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月光启蒙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共8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在此,感谢网友“fengyeidi”投稿本文!
篇1:月光启蒙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3、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题目“月光启蒙”的含义?
5、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篇2:月光启蒙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甲:安详 乙:慈祥
2、讲故事 唱童谣
3、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
4、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5、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
(2)结构呼应更紧密
(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
(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2)呼应开头
篇3: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我的启蒙老师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自然是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董西恩,他是一位自愿支援大西北、来到甘肃文县的天津青年。董老师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膛,高鼻子上架着黑边眼镜,眼镜后面是两只总显得笑眯眯的小眼睛。他夏天穿着深灰色的对襟布褂,冬天是皂色的对襟棉袄,一直很干净很精神的样子。
我是1956年上小学读书的,当时很少有老师用普通话讲课,而董老师却用略带天津腔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课,要求我们用普通话读课文。我四五岁时跟着乡下教书的父亲在农村小学生活过两年,看惯了农村孩子摇摆着身子拖着长长的音调用文县土话读书的情景,所以,自己上学了,读书自然是那种样子。有一次,董老师领着我们读课文,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我正摇头晃脑读得入神,忽然觉得四周同学们都静了下来,转头一看,只见董老师正把右手食指按在嘴唇上,猫着腰看着我笑哩。看着我发愣的傻样儿,同学们大笑起来,董老师也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董老师就是这个样子,那时他大概只有二十岁,成天和我们这些小孩子处在一起,他也像是一个大孩子。课余的时间,董老师喜欢领着我们做游戏丢手绢、瞎子拿跛子,甚至还教我们跳舞。跟着董老师,我们还学着打篮球,他的个头高,常常把篮球拿到手后,举到我们够不着的位置,看着我们跳着抢球却无法得到的着急样儿而开怀大笑。
董老师乐意和自己的学生相处,我们也觉得和董老师在一起很开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学生在董老师的房间里玩,突然书架上的一个信封吸引了我,我拿在手上一看,信封上写着董先生启的字样。我兴奋极了,赶快把拿着信封的手背到身后,歪着脑袋盯着董老师说: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我知道了。董老师一听,惊奇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知道的?我叫什么名字?
你叫董先生!我一下子把信封高高地举起来向同学们示意。
董老师一听,差点没笑岔了气,他一把抓过我手中的信封,笑着拍打着我的头说:你还机灵得很哩!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董老师小小的房间里充溢着灿烂的笑声。
欢快的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很快过去了,放暑假那天,董老师挨个点名给学生发成绩通知书。等轮到我上讲台领取通知书时,董老师站了起来,从桌子上的粉笔盒里取出了五六支彩色粉笔,他把彩色粉笔举起来,面对全班学生说:尤解放的语文和算术都考了满分,我把这几支粉笔奖给他,希望他到了二年级学习更好。全班同学都拍起了手,我高兴地接过粉笔,连向董老师鞠躬也忘了。
董老师奖给我的几支彩色粉笔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到的奖品,五十多年来,我得到过无数次奖励,包括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奖励,国家级的奖励,但董老师给我的奖励却记得最真切,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
1.文中加点的这个样子具体指的是什么?
2.文末作者说自己得到过无数次奖励,这些奖励都比那几支彩色粉笔的档次高得多,为什么唯独这几支粉笔我记得最真切?
3.文章多次写到董老师的笑,请分析每一次笑里包含的意思。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与董老师相处的一年里发生的事情肯定还有许多,文章却只选择了其中的几件事来写,试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文章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
1.指的是董老师像一个大孩子,干净、精神,喜欢和学生相处,让学生们感觉开心、快乐。
2.因为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到的`奖品,当时获得奖励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这简单的奖品里满含了老师对我的爱。
3.第一次:对我用土话朗读课文的可爱样子而笑,包含着对我入神朗读的赞赏;第二次:为我们着急抢球的可爱神态而笑,包含着与学生亲密无间的游戏的愉快;第三次,为我错把先生当成名字而笑,为孩子的机灵与天真而笑。
4.选材具有较突出的典型性,文章从课内写到课余时间,最后写令我终生难忘的对我的激励,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篇4:月光启蒙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月光启蒙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答案:
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5.(3分)D(3分) A(1分)
6.(8分)观点(1分) 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 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篇5:《月光启蒙》 阅读答案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篇6:《月光启蒙》阅读及答案
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 )五谷,却长( )歌谣。
2.“豁然开朗”的意思是 ,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帮助“我” 。
3.月光如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古诗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⒈生长孕育、流传
⒉一下子明白过来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等)
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篇7:《月光启蒙》 阅读答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篇8:月光启蒙 阅读答案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5.(3分)D(3分) A(1分)
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 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