那儿一年也下不了几次雨,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出示图片)你们有什么感觉?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①相机出示: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风干的感觉。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排在了母亲的跟前。

②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读出干燥与炎热。

③师:太热了,你们的声音仿佛把我带进了炎热的大西北,我要被你们烤化了,所以这个时候,(出示水窖图片)生: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师讲述:而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那一刻的到来,当我们这四根狗尾巴草,从小到大排在母亲跟前的时候,奇迹就诞生了。

第二次沐浴

(1)看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妈妈在用勺子给他们四兄弟洗澡)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沐浴的?哪个场面让你记忆深刻?谈谈你的收获。

(2)理解“滑过”和“吮吸”。

三个“滑过”换成“流过”成吗?为什么?(“滑过”慢,是在享受,“流过”太快了)

“吸吮”:他们太长时间没洗澡了,连毛孔都饿坏了。

(3)指导朗读--“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谁能读出这种身心舒服的感觉?

(4)一勺水,四兄弟,是什么浴?(勺浴)板书:勺浴

洗的这样痛快,这样舒服,难怪母亲说:“你们真的饿坏了。”母亲这句话里的哪个字眼吸引了你的眼球?(饿)说出你的看法。(我们的身体处于缺水的饥饿状态)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但从这两次沐浴中,我们体会到的都是沐浴的快乐,这快乐是真快乐吗?雨水洗澡的痛快,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苦,一勺水洗四兄弟的舒服,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这就是反衬写法。(板书:反衬)没有写苦,反而让我们觉得更苦,无声胜有声,所以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出示资料)它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时此刻,你觉得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3.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请你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呼吁身边的人节约用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再读课题--水。(老师觉得这水很珍贵,因为这里有你们的爱。)

四、作业设计。

1.自己设计一些有关节约用水的小妙招,在班级交流推广。

2.记下自己学完本课的真实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缺水苦

水 最珍贵 尽情享受水

有水乐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笔调清新,描写细腻,读着真切感人。

本文作者通篇紧扣水的珍贵这一中心展开,叙述了三个场景:1、村里人到十公里之外的泉眼边排队取水;2、下雨时,用雨水来洗澡;3、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冲凉解暑。

教学时,我们就以感受水的珍贵作为整堂课的教学主线来组织教学。如在第一幕场景中,我们抓住四个数量词“十公里之外”、“一处很小的”“一个小时”“一担”感受当地取水极为困难,因而可见水的珍贵;“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村里人把水看得比酒还要重要,进一步说明了水的珍贵。

第二、第三两个场景,虽写的是人们得到水的快乐,但这快乐的背后却隐藏着缺水的痛苦,也正表明了水的珍贵。因而在学生感受快乐的同时,我通过及时的小结,让学生回到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加深对水的珍贵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路清晰,整体感悟深刻。

在作者笔下,水是如此珍贵,但对于身处沿海地区的我们,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的,因而,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几个情境来让学生体会:通过情境的体会,让学生想象文中人们取水难的痛苦,体会水的珍贵。

[《水》教学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嫦娥奔月 教学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7020.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