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为写作提供
各种范文范例参考

《打电话》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打电话》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共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LLL林深”投稿本文!

《打电话》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1:《打电话》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附:

船营区桃源小学 张恒涛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 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

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能够求简单的数列的和。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中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同学们谁知道张老师上班几年了?

老师已经上班了,教的第一批学生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他们打算高考完组织一次小学同学会,所以想请我帮助联系15名小学同学,那么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通知他们才好呢?(板书:打电话)

二、捕捉契机 渗透方法

(一)基本通知方式

师: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通知完所有的同学要多长时间呢?

生:15分钟。

师:怎么通知的?

生:一个接一个通知。

师:也就是说让知道消息的我一个一个通知给每个同学是吗?

[老师将知道消息几个字说的很重,在向学生渗透最优方案的原理]

生:对。

师:(课件)大家觉得这种方式怎么样?

生1: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常见,很方便。

生2: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这种方式通知。

生3:老师上周四通知我们就是这么通知的。

师:谁还能说说你怎么看待这种通知方法?

生4:(很犹豫)我觉得这种方法太费时间。

(这种方式最简单,最常见,但比较费时)

(二)分组通知方式

师:那么能不能寻找一个可以节省时间的方式呢?

生:可以分组通知。

师:分组为什么会节省时间呢?

生:因为可以让组长知道消息后帮助老师来通知。

师:那你想分几组?

生1:我想分三组。

生2:我想分五组。

师:为什么你们会想到分三组或五组呢?

生:因为3、5是15的因数。

师:大家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老师也想到了分3组,(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看看平均分成3组具体怎么通知,需要几分钟?

(小组活动并汇报)

师:你觉得这种方式有没有达到目的?

生:达到了目的,节省了时间。

师:我们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组长帮助老师通知从而节省时间,那么大家观察大屏幕,你觉得这个目的有没有很好的达到?

[教师再次将知道消息这几个字读的很重,加深学生的理解]

生:没有很好的达到,因为在第七分钟的时候第1组组长已经通知完自己的组员了,而第三组还有一个人在等通知。

师:那么我们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生1:把第3组的最后一名同学移到第一组就可以了。

生2:让第一组6名同学,第二组5名同学,第三组4名同学,6分钟就可以通知完所有的学生了。

师:说的真好,下面大家对比两种分法,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平均分比不平均分用时多?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先通知哪一组哪一组就先结束,最后通知到的那一组就会有人在等待,而知道消息的组长却在闲着,所以用时多。

师:那么是不是不平均分就一定比平均分用时少呢?

生2:不是,先通知的组人数最多,然后依次递减。这样就能一起结束,用时才会少。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知道消息的组长的作用,才能达到省时间的目的。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按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我发现你也在闲着。

师:同学们可真细心,看来我闲着是不行了,那为了把我充分利用起来,看来我们应该多分几组了,是吗?

师:赶快行动吧,结合大家刚才观察到的,把我和组长这些知道消息的人都利用起来,看一看这回需要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完所有学生。

小组活动,汇报

师:哪个小组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法。

生:我们分成了5组,每组分别是5、4、3、2、1人,这样的话,组长和老师都在知道消息后去通知不知道消息的同学,5分钟就可以通知完所有的人了。

师:真不错,五分钟就可以通知到所有学生了,这回是不是达到最优化了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1:还没有达到最优化,我们还可以让组员知道消息后也去通知不知道消息的同学。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节省了时间,是因为知道消息的老师和组长都动了起来,没有人闲着,那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到底怎么做才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呢?

生2:让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动起来,就会节省时间了。

(三)最优通知方式

师:说的真好,心动不如行动,看一看,哪一个组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快的打电话通知同学的方案。

(友情提示:为了观察方便,这次同学要用不同颜色表示每一分钟接到通知的同学,同时可以用不同的图示表示同学,以免乱了不好观察。)

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演示。

师:同学们非常棒,这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很省时间。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按这种通知方法,如果通知重复了怎么办?不就不省时间了吗?

生3:我给他解答,我们可以事先画好示意图,就不会重复了。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采用这个方案一定要事先制定好打电话的流程图,让老师和每个同学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同学,都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三、发现规律

大家再次观察大屏幕,看看这里面有哪些数学规律?

生1:我发现每分钟可以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板书:1 2 4 8 )

师:大家非常聪明,像大家发现的这种相邻两个数的商都是同一个数的一列数,是我们高中才要学到的等比数列。但是老师要给大家纠正一下,这些是每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那么大家看每分钟接到通知的人数有什么规律?

生2:每分钟接到通知的学生总数是1、3、7、15,它们的差也是等比数列。

师:对比两组数据,同学想一想,我们除了可以用前几分钟得到消息的人数相加得到这一分钟的人数的总和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总和?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

生:我发现可以用每一分钟新得到通知的人数乘以2减1就可以了。

师:大家验证一下,看看对吗?(学生验证)

生:对

师:真棒,还有什么发现?

生:知道消息的人的总数分别是2 4 8 16 也是一个等比数列。

四、应用规律

师:那么用这种方式,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呢?6分钟呢?11分钟呢?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通知的速度非常惊人。

师:当年老师教的班有54名同学,如果想开同学会的话,最好是一个都不能少了,如果想把所有的同学都通知到,最少花几分钟就可以通知到?你是怎么想的?

生:6分钟,因为5分钟可以通知31人,6分钟可以通知63人,所以6分钟就可以通知道了。

师:说的真非常好,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开一个完美的同学会。

五、归纳总结

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生1:知道了做事情应该细心观察。

生2:我还知道了什么是等比数列。

生3:我学会了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有很多,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最优方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六、课外拓展

阿米巴原虫(一种主要寄生于结肠内的虫,会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是用简单分裂的方式繁殖的,每分裂一次要用3分钟,请问一个阿米巴原虫18分钟后变成了几个阿米巴原虫?

5月10日

篇2:我是什么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30我是什么》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秘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有一位小朋友想拜我为师,可是它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不想收它为徒。这个小朋友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帮助人,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告诉我它是谁,你们愿不愿意帮它?

生:愿意

师: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生:30我是什么

师:能不能再带感情读一遍?

生:30我是什么

二、初读感悟,了解大意,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师:为了能帮助那个小朋友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同学们必须把课文读通、读懂。下面请按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幻灯片出示要求:

1、迅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生字,不认识的字请教书下小叶子。

3、边读边想:我是什么?

(学生自主读课文)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师:读了课文知道我是谁了吗?

生:水

师:同学们说对了,那个小朋友就是“水”,在大家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拜我为师有希望了,看(往黑板上贴图片),小水珠笑得多灿烂呀!不过,要让我收它为徒,不但让它知道自己是谁,它还要有本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帮小水珠告诉老师它的本领。

(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第1、2句话?幻灯片出示第1、2句话(指名读)

师:谁想挑战他?(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吧!

师:谁想读一下第3句?幻灯片出示第3句话(指名读)

师:这里面有个生字“浮”有的同学可能还不认识,谁想告诉他你是怎样记“浮”的?(幻灯片出示“浮”)

生:我是这样记的,三点水+爪子头+木就是“浮”。

生:我是这样记的,把“字”的宝盖换成爪子头然后再加一个三点水。

生:我是这样记的,把彩虹的“彩”的三撇换成三点水,把“木”换成“子”就是“浮”。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你们能不能帮它找个朋友,给它组个词?

生:漂浮幻灯片出示

生:还有一个“飘浮”幻灯片出示

师:那谁来说一说这两个词使用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漂浮”的“漂”是三点水,所以是指在水上漂。比如纸船在水上漂就用这个“漂浮”;“飘浮”的“飘”是风字边,所以是指在空中飘。比如一片树叶在空中飘就用这个“飘浮”。

师:这个同学解释的非常棒,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范读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句子)

师:平时谁喜欢穿白颜色的衣服?谁喜欢穿黑颜色的衣服?谁喜欢穿红颜色的衣服?出示幻灯片

(喜欢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学生分别朗读相对应颜色的句子)

师:云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袍?

生:晴天时穿白衣服,下雨时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时穿红袍。

师:是的,云晴天时穿白衣服,阴天时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时穿红袍。

师:出示幻灯片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云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句子。(生齐读)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水变汽然后变云的过程。

四、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水是怎样变成雨、雪和雹子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

师:刚才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水能变成汽再变成云,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朗读)

师:出示“雹”这个字你们是怎样记的?

生:雨字头+包=雹

生:把“雪”中歪倒的山换成“包”就是“雹”。

生:把旗袍的“袍”的衣字旁换成“包”就是“雹”。

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都很棒!

师:老师发现刚才好多同学是四人小组接读的,那现在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你们小组的朗读能力?

(一小组上台展示读)

师:有哪个小组愿意挑战他们?

(另一小组上台展示)

师:他们有哪些优点?

生:某某读的很有感情

生:某某课文比以前读的流利了,进步了

生:他们做动作了

师:对了,有动作就能更好的表达意思了。

师:老师发现举手的同学很爱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

师: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

师:幻灯片出示句子那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

(学生朗读)

师:看在你们的带领下同学们也能很有感情地读了,谢谢你们!请回吧!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雨、雹子、雪分别用“落、打、飘”呢?

生:因为雨比雪重,比雹子轻,所以雨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飘。

师:谁想变成雨?谁想变成雹子?谁想变成雪?

(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名读相应句子)

师:通过朗读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

(幻灯片出示带有“落、打、飘”的句子进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水变雨、雪、雹子的过程。

五、让学生用排序的方法了解水的变化的整个过程

师:水一会儿功夫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那你能不能把水的变化排一排?

(小组讨论排序教师巡视指导)

师:排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教师提供图片,一小组上台展示,留一生做讲解为何这样排)

师:你能不能说一下你们为什么这样排?

生:小水珠排在下面第一行,太阳一晒变成汽所以汽在小水珠上面,汽又变成云,云被风吹变成雨、雹子、雪,所以在云下面。

师:你们是这样排的吗?

生:是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生:应该有太阳

生:还要有风

师:那老师帮你们画上太阳和风。(教师画太阳和风)老师觉得最好还要画上箭头这样好表示顺序。(教师画箭头)

师:一会儿功夫就排出来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呀!雨、雪、雹子落下来又变成水,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变化的。

师:现在让我们连起来读一、二自然段,体会一下水是怎样展示它的本领的。

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帮小水珠很好地展示了它的本领,老师正式决定收他为徒,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快闭上眼睛,小水珠要讲话了。

学习第三自然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范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水在池子里睡觉。

生:水在小溪里散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想读一读水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句子?(指名读)

师:谁还想读?举手的同学一起读吧!

七、读第四自然段,拓展思维。6

师:我可是有脾气的哟!不同的心情,我做的事就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

师:这个自然段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幻灯片出示生字)

生:认识了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生:毁

师:谁愿意帮帮他,说一说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

生:把“设”的言字旁去掉换成臼+工就是“毁”。

师:谁想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生:“禾”找到家了就是“稼”。

生:一只犬有四张口就是“器”。

生:一块石头砸到了“亚”的头上起了两个包就是“碰”。

生:我采用加一加的方法,雨+包念“雹”。

生:我采用编故事的方法,“既”走着走着进了水里就是“溉”。

生:家着火了就是“灾”。

生:把小獾的“獾”的反犬旁换成三点水就是“灌”。

生:品+木+足就是“躁”。

生:“电”掉到水里藏在“大”的下面就是“淹”。

生:把“俺”的单立人换成三点水就是“淹”。

生:把“操”的提手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躁”。

师:同学们真棒!能想到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读)

师:看谁反应快?(教师打乱顺序指读)

八、反馈练习:

师:谁能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

1.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有时候,有时候。

生:有时候我在我奶奶家写作业,有时候我在我家写作业。

生:……

课件出示例子:

2.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

我在,在,在。

生:我在果园里摘果子,在田野里种树,在家里写作业。

生:我在校园里做游戏,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跑步。

生:……

九、指导书写

师:水不光在自然界里变化,还会在字里面变呢,下面咱们来看“冲”、“池”、“黑”,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和水有关

师: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呢?

生:“冲”里的“中”是悬针竖。

师:“冲”的两点水写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

生:点写在横中线上面,提写在横中线下面。

师:对,还要注意提要起笔向下,然后回峰向上。

生:“黑”的四点底要托住上面部分。

生:“黑”的“口”上面宽下面窄,“土”的第二根横比第一根横长。

生:“池”横折钩的横要往上斜。

师:“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相信你们也会写好,现在我们来描一个吧!(学生描红)

十、作业:幻灯片出示

课后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水的知识共同交流。

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变化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结语: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播放背景音乐)

[我是什么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篇3:《比尾巴》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信息资料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2、课前让学生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激趣: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有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2、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都喜欢哪些小动物?(指名回答)把你收集到的小动物图片或玩具,展示给大家,说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先组内交流,再汇报。)我们把这些小动物聚在一起,举行“比尾巴”交流会怎么样?(板书课题)(“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趣味性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脑、眼、口、手并用,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自由地探究、表达,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话平台初读1、“比尾巴”大赛的项目都有哪些呢?(出示文中六个问句)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4、评选结果怎样呢?请你打开书找一找吧。(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以问促读,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5、汇报。(读出六个陈述句)6、同座互相练读全文。读给小伙伴听,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要互相帮助。7、组内4个小伙伴合作读,互相评价,把课文读通顺。(堂课中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识字1、课件出示生字,问:这些字你认识吗?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这些字曾经在哪里见过。2、识新偏旁“八”和“鸟”。3、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4、请一名同学当小老师,其它同学提问题,考考他怎样识记这12个字。(调动学生的识字经验和积累,引导说出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5、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贴动物图片或挂图)出示生字卡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开火车读词。

[《比尾巴》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篇4:7的认识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

6、7的认识

认识6和7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嗨,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了!上课前咱们先聊聊,好吗?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这里,你们欢迎它们吗?(课件)和老师一起数数有几只羊?出示课件1到5今天灰太狼和红太狼也非常地有礼貌,并且排在了羊宝宝的后面,你能接着数数吗?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板书(认识6和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6和7。(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知道喜羊羊要来,我们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师:看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师: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讨论后举手回答问题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骑车的羊宝宝把小朋友聚在了一起,我们一起同桌之间数数。一起说有几个小朋友?(课件)

生:有6个小朋友

师:如果老师用一个圆片表示一个小朋友,我们在来数数好不好?(课件数1到6)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生:6

羊宝宝把老师也叫来了,看看一共有几个人?生:7个人师:我们还是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小朋友在来一起数数(数1到7)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6、7的理解

生活中也到处能用到6和7。比如说教室里有6个人。谁能像老师这样用6或7说句话或组个词呢?

生:教室里有6把笤帚7个三角形我家有6盆花7只小鸟等等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3用小棒摆图形

师:羊宝宝想用小棒摆一个图形?可是它却不会摆,我们去帮帮它好吗?(要求学生又轻又快地把小棒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用6或7根小棒摆一个漂亮的图形?

生:小组汇报:用几根小棒摆的什么图形如我用7根小棒摆的雪花我用6根小棒摆的小房子等让学生说完整话(快速的收小棒比赛)

4.6、7的数序

师:羊宝宝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它很开心!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生:欢迎

师:(课件)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喜羊羊问我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呢?你知道吗?

生:(6颗)

师:也就是5添上1是几?

生:6

师:懒羊羊又说了6颗有些少,再添上几颗珠?是几颗珠?(7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小朋友给羊宝宝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所以它们想送给大家一把尺子。可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你能帮它们填完整吗?

(1)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3、6、7。

(2)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师:拿出自己的尺子,同桌之间数数。1到7会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数你能按顺序读出这些数吗?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学生互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0、1、2、3、4、5、6、7。

师:这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读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会读吗?谁来读一读?

生:7、6、5、4、3、2、1、0。

师:看来这些数是有顺序的,而且还是有大小的

5课间活动

课件出示歌曲: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尺上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现在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来休息休息,听听歌吧。

课件出示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天涯在海角我的朋友在这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天涯在海角我的朋友在这里

6、教学5、6、7的大小比较

师:瞧,喜羊羊还为可爱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点子图1:师:原来他们为大家带来了点子图。看看有几个点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点子图2:现在跟第一张相比有什么变化?

生:比第一张多了一个点子。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点子图3: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又比刚才多了一个点子。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它们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生:6比5多。

师:中间用什么符号连起来呢?怎么想的?

生:用大于号连起来。(板书:6>5)因为6的点子多一个。

师:你真会思考。除了6比5多,你们还知道什么?

生1:我还知道反过来5<6。

生2:我还知道7比6多,7>6。……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了点子图,就知道了这几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7以游戏教学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

羊宝宝聪明伶俐,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想玩吗?

生(跃跃欲试):想!

师:这个游戏叫做“找羊”。(师指7名学生到前面,给其中的一名学生带上喜羊羊帽,学生找他的位置)

师:下面的小朋友,等一会可要观察仔细了。现在请喜羊羊向大家招招手。(拿到喜羊羊的学生向其他的学生招手)

师:小朋友们记住了他的位置了吗?

师:现在谁来告诉老师,喜羊羊在什么地方?不能用手来指,也不能说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哟﹗

生:他在从前数第5个。

师:他说的位置对吗?(生:对。)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②现在请台上的7个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比比哪个学生最机灵。

师:请从前数第6个同学向大家招招手。

(台上的7名学生首先都在从前往后数,紧接着第6个喜羊羊的马上向学生招手)

师:请从前数第6个同学拍手6次,边拍边大声的数出来。

师:请后面的6个同学一起蹲下来。

师:小朋友们,你能向上来的同学也提出一个要求吗?

(按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动作,台下的学生进行判断,做对了就用掌声鼓励)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个学生最机灵?

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出色,羊宝宝更高兴了,特地为大家带来了一份心爱的礼物,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金鱼图:

生:(十分高兴地):金鱼﹗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礼物,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说,比比谁看得最仔细,说得最清楚。

(学生互相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互相补充)

师:喜欢灰太狼带来的礼物吗?它还想考考大家呢,你们敢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左数第6瓶有条鱼。)

生1:左数第6瓶有()条鱼。

生2:左数第6瓶有7条鱼。

师:左数是从哪边数,用你的小手指一指。(学生伸出左手来指,师用左手从左指到右)

师:左数第6瓶是哪一瓶?谁愿意给大家指一指?(指名到台前指出左数第6瓶。课件随之显示第6个鱼缸变色)

师:数数看,到底有几条鱼?(师生共同数出有7条鱼,课件出示答案及表扬声)

(课件出示问题:从左数有6条鱼的是第()瓶。)

生:是第4瓶。

师:是第4瓶吗?请大家先找到有6条鱼的那一瓶。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到台前指出有6条鱼的那一瓶。课件随之显示第三个鱼缸变色)

师:再看看它是从左数第几瓶?

生(不约而同):第4瓶。课件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左数第7瓶有()条鱼。)

生:左数第七瓶有5条鱼。

师:左数第七瓶是哪一瓶?这一瓶里是有5条鱼吗?(课件:第七个鱼缸变色,再出示答案)

8.教学6和7的写法

师:6和7的本领可真大﹗我们一起来认识了6和7,想不想写一写呢?(板书课题:6和7)

师:谁能告诉老师,6和7的样子像什么?

生:6像口哨,7像镰刀。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6和7的写法:6是一笔写成的,它的肚子是圆鼓鼓的,可不能让它饿着哟。(课件演示6的写法)。师:请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6吧。(师生一起书空)

师:7怎么写呢?7先横着写,再拐弯向左下斜着写。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课件演示7的写法)

师:一起来试试吧﹗(学生随老师书空)

师:会写6和7吗?请大家翻开课本43页,写一写6和7。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教师巡视指正)

师:都写好了吗?谁愿意把你写的给大家看看?

师(指一名学生把他写的6和7拿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谁来评一评他的6和7写得怎么样?

生:他的6写得不好。

师:怎么不好呢?

生:他写的6肚子是瘪瘪的,把6饿着了。

师:这位小朋友评得真好。

师:(展示第二个小朋友写的6和7)这位小朋友的6和7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有力。

师:老师也觉得他写得很有劲,而且写得很漂亮。

9、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认识了6和7

生2:我学会了比大小6大于5,7大于6,5小于6……

生3:我还学会了用7根小棒摆图形。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要和小朋友说再见了。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篇5:角的初步认识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机器猫的动画片吗?他有一个好朋友大雄你们知道吗?今天大雄又来找机器猫帮忙了,是什么问题呢?快看看去吧。原来是找角啊。在大雄的校园里你看见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和大雄去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一)找角:(出示红领巾)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红领巾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在红领巾上你能找到角吗?试试看。

师: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国旗,爱护红领巾。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的许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试试看。

生:分小组找角。说一说、指一指。

师:(打开一把折扇,指扇柄与纸扇上沿的连接处)这是不是角呢?(多数学生会回答是角)

师:这不是角。为什么呢?待我们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教师补充完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到板书)

(二)折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实物中找到许许多多的角,看一看,你们桌子上的圆形纸片上有角吗?你能想法折出一个角吗?请同桌间相互帮忙完成。

生:折角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手拿锐角)有这样的吗?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另手拿直角)为这样的吗?举起来。

师:(教师将两个角重叠)你们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将“锐角”贴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师:(拿一个钝角)有这样的吗?举起来。(将“直角”和“钝角”重叠)这两个谁更大些?(把“直角”和“钝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三个角不仅有大小,它还有更有趣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的角(示范:先摸顶点,再摸两边)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描画出角的边和顶点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释疑:扇子的扇柄与纸扇上沿的连接处不是角的原因.

判断角的练习

(三)做活动角

出示一个活动角你们自己能用2跟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这样的角吗?学生在小组内做活动角

跟老师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你们知道角的大小和谁有关吗?

学生实践比较归纳出角的大小和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画角

电脑小博士教我们画角,观察一下:先画什么?然后又画什么?

你自己能画一个角吗?说一说怎样画角?出示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师:大雄看小朋友们这么能干,他说回到课堂上一定好好学习,现在他和机器猫想带小朋友们去快乐岛,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出发吧!(多媒体课件)这里可是一个宝岛,进去之前,要去破译门上的密码NMT上有多少个角,你们有信心吗?那快来数数吧!一共有几个角?

生:合作数角,打开门(①屏幕出示教室图:找角。②数数中有几个角?)③出示长方形纸板剪一次剩下几个角?

师:你们认为可能剩下几个角呢?我们分小组剪剪看。

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汇报。

四总结评价引发反思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就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学生介绍角

说的可真精彩,下课时间到了,我们快和机器猫说再见吧!

篇6:《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91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平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平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学生再次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学生提出:能不能在中间用一种符号隔开?比如5*3。有学生提出:前后放置不可以,能不能上下放置呢?

教师适时夸赞: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把表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师生共同说: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25,读作:五分之二。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15,读作:五分之一。

生: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55,读作:五分之五。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你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生思考后得出:55就是这一个圆,也就是相等的关系,所以55=1。

[点评]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知识在活动中发现,在需求中产生,在矛盾中激发,在思考中创新,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扩展活动,孕伏创新

师生活动:折出一张纸的14。

师: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先告诉老师,分数14表示什么意思?

生: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我得到其中的1份。

师:在折纸的过程中,有谁觉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我要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平均分”,就是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师:请从学具袋中拿出一张纸,把其中的14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回顾和运用。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样折出14,并涂上颜色。体现了知识呈现的多元化,在统一中开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展示作品,体验成功。

学生作品:

[点评]通过作品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感,从展示成果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总评]本课时教学教师站在认识分数的意义这一高度把握知识的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找到知识的接触点,创意朴实而新颖,成功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设计贴近生活。

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分西瓜的生活情景,情景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一理念,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来感知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动笔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了情景再现、产生需求、尝试创新、构建新知、运用新知等学习活动,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每一次活动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知识建构新颖独到。

常规教学采用的是先认识几分之一,再扩展到几分之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分的份数一样多,但得到的份数却不同,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一矛盾激发需求,先从分数的意义的高度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主导主体,位置正确。

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做一做、想一想,给学生一定的假设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有充足的尝试的机会,课堂始终洋溢着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在平等、尊重、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环境中探求新知,教师娴熟的授课技巧,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地闪现。

3份353表示得到其中的3份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读作:五分之三

2份25读作:五分之二

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1份15读作:五分之一

平均分成5份,5份55读作:五分之五

我得到了其中的4份45读作:五分之四

篇7:笔算除法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2. 引导学生观察19页主题图

同学们,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36÷368÷284÷446÷228÷2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1题上面一行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90÷3900÷3800÷415÷3150÷32700÷9270÷9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 第21页第1题下面一行。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0÷230÷1040÷460÷3÷2360÷6720÷9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22页例3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口算

400÷10080÷890÷1056÷849÷763÷781÷9

2.出示74×4=29652×7=364296÷4=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出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350÷7=16÷4=14÷7=296÷4=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4.计算。

378÷6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434÷8605÷5863÷7

2.计算。

176÷2456÷4381÷3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列出所有题目)

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8×6=10846×7+3=325108÷6=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找联系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熟练笔算方法

1.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28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听算

二、新授

1.出示例5。

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

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没分到,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0÷40÷50÷1023843930÷0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29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9÷3=103

二、新授

1.出示例6。

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

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

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2.试一试。

535÷5618÷6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

3.出示605÷8

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

4.第30页的第3题

5.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

三、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

2.第30页的第1、2、4题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45÷563÷742÷654÷925÷5

13÷426÷833÷652÷846÷9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2)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3)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4)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624÷6218÷2525÷5

(1)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2)请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1)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作业

33页第1题:306÷3360÷3680÷4608÷4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403÷8262÷6564÷7

2.33页第四题。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30÷736÷868÷960÷7

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

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

成人10元

学生6元

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篇8:解方程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解方程,就是要想办法,使方程左边只剩“χ”。

师:解方程的第二步,方程两边同时进行计算,得出χ的值。左边χ+3-3,等于什么?

生:等于χ。

师:(板书:χ)右边9-3呢?

生:等于6。

师:(板书:=6)天平在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说明解方程时,得到的每一步都是等式,要求大家把所有的等号对整齐。为了把等号对整齐,一般要把“解”写到前面一点。

师:χ=6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验算一下就知道了!把χ=6代入方程中,看方程的两边是否相等。我们一起来写验算过程。

师:先看方程左边,(板书:方程左边=χ+3)把χ=6代入方程中,χ+3就变成了几加3?

生:6+3

师:(板书:=6+3)6+3等于9。(板书:=9)方程左边等于9。再看看方程右边等于几?

生:等于9。

师:也是等于9。方程左边等于9,方程右边也等于9,说明了什么?

生:方程左边等于方程右边,χ=6是这个方程的解。

师:(板书:=方程右边)最后,下结论:所以,χ=6是方程的解。(板书:所以,χ=6是方程的解。)

师:验算的过程就写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58页,请小组的同学一边对照书中解方程的过程,一边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生:……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

师:把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很完整了。会解方程了吗?

生:会了。

师:那就试一试!(解方程χ+7=10)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做?请你来吧!

(学生做题)

师:都做完了吗?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做的!你们觉得他做得好不好?

生:他全部都做对了。

生:我觉得有一点不好,他把等号没有对整齐!……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你提的意见能接受吗?

生:能!

师: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解方程不仅要注意方法,还要注意书写格式。做完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7?

生:左边减去7是为了是方程左边只剩χ,右边减去7是为了使方程两边仍然相等!

师:说得很好!这道题你们都解对了吗?

生:解对了!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都学会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出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方程:χ-3=9

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这题也会呀!那好,试试看吧!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点一名学生板演)

师: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作业!他做得怎样?

生:做得很好,……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3?

生:是为了使方程左边只剩χ而有保持两边仍然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

三、拓展应用

师:解方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能解决吗?

师:能!

师:开始吧!(注意:可以不写出演算的过程,但是要进行口头验算。)

学生做题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不了不起,不但学会了解方程,还学会了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9:《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高第三小学韩秀芳

高新区第三小学韩秀芳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对三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培养学生初步的随机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后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课堂上力求使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新课标第一网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据新课程对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要突出探究性活动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且较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堂上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者孩子们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发生有确定与不确定之分,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和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本课中我采用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试验分析,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地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新知猜想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创设情境又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课件)通过故事的讲述,问题出现了:到底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抛出的金币可能都正面朝上吗?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可能性,并立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足球比赛画面(课件),讲述足球比赛开始时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队先开球。然后提问:“你认为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为证明抛硬币的公平性,我设计了如下3个步骤:

1、教师试验,初步感受。

根据提出的问题,教师抛一次硬币,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加深对可能事件不确定性的理解。同时学生初步感到抛一次硬币下来,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2、合作试验,深刻体会。

出示试验要求:(课件)

A、每人独立抛十次,并记录抛掷的结果。

B、小组讨论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关系。

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合作探究,充分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操作分析、试验猜想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汇报交流,综合概括。

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发现了正面朝上的次数与反面朝上的次数都是接近总次数的1/2,次数越多越接近。为验证这点,课件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课件)使学生认知与思维活动逐步深入,了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三)运用新知,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

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课件)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只有每队出现的可能性是1/3这样才公平。

2、提升练习(练习二十第3题)

小强用长方体橡皮做骰子,投掷数字的游戏方案为什么不公平?应怎样设计才公平?

此题我做了长方体,正方体骰子各一个,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两个骰子的不一样。由于前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会迅速指出长方体每个面大小不一,投掷出的概率是不相同的,只有使用每个面都相等的正方体来投掷才公平。

3、发散练习(课件)

(1)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2)如果抽奖箱内放了300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上一、二、三等、纪念奖,商场会怎样在乒乓球上设置?

此题学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肯定。

4、解决课前问题:阿凡提想的是怎样一条妙计?

经过孩子们思考和讨论得出,阿凡提把硬币反面相对,两个两个的粘起来,所以硬币抛在地上,都是正面朝上的;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赢了奸诈的老财主巴依。但是一定要指出在游戏、比赛等活动中,我们不能采用这种非常规手段,要保持游戏、比赛的公平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开放性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协作精神,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其反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朝上

1/2可能性相等

反面朝上公平公正

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增强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知识技能得到落实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篇10:《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和140页的第11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3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6.完成教材第140页的第11题。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1月

查阅20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篇11: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9册

析 本班全部学生均掌握了上期所学内容,特别是几个后进生和转学生进步较明显,取得了较好学习效果。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较主动积极,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 8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 14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2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3

解简易方程 10

整理和复习3

量一量找规律 1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三角形的面积 2

梯形的面积 2

组合图形的面积 2

整理和复习2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3

第八单元:总复习总复习6

点 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施 1.教师要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教师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高。

2.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星级挑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注意,下课督促他们即使地完成有关作业。适当的时候适当地降低作业的要求。

4. 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施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教改

实验

课题

献课

研究课课

篇12:解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岭头小学

胡晓晓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1) 判断题

A. X=3是方程5X=15的解。()

B. X=2是方程5X=15的解。()

(2)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X+2.4=4.6

X+1.2-1.2=4-1.2=4.6-2.4

X=2.8=2.2

(3) 填空题

X+3.2=4.6

X+3.2○()=4.6○()

X=()

(4)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三、巩固延伸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验算:X-2=15

解:X+3-3=9-3方程左边=6+3=9解:X-2+2=15+2

X=6方程右边=9X=17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篇13:《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一课时(P122-1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

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2.通过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求众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身边处处有数学,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保护视力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区别,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计算器、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

1、创设情境,出示数据。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的五年级准备编排一个集体舞,每班选10人,这是五年(2)班的24位候选同学的身高数据。

(课件出示24个数据)

2、整理数据,完成学习卡。

学习卡

(1)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完成下列统计表:

身高(米)

人数(人)

3、小组汇报交流。

二、在数据整理中体验,训练统计能力。

1、提取数据。寻找10个身高比较接近的几组数据。

2、分析比较数据。在比较中让学生了解到接近众数的10个数据更加适合于参加集体舞。

3、揭示课题: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在统计学上,我们称它为众数。(板书课题)众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课件显示)

三、在分析比较中体验,提高解题能力

1、分析三个统计量的特点。

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统计量?

(1)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3)要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2、了解三个统计量分别与什么有关。

四、在练习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

1、(课本第123页做一做)

五(1)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4.95.35.24.75.24.85.15.35.2

4.85.0 4.55.14.95.14.75.04.85.1

5.04.84.95.14.55.14.65.14.75.1

5.05.15.14.95.0 5.15.25.14.6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 数

(2)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这个班同学视力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4)视力在4.9及以下为近视了?五(1)班同学的左眼视力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2、125页完成第4题。

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878887859698908791

93998795889294888788

五(2)班:82868789949583969284

93978598998891908180

这两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有可能没有众数。

五、在分析中总结延伸

1、畅谈收获。

2、布置作业。调查本班同学左右眼的视力,找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附板书:

众数

平均数整体水平所有

中位数一般水平位置

众数集中情况次数

篇14: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新#课#标第#一网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班级情况分析

五(2)班的个别学生思维活跃,常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有极个别的学生自觉性太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没养成倾听得习惯。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一学期应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个别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措施

1.、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新课标第一网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赞(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名称:《《打电话》课堂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文章链接:https://www.59dt.com/article/87106.html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