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简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共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此,感谢网友“皇马”投稿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我国的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第二年,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③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四、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五、展望两岸关系: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希望国共双方加强两岸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促成国共的第三次合作。

篇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18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单元小结: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 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21.19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2.19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篇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专题一:相关重要会议

1、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④《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P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①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②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P23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利机关。

4、P27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过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① “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②“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路线反映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P34①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开始。

②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标志着“”全面发动。

6、P4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地点:北京

(3)内容:①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5)启示:①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局面;②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③任何事情是否正确,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实事求是。

7、P69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

(1)时间:1987年

(2)内容:①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作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⑤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8、P70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①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汉族要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一致认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意义:①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②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9、P71中共“十五大”

(1)时间:9月

(2)内容: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21世纪。

(3)作用:①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②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

10、关于邓小平理论:

①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国策和决策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一国两制”的构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战略部署;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你应这样与时俱进,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局面而奋斗?

答: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B、努力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篇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专题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新中国的成立

1、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P3开国大典

①概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并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②标志: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③54门礼炮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28年。

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A、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D、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A、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B、它沉重打击了帝国注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P7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3)抗美援朝的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4)抗美援朝的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6)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荣誉。③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P12土地改革

(1)土改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1950年,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目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5)结果:到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6)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③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3、P21第一个五年计划:

(1)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一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3-1957);十二五计划时间(2011-2016)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为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一基地(鞍纲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4、P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主要规定(内容):①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政治制度。

(3)性质(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①目的: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②内容: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起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P24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赎买和公私合营的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7040.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